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安徽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
《开题报告安徽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安徽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安徽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 业:08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班 级:二 班姓 名:周浩学 号:08203040240指导教师:黄木易 2012年3月10日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依据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背景和依据1.1 选题的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土地利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与交互作用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利用土地发展经济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结构及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日益严峻的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
2、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物种灭绝和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早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重要基础,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的确立是以往各类土地利用改进模式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和超越,它以其独有的战略指导性、整体关怀性、全面改革性和动态演进性而成为土地利用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新的里程碑。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
3、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土地资源的非农化倾向及其用途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些地区片面的追求社会经济效益,忽视对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进一步加深而人地矛盾,阻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维持人地和谐,减缓土地生态压力,促进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安徽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对于保证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研究意义 土地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制定是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之
4、一,如何综合判定和度量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建立何种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的参照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土地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目前,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它是一种不以破坏子孙后代资源为代价的发展。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财富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评价体系。 确
5、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方法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的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一定的土地单元对某种利用方式适宜程度的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现状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其评价结果是判断某一地区土地利用是否可持续的评判依据,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合理、持续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展安徽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有助于充分了解安徽省土地资源可持续状况,有助于在时空上科学、合理、有效地优化配
6、置土地资源,同时有助于使人们对目前安徽省土地利用可持续形成直观的认识,促进安徽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现。利用有关指标数据和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评价安徽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度,为土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的依据,为实现安徽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服务。1.3.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内涵 土地可持续性利用不仅包括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本身的持续性,同时还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性。要实现土地可持续性利用,在进行土地利用时必须同时注重土地利用的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在保证土地资源条件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土地
7、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充分开发土地潜力并防止土地退化,并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又不会构成危害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味着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对土地的需求。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利用得当,可循环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合理,土地生产能力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例如,耕地乱占滥用,森林乱砍滥伐,草地超载过牧,就会引起耕地大量减少,土地沙化退化,使土地人口承载量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越来越不协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与土地、土壤专家们的注意。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可简单定
8、义为:指标是对基本数据的集成和综合,但从含义上已超过了这些基本数据的本身,而是一种定量化的信息,可帮助人们理解事物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主要是:一是维护生态稳定,保障高度有序,实现高效产出;二是实现土地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配置,保证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稳定、功能突出,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三是逐步完成土地资产内部的结构优化和质量优化,杜绝资源浪费。 2、国内外的研究2.1.国外研究进展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它是对土地适宜性在时间方向的延伸趋势进行的一种判断和评估,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的表现。1990 年,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与美国Ro
9、dale研究所在印度新德里举办了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在此次研讨会上,美国Rodale研究所首次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1991年9月在泰国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国际研讨会”,以及1993年6月在加拿大Lethbridge大学召开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众多学者从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和方法。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内罗毕拟定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大纲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程序和五项评价标准,即:土地生产性、土地的安全性或稳定性、水土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接受性,并初步建立了土地可持
10、续利用评价在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其后,1997年在荷兰召开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和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 与会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应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习俗法制等多方面进行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并提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有三类:一类是环境和技术指标,二类是经济指标,三类是社会指标。 另外,国外许多学者也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例如:Berroteran 和 Zinck以委内瑞拉为例探讨了国家级水平上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的某些指示因素和评价标准。Gameda等从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接受性5个方面的指示因素和评价指标,探讨了加拿大农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题 报告 安徽省 土地资源 可持续 利用 评价 指标体系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