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以723动车追尾事件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是近些年来的热点问题,也是考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管理和应对公共危机,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大问题。随着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多,很多地方政府也摆在了重要日程上,这篇论文就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个问题。 公共危机治理是近些年来的热点问题,也是考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管理和应对公共危机,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大问题。随着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多,很多地方政府也摆在了重要日程上,这篇论文就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个问题。地方政府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不足及完善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变革期,地方政府决策的不缺定因素增加,加之网络的兴起使得地方政府再也不能
2、和以前一样来处理问题,能不报就不报,能瞒报就瞒报,能压就尽量压,这种传统的行政模式已经不适合处理公共危机问题了。地方政府必须以新的姿态来面对公共危机和公众的质疑,加强对民众的沟通。多方面的原因让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如何恰当的应对公共危机,已经是摆在地方地方政府日程上的一道重要课题。地方政府在面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与沟通,处理能力也成为民众对地方政府信任度的标准,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形象。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显现和得到重视。1、地方政府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地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任务是有效
3、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危机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其主要特点有危机管理区域的地方性,利益实现的局部性,资源调配的有限性,管理行为的机会性等。以下是政府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1.1危机管理是提高政府组织管理绩效的决定因素。众所周知,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导致政府管理系统内部的无序和系统失衡,从而影响政府的管理绩效。实施危机管理可以保证政府组织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也可以使政府组织实现渐进式的管理变革,促进社会兴旺发达。1.2危机管理是提高政府组织管理水平的必需。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缺乏危机意识,必然会导致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目前缺乏一种能够预防、察觉和化解危机的内在
4、机制。危机管理包容了政府组织在顺境、逆境之中以及发展过程各阶段的管理内容,是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思想,因而它是目前较合适的管理模式。1.3危机管理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从 “723动车追尾事件”看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2.1 “723动车追尾事件”概述 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D301次列车(北京至福州)在甬温
5、线永嘉至温州之间的高架桥上与D3115次列车(杭州开往福州)发生追尾事故,致使D301次列车的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目前事故原因尚未彻底查明,国务院已经组建了调查小组,事故原因在9月中旬左右公布,期望给广大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数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10点左右来察看“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
6、。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由50万元提升为91.5万元。我们从没想过曾被中央电视台大力宣传的所谓“和谐”号列车,曾被多位国内权威动车专家极力证明的动车组在7月23日这天发生了D3115次列车与D301次列车的重大追尾事故。在事故发生的6个小时内,浙江省各方求援力量汇聚温州,展开了动车事故的救援工作。当一个个不幸的消息传入耳中,我们不禁感慨生命的脆弱和事故的残酷。被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求援工作等后续工作竟会引起全国各地人民的种种质疑。从掩埋车体、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救援工作的信息透明度到事故原因的模棱两可,我们有理由质疑相关部门救援工作是否到位。人们对于真相的渴望远远超出我之前的想象,舆论的压力随着救援
7、工作的进行而急剧加大。2.2 地方政府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221信息公开不透明。中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往往趋于“藏着掖着”的处理态度,究其深层原因就是所谓“维稳”工作的必然要求。每当听到这一解释,我不禁想问什么才是真正的“稳定”?怎样才能保证国家各方面的“稳定”发展?中央所传达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这一思想并不是希望各地方政府用牺牲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权力的方式来换取所谓的一时“稳定”,这种解读是完全背离了中央所传递的精神。222信息披露不及时。在伴随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信息披露不及时也成为政府遭人诟病的一大问题。特别在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问题上,信息的延时发布将会使人民的心理状态发生微妙的变
8、化,从而演变为人民的集体的慌乱。223与公民的互动不够。当出现危机情况时,政府该如何做到安抚人民的情绪将成为政府危机处理中的重要问题。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本就具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并且有权知道公共事件的各种细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绝对不能脱离公民的真实想法,绝对不能刻意回避公民所真正关注的问题。危机事件处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公民互相沟通和互动的过程。当然我不反对政府人员在事件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手段,因为在政府干预中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需要提醒的是,政府绝对要以人民的角度和真诚的态度来解决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事件。 从目前中国政府危机处理上来看,我认为中国政府开始有陷入“塔西佗陷阱”的趋势。所谓塔
9、西佗陷阱,就是当一个部门或政府在失去公信力的时候,无论该部门或是该政府是讲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做坏事说假话的情形。究其原因便是中国政府开始陷入信任危机,政府官员的浮躁之风是陷入信任危机的罪魁祸首。当全国各地政府都将经济发展作为各地的主要发展目标和方向,政府官员遭遇了互相的恶性竞争。从而各地政府为了统一的目标极力奋斗,却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了其他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当各地发生屡见不鲜的侵犯人民权益的案例时,我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如果长此以往的发展,势必会引发人民的大范围质疑。3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透过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表象,可以发现在公
10、共危机管理过程中产生这些问题的一系列原因,思维意识方面的危机意识匮乏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块绊脚石,也是需要努力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当今“小政府,大社会”的背景下,政府能力的制约亦使得公共危机管理的难度加大。而公共危机的多样化使得对其的应急时刻处于备战状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又使得危机带来的损失进一步加剧。同时,整个社会,包括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人民之间缺乏协作配合机制,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1思维意识或认识方面的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一种缺乏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现象。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不能把“危机”与社会主义国家联到一起,甚至不敢
11、直面现实生活中各种潜在的和显现的社会危机,常常用“假语言”谈论真实的危机问题,导致我国从政府到社会、从群体到个人,严重缺乏危机和危机管理意识。诚然,公共危机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难以预测,但其从萌生到爆发都有一个过程,一般情况下,在事前都会出现一些征兆,只要人们关注、留心,就可能捕捉到。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偶然事故”,往往是我们日常的制度建设和管理长期存在漏洞造成的。这也正符合社会燃烧理论给出的解释。 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预警方面的危机意识。预警方面的危机意识和安全知识主要是指公众的忧患意识、安全知识以及必要的救助技能。这是危机预警的重要方面,所谓防患于未然关键要看公民有没有在常态下时刻准
12、备应对危机的意识和技能。国外公共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常扎实,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将美国可能爆发危机的地址进行统计,并印发给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类组织和公众等。类似宣传教育的大力实施有效提高了民众的危机意识和应对技能,降低了危机的破坏程度。 3.2 政府能力的制约。 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宏观调控、资金资助以及协调组织方面虽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格局以及政府职能重心下移的发展趋势,单纯依赖政府治理公共危机,而忽视其它社会组织的功能已成为过去。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目标中,经济目标和经济职能有余,公共服务与社会目标不足。各级政府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指标,基础教育、
13、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提供方面,政府缺位,供给不足;一方面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方面,不遗余力,另一方面,在公平分配、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突发性的公共危机对政府公共财政提出严峻挑战,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长期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对外开放步伐,医疗卫生产业严重滞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方面,无论是制度建设、体制改革,还是政府的资金投入都严重滞后,尤其是医疗体系极度残缺、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广大农村”。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政府都没有能力单打独斗的应对无限可能的多种多样的公共危机,更不
14、可能完全彻底的担负起管理所有公共危机的社会责任。3.3公共危机多样化。 从当代的现实情况来看,有几种类型的危机由于其对人类的危害程度较大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地质和气候因素所引起的危机,典型者包括地震、海啸、洪水、热带风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危,典型者包括旱灾、饥荒、环境的恶化、沙漠化、害虫灾害等;工业和技术系统的失败所引起的灾害和危机;战争和冲突引发的危机,如军事入侵、暴动、恐怖主义等;大规模的传染病所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而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存在以及相互的作用使得各种灾害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全球气候的变化;环境的破坏和恶化;科技发展所
15、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恐怖主义;社会压力和冲突的增加。从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发生各种危机和灾变的可能性增加,但另一方面,社会和政府的回应机制似乎并不那么有效。更重要的是,由于以下因素,危机和灾变所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些因素包括:国际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和广泛的人口流动;各种社会的冲突和压力的增加;社会有效治理能力的缺乏;社会缺乏有效的危机预防和权变管理的能力;不发达地区整个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的薄弱;贫穷与社会发展的不公正。3.4整个社会包括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人民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缺乏。 目前的政府管理条块分割、低效不调的体制弊端突出表现为: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
16、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在这种体制下,难以有效调控能力;部门权力与利益纠缠在一起;习惯于听命于上级,权责不明;层层复杂化的行政审批,效率低下,缺乏足够的危机处理有效快速的反应机制。无论是抗非典还是抗洪,我们习惯主要靠中央政府的行政强制和全民动员。至今全国仍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综合协调机制,从而严重地影响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效率。由于目前政府实际部门设置中并没有专门的应急处理危机的综合性管理部门,决策主要由相应的行政领导决策,往往存在地区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迟报、漏报、甚至瞒报紧急重大情况和事件的情况比较严重。而我国地方政
17、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活动主要是通过上级部门的命令来开展的,没有形成自主合作的机制,公民个人、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主动参与危机管理的机制亦未建立起来。这种状况,使得我国政府的应急的解释。管理往往具有“政治动员”的特征,成本高昂。4.加强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处理了不少公共危机事件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问题仍旧存在。对公共危机的快速反应,成为处理此类事件的核心环节,也是地方政府应变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在面对紧急事件时,我国行政管理上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一是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办事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有利益各部门拼命抢,有责任往上推,都等着高层来
18、决定。在这种体制下,一级部门在遇到公共危机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某些部门的有效控制能力。而某些部门利益最大化,将权力的行使与自身的利益纠缠在一起,在处理方式上习惯层层审批,总是等待着上级的意见,该负的责任谁也不清楚,行政审批的复杂化,又导致正常工作效率低,遇到特殊危机,更缺乏足够的 能力去处理,一遇到危机就马上显露出缺乏快速反应的能力。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职能没有划分清楚。在许多事项管理上条块分割严重。从整个体制上看,在危机时刻 对一些重大事项谁负责,对谁负责的问题,谁也不清楚。即便中央地方政府下令,各级地方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也可能难以有效协调大家都是一亩三分地,各管各的,利益拼命争,责
19、任拼命推,一直推到中央发话才行的通。本级地方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经常产生分歧,那么宝贵的时间便转瞬即逝,发生更严重的情况。导致危机没有“机”,只有“危”。所以迫切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4.1 转变领导体体制指体系架构,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模式。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离不开系统,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在当前环境下,由于公共危机具备突发性,不确定性,危害性等特征,要求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呈现出不同与一般的管理体制特点,而领 导体制是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最重要的一环。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要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凡在此地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都应当有当地地方政府统一进行管理,甚至有必要设立 专门的公
20、共危机管理机构,由于机构的复杂可能仍旧会导致反应变慢,所以,我个人认为应实行松散的委员制, 委员们依部门的情况,有各个部门的正职领导或者是副职进行兼任,并且主要有本级地方政府主管,本部门发生公共危机事件,马上启动危机管理机制,有兼任危机管理的领导要放下手头的一切公作进行危机的处理工作,首先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上级部门要向本级地方政府汇报情况,然后上级部门所在的地方政府要督促下级发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对发生危机的部门进行资源的支持,每一级的部门都要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按照以上的机制进行运作。危机管理委员制的临时机构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1、,如卫生部门,公安部门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以及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当危机爆发时,这些相关部门则在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参与危机处置工作。在这样的领导体制下,便可以杜绝瞒报情况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危机处理的速度和效果。 为了使这种领导体制更好的发挥作用应该注意的是:一是各部门的地方政府职权要划分清楚,公共卫生部门发生危机事件要有卫生部门负责,进行管理的地方政府要给部门更多的权力,因为本部门的情况还是本部门较为熟悉和较专业,要在划分中不留死角,危机要都能找到该为之负责的相关部门。对于交叉的情况要两个部门协商,只能有一个部门进 行管理,其他只是一个配合的角色。二是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责任制,将
22、责任落实到每一个 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通过实践调整,明确各项责任。立法要跟得上,责任清晰,奖惩分明对领导体制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意义。三是要对危机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督是公共危机管理有效展开的保证,也有利于危机后期的总结。上级地方政府可以派出专门的督导组进行危机领导责任的检查,明确各部门应负的责任,还可以通过人大政协的走访,视察进行监督。 总之,在这样的一个领导体制下,地方各相关部门应该有一定的权力,地方政府应该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但不能起代替作用, 毕竟各部门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地方政府不可能事无巨细。4.2 建立危机应对流程现在日益复杂的公共危机,地方地方政府除了要有一个高效,
23、快速反应的领导体制外,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实属必要。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 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建立机制要在平时的危机防御,危机发生初,危机发生时,危机发生后这样一个动态过程来考虑。 4.2.1 平时的危机防御 一是“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防患于未然,建立并完善危机防御机制刻不容缓。 危机防御是指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情况或者是有关危机现 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和科学的预测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 象作出约束性的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科学的估计与判断。任何危机事件 的发生都有征兆,差别只是在于征兆的明显
24、程度,如果能够捕捉到这些征兆,便可以有针 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有效的控制事态的发展,避免或者是最大程度的限制公共危机所带 来的损失。在这里主要内容是: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把危机管理法制化,让紧急情况 的管理权,认定,所负的法律责任都有法可依。2 制定健全预案体系,必须遵循预见性, 可行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目前政府虽然有预案,但是可操作性不强。3 完善各项基 本资料的储备,建立公共危机的物质保障。包括信息通信设备,医疗卫生设备,公共安全 设备等。 二是加强危机教育。危机教育可以降低恐慌和愚昧,所以必须增强危机教育意识,虽 然许多危机无法预测,但是地方政府应加强危机教育意识。世界上很多危机
25、教育都是“从 娃娃抓起” ,在平常的危机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普及各种科学的救灾和自 救知识,以及其他必要的科学知识,在学校和社区要开设防治危机的教育和培训课程,进 行全民普及教育。开展危机的群防训练,提高公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遇到突发事件, 做到临危不乱,临危不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和治疗等, 提高其应急能力和耐压能力。 4.2.2 危机发生初的应对 当有了以上机制后,并不能保证危机就不发生,因为要想在这样一个经济转轨与社会 转型以及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都存在制度变迁的社会环境下不发生公共危机,是不可能的。对待危机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对
26、待的问题。 一是在危机发生之初的应对尤为重要。特点是要求在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做出准确 决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基本要求是要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做出危机决策,准确判断危机问题的性质,直接原因以及可能导致事态恶化的因素,组成 各个部门的临时危机管理机构要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视情况在第一时间上报上一级管理 部门,向上一级管理部门请示并做好思想和物质准备,在第一时间介入危机的管理工作。 有些公共危机在发生之初就可以处理和避免,而在通常情况下,当地方政府知道事件的时 候危机已经大面积爆发。 所以在这样一个初级阶段, 迅速确定对此该负责任的机构和部门, 能在初级阶段就化解就尽量化
27、解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是扼杀流言。流言通常是公共事件的“副产品”,在缺少可靠信息,在不安和忧虑, 在社会处于危机下流言便产生和传播。流言是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影响人们心里稳定的重要 因素。而流言的特点决定了其传播速度快,负面影响广,对心里稳定冲击大,已被人们接 受和夸张性传播,更易引起心理恐慌而导致公众的较为广泛性的非理智行为,在面对危机事件时,人们易产生难以防御,难以摆脱的心理。并伴随相应的逃避,寻求保护等一系列 非理智行为,例如争抢保护物品,盲目的攻击他人等,这类行为又会传播,影响他人,进 一步强化恐慌。所以在这样一个阶段下,管理机构应该增加透明度。信息公开,有利于 凝聚人心,稳定社会;
28、反之,信息封闭,必然导致延误危机处理,疫情蔓延,人心恐慌, 社会不稳,其机构的形象严重受损。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防止流言导致更大的恐慌。并且准备进行干预。 4.2.3 危机发生时的应对 一是迅速调查情况和收集信息,作为应对决策的基础,过去,我们主要是有地方政府 出面以内部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应对,很少吸纳多方主体参与,而在本文论述中,是把有关 部门做为主体的,但有关部门也并不是单独行动就可以解决掉问题的,而应该更多的依靠 广泛的社会参与,因为公共危机所牵涉的范围及幅度很广,这时,本级地方政府就应该最 大程度的协助危机所负责的有关部门,给部门以最大限度的帮助, ,需要其他相关部门配 合时,要督促其他
29、部门给物质和人力资源上的支持,由于时间紧迫需要快速决策,因此不 要采纳大规模的组织决策方式,而采取多方核心或者职业人员的小团体决策模式。因此, 在这个阶段,要使其它主体参与进来,包括媒体,非盈利型组织,社区,企业,市民和国 际组织等多元主体有序的参与到公共应急决策程序之中,运用现代的信息与网络技术为更 高效快捷的做出应急决策而形成的一个彼此依赖,共享权力的动态的运行过程与方式,在 全球化的今天,多主体参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要注意的是多主体并 不是每个主体都是平等的分享权力,没有重点,而是要以一个为重点,其它多主体积极参与。 二是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要把信息向外界公布做为重中之
30、重。成立负责危机应对 的专门机构,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前准备有关资料和确定新闻发言人。公共危机管理机构能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发布信息对于制止流言降低恐慌心理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事实上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在散播消息时,地方政府仍然是最具掌控能力的权威角色,要尽力协助有关部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发布信息,当社会共同面临,安全,健康,利 益的危机时公众对为危机的关注度会大大提高,此时地方政府如果能够协助有关部门。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来传达信息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较少公众的不安全感,这就有利于在危机降临时去建构一个稳定的,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 如果情况必要,地方政府应每天
31、半天一次,或者是每天一次定时公布信息,地方政府越是 不情况说的清楚,措施说的明白,其信誉度就越大,流言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小。自然,社会也就因此把损失降到最小。把信息进行封锁不仅无助于危机的解决,而且还可能导致对 地方政府的信任危机,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与公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成比例的。及时的发布信息,是最佳的选择。 4.2.4 危机发生后的应对 公共危机爆发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的结束,其善后管理是整个公共为危 机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内容:恢复与重建;调查与评估;学习与改进。 公共危机平息后,需采取措施消弭其造成的危害,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其重建工作不 仅是事后的物质重建,修
32、复受损的公共设施和社会财产,还包括对危机过后民众的心理恢 复和干预,对经历过危机的人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当时人能够正视危机,回避一些应激性 境遇,避免给予不恰当的保证,督促当时者接受帮助和治疗。 而调查和评估可以帮助了解掌握重建成本,而且是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环节,在公共 危机管理善后管理中,较理想的情况是有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来对危机管理的效果进行调 查评估,并将结果公之于众,不过目前我过尚未设立此类型的独立调查制度和机构,而且 在公布公共危机处理调查评估方面也有待改善。对公共危机的应对主体来说,每次的公共危机都是一次总结学习的机会,公共危机管 理中的学习机制,是总结经验教训,对现有制度的缺陷进行
33、完善,发现政策失误进行改进, 建立危机预案,或是修订原有危机预案,甚至可以把是按作为组织变革的重要契机。 4.3 完善法律法规来促进以上转变和流程的执行有了转变领导体制和危机应对流程两个重要的措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来保障实施,那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就会产生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下是有了很好的方 法以及应对措施,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其原因是由于没有强制力的法律来保障,成为一纸空文,上面说的一套下面做的一套。所以,就要建立起相关法律,使危机的管理法制化, 使领导体制转变,危机应对流程的建立有法可依,这样在地方上就可以很快的实施下去, 并且阻力会相对较小。对不执行法律法规的组织和个人,要追究其责任,建立领导负责制 的制度,加快危机有效管理的进程。 地方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是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再加之正处在转型期各种人为和非人为造成的危机事件会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合理的处理此类事件,这是地方政府的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问题虽然存在,但 是我国地方政府仍旧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在中央政府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相信,我们有理由、有条件取得更大的进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7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