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关键生态旅游认证.doc
《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关键生态旅游认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关键生态旅游认证.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关键生态旅游认证 一、生态旅游的标准“生态旅游”(ecotourism) 一词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特别顾问、墨西哥生态学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us - Lascurain) 提出,1 目前的生态旅游定义不下百余条,虽然对生态旅游的精确含义还缺乏一致的见解,但研究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它们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关于检验生态旅游的标准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有如下标准:1. 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不是一种经营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或原则。生态旅游由于具体的旅游目的、方式等不同而有
2、别于其它旅游方式,但仍然是一种旅游方式,它具有普通旅游产品所具有的共性。2. 生态旅游以自然为主要对象从各种定义中,所有生态系统定义都涉及了自然环境。生态旅游(ecotourism) 其前缀“eco (生态) ”通常源自“生态学”或“生态系统”的含义,这些定义,往往都提及了生态旅游应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但也包涵了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文化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世界上几乎不存在完全不被侵蚀的自然环境,总是或多或少地承载着许多人类“文明”侵入痕迹,我们要想区分开一个环境中&ldquo
3、;文化因素”与“自然因素”是相当困难的。另一方面,在自然环境中综合了文化因素,将更有助于向生态旅游者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体验,1 更好地理解自然和文化唇齿相依的人类生存环境,从而给生态旅游者以更好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当然,生态旅游中的文化因素往往居于次要地位。3. 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所有的生态旅游必须是可持续性的,这一观点源于布兰特夫人(Brundtland) 的报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满足人类当前需要的发展不应剥夺后代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生态旅游注重环境保护和管理,强调保护当地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包括对旅游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向性要求,也包括旅游者的行为有利于维护并促进旅游环境的生态平衡。4. 生态旅游以“教育性”为核心内容生态旅游是一种感受自然过程中接受教育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定义通常包括教育、学习或欣赏因素。1 人们在欣赏生态资源及与自然密切相关联的文化资源,感受大自然恩赐,乃至体验自然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和人类发展的基础,从而学会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接受自然知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公众保护自然的意识。二、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1. 生态旅游存
5、在的主要问题与生态旅游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开展的生态旅游,从实质上讲只是以风光旅游和野生动植物观赏为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我国在生态旅游实践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对生态旅游认识不清目前,我国对于生态旅游的内涵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现有的生态旅游定义不下百余条,学者们不同见解的研究思路有助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是学科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然而对于业界而言,从如此众多的定义中去理解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是困难的。何况,我们不能奢望经营者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生态旅游的理论。于是在实际经营中“, 变形”的生态旅游时有发生
6、。因此,对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现象的”生态旅游与“期望的”生态旅游之间出现了相当大的差距。不少人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而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和文化保护意义,或者把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绿色旅游、探险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混为一谈。2 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生态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以及把传统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套搬到生态旅游区,造成一系列的生态问题。(2) 生态旅游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开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规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第二,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破坏;第三
7、,消费者进入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处理而造成的破坏。目前,有关开展生态旅游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报道常见于各种媒体,更有甚者,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3 还有一些地区大兴土木,大造人文景观或超载经营,破坏了自然景观。如云南的玉龙雪山就曾因兴建索道,砍伐了数千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再加上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小气候的变化,使原本终年积雪不化的雪山出现了夏秋两季雪山无雪的现象。(3) 生态旅游被当作追求利润的金字招牌通过发展当地经济从而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目的所在。因此,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生态旅游的又一个重要目标。生态旅游是通过吸纳当地
8、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经营与管理、通过生态旅游利益的回馈机制甚至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当地对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最终达到开发一方,造福一方的目的。可是在现实发展中,很多地方没有认真到研究开发的可行性,而是把生态旅游当成了一种标签和市场上招徕客源的幌子,以迎合旅游者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用生态旅游概念上存在争议的机会,在主观上有意识地曲解生态旅游含义。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干着破坏生态的活动。虽然,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这种做法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的“眼球&rdqu
9、o;,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这种做法不仅对旅游者产生了误导,还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声誉,造成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更有悖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初衷。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所说“, 不能把生态旅游看作是一时流行的时尚或者是骗人的把戏,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发展未来旅游业的有生力量”。3(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无法落实生态旅游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旅游者主动追求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和学习,从而达到自觉保护自然的目的。因此对生态知识的普及教育应该是生态旅游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一般传统大众旅游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
10、旅游开发远未达到这样的标准。首先,缺乏必要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设施。即使有,大多也以知识讲解标牌的形式出现,而且许多设施已经陈旧不堪。同时,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也残缺不全,挂一漏万,展示手段更是保守落后、形式单调,无法满足游人的需要,旅游者往往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牢骚满腹。其次,缺乏专业人员。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既懂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缺乏。3 生态旅游区的许多导游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而是牵强附会,胡编乱造,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生态旅游 管理 实践 中的 关键 认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