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分子生物学经典二染色体与DNA课件.ppt
《大学分子生物学经典二染色体与DNA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分子生物学经典二染色体与DNA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3/21,1,第二章 染色体与 DNA,第一节 染色体第二节 DNA的结构第三节 DNA的复制第四节 DNA的修复第五节 DNA的转座,2023/3/21,2,一、染色体的概述,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棒状可染色结构,由染色质(chromatin)构成。染色质是由DNA、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染色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明显不同。,第一节 染色体,2023/3/21,3,不同物种染色体数目存在较大差别,同一物种内每条染色体所带的DNA量是一定的,但不同染色体或不同物种之间变化很大。如人的X染色体带有1.28亿个核苷酸对,而Y染色体只带有
2、0.19亿个核苷酸对。,2023/3/21,4,真核生物染色体,1、真核细胞结构2、染色体概况 DNA:27%,蛋白质:66%,RNA:6%每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2023/3/21,5,非分裂期的染色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纤维串珠状的长丝,一般说来,染色体只有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才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2023/3/21,6,细菌染色体组织 没有明显的核区域,细菌基因组仍然是高度致密的。E.coli溶解时,DNA形成大量环形(loops)结构。在活体细胞中,DNA则以高度致密的状态与蛋白质结合。,2023/3/21,7,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位于细胞核的核仁内。在细胞分裂间期,
3、染色体以较细且松散的染色质形式存在,只有在细胞分裂期,才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棒状可染色的染色体。在染色体中,DNA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完全融合在一起。,2023/3/21,8,原核细胞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位于类似“核”的结构类核体上;染色体外包裹着稀疏的非组蛋白,不含组蛋白;原核生物中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只有很少数基因(如rRNA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的;整个染色体几乎完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2023/3/21,9,二、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的特征:(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间保持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整个生命过
4、程;(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023/3/21,10,染色体上的蛋白质主要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组成核小体,是一类小的碱性蛋白。,1、蛋白质,2023/3/21,11,组蛋白的特征: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如H3、H4);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赖氨酸、精氨酸含量丰富);4、组蛋白的修饰作用(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H5的磷酸化可能在染色质的失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023/3/21,12,非组蛋白包括酶类及细胞分裂有关的一些蛋白。它们可能与DNA的结构、复制及转录等有关。非组蛋白主要包括:1、H
5、MG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可能与超螺旋结构有关;2、DNA结合蛋白:可能是一些与DNA的复制或转录的关的酶或调节物;3、A24非组蛋白,肝脏中特有的一组蛋白,与H2A及泛素结构相似,功能不详。,2023/3/21,13,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鸟类昆虫线虫霉菌酵母细菌支原体,各个种类生物的最小基因组与其复杂性正相关。,2、DNA,2023/3/21,14,各物种基因组大小比较,C-值(C-value):一种生物单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C-值矛盾(C-value paradox):基因组大小与机体的遗传复杂性缺乏相关性。,2023/3/21,15,(1)、不
6、重复序列: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的DNA序列。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在单倍体中都是单拷贝。(2)、中度重复序列:每个基因组中10104个拷贝。平均长度为300 bp,一般是不编码序列,广泛散布在非重复序列之间。可能在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常有数千个类似序列,各重复数百次,构成一个序列家族。大多数高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组都有10%40%的中度重复序列。,真核细胞DNA的种类:,2023/3/21,16,(3)、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satellite DNA),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占基因组的10%60%,由610个碱基组成。卫星DNA均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2023/3/21,17,3、
7、染色质和核小体,染色质:是由许多核小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实验证据:1)染色质中,H2A、H2B、H3、H4的数量大致相等,而H1的数量不超过它们的一半;2)组蛋白组成直径约10nm的颗粒,由裸露的DNA连接;3)DNA位于核小体的外侧;,染 色 质,小球菌核酸酶处理染色质,2023/3/21,18,4)用小球菌核酸酶处理染色质,得到的DNA片段为200bp的整数倍;5)将组蛋白加入SV40的DNA中,可在体外形成染色质样纤维。其中与一个核小体结合的DNA很接近200bp;缺少H2A、H2B、H3、H4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形成核小体,H1则不是必需的。,2023/3/21,19,核小体是组成染色质
8、的重复单位,每个核小体由约200(160250)bp的DNA,和H2A、H2B、H3、H4各2个,以及一个H1组成。,核小体中组蛋白聚合体组成,2023/3/21,20,1)核心颗粒结构:单个核小体继续消化可以把DNA进一步剪短,释放出H1;剩余的颗粒称为核心颗粒,由H2A、H2B、H3、H4组成;结合在核心颗粒而不被降解的DNA称为核心DNA(core DNA);重复单位中除核心DNA以外的其它DNA称为连接DNA(linker DNA)。双折叠对称盘形,高6 nm,直径11 nm;由(H3)2(H4)2四聚体构成组蛋白八聚体核心,顶部和底部各有一H2A.H2B二聚体;,2023/3/21,
9、21,小球菌核酸酶对染色质的持续作用产生各种不同结果,2023/3/21,22,2)组蛋白H1 H1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保守的核心,一部分是可变的延伸出去的N 端和C 端臂。DNA进入和离开组蛋白聚合体的位置十分接近,这由进出两端与H1结合形成。如没有H1,则DNA进入和离开核心颗粒的位置是随机的。,2023/3/21,23,由核小体串联形成的10 nm 纤丝,30 nm 纤丝,3)、染色质的存在形式:,2023/3/21,24,30 nm 纤丝由10 nm 纤维卷曲绕成圆筒形线圈,每圈约6个核小体,螺距11 nm(核小体直径)。这一结构需要H1 稳定。30 nm 纤丝的包装比为40。,20
10、23/3/21,25,DNA和组蛋白构成核小体,核小体再绕成一个中空的螺线管状结构,这种螺线管状结构(有的部分就是珠状核小体结构)就成为染色质丝。染色质丝再与许多非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的包装过程,200 bp DNA,2023/3/21,26,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基因组庞大;2、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3、大部分序列为非编码序列;4、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6、真核基因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7、DNA存在多态性;8、具有端粒结构。,2023/3/21,27,DNA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
11、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tandem repeats polymorphism)两类。,2023/3/21,28,三、原核生物基因组及其特点,1、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只以裸露的核酸分子存在,且与少量的非组蛋白结合,但不形成染色体结构,习惯上把原核生物的核酸分子也称为染色体。,2023/3/21,29,2、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结构简练 其DNA分子绝大多数用于编码蛋白质,不翻译的序列只占4%,并且编码序列是连续的;(2)存在转录单元 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构成操纵子或高度集中,并且可被一起转录;(3)重叠基因
12、和基因内基因 即同一段DNA序列能携带两种不同蛋白质的遗传信息。,2023/3/21,30,小 结,2023/3/21,31,2023/3/21,32,三、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2023/3/21,33,核苷酸结构,第二节 DNA的结构,2023/3/21,34,1、DNA的一级结构:是指4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又由于4种核苷酸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同,因此又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2023/3/21,35,基本特点:(1)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绕而成;(2)两条主链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由3,5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而成,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位于内
13、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碱基对,碱基必须以A-T、C-G配对;,2023/3/21,36,2、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2023/3/21,37,2023/3/21,38,两条主链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由3,5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而成;碱基位于内侧;碱基必须以A-T、C-G配对;直径:2.0 nm;螺距:3.4 nm;每匝 10 bp/10.5bp;,大沟含较多信息,为复制,转录部位;小沟具一定调节功能。,2023/3/21,39,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2023/3/21,40,B-DNA(含水量92%)脱水后变形为A-DNA(含水75
14、%),相邻磷酸间距缩小,每匝增为11 bp。总体变得宽而短;大沟变细、加深;小沟变得宽而浅。,A-DNA,通常DNA在细胞中以B-DNA形式存在,但可能发生改变;DNA-RNA杂交分子呈A型。,2023/3/21,41,Z-DNA与B-DNA的比较 最大区别:Z-DNA为左旋!由部分碱基平面反转所致。螺距4.5 nm,每对碱基上升0.37 nm,每匝12 bp。主链变的不平滑,从之字形。,Z-DNA,Z-DNA在邻近调控系统,抑制转录;在远离调控区,激活转录的起始。所以,Z-DNA可能与基因的调控有关。,2023/3/21,42,三种DNA结构特性比较,2023/3/21,43,3、DNA的高
15、级结构,DNA的高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1965 年首次发现绝大多数的原核生物DNA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le,cccDNA),经进一步螺旋化,成为超螺旋结构。之后发现,几乎所有的DNA分子,包括线形分子,具超螺旋结构。,2023/3/21,44,L=T+WL(linking number,连接数):一股链绕另一股链盘绕的次数。在闭合分子双链的共价键不发生断裂时保持不变,为分子的拓扑学常数。T(twisting number,盘绕数):代表一股链绕旋转轴所做的完整的旋转数。即DNA双螺旋的匝数,等于碱基数每匝碱基
16、数。W(writhing number,超盘绕数):代表双螺旋轴在空间上的转动数。即直观上的超螺旋数。,分子内发生扭转时,张力导致超螺旋形成。,超螺旋的形成原因,2023/3/21,45,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由于双链紧缠而引起的超螺旋。负超螺旋(negaive supercoil):由于双链松缠而引起的超螺旋。两种超螺旋的自由能均高于松弛状态。天然原核生物DNA都呈负超螺旋;在体外可形成正超螺旋,如加入溴乙锭,可引入正超螺旋。,DNA的几种超螺旋的状态:,2023/3/21,46,紧缠而引起正超螺旋,右手螺旋的DNA,顺时针方向旋转自由末端,逆时针方向旋转自由末端
17、,松缠而引起负超螺旋,逆时针方向旋转,松缠而引起负超螺旋,紧缠而引起正超螺旋,顺时针方向旋转,2023/3/21,47,质粒的松弛状态和超螺旋状态,超螺旋分子的电泳迁移速率提高,超螺旋对分子迁移的影响,2023/3/21,48,超螺旋可形成高度致密状态,从而得以容纳于有限的空间内。活体中,DNA的构象是动态的。B-DNA是一种稳定结构,引入负超螺旋可提高其能量水平,影响DNA结构变化。如有助于在特定区域的结构转化、使DNA双链分开等。,超螺旋的生物学意义,2023/3/21,49,功能:催化DNA分子拓扑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机制:切开磷酸二酯键,在主链上造成切口,通过改变连接数(L)来改
18、变超螺旋状态。分类:I 型拓扑异构酶:每次切开一股链。II 型拓扑异构酶:每次切开双股链。既可消除负超螺旋,又可消除正超螺旋。需要ATP,使分子 L值每次变化2。,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二型拓扑异构酶的作用,2023/3/21,50,小 结,DNA的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基本特征,分类,DNA的高级结构,概念,特点,概念,概念,分类,2023/3/21,51,一、复制的概貌,DNA复制的半保留性,三种可能的方式:全保留复制(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弥散复制(d
19、ispersive replication),第三节 DNA的复制,2023/3/21,52,母链中的全部置换为 15N,然后让E.coli在仅含有 14N的培养基上进行复制。,Meselson&Stahl,1958),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2023/3/21,53,复制原点(origin):DNA分子复制的特定起点。,复制方向可以是单向或者双向,二、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对一个生物体而言,复制的起点是固定的,复制叉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双向等速为主。,
20、2023/3/21,54,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正在进行复制的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称为复制叉。,复制眼(replication eye):DNA复制的部分看上去象一只眼睛,称为复制眼。,复制子(replicon):生物体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2023/3/21,55,三、DNA复制的几种方式,1、线性DNA双链的复制,所有已知的核酸聚合酶,无论是DNA聚合酶还是RNA聚合酶都只从5端向3 端移动,新链的合成方向与聚合酶移动方向一致,即是5 3;而对于DNA的合成必需一段引物的存在,体内DNA复制时,由一段RNA引物起始DNA合成,起始后它必须切除,切除后,5 端如何
21、起始呢?这就提出了线性DNA末端复制的问题。,2023/3/21,56,The rolling circle replicates DNA,Phage,(1)将线性DNA分子转变为环状或多聚分子(末端简并性是前提条件,如T4噬菌体);,2023/3/21,57,2023/3/21,58,(2)DNA末端发夹结构的形成,如(草履虫的线性线粒体);,2023/3/21,59,(3)在某种蛋白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起始复制,(如29噬菌体和腺病毒DNA)。,2023/3/21,60,2、环状DNA双链的复制,(1)型,复制体,如,大肠肝菌质粒DNA的复制。,2023/3/21,61,(2)滚环型复制
22、如:X174,在原点割切;共价延伸;切下被替换的单链。,2023/3/21,62,(3)D-环形,如动物线粒体DNA的复制 双链环在固定点解开进行复制,但两条链合成速度高度不一致,其中一条进行复制,另一条则成为游离的单链环(即D环)。两条链复制起点不同。,2023/3/21,63,四、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1、大肠杆菌DNA复制原核生物每个DNA 分子只有一个复制原点。,复制原点序列特征4个9 bp重复序列,3个13 bp重复序列,都富含A-T对。,2023/3/21,64,(1)DNA双螺旋的解旋,DNA的解链过程,首先在拓扑异构酶I的作用下解开负超螺旋,并与解链酶共同作用,在
23、复制起点处解开双链。一旦局部解开双链,就必须有单链结合蛋白(SSB)来稳定解开的单链,以保证核苷酸局部不会恢复成双链。接着由引发酶等组成的引发体迅速作用于两条单链DNA上。,2023/3/21,65,a、DNA解链酶,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大部分解链酶沿后随链模板的53 方向并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Rep蛋白是沿前导链模板的3 5 方向移动。,2023/3/21,66,b、单链结合蛋白,SSB以四聚体的形式结合在单链DNA的复制叉处,其作用是保证被解链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保持单链结构。SSB与DNA的结合能力在原核生物中表现协同效应,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不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分子生物学 经典 染色体 DNA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