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气候与物理气候简介课件.ppt
《天文气候与物理气候简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文气候与物理气候简介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气候学原理,第二章 天文气候与物理气候(4),2.1 天文辐射与日地关系;2.2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2.3 辐射物理气候特征。,影响太阳辐射的天文因子 大气上界的天文辐射,2.1 天文辐射与日地关系,太阳和太阳活动 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谱 地球轨道的变化和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的天文因子,太阳和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太阳表面及向外延伸几个太阳半径范围的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
2、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太阳活动的现象包括: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太阳风等的变化。对地球大气 产生影响。,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关联:太阳耀斑能增强太阳风,伴随着每一次太阳耀斑的过程,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增强了65km处电离层的最低层的电离作用(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增强的太阳风扰乱地球磁场。这期间增强的磁流和离子流能够加热和扩大上层大气。能够在几天内破坏地球上20%臭氧。,太阳黑子,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全球范围的雷雨和闪电活动频繁。在太阳黑子较多是以及耀斑期间,紫外线的辐射量增加。最近研究表明:在上层大气中,紫外辐射与温度可能
3、有一个不成比例的效应。在过去5000年间,太阳黑子活动较弱或没有的时期与历史记录中的冷期相对应:奥特极小期(1010-1050),沃尔夫极小期(1280-1340),斯伯瑞尔极小期(1420-1530)和蒙德极小期(1645-1715)。,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黑尔循环”,周期性11年22年80-100年,太陽黑子数在19世紀之前随時間的变化13世纪开始三个低值期恰好发生在小冰河期,从理论上,科学家无法理解太阳黑子如何影响气候?太阳黑子活跃期,太阳辐射增强的部分都属于极短的波段(如紫外线、X及射线),因此所增加的能量不多。这些辐射已进入大气时,立即为高层大气的气体吸收,因此对地表气候影响甚小
4、。目前也无任何理论可以解释高层大气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到地表附近的气候。,影响太阳辐射的天文因子,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谱天文太阳辐射量: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太阳常数: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1375.1-1369.0wm-2,太阳辐射谱: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地球轨道的变化和太阳辐射 三种主要的长期变化:岁差precession、
5、偏心率eccentricity、黄赤交角obliquity,其变化调节地面上任意一点的季节对比性。米兰科维奇理论:,影响太阳辐射的天文因子,地球轨道参数:地球的倾角,轨道偏心率,一直在变化;这些参数的变化对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不重要,但却能控制冰期出现的时间。,偏心率(Eccentricity)目前为 0.018 过去五百万年之中变化的范围 0.000483-0.060791 周期约为100,000年-偏心率影响近日和远日时,太阳入射地球辐射量差异的变化。-偏心率越大,辐射量差异越大-反之亦然-但是,变化相当小 比如,上述偏心率的变化,造成的变化为0.014%到-0.12%。,黄赤交角(obli
6、quity)黃赤交角(Obliquity)-地球自转轴与黃道面法线之间夾角。目前23.5度,介于22度與24.5度之間,变动周期 40,000年。黄赤交角的变动,不会影响地球拦截太阳辐射的总量。如果角度较大,则一年中太阳直射可达的纬度较高。夏季太阳辐射量较大,冬季较小。季节变化因此变大,四季更明显。相反,如果角度較小,則季节变化較小,四季較不明显。,倾角增加,极区的辐射在夏季增加,冬季减少,夏季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夏季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小;冬季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小,冬季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大;,岁差(precession),地球自转轴路经宛若一圆锥体,绕完一
7、圈约22,000年目前地球经过近日点为一月,经过远日点为七月约11,000年之后,地球经过近日点为七月,经过远日点为一月那時的七月,太陽直射北半球,米兰科维奇理论,核心问题气候变化轨道驱动的若干重要证据 主要问题与讨论(作业:查文献),米蘭科維奇(Milankovitch),米蘭科維奇(Milankovitch)核心问题,日-地关系的变化造成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現主因冰期形成主要原因夏季(不是冬季)的太阳辐射量变弱,不足以溶化地上一冬季留下的冰雪冰雪覆该区域逐年往低纬度区扩展,较广的冰雪覆盖区反射較多的太阳辐射,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变少因此冰雪溶化量更形成減少冰-反照率机制产生的正反馈,使得冰雪覆
8、盖区逐年扩大 理论的核心是单一敏感区的触发驱动机制,即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信号被放大、传输进而影响全球),-米兰科维奇的回答是,当地轴倾斜度减小,北半球夏季地球处在远日点时有利于冰期气候的出现;-这样的轨道要素配置将导致北半球高纬区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减小。因此,米氏理论可以概括为:65N附近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适合冰期发展较小的黃赤交角及位于远日点的夏季,适合间冰期发展较大的黃赤交角及位于近日点的夏季,地球轨道怎样的配置才有利冰期气候的出现?,气候变化轨道驱动的若干重要证据,研究古气候变化的地质资料的获得深海岩芯、珊瑚礁、花粉、树木年轮、冰芯等氧同位素记录提供一个2.3万
9、年和10万年周期,与岁差周期和轨道偏心率周期接近;跨度为45万年的深海岩芯记录,发现了2.3万年、4.2万年和10万年周期的气候变化;并认为在过去的35万年里,这些周期一般来说都与适当的轨道周期步调一致。至此,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米氏理论,地球轨道变化影响气候的观点开始被接受。,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振幅:单一参数变化振幅、综合变化的振幅,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和氧同位素含量变化的相位的一致性,当时基于的观察事实,1)冰期旋回过中,北半球高纬度大陆冰盖的变动幅度远大于南极冰盖;2)大陆冰盖是沿中心向四周扩张的;3)南北两半球冰盖变化有同时性;4)全新世开始时间不超过15000aB1P。(尽管当时还没有绝对
10、定年技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学者承认第四纪冰期旋回由天文因素引起的地球轨道变化所驱动。争议之处在:于太阳辐射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太阳辐射的纬度配置和季节配置变化通过什么机制驱动如此大幅度的全球气候变化。长期以来,古气候学家在解释古气候记录时,往往从第四纪冰期旋回动力机制的米氏理论:触发机制、放大机制、传输机制和全球耦合机制这4个部分这个框架出发。因此,米氏理论事实上为古气候学家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作业:查文献,主要问题与讨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到底在冰期旋回过程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米氏理论的单一触发机制,已难以全面解释全球晚第四纪气候变化(低纬度、南半球的一些地质证据)。气候信号的
11、放大机制 冰盖扩张(包括海冰)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下降肯定是冰期气候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放大机制,此外,海平面下降引起的陆地暴露以及植被覆盖面积和植被类型的变化等陆面过程亦应扮演了重要角色。即传输机制 北大西洋深层流变化,被视为将北半球高纬信号传输到南半球高纬区最为重要的机制;新的理论假说正在被提出。一派为“热带驱动说”。另一派假说主要为冰消期设计,它从冰消期时南极增温和大气CO2浓度增高超前于北极冰盖融化这个观察事实出发。,天文辐射: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完全由太阳和地球间的天文位置决定的,不考虑大气影响的太阳辐射。.日地距离.太阳赤纬.时角.太阳高度和太阳方位.日出、日末时间
12、和昼长.天顶角和大气光学质量,大气上界的天文辐射,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在大气上界,任一单位水平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太阳辐射总量 对时间求积分可推算:小时 日 月 季节 年的太阳辐射总量。,大气上界的天文辐射,北半球季、年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纬度,同一纬度地带,日、季、年辐射量分布到处都相同,这表明天文辐射具有纬向带状分布的特点。这就是气温呈纬向分布的基本原因。,北半球各纬度日辐射总量的年分布,天文辐射的纬向分布特点,使地球上出现相应的纬向气候带,如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寒带等,都称为天文气候带。这是理想的气
13、候带,而实际气候远为复杂,但这已形成全球气候的基本轮廓。,2.2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太阳辐射光谱变化: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由于大气分子、水汽和灰尘等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数量和光谱成份发生的变化。天文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后强度减弱和颜色变化。,图 表明太阳辐射光谱穿过大气时受到减弱的情况:曲线1是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光谱;曲线2是臭氧层下的太阳辐射光谱;曲线3是同时考虑到分子散射作用的光谱;曲线4是进一步考虑到粗粒散射作用后的光谱;曲线5是将水汽吸收作用也考虑在内的光谱,它也可近似地看成是地面所观测到的太阳辐射光谱。对比曲线1和5可以看出太阳辐射光谱穿过大气后
14、的主要变化有:总辐射能有明显地减弱;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变得极不规则;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得更为显著。,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太阳辐射经过整层大气时,0.29m以下的紫外线几乎全部被吸收,在可见光区大气吸收很少。在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带。.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氧、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其次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尘埃等。.云层能强烈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同时还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云的平均反射率为0.500.55)。,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总的说来是比较弱的,仅对红外区4.3m附近的辐射吸收较强,但这一区域的太阳辐射很微弱,被吸收后对整个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大气对长波吸收:主
15、要发生红外光谱区。大气对长波吸收:8-12um吸收率最小(大气窗),大气对太阳辐射收散射过程:散射通过气体分子和粒子在大气中影响短波辐射,散射的程度取决于分子大小和辐射的波长;,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空气分子直径比波长小,辐射的波长越短,散射的越强。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但具有选择性,称为分子散射。,散射只改变辐射的方向,而不能把辐射能转变为热能;,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过程 未被地球-大气系统吸收或散射的短波辐射,在遇到分子,颗粒和物体后,无阻挡地直接返回太空。反射在大气和地表面均能发生。,反射对波长没有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反射能力和云状和云厚度有关。,影响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文 气候 物理 简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