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湾里区城区总体规划.doc
《南昌市湾里区城区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湾里区城区总体规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规划是指导南昌市湾里区规划区内城区发展与建设方向的指导性文件。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与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第二条 本规划是为了适应南昌市湾里区跨世纪发展建设的需要,保证城区合理地开发建设和城区功能的综合完善,是原南昌市湾里区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延续和发展,在原公布实施的各项规划的基础上修订编制。原各项规划中与本次规划有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第三条 规划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建设部令第14号发布);3. 城市规划编
2、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建规字第333号发布);4.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1993年11月4日建城字第784号发布);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1
3、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13.建设部等九个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14. 南昌市湾里区总体规划(1997-2010),1998年;15. 南昌市湾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6. 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99244号)。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1. 规划应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湾里接受南昌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及其它优势,积极融入大区域经济体系的建构,开拓外向型格局,促进城区合理开发和整体发展;2. 立足现
4、实,明确区位职能,合理确定城区发展目标及规模,解放思想,面向未来,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规划,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分余地;3. 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明确城区建设发展必须服务和服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4. 保证在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上的连续性和实施弹性,努力实现布局合理化、功能多元化、设施现代化、环境优美化、管理法制化、城乡一体化;5. 从生态角度出发,协调好城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第五条 规划年限本次南昌市湾里区总体规划年限为2003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第六条 城区规划控制区范围城区规划区是指城区建成区、近
5、郊区以及城区行政区域内因城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南昌市湾里区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为:包括两个街道(站前街道和幸福街道)和招贤镇行政区部分范围,北起乌井水库翠岩寺,南至江西中医学院,东到禹港李家,西临幸福水库。面积约为23.5km2。第二章 城区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一条 南昌市湾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确立“一核三心、组团发展、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以旧城区为基础,结合南部新区,发挥集聚效应,为远景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以房地产业、教育业为支撑,旅游产业为特色的中心城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条 城区发展战略1. 中心城区带动区域发展战略2. 开放型区域发展战略3. 实施“科教兴
6、区”战略4. 强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5.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三条 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促进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及城区建设的发展,提高在南昌市及江西省的地位,将建成以房地产、教育、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山水生态城区,达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达、环境优美,充分反映整个地区建设成就与现代化风貌。第四条 城区规划建设的具体目标1. 从未来湾里发展需要出发,确定城区合理的发展性质和规模,界定规划区的范围,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2. 城区总体布局科学合理,用地紧凑,功能清晰,保障现代化城区活动的基本要求;3. 形成通畅安全、快速和便捷的对外交通网络和城区内部道路系统,合理布局各类交通服务设
7、施;4. 各项规划用地既要合理分区,避免相互干扰,又要注意有机结合;5. 提高和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完善城区各项公共设施,提高健全城区服务功能;6. 发展绿化系统,形成良好的城区园林绿化和景观系统;7. 建立完善的市政设施系统,重视防灾设施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对城区环境的治理,促进环境质量提高;8. 合理布局郊区农田、菜地的建设,统一考虑各类用地和设施的布局,明确城区绿色开放空间的控制范围;9. 拟定城区近期建设重点,落实近期各项用地开发、各类设施建设和市政工程项目安排;10充分考虑发展余地,提出城区远景发展的规模、布局模式和发展序列、规划实施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第五条 城区经济
8、发展具体目标近期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8.3亿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26.4亿元。第六条 城区社会发展具体目标1.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城区居民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达30%。2. 拥有较好医疗保障与较高的寿命,医院病床达到4张/千人,每万人拥有医疗人员远期达到40人。3. 城区居民恩格尔指数近期达到小于45%的水平,远期达到小于40%的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加大对科教文体卫等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水平。第三章 城区性质与规模第一条 南昌市湾里区城区性质南昌市的卫星城、后花园,西部的居住和文化教育基地,以休闲度假旅游
9、接待为特色的山水生态城区。第二条 规划建成区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总人口6.5万人;中期2010年8.5万;远期2020年11万人。第三条 规划建成区用地规模近期(到2005年)城区建设用地7.25平方公里,人均111.6平方米;远期(到2020年)城区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人均109.2平方米。 第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条 规划至2005年全区总人口10.5万人,城市化水平35%;中期2010年12万,城市化水平50%;远期2020年14万人,城市化水平80%。第五条 城镇体系的发展采取适度集中、整合城镇、交通优先、保护环境等发展策略。第六条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1) 区域城镇体系
10、由三级构成: 1级1个,为湾里城区,人口规模为10万人左右;2级3个,为梅岭、太平、罗亭镇,人口规模为0.51万人;3级7个,为红源、西昌、东昌、向阳、红岭、枫林、红星中心村,人口规模为3千人左右。(2) 形成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职能体系。城区为旅游服务中心,梅岭、太平为旅游服务镇,罗亭为产业镇。 第五章 城区总体布局第七条 城区发展方略规划确定城区发展方略:“西控、东拓、南伸、北接、中秀”。第八条 城区布局结构:“一核三心四片七脉”一核指: 磨盘山绿核及其周边的商业服务设施,还有磨盘山南路和云湾大道交叉口西北侧行政中心,共同构成全区的主中心。三心指:城区北部翠岩路为中心的老城区商贸文教中心,
11、南部新区的招贤大道两侧原交警大队东南侧的新商业体育中心,野生动物园北侧的旅游服务中心。四片指:四块南北向的功能片区,由东至西分别为教育事业综合片区、城区生活片区、旅游休闲片区和原有产业发展片区。七脉指:由绿核向外延伸出的七条绿线,贯穿全城区。主要有:红湾公路磨盘山南路磨盘山,招贤大道磨盘山南路磨盘山,云湾公路磨盘山,幸福南路磨盘山,还有三条规划道路从磨盘山引出。城区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见附表2、3(城区近、远期建设用地平衡表)。第六章 城区居住用地规划第一条 规划原则与目标按照城区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三级结构进行新居住用地的规划建设。重视公共设施和绿地的配套建设和符合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标准。居
12、住用地规划设计要强调效益、生态和文化三原则的统一;居住用地功能结构体现有机组合的原则;提高和改善已有居住用地的功能与环境质量,严格控制旧城改造的开发强度前提下,缓和配套设施及城区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旧城的环境质量,控制住宅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满足日照、通风、绿化、停车、消防等基本要求;普及中小学教育。在新区开发时,按国家建设标准配置中小学,重视幼儿园、托儿所的规划与建设;居住区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接轨,适应住宅私有化趋向,推进住宅商品化建设。第二条 居住用地规划指标近期(2005年)规划生活居住用地260.7市总建设用地的36人均居住用地40平方米。远期(2020年)规划居住用地3
13、97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33.1%,人均36.1平方米。第三条 居住用地规划布局城区的居住用地主要由五大组团构成。各组团内部分别配以相应的服务设施和中、小学。初中部分住宿,高中全部住宿,小学生就近入校。(1)老城组团:北至翠岩寺,南到南堡路花园路爱民路,东西两侧均为山麓。用地面积约123公顷,居住容量约3.5万人。规划结合大宇学院的改、扩建,改善周边地区居民居住条件,以提供基础设施和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为主。组团内规划中学1所(湾里一中)、小学2所(湾里一小、湾里三小),保留北部的新世纪学校。(2)幸福组团:位于老城组团南侧,磨盘山西侧,北至南堡路,南到坑王路,东临磨盘山麓-陈家路,西达坑王
14、路。用地面积约79公顷,规划居住容量22.5万人。磨盘山周边用地、幸福路和南堡路之间用地规划为一类居住用地;其余为二类居住用地。组团内规划中学1所(湾里三中)、小学2所(湾里五小、湾里二小)。(3)磨盘组团:位于磨盘山东,北起花园路爱民路,南达内环路,东至竹山路昌湾大道,西到磨盘山北路云湾大道。用地面积约61公顷,规划居住容量1.52万人。建设多层为主的二类居住区。沿帝景路和昌湾大道局部可规划建设小高层。组团内规划中学1所(湾里二中)、小学1所(湾里四小)。(4)天宁组团:北起磨盘山南路,南至天宁路,东达云湾大道,西到陈家路。居住用地面积约51公顷,规划居住容量1.21.5万人。西部和西南部山
15、麓建设一类居住用地;其余为二类居住用地,以多层为主,沿帝景路和云湾大道局部建设小高层。组团内规划中学1所(湾里四中)、小学2所(雅戈尔希望小学、湾里六小)。(5)贤甫组团:位于磨盘山组团南侧,北起内环路,南至江中制药厂,东达商贸路,西到云湾大道。用地面积约83公顷,规划居住容量22.5万人。该片区作为湾里重点发展的新区,建设档次较高的低、多层住宅。组团内规划高级中学1所(湾里五中)、小学1所(湾里七小)。第四条 中、小学校规划布局规划中小学设置标准为高中规划用地40平方米/人,50人/班;初中规划用地24平方米/人,48人/班;小学规划用地22平方米/人,45人/班。组团共规划高中2所,初中4
16、所,小学9所。第八章 城区产业发展及仓储用地规划第一条 产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发挥潜力,适度发展现有产业;坚持科技兴区,拓宽流通渠道,加快产业现代化步伐;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通过内引外联,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开发高新技术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技术改造和进行科学管理;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产业结构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增加产品外销量,形成集团化,提高规模和档次,造就拳头产品,打向外部市场。第二条 产业结构调整近期仍保持机械制造、汽车配件为主,其它产业共同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远期产业结构逐步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大力发展
17、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近期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多方吸纳资金,形成规模经济,搬迁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中远期则可在更大范围内吸纳资金扩大产业区规模。第三条 产业用地指标规划近期产业用地共计40.9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5.6,人均6.3平方米。规划远期产业用地共计140.4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11.7%,人均12.8平方米。均为一类产业用地。第四条 产业用地布局采用大中规模片状产业区开发的模式,充分利用城区道路、国道、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优势,依托水、电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集中布置1片产业区。幸福产业园区位于野生动物园西侧,幸福路两侧,主要改造原有企业,通过革新,引进新技术,
18、该区主要发展旅游休闲产品加工业,用地面积约130公顷。第五条 仓储用地指标近期规划仓储用地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0.6%,人均0.5平方米;远期规划仓储用地10.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0.9%,人均1.0平方米。第六条 仓储用地布局规划在红湾公路高速公路西环线铁路西环线之间建设大规模的现代物流中心,发展对外物资的集散联合托运,占地面积7公顷左右。另设相应规模的物流配送点(隶属于物流中心)和仓储设施,集约管理,统一操作。其它较零散仓储区分别为各产业区内部自用库房或堆场。保留城北的南昌420粮库。第九章 城区对外交通规划第一条 对外交通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国家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19、时机,抓住机遇,加紧致力于交通建设与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能,实现区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现状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城乡现代化建设,服务湾里的经济发展。第二条 公路网规划城区对外交通主要干线有红湾公路、招贤大道、云湾公路、省店公路、高速公路西环线。远期将贯穿城区南部的湾里支线铁路改造成轻轨,连接南昌市区,提升湾里旅游景点的可达性。建设红湾大道和招贤大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6米,按一级公路四车道标准规划。昌湾大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60米。第三条 对外交通设施规划规划于城北扩建现有的一处汽车客运站。整理客运站周边用地,车站西侧规划绿地广场,通过详细设计使汽车客运站与城区内公共交通间建立便捷
20、、舒适的交通联系,方便乘客换乘。第四条 对外交通规划指标规划对外交通用地共计24.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2.1%,人均2.3平方米。第十章 城区道路交通规划第五条 道路交通规划目标建立与城区职能相适应的安全、合理、畅通的城区道路系统,促进内外交通联系,满足发展经济、方便生活的需要。合理改善城区内部道路系统,并满足消防与现代市政设施的安排需要,达到具有现代化城区风貌的目标。第六条 道路交通规划指标规划近期道路广场用地共计92.7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12.8%,人均14.3平方米。远期共计146.4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12.2%,人均13.3平方米。第七条 道路网规划城区的道路延续原有
21、路网骨架,环形放射向东南扩展,形成一个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道路系统。规划向北打通招贤大道接省店公路以解决城区的过境交通。对城区内主要道路充实完善,形成环状路网。以确定的磨盘山南(北)路、幸福路、红湾大道、云湾大道、招贤大道、昌湾大道和天宁路为主干路骨架,按规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主次干路在各独立组团内形成一定的系统。主干路以交通性为主,次干路以生活性为主,沿街布置商业和其他公共建筑。老城区道路规划的重点是理顺原有路网,结合旧区改造拆迁,拓宽道路。洪崖路、翠岩路、南山路和工农路为老城区的次干路。南部新区和教育事业综合园区的规划路网为较规则的方格网结构。控制主干路间距800-1200米,次干路400
22、-600米。第八条 道路横断面形式规划道路采用三种横断面形式:四块板、三块板和一块板式,按等级与宽度的不同,共分为60米、36米、27米、24米、22米、15米、12米、10米、9米9种形式。第九条 交叉口型式规划昌湾大道与高速公路西环线交叉口为互通式立交,梅岭路、红湾大道、昌湾大道、天宁路与高速公路西环线,幸福南路、云湾大道、红湾大道、昌湾大道与铁路相交采用分离式立交。规划分区内部的道路采用十字交叉口,部分采用丁字交叉口,主干路和主干路、主干路和次干路交叉口均采用展宽路口的形式,拓宽长度达6080米。通行公交线路的道路把港湾式公交站点设置在路口,总拓宽长度达到120150米;主干路和次干路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昌市 湾里区 城区 总体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7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