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及措施研究.doc
《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及措施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及措施研究.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及措施研究一、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背景与环境1(一)全球、中国信息产业步入周期性调整低谷,短期有待恢复性增长,新一轮中长期增长正在酝酿;北京市要顺应产业周期性调整,在产业低谷期加大技术积累和战略性产业投资,以谋求在产业下一轮增长期获得快速成长。11、世界和中国经济由繁荣期进入调整期,为北京市产业投资提供重要时机12、全球产业发展步入低谷,有待恢复性增长;新一轮产业增长有待酝酿13、中国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增速有所趋缓2(二)科技创新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中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北京市要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抢先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2、抢占制高点,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21、金融危机加大全球、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科技创新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途径。22、“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中国政府一项战略决策,北京市要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发力新兴战略性产业,抢占制高点,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33、IT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融合,催生新兴产业4(三)全球产业分工按照价值链呈金字塔机构,后发地区被动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这要求北京市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自身在研发优势,主动进行产业价值链升级,进一步确立在产业链高端环节的领导地位。51、全球信息产业的产业分工按照价值链呈金字塔结构,后发
3、地区被动的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52、后发地区通过产业升级主动获得有利位置6(四)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确立,全球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深入发展,要求北京市务必认清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集中资源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71、全球电子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确立,这要求北京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72、全球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深入发展,要求北京市顺势而为,进一步巩固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的优势8(五)美欧日跨国企业主导产业竞争格局的局面逐步削弱,中国IT企业巨头崭露头角,日益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和自主产业体系的中坚,这要求北京市引进
4、外资跨国巨头的同时,战略性的引进、培育中国IT企业巨头。91、美欧日跨国IT企业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主导产业发展格局92、中国本土IT企业崭露头角,逐步提升全球IT产业话语权10(六)产业链建设攸关产业竞争成败,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产业组织形式典范,要求北京市以园区建设为根本,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为契机,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加强产业集群发展。111、产业链成为产业竞争关键,产业集聚效应凸现112、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和根本113、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建设为北京市提供了战略性、全局性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的契机12(七)“十二五”规划启动在即,要求北京市抓住规划蕴含的战略机遇,以国家
5、重大项目、政策措施为抓手,着力重大产业突破,促进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131、“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相关重大项目、优惠政策方面对产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32、国民经济、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启动在即,为北京市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提供战略机遇14(八)面对上述形势,北京市要顺应产业发展大势,认清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抓住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优势地位。14二、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5(一)发展现状15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15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63.产业布局初步形成174.配套环境日益完备18
6、(二)重点领域产业链分析191.移动通信产业192.软件产业193.集成电路产业21(三)产业发展SWOT分析221.优势222.劣势243.机遇254.威胁27(四)核心问题分析281、产业结构失衡282、产业链衔接不畅,自主创新转化能力弱29(五)未来趋势301、电子制造业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302、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支撑作用稳步提升303、新兴战略性产业崛起将成为北京市信息产业实现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关键31三、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对标比较与分析31(一)国际对标国家与城市特点311、美国硅谷:产学研高度结合、投融资体系完善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创新聚集地312、印度班加罗尔:人才汇聚、政府鼎力扶
7、持IT产业的亚洲信息科技之都323、日本:政策先行、法规落实的“引进、消化、赶超”模式的成功典范344、英国:体系成熟、中小企业主推信息产业发展的创意中心355、新加坡:规划长远、信息技术行业应用广泛的数字化国家366、韩国:政府主导、龙头企业作用突出的亚洲信息产业强国36(二)国内对标省市特点381、上海:产业地位突出,结构布局均衡,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基地382、深圳: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链完善,中小企业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信息产业基地393、苏州:区位优势明显,国际品牌集聚,国家高层次的现代化信息制造业基地404、长沙:创意氛围活跃,产业化程度较高,现代化的中西部
8、文化创意产业中心415、大连:产业定位准确,集聚效应明显,中国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的领军城市42(三) 与国内外对标国家与城市产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43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体系仍不完善432、区位优势不甚明显,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443、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科研成果产业转化较慢454、中小企业活跃不足,创新作用未能充分发挥455、金融体系尚不健全,融资模式有待摸索466、政策引导初见成效,法规建设却待加强47四、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47(一)战略定位47引领全国,聚集高端要素,成就创新中坚力量48放眼全球,倡导开放合作,打造国际中心都市48(二)发展目标48(三)产业布局49
9、五、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50(一)发展思路501、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为中心,打造首都特色化产业发展模式502、以“软硬结合、协同并进”为原则,促进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513、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514、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形成合理产业发展格局525、以中关村产业园区建设为机遇,积极探索信息产业发展新模式536、以信息基础设施改造与升级为抓手,增强信息产业辐射与带动效应547、以强化新兴产业示范应用与技术推广为突破,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548、以龙头企业发展为先导,努力探寻企业发展创新模式55(二)
10、发展重点561.移动通信:巩固产业优势地位,推动3G健康快速发展562.软件:强化基础研发与创新优势,重点突破关键技术573.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展新型计算机产品,扩大行业应用584.高世代平板显示:提速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改造585.集成电路:巩固IC设计领先优势,促进产业链完善596.交互式高清数字电视:普及交互式数字电视应用,推进数字视听产业升级607.文化创意:结合文化产业本位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618.物联网:利用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与行业应用62六、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策与措施631、重大专项632、配套政策633、保障措施64
11、一、 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背景与环境(一)全球、中国信息产业步入周期性调整低谷,短期有待恢复性增长,新一轮中长期增长正在酝酿;北京市要顺应产业周期性调整,在产业低谷期加大技术积累和战略性产业投资,以谋求在产业下一轮增长期获得快速成长。1、世界和中国经济由繁荣期进入调整期,为北京市产业投资提供重要时机从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和中国宏观经济由繁荣期进入调整期,其负面影响是全球信息产业市场需求已在近两年明显放缓,并在未来一两年难以获得快速增长,这进而导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增速放缓;正面的影响是产业投资增速周期性调整见底后,将在未来几年逐步加速,为新一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做准备。而未来几年恰恰是北京市信
12、息产业扩大产业投资,为产业中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2、全球产业发展步入低谷,有待恢复性增长;新一轮产业增长有待酝酿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和产业周期性调整的影响,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重新步入低谷。2008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6635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5.6%,增速较2007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规模达到16247.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大幅下降了4.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软件及IT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10387亿美
13、元,同比增长10.8%,继续保持较快增长。3、中国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增速有所趋缓2003-2006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30%;但2007年和2008年产业增速明显放缓,其中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17.9%,增速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进一步趋缓,全年实现销售总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较2007年下降了5.4个百分点。(二)科技创新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中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北京市要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抢先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抢占制高点,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1、金融危机
14、加大全球、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科技创新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途径。上世纪90年代前,世界信息产业以技术驱动为主,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多领域的技术突破推动了全球IT产业快速发展。比如CPU处理速度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推陈出新,推动PC经历了286、386、486等一系列的快速升级过程,极大的推动了全球计算机市场的快速发展;而Internet技术的兴起更是推动互联网应用风靡全球。技术驱动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在2000年达到顶峰,并开始逐渐有所削弱。上世纪90年代后,产业发展逐渐由技术创新驱动逐渐转变为成本下降和IT技术应用双轮驱动为主。这一方面导致全球信息产业成本压力加剧,
15、另一方面也倒逼IT技术应用向其他产业加大了渗透的力度,IT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快速渗透。其结果是全球IT产业面临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的背景下,信息产业结构软化的趋势明显。同时,国际主流IT企业开始通过直接投资或外包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能转移,以降低成本。在全球IT技术创新放缓,成本压力上升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大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的压力,科技创新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途径。2、“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中国政府一项战略决策,北京市要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发力新兴战略性产业,抢占制高点,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国
16、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建言献策。 在座谈会上,温家宝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我国经济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为应对这场危机,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把发展高技术及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17、的战略突破口。这预示着全球科技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重大发现和发明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若干关系长远发展的领域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温家宝强调,我们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着眼于引发技术和产业变革。为此,必须做好战略决策储备、科技创新储备、领军人才储备、产业化储备。这四项储备决定未来。这次座谈会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论证的,要把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到政策制定中去。条件已经成熟的,要
18、立即着手推进;有些要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或列入长远规划。 3、IT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融合,催生新兴产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了信息产业内部和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产业边界融合进程日益加快。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轻纺、建筑、冶金等传统工业技术的互相融合,加速了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安防电子等新兴市场的兴起和迅速壮大;另一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广泛融合,带动了整合信息产业链多环节的新兴产业的形成,数字家庭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就是其中的突出典型。产业融合带动起来的新业态和新市场,所具有的更高成长性与更大的市场规模
19、,使其成为信息产业增长的新引擎。(三)全球产业分工按照价值链呈金字塔机构,后发地区被动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这要求北京市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自身在研发优势,主动进行产业价值链升级,进一步确立在产业链高端环节的领导地位。1、全球信息产业的产业分工按照价值链呈金字塔结构,后发地区被动的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价值活动各环节遍布全球,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已有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而其位置进一步直接决定了其在该产业中能获得的附加价值大小和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向的能力。而能否经过中长期的产业发展,选择正确的产业升级路径,顺利实现产业链的
20、升级,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则是判断一个区域产业中长期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从全球来看,全球信息产业的产业分工按照价值链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美国掌握全球信息产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国际标准的制定、最强势的品牌、最强的营销能力,位于金字塔的塔尖,而欧洲国家和日本在技术、标准、品牌等方面弱于美国而居于第二层级,韩国、中国台湾、中国信息产业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深圳)则以制造和研发为重点,拥有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位于第三层级;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印度、东南亚等以加工、组装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标准,位于第四层级。而形成这一产业分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产业转移,美欧日IT巨头在主导全球产
21、业发展格局和方向的有利条件下下,将制造等低端环节转移到后发地区。2、后发地区通过产业升级主动获得有利位置后发地区被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改变其不利地位的唯一办法就是主动的进行产业升级。而从典型国家和区域发展信息产业的历史可以看出,产业升级依循从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价值链条升级这一规律。同时,随着产业升级不断深化,附加价值不断提高,经济活动非实体性或产业空心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日本的信息产业是在二战后在引进美国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在信息技术方面提出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并不多,但比较注意对引进技术的局部改良,并在产品的实用性上作了改进,日本的信息产业在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
22、升级是其在全球信息产业价值链上获得竞争优势的成功经验。中国台湾信息产业升级抓住了美国IT产业转移的机遇,经历了OEM、ODM、全球化物流、OBM四阶段的过程,仅用十多年的时间,成为台湾第一大支柱产业。20 世纪90年代,台湾IT产业通过外包,将加工组装环节逐渐转向中国内地,而自身则沿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如研发、服务营销等附加值更大的环节向上攀升,实现产业的升级。(四)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确立,全球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深入发展,要求北京市务必认清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集中资源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全球电子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确立,
23、这要求北京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从全球来看,全球信息产业主要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欧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产业链低端环节向日本转移;第二次欧美日信息产业的产业链低端环节向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转移;第三次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信息产业的产业链低端环节向中国大陆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转移;目前则是正在经历全球信息产业第四次重大产业转移,韩国、中国台湾、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将信息产业的中低端环节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印度、东欧等地转移,这一趋势已经在近两年确立。目前,中国中西部地区成本比较优势逐步显现,承接国外、沿海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成效日益显著,一批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信息产业 发展 目标 思路 措施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7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