《新制度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新制度经济学,第三讲产权理论,2,学习目的和要求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产权的起源和保护科斯定理,讲义结构,3,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弄清产权的起源和影响因素了解产权保护及其意义 熟悉科斯定理并用其分析现实问题,4,学习目的和要求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产权的起源和保护科斯定理,讲义结构,5,产权的内涵,几个案例什么是产权产权的结构产权的分类,案例1: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1968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人类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的“公地的悲剧”一文。30年来,它成为生态学界一篇经典性的文章。哈丁在文章中讨论了
2、公共牧场的使用与管理问题。他说,假定有一个向所有牧人开放的牧场,那么,每个牧民都将在此牧场上放牧尽可能多的牲畜。这种情况,如果因天灾人祸使人和牲畜的数量不超过此公共牧场养活那么多人与牲畜的能力,就可以继续保持。否则,这种公地共享的逻辑便会产生悲剧。因为,每个牧人都会通过增加牲畜头数以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利益,而每增牲畜,都会有正副两种后果:对增加牲畜者而言,他得到增加牲畜的全部收益;如果增加牲畜属于过分放牧性质,其所造成危害则由全体牧人分担,他自己只承担全体牧民每人平均分担的那一小部分。这样一合计,他就决定增加牲畜。然而,他这样做,别的牧人也会这样做。其结果全体牧民落入一个在面积有限的公共牧场上
3、无限增加牲畜的陷阱。换句话说,大家都利用自己使用公共牧场的自由,奋勇奔向毁灭之途,这就是他所称的“公地的悲剧”。,产权的内涵,案例2 小村庄的故事,在赣北的某个山区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它坐落在山沟中,一条清澈的溪水由西至东缓缓流过。两旁的高山郁郁葱葱,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在“文革”期间,这个村庄只是当地人民公社下属的一个生产大队。1978年以后,改革春风吹大地,这个小村庄也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实行家喻户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根据我国土地法,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是,改革以后,集体土地按照每户人口承包到各家各户,农民拥有了实际上的土地控制和使用权。此外,
4、村庄的竹林大部分被划分到各家各户,同时留有一部分的集体竹林。但是,树林却没有做类似的处置。竹林和树林均属于经济林,可以给村民带来经济利益,当然,也可以用于制作农业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如用木材做房子、犁、家具等,用竹子制作竹床、簸箕、竹筐等。,20世纪90年代初,村里修了一条公路,通向外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山里的各种资源的经济价值迅速增加。同样是竹林,不同的产权归属导致不同的命运。分到各家各户的竹林,受到很好的管理,不少村民在自家的竹林周围上石头垒成的或者木制的篱笆,防止自家的竹林被他人砍伐,被牲畜糟蹋。春天的时候,还派人看守,防止他人偷笋。因此,各家各户的竹林地郁郁葱葱,得到悉心地看护,带来
5、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有竹林。这些不多的公用竹林地被砍伐殆尽:春笋要么被牲畜糟蹋了,要么被村民拔回家食用;能有幸长成的竹材被砍作各种用途,留下来的竹子全部都是弯弯曲曲、发育不良。,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村里的树林:村民将树木砍倒用于制作各种家具或者建造房子,但是砍伐的数量多于自己的需要,剩下来的木材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后来,有人来村里购树,队长或村长与购树者合谋将村里的树木用卡车大量的外运。尽管砍伐和销售树木需要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但是,由于监控的困难以及合谋行为,这些人在砍树时往往是申请一个立方的树,砍两个、三个立方的树,村民由于不愿意得罪人,再说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树,也懒得惹这
6、个麻烦,因此,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有机会也模仿这做,反正顺手牵羊的甜头不干白不干。结果,不出几年,村里的树林亦被砍伐殆尽。甚至一些百年老树都被砍掉,用作柴火或者烧炭原料。令人心痛。,10,什么是产权?Property rights,产权应当包含哪些内容?产权涉及到产权的享有者,即产权的主体,产权的客体(财产),非产权主体。产权的实质是界定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对产权客体的关系、权利和义务。产权主体享有产权,非产权主体就有尊重、不予侵犯的义务。,产权的内涵,11,什么是产权?(续1),产权的经典定义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新帕尔格雷夫经济
7、学大辞典,V3,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P.1101.。)个人使用资源的权利叫做产权。(恩格拉恩格特森)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巴泽尔),产权的内涵,12,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德姆塞茨)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阿尔钦)产权不是关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菲吕博藤和平乔维奇)产权是一些社会制度,即界定或划定了个人对某些特定财产,如土地和水所拥有的特权范围。(利贝卡普),产权的内涵,13,什么是产权?(续2),产权的定义产权不是
8、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不仅是人们对财产使用的一束权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产权的内涵,比如说,我拥有一亩水塘,产权确定的并不是我与水塘之间的关系,它确定的是我与其他人在使用水塘的权利问题上的关系。,14,产权的结构,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所有权所有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把财产(产权客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利。使用权使用权是指产权主体使用财产的权利。财产使用的三种情形:使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形态和性质。部分改变其形态,而根本性质不变。完全改变,甚至使
9、其原有形态完全消失,转换成其它的存在形式。,产权的内涵,15,产权的结构(续1),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用益权财产的用益权是指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让渡权让渡权是指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分上述权利转让给其他人的权利。,产权的内涵,产权是一组权利,比如说“张三有一辆宝马车”,这对张三意味着什么呢?别人不能拥有、不能随意使用?只有张三可以拥有、使用、处置、剩余索取等。不经张三同意,任何人不得剥夺张三的所有权、使用权。那么张三使用这辆车有没有限制呢?张三拥有这辆车,政府能否随意限制呢?比如不准进入什么路段,不准在什么时间使用,车况必须符合什么标准,车内必须配备安全
10、带,尾气排放必须达到什么标准,不准停放什么地方等等?,17,产权的统一与分离,产权的统一一般是指产权中的各项权利完全归属于所有者,由所有者统一行使,不与他人分享。(个人业主制企业)如果一束权利全部归同一人所有,并不一定最有效率,把同一物品的产权分解开,归不同人所有,可能效率会更高,从而导致单一资产分割的产权的形成.,产权的内涵,18,产权的分离,一般是指所有者只享有产权中的最终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享有或不直接享有产权中的其他权利,同时又与他人共同分享产权中的其他各项权利。产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所有者并不必然地具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产权的分离带来的一个问
11、题就是如何监督代理者,即如何保证代理者不偷懒、不损害所有者的利益。此外,如何使代理成本最小化。这更要求进行明确的产权界定,避免可能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发生的侵权行为,产权的内涵,19,产权的分割,产权的初步分解:把产权区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如:山洞可以用来防空,也可以用来种植蘑菇,还可以用来储存天然气等。如:当山洞出租给他人使用时,所有者获得一部分租金,承租者也可以从使用或转租中获得相应的收益。,20,产权的基本属性,产权的内涵,排他性 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拥有某物的产权,其他人或者群体就不能合法地拥有该物并对该物行使产权。指的是决定谁以一定方式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21,可交
12、易性,产权的内涵,产权交易:买卖行为实质上就是商品的所有权与货币的所有权的交换。即交易行为本身就是产权的交易,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是特指的,如企业的买卖(兼并)、股票的买卖、房地产的买卖、生产要素的买卖等等。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利都是可交易的,不可交易的产权不是真正的产权,这包括产权的买卖、产权的转让等等。产权的可交易性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产权的分类,1、根据产权的排他性程度私有产权“私有产权是对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的分配。它不是对物品可能的使用方式所施加的人为的或强制性限制,而是对这些使用方式所进行的排他性权利分配”(阿尔钦)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对所有权利行使的决策及
13、其承担的后果完全是私人做出的。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权利,多个人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产权的内涵,23,产权的分类(续1),共有产权共有产权,是将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员。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产权在个人之间是完全不可分的,即完全重合的。共有产权在共同体内部不具有排他性,因此,这种产权常常给资源利用带来外部效应。,产权的内涵,24,产权的分类(续2),国有产权国有产权则意味着只要国家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它就能排除任何人使用这一权利。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不同的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会
14、产生不同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私有产权的效率最高,共有次之,国有最差。,产权的内涵,25,学习目的和要求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产权的起源和保护科斯定理,讲义结构,26,产权的功能,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功能之一:激励和约束功能如果经济活动主体有了界限确定的产权(不管什么产权,数量有多少),就界定了他的选择集合,并且使其行为有了收益保证或稳定的收益预期。这样,其行为就有利益刺激或奖励。奖励功能与约束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约束是一种反面的奖励。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从利益关系说是奖励,从责任关系说则是一种约束。,27,产权的功能(续1),功能之二:外部性内在化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
15、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方式行事的权利。很显然,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德姆塞茨)如专利权,28,产权的功能(续2),功能之三:资源配置功能 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任何物品的交换价值都取决于交易中所包含的产权束,因此资源中所包含的产权会进入决策者的效用函数,这样产权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对行为的这一效应,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的分配等等。案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29,学习目的和要求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产权的起源和保护科斯定理,讲
16、义结构,30,产权的起源和保护,产权的起源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产权形成的机制:强权界定权利?,31,产权的起源,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所谓产权的起源,应是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起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变化,而不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个时期新的产权或产权关系的产生。产权的起源,是指私有产权的起源。,产权的起源和保护,32,产权的起源(续1),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在一个资源不稀缺的世界里,是不需要产权的。在现实世界里,如果不存在对于稀缺资源使用进行约束的制度,没有一个社会是能够生存的。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自由使用(open acce
17、ss)将会导致一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急剧“耗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资源的稀缺程度及其变化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变迁离开稀缺性,难以说明产权的起源于产权制度的演变“空气、阳光”,产权的起源和保护,33,产权的起源(续2),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产权能够界定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物权法)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只有当界定权利的费用与权利带来的好处在边际上达到相等时才会产生,或者说,只有当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产权界定的成本时,人们才有动力去制订规则和界定产权。德姆塞茨提供的案例:18世纪印第安人狩猎(海狸)活动(从吃肉到皮毛贸易),产权的起源和保护,34,产
18、权的起源(续3),产权形成的机制:强权界定权利?研究视角:强力(武力、权利等)控制自由使用的社会机制和排他性权利的形成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建立排他权 2、习俗和习惯法,如氏族习俗、行规等 3、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 4、由国家或其他代理机构强制实施的规则(宪法、成文法、普通法和行政法规等),产权的起源和保护,35,产权起源模型 罗伯特.考特 托马斯.尤伦,假设:谈判成本为零,36,产权起源模型贝茨描述了上尼罗河地区游牧部落中秩序的形成与维持,37,产权起源模型贝茨描述了上尼罗河地区游牧部落中秩序的形成与维持,38,产权的保护,为什么要保护产权霍布森“丛林规则”一切人对切人的
19、战争财富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即财富的产权具有激励作用个人权利的有效性依赖于:这个人为保护该项权利所作的努力他人企图分享这项权利的努力任何“第三方”所作的保护这项权利的努力产权保护能够提高财产的价值有恒产者有恒心案例:小区安全与小区房地产价格等,产权的起源和保护,39,产权的保护(续1),物权法中的条文: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如果真正执行此条文,那么户主是有权利处置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只要达不成拆迁协议,开发商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的房子孤零零地耸立在工地中央。一位美国“钉子户”的故事,几乎就是杨某遭遇的翻版,但结果是出了10倍价钱户主还
20、不卖之后,开发商无奈选择了在“钉子户”小楼的三面与上面开工,同时特别注意要保护好这位“钉子户”小楼的台基。法庭绝对不会以城市形象为理由强制这位美国“钉子户”搬家。重庆九龙坡区法院却强制杨某搬家,很显然,当开发商与杨某发生冲突,法院并没有平等保护归属于双方的物权,法院真正保护的还是开发商的权益。,产权的起源和保护,40,产权的保护(续2),保护产权的机制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建立排他性;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习俗和习惯法;国家或其他代理机构强制实施的规则。由政府实施(军队、警察、监狱)以暴治暴规模效应由非政府来实施(舆论、黑社会暴力、宗教私刑等),产权的起源和保护,41,学习目的和要求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
21、能产权的起源和保护科斯定理,讲义结构,科斯定理,1 定理的来源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是科斯在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中表达的,得名于斯蒂格勒不过科斯不这么说。在60年代之前,经济理论界基本上是因袭庇古的传统,认为在处理外部性(externality)过程中应该引入政府干预力量,外部性生产者或被课税、惩罚,外部性受影响者则被补偿。但政府干预存在失灵现象,促使经济学家重新思考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在消除市场失灵问题上所能起的作用。,43,外部性: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是单个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的所消耗的各种成本的总和,社会成本是私人成本与其外部不经济导致的成本的和。社会成本
22、私人成本私人外部不经济导致的非私人成本。例如:一家化工厂的生产成本是其私人成本,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导致的外部不经济而给附近的农民、渔民等造成的损失是其非私人成本,社会成本就是私人成本与非私人成本的和。(如右图),科斯定理,这一传统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于196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所打破。科斯指出:人们一般将该问题(即外部不经济性)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造成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惩的损害。科斯进一步强调,应当从庇古的研究传统中解脱出来,寻求方法改变,即“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我们应当考虑
23、总的效果。”也就是说,要以社会产值最大化为出发点来观察和研究问题。科斯论文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他苦苦追寻的是外部效果内部化的合作方式。,定理的表述麦克米伦现代经济学词典: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动力的驱使就互利互惠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使外部因素内部化。该中性定理指出,拥有有关资源使用的产权的人,无论是外部因素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交易过程的结果总是一致的。,例子:假定一家化工厂将其污物排入河流,引起下游六户居民的供水污染,结果每户居民损失100元,共
24、计600元。污染危害可以用两种办法消除:工厂安装污水过滤器,这将花300元;为每户居民安装净水器,每家75元,共450元。显然,最好的办法是工厂安装污水过滤器,因为它仅用300元消除了600元的危害。科斯的问题是,不管清污的权力归属哪一方当事人,双方是否会选择最低的控制污染成本的办法。或者说,科斯定理试图知道,赋予家庭使用清洁水的权利或者赋予工厂排污的权利,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这个例子说明,在假设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下,无论法律是如何配置初始权利的,都可以达成最有效、最便宜地控制外部性的方法。,这一表述没有表达科斯的真正思想,因为科斯是反对“零交易费用假设的”。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那样,没有交易
25、费用的世界就如同物理世界没有摩擦力一样奇怪。因此,“科斯定理”与其说明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效率结果与产权无关的结论,还不如说明了存在交易费用时产权制度是如何作用于或影响经济效率的。科斯明确指出:一旦考虑到进行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它安排产生更多的产值。他实际上是强调在正交易费用条件下产权的重要性。为了准确反映科斯定理,我们用一个定理组表达,科斯第一定理:权利的初始界定是重要的吗?如果交易成本等于零,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会导致最佳的资源配置。推论:通过清楚完整地把产权界定给一方或
26、另一方,并允许把这些权利用于交易,政府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第二定理:权利的初始界定是重要的吗?如果交易成本不等于零,回答是肯定的。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可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权利的最终配置,也可能影响社会总体福利。既然权利的初始配置影响到社会福利,因此应该选择提供较大社会福利的权利初始配置。进一步思考上面的例子。假定法律赋予工厂排污的权利,居民必然地将选择为工厂安装污水过滤器?如果考虑到居民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选择的交易成本,假定每户付出的此成本为30元。那么结果只能是每个居民将花费75元购买净水器。因此,交易成本能够改变法律规则的选择结果从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说,赋予居民使用清洁水的权利
27、,是更有效率的。,推论:1、在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定给一方或另一方时,政府应该把权利界定给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或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的一方;2、一旦初始权利得到界定,仍有可能通过交易来提高社会福利。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为正,交易的代价很高,因此。交易至少只能消除部分而不是全部与权利初始配置相关的社会福利损失。,科斯第三定理: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效率。换句话说,如果存在交易成本,没有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等规则,即没有产权制度,则产权的交易与经济效率的改进就难以展开。由政府选择某个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可能使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改善;并且这种改
28、善可能优于其他初始权利安排下通过交易所实现的福利改善。假设:政府能够成本比较低地近似估计并比较不同权利界定的福利影响,同时它还假定政府至少能公平、公正地界定权利,“科斯定理”与其说道明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效率结果与产权无关的结论,还不如说道明了存在交易费用时产权制度是如何作用于或影响经济效率的。当我们重新使用“科期定理”时,更多的是指: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从而克服“外部效果”,而无须抛弃市场机制。其原因在于,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即不减弱),交易各方就会力求降低交易费用,使资源使用到产出最大,成本最低的地方,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正
29、因如此,在科斯看来,外部性完全可由私人合约得到解决,亦即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行为对市场运转有着自我修正的效能这正是科斯定理的精髓之所在。,非洲的津巴布韦于1975年开始实施公园和野生动物法案(Parks and Wildlife Act),80年代又实施了遗产行动(Operation Windfall)和公共地区本土资源管理计划(Communal Areas Management Program for Indigenous Resources),即津巴布韦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一种新的产权制度让村子对所在一定地区的拥有所有权,即村民拥有权力对来到其地界观看大象的游客进行收费,并且还
30、可以向捕杀大象的猎人收费即创建集体产权制度。,案例分析:非洲大象的产权制度,54,20世纪70年代,津巴布韦的大象数量约为三万到四万头,80年代末为五万头,到了90年代末是六万到七万之间;而同期非洲大象(公共产权制度下或私有产权制度下)从1980年的120万头减少到十年后的60万头。目前津巴布韦政府允许每年捕猎六万到七万图大象中的二百头;而同期肯尼亚被认为在80年代就损失了百分之八十的大象,单单1989年每天被非法偷猎者捕杀的大象就有17头非洲所有大象的数量由于偷猎而减少了一半。津巴布韦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村庄已经能够用他们赚来的钱修建学校和医疗站;而同一时期非洲的整体生活水平、教育医疗状况却一直
31、停滞,甚至有局部地区陷入饥荒、战乱的困境而不能自拔。,55,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必须明确大象这种产权客体的交易技术结构及其相应的不同产权制度下所可能发生的交易成本。大象首先是一种较倾向于野生的动物资源,这决定了其需要较大的生存地带以进行必要的生活繁殖活动空间较大意味着人们保护、监督成本很大(非个人所能独自承担或需大量雇佣劳力进行),必要的繁殖意味着人们在捕杀与饲养的行为决策间存在取舍比较(视乎预期的成本收益比较涉及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体的行为博弈分析);其次大象的象牙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相对大象在旅游观光方面产生的短期经济效益而言。因此,大象这种产权客体存在资产可分性较强、但资产属性的度量保护监管难、捕杀的短期经济收益很高等特性,所以这些特性所决定的交易技术结构必然是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下的交易成本较高监督成本过高和保护方面的有效激励不足,而集体产权下的交易成本较低激励机制较完善、经济绩效较理想。,56,谢 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