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课件.pptx
《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辅导课件.ppt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第三章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第三章教师积极性的激励。这一章包括三节,第一节: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分析。第二节:教师积极性的激励。第三节:教师挫折心理与管理。这一章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清楚需要、动机、目标、激励等基本概念。同时要了解几个重要的激励理论。因为这一章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先梳理这章的主要概念,然后重点辅导三种类型的激励理论。,第一节、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分析。,一、我们先看一下需要的概念 1、在教材中第78页: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与感受。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以及社会自身的发展必然要有一定事物的支持,例如食物、衣服、学习、交往、劳动等。这些要求反映在人的
2、头脑中就形成了需要,如人们饥饿了就要寻找食物;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要适应环境和发展自己,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社会自身也要发展,这就要求人们从事学习、劳动等各项活动。这些需要反映在人的头脑中,人们往往是以缺乏感或满足感来体验的,所谓缺乏感就是不满足,在需要被满足之前,人们渴望得到,但有没有得到,心理总觉得不满足,有缺乏感。例如人们现在的住房很狭小,想得到一套比较宽敞的住房,在得到之前,肯定是不满足。在得到之后就会感到很高兴、很知足、这就是满足感。,需要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对象性。需要虽然是一种心理现象,但需要的对象却通常指向客观事物,指向那些未满足的东西,并促使人获得这些东西。比如我们刚才说到
3、的住房的例子。可以说没有对象的莫名奇妙的需要是没有的。因此需要构成了人行为的动力,可以说需要是人积极性的源泉,是人个性积极性的动力系统。按照起源,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满足需要的对象,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需要的范围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个人需要和整体需要。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书。,2、动机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关于动机的定义,请看教材第81页,“动机是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将行为指向特定目标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动力系统,它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动机总是和需要相连,需要虽然是人活动的内部动力,是积极性的源泉,但单凭需要还不能构成人的确定性的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变为动机时,才
4、具有现实的意义,动机是需要的动力形式。把需要转化为动机,这之间的连接物,教材中称为桥梁,这就是目标。只有当需要同能够满足它的对象即目标相遇时,动力才能转化为动机,需要的潜在作用才变成现实作用。,3、目标是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第86页有关于目标的概念: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的结果。目标与一定的需要满足相联系,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超前反映。人的目标可以是外在的事物对象,如一定的数量、质量标准,也可以是精神和理想的对象。目标和动机都与需要互相联系,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目标将动机与需要连接起来,是行动的预期结果。动机是在现实中引起现实活动的原因。目标是外在事物的反映,是活动的引
5、力,动机是人内部欲望的表现,是行动的推动力。同一目标,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比如我们大家都来参加学习,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目标:完成学业,但每个人学习的动机不一定相同,有的出于工作需要,有的出于兴趣等等。反过来同一动机,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以上我们说明了需要、动机、目标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有三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构成人的实际行为或者说是人的积极性,才具有实际意义。,4、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动机的特征。(1)动机的特征有三点。第一是动机的指向性,动机是行为的向导。第二是动机的强度,这个强度是由需要满足的迫切程度所决定的,迫切程度越高,动机的强度就越高。第三是动机的清晰度,指动机对目标指向的集中
6、程度,集中全力于一点,则清晰度就高。第四是动机的力矩,指动机力量的大小与目标远近的关系。一般来讲,目标越远,动机力量越小;目标越近,动机力量越大。(2)动机的功能,也就是它的作用。教材中介绍了三点。首先,动机具有对行为的始发功能。动机可以引起和发动人的行为活动。有动机的个体比无动机的个体更具有活动的水平,比如我们有意打开电视机学习某门课程,比无意间看到的课程学习效果要好的多。其二,动机具有对行为的调节和选择功能。是指动机可以有导向和定向的作用,把活动引向某一特定的目标,把力量集中在这一对象上。其三,动机具有对行为的增强和减弱功能。动机是有强度的,动机有维持、制止、增加和减弱活动的力量。动机的功
7、能是由动机的特征,也就是动机的属性所决定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的。,(3)动机与需要一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动机进行分类。按动机和活动本身的关系,动机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也称内部动机,这种动机的力量来自活动本身的吸引,是与活动本身相对应的,指人对活动本身感兴趣,从事这种活动,可以使人自身获得需要的满足。(比如数学教师)间接动机也称外部动机,这种动机的力量来源于活动外部,不在活动自身,而在活动之外的附属物上。按动机的起源,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指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原发性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在后天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动机。社会性
8、动机一般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初级的,如好奇心,探索欲等。二是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与社会交往动机。按动机对活动作用的大小,主次和时间长短,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与人的理想、信仰相联系,是持久、强烈而稳定的,对行为起支配作用。辅助性动机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对行为的影响较小。5、在这一节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目标和目标管理。对于目标的定义前边已经谈过,关于目标的心理功能,目标具有启动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请大家看教材。,第二节,教师积极性的激励。,重点介绍激励理论。一、激励的概念。1、激励简言之就是激发和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材第90页中是这样定义的:激励就
9、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人的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2、教材第91页的激励模型图简要描述了激励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励是由需要未被满足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开始,再由一定的刺激诱因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这里出现了诱因这个词,简单说,心理学中把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称为诱因,例如学校中学生学习的分数、对教师的奖励、表彰等都可以形成诱因。诱因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由动机引起目标导向,然后产生行为,进而实现目标,满足需要,解除紧张的心理状态。,二、三种类型的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在本课程中,介绍了三种类型的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
10、励理论,所谓内容性激励理论,它是侧重于研究需要的内容、结构、特征及动力作用的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生于1908年,1970年去世。1943年他在人的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1954年他在激励与个性中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释,现在“需要层次理论”已成为解释需要规律的重要理论,在管理心理学中影响很大。,(2)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照出现的先后分成从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如饥、渴、住、行。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感。社交的需要,如交往、友谊。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实现理想、取
11、得成就等。(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管理的有其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它给出了各类需要追求的方向和相应的管理策略。需要的层次 追求的目标 管理策略 A、自我实现;成长发展的条件、挑战性的工作;参与决策、破格晋升 B、尊重的;荣誉、地位、权利、责任;考核、晋升、表彰、参与 C、社交的;友谊、接纳、认同;协调人际关系、团队活动、教育培训,D、安全的;职业保障、防止事故;安全生产、危险工种的福利制度、保险制度、退休金制度E、生理的;工资、福利、健康的工作环境;工资奖金制、贷款制、医疗保健、合理的工作时间、福利措施,比如在管理中对应需要中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时,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工资、福利待遇、
12、健康的工作环境和职业保障等;所采取的管理策略是完善工资奖金制度,医疗保险及危险工种的福利制度、保险制度等福利措施。而对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就发生了变化,不在居于基本物质的需要,而是侧重于精神、情感的追求。如社交的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人际关系的协调、友情友爱,渴望被人们理解接纳,这时的管理策略是要提倡团队精神,注重人际交往和人际间的合作。尊重的需要追求的目标是被委以重任,获得荣誉、地位等,管理的策略是完善管理体制、奖惩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于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所追求的是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富有挑战性、高难度、高质量的工作,那么相应的管理策略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13、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决策,对有突出表现的优秀人才要给予重奖。,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959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为“双因素理论”。50年代末,赫茨伯格在以工程师、会计师为对像的调查咨询中,设计了许多问题,如:“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满意”“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不满意”“原因是什么”等,请受访者回答,赫茨伯格的资料按满意与不满意两个因素做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受访者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环境有关。比如调查中有69%的人认为企业政策、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是不满意的因素。也就是说这些不满意的
14、因素多是由外界的环境所引起的。受访人员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有81%的人认为工作上的成就、对工作的兴趣、工作前途、工作本身的挑战性都是满意因素。据此他得出了双因素理论。(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是:首先是对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进行了修正。传统观念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赫茨伯格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3)赫茨伯格将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叫做保健因素,将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赫茨伯格认为: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和另一类是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独立存在,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积极性和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管理心理学 教学辅导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8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