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实践报告从消费者视角探求“理想医院”发展模式.doc
《社区医院实践报告从消费者视角探求“理想医院”发展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医院实践报告从消费者视角探求“理想医院”发展模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 绩评分教师济南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题目 从消费者视角探求“理想医院”发展模式社会实践时间 2012/8/27 至 2012/9/7 社会实践地点 山东省济南市 学 院 名 称 经济学院 专 业 年 级 实验0902班 指 导 教 师 于吉辰 调 研 组 长 江延洁 组 员 蒋小荣、张璇、唐建美、邵振华、张爱莉、 陈虹宇、玄琦、张骏泽、刘明朝 填写时间: 2012 年 9 月 11 日导语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在社会经济层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同时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正成为各种慢性疾病高发国。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医疗资源仅占世界的
2、2%。医院总数量不足两万家,却承担着13亿人口的医疗服务。医疗资源整体不足及分布严重不均衡导致医、患矛盾突出、老百姓看病难、就医负担重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将成为人们的第一消费。为了解决上述医疗保健问题,中国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了“战略前移、重心下移”的方针,将健康产业(非医疗服务)的主题定为健康管理,并将基础医疗的发展作为重点。与此同时,医疗保健实行分层消费,中低收入人群接受由政府投资的社区医疗体系的基本服务,中高收入人群的医疗保健消费分流到社会资本投入的中高端医疗保健机构。因此,倍受国际学术界公认、经济发达国家人民喜爱的私人家庭医生服务和健康管理,将在中国
3、逐渐兴起并被推广。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针对济南医疗行业(公立医院、社区医院、私人医疗)发展状况,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的方式总体了解现行各类别医疗机构发展现状,探索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医院”发展模式。本着对调研项目负责认真的态度,我们在调研期间前往济南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工作,旨在了解消费者对济南市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而得知消费者的需求,推导出理想的“医院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济南市医疗卫生市场的相关情况,我们团队根据济南的现状,设计制作了针对反映消费者对济南市医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在济南市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机型随机抽样调研,共获得有效问卷114份。
4、同时通过将济南总体医疗状况与新加坡医疗模式相对比,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目录 一、医疗发展现状2(一)医疗体系构成概况2(二)中国医疗保障体系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三)公立医院发展特点6(1)医院优势分析7(2)医院劣势分析7(3)市场机会分析7(四)私人医疗市场的特点8(1) 信息不对称8(2)需求价格弹性不足, 收入弹性较大8(五)中国社区医院的发展与思考9(1)社区医院资金短缺9(2)社区医院缺少专业人员10(3)社区医院缺少民众信任10(4)社区医院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10(5)社区医院医生水平有待提高10(6)社区医院没有体现公益性11(7)社区医疗与基
5、本医疗保险相脱节11(六)政府针对医疗行业发展的进一步举措12二、市场调研及市场分析13三、“理想医院”发展模式16四、国外医疗模式对中国医疗行业的启示18(一)新加坡医疗体系的特点18(1)为国民提供良好和负担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18(2)提倡个人责任,避免过分依赖国家福利或医疗保险18(3)以竞争来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18(4)政府直接介入卫生医疗市场抑制医药消费和成本增长。18(二)对中国医疗行业的启示19从消费者视角探求“理想医院”发展模式一、医疗发展现状(一)医疗体系构成概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总体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
6、变化。由表1的我国年人均城镇居民卫生支出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年支出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表1 年人均城镇居民卫生支出基本情况 (20042008) 年份卫生总费用(亿元)社会卫生支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人均卫生总费用(元)卫生总费用相当于GDP的比重绝对数(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绝对数(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047590.292225.3529.32%4071.3553.64%583.924.75%20058659.912586.4129.87%4520.9852.21%662.304.68%20069843.343210.9232.62%4
7、853.5649.31%748.844.55%200711573.973893.7233.64%5098.6644.05%875.964.35%200814535.405065.6034.85%5875.8640.42%1094.524.63%在中国现行的医疗体系下,主要呈现出公立医院、社区医院、私人医疗服务共同发展的格局。(二)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构架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们构成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部分,为受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底横”主要是指低收入或困难群体,对于这个群体的医疗需求主要是通过城乡医疗救助进行补充
8、。“顶横”部分主要是针对更高医疗服务需求者,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来满足。 目前,我国在制度层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辅以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包括在校学生、儿童、没有收入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者);农村居民通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由于“广覆盖”,决定了其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 可见,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对于更为灵活、更高医疗保障的需求而言,只能通过补充医疗保险来满足。除了利用财政补助的办法解决国家公务员
9、的医疗费用问题外,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以部分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最高给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减轻职工的负担,这就形成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等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对此专门推出了多种补充医疗保险产品,使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起来,更好地为不同需求者解决高额医疗费用问题。商业健康保险成为补充医疗保险的主要提供者。 以下是19952010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部分指标:(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0、。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20
12、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原有200元部分,中央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新增40元部分,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对中部地区补助60%,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有困难的地区,个人缴费部分可分两年到位。个人筹资水平提高后,各地要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合。新生儿出生当年,随父母自动获取参合资格并享受新农合待遇,自第二年起按规定缴纳参合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指标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开展新农合县67814512451272927162
13、678(区、市)数(个)参加新农合人数(亿人)1.794.107.268.158.338.36参合率(%)75.780.786.291.594.296.0人均筹资(元)42.152.158.996.3113.4156.6当年基金支出(亿元)61.8155.8346.6662.0922.91187.8补偿受益人次(亿人次)1.222.724.535.857.5910.87(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遭受经济损失而建立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
14、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承受的经济风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 3个直辖市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
15、行统筹(以下简称统筹地区)。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铁路、电力、远洋运输等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及其职工,可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的参保人数统计:年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年末参保职工人数退休人员(万人)(万人)1994374.625.71995702.64
16、3.31996791.264.519971588.9173.119981508.7369.019991509.4555.920002862.8924.220015470.71815.220026925.82475.420037974.92926.820049044.43359.2200510021.73761.2200611580.34151.5200713420.04600.0200814987.75007.9200916410.55526.9201017791.25943.5(三)公立医院发展特点提及公立医院的特征,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公益性,非营利性,多层次性,医疗服务性等。(1)医院优势分
17、析公立医院的优势:在国家有关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的政策出台以前,公立医院是以政府的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仍以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为主,所以,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依然是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力量。它的优势突出地表现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享受同级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助与扶持;医院的规模都比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置与就医环境都比较好,医院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公立医院在社会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其公众形象一时还很难改变,其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价值。这无疑有助于公立医院的竞争、改革和发展。(2)医院劣势分析公立医院的
18、劣势: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为产权制度不清晰,国家与医院员工责权利不明确;医院管理体制僵化,未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法人实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政府行政部门对医院干预过多,国家要求的卫生实行全行业管理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医院的自主权不落实,医院的适应市场过程自然也就举步维艰;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随着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将成为公立医院的重要管理课题;医院行政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机构和人员均十分庞大,医院的运行成本相当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医院的
19、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所有这些,都是公立医院的劣势,如不锐意创新、加大改革的力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3)市场机会分析公立医院的市场机会:公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定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保证了公立医院具有其他性质的医院不可比拟的病人资源;公立医院凭借良好的设备、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公立医院还有这广泛的国际合作。(四)私人医疗市场的特点(1) 信息不对称在一般市场供需博弈中, 买方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和讨价还价能力, 交易必须按供需双方的共同意愿才能达成,消费者要买什么, 准备花多少钱, 大致心中有数; 而一个人为什么会得病, 得什么病, 得了病后用什么
20、方法治、吃什么药, 吃多少, 治疗效果如何, 随之要付多少钱等, 他们往往无知。从一般意义上分析, 除了个别特殊病例, 大部分疾病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备选药物都具有可替代性, 这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具有价格弹性。但一般患者缺乏药品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自己的病情的准确信息从而进行事先判断的知识和能力, 替代品的寻找成本太高且面临法律上的风险, 而交易的另一主体医院、医生则不同, 不仅拥有比患者多得多的信息,而且拥有法定的处方权, 医、患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医疗消费的决策不是由需方(患者) 做出, 而必须由医院、医生来行使代位决策权, 患者的消费完全是一种被动状态, 不能讨价
21、还价, 不能有偏好和选择, 也无法控制消费的种类和数量, 医院、医生诱导着需方的消费甚至同时扮演供、需双重角色, 患者作为买方这一重要主体的权利被剥夺。显然, 私人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存在严重缺陷, 在医院、医生的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价格相联系的时候, 在利益驱动下, 看病贵是其必然结果。(2)需求价格弹性不足, 收入弹性较大由于关系到健康乃至生命存续, 医疗服务的效用极大,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一旦得病哪怕砸锅卖铁甚至负债也要去就医; 另一方面, 当人们身体正常健康时, 就算医疗服务的价格再低, 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踏进医院的大门, 显然, 对患者来说, 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必需品的特性; 另一方面, 从收
22、入的角度看, 就算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用极大, 但必须有现实的支付能力才能实现, 同样的病情可能会随着患者收入水平的差异有较大区别的治疗方案, 收入水平越高, 需求越大,也即收入弹性较大。从总体上看, 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刚性的特点, 需求曲线的斜率很大几近垂直, 弹性不足,收入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有较大影响。这一特性决定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均衡不太可能由供需双方通过价格机制来达成, 而必须另辟蹊径。同时, 如何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这也提醒我们在解决私人医疗服务市场的效率问题时必须对此有所考虑。(五)中国社区医院的发展与思考社区医院,通俗的来讲就是属于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 医院 实践 报告 消费者 视角 探求 理想 发展 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