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厂空分工应知应会手册.doc
《制氧厂空分工应知应会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氧厂空分工应知应会手册.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氧厂空分工应知应会手册目录:一氧压工技术操作规程二氧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氧压工岗位安全职责四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及各种制度五掌握岗位设备性能六岗位上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防范措施以及应急救援预案七事故现场的急救方法八对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科学认识和正确使用九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安全防护十对制氧厂生产环境的了解十一. 对氧气、氮气的了解十二. 对6S管理的了解十三. 对班组八项基本作业制度的掌握十四. 对制氧厂经常涉及到的以下危险作业有关知识的了解 十五.氧压工安全作业程序 氧、氮压机技术操作规程 一 、试车:1 、必须用干燥的空气或氮气。2 、仔细开好氧压机试车用的各阀。3 、检查曲轴箱油
2、位。4 、打开冷却水上水回水管路阀门,向压缩机和冷却器通水。5 、关闭氧气吸入,排出及旁通管路的阀门。6 、全开试车吸入管及放空管上的截止阀。7 、盘车数圈,检查有无异常。8 、在压缩机正式启动前,应打开压缩机与电机的连轴器进行电机试车,检查电机转向,当各部位均无异常声响,电机电压,电流,温度均正常时,停车装上联轴螺栓。9 、启动辅助油泵,向各润滑点供油,油压不低于0.15Mpa。10、按启动电钮启动电机。11、电机转速和油泵压力均正常时,无负荷运转,观察压缩机各部位有无异常声响及发热情况,停车检查各摩擦部位温度,如无异常可重新开车。12、逐步关小放空阀,升压至1-2Mpa各运转1小时,检查各
3、部位有无异常音响和发热等情况。13、升压至3Mpa,运转4小时检查各级进,排气温度,压力,电流,调节冷却水量,使回水温度低于40,观察压缩机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及发热情况,气阀工作是否正常。14、继续升压,试吹各级安全阀。15、检查调整各级联锁装置。二 、启车1、检查曲轴箱油位不低于最低启车油位。2、启动辅助油泵,油压不低于0.15Mpa,水压正常。3、全开各路冷却水进水回水阀。4、盘车两圈有无异常,检查飞轮护栏摆放。5、检查各级冷却器吹除阀无水后关闭。6、打开吸入阀,全开放空阀。7、按启动按钮启动电机,启动后检查油压不低于0.15Mpa。8、逐步打开吸入阀检查运转情况。9、关闭放空阀,同时打开
4、送出阀。10、启车后仔细检查各级进,排气温度是否正常,各级排气温度不超过160。11、检查各级排气压力不得超过规定值。12、检查气阀运转响声是否正常。13、检查活塞杆是否带油,做到勤观察,勤巡视。三、正常停车1、关闭吸入阀。2、关闭送气阀,同时打开放空阀。3、三排无压后,按停车按钮使电机停车。4、关闭冷却水供水阀门,打开冷却器吹除阀,全关吸入阀,如停车时间较长,还应放出冷却器及压缩机水套内的水。5、停车10分钟后关辅助油泵。6、停车期间坚持每天手动盘车1-2次,每次数转,如停车时间较长,压缩机应做除锈处理。四、下列情况紧急停车1、当压缩机活塞与机体发生碰撞时;2、当排气温度超过1800C,当油
5、压无压力时;3、当机体周围着火时;4、当冷却水突然中断时;5、当气阀倒水时;6、当空压机紧急停车时;五、紧急停车1 、停止电机运转。2 、全关送气阀,同时打开放空阀,关闭吸入阀。3 、关闭冷却水供水阀,打开冷却器吹除阀。4 、停车10分钟后停辅助油泵。5 、根据当时情况作补救处理并及时上报。 二氧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熟悉本岗位设备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维护规程。2.进入工作岗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3.氧压机启车前,必须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确认各路阀门开关状态,并用清洗剂清除活塞拉杆、挡油盘及两端填料压盖周围的油污。4.手动开关氧气阀门时,必须站在侧面,开关要缓慢。5.启车前,通知电
6、工到场,由班长指挥现场,指定一人盘车、启车,严禁他人按启动按钮。6.氧压机试车时,应用氮气或干燥空气进行吹扫,试运行,严禁用氧气直接试车。7.氧压机、氮压机运行中做好巡回检查,包括设施设备、管道阀门、仪表参数、安全装置、劳动用具等,并做好岗位记录。8.氧压机机体任何部位均不允许有油污,严格控制跑冒滴漏现象。9.运行中的氧压机每班应用清洗剂擦活塞拉杆4-8次。10.运行中的氧压机每班应用测温枪测活塞拉杆温度1次,防止温度过高。11.压缩机运行中存在不正常的声响、气味、振动或突发故障,应立即停车检查。12.压缩机出现仪表联锁报警时,应针对报警联锁项采取控制措施,并通知班长,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停车。
7、13.氧压机着火时,首先切断氧气来源,进行紧急停车,发出报警信号,并迅速灭火。14.氧压机密封有明显漏气、活塞拉杆带油时,需停车处理。15.启停车要严格执行停送电挂牌制度,防止人员在维修设备时误启动,造成人身伤害。16.室内通风要良好,含氧量应在19.5%23%。 三氧压工岗位安全职责 1.氧压工是氧压工岗位的安全责任人,自觉的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及巡检,检修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不违章作业,不违章蛮干。2.按规程正确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爱护劳动保护用品。3.落实安全互保责任制,在工作中有对他人履行安全监护的责任,有权制止他人的违章作业及其他不安全行为,有权拒绝任何级别人员的违章指挥和危及人身
8、安全、设备安全的操作,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我保安全。4.在工作中,全面落实安全“六确认”制度,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5.熟知设备性能,正确按规程操作、维护设备,严禁设备超压运行,按时检查设备压力、温度、电机温度、电压、电流并按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6.氧氮压机严禁活塞杆带油、密封漏气、气阀倒气,发现问题及设备有异响,随时通知维修人员停车处理。7.检修的设备及闲置的备用设备,严格落实操作柜停机、停电、挂牌制度。8.设备开车时,做好各工种的协调配合,严格执行谁盘车谁开车的制度。9.对本班设备巡检及设备检修认真填写记录,填写清楚检修设备的名称、检修的原因、检修的
9、部位、检修的效果,详细交接班。10.做设备卫生时,禁止擦拭转动部位,严禁用湿抹布擦拭电气设备。11.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总则中“六不准”规定。12.对本岗位配备的灭火器负责保管、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更换,并熟知消防工作中的“四懂、四会”。13.必须按时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安全会议及当班的班前班后会,并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建议。14.因工作失误、不履行职责、违规作业造成安全事故、设备事故,按考核有关规定无条件接收处罚。 四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及各种制度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2.氧压工应了解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安全的
10、部分知识。3.氧压工应熟知公司、厂部、厂、班组的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电气管理制度、电气焊安全管理制度、起重设备安全检查管理制度、特殊工种管理制度、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危险作业许可管理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照明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文明生产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禁火、禁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备禁油规定、润滑油管理规定、制氧厂临时电源线路管理制度、工作岗位安全确认制度、制氧厂设备停电挂牌安全管理制度、制氧厂设备停电挂牌安全管理制度的补充规定、制氧厂安全管理补充规定、安全设施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11、、设备巡检安全规定、凉水塔巡检安全规定、制氧厂关于“下达生产指令的规范要求”、动火安全管理制度、门禁管理制度、制氧厂与用电带挂单位安全规定等。4.氧压工应了解的职工安全生产的权利与义务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权利有:劳动保护权、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权、安全生产监督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权、职业健康防治权、拒绝违章指挥权、停止作业避险权、工伤保险和民事索赔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批评、检举和控告权等。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义务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义务。服从安全生产管理的义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并参加抢险救灾的义务。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义务。改
12、善工作环境和爱护生产设施、设备的义务。 五掌握岗位设备性能(具体由本班组工段长、班组长对氧压工进行培训)具体 空分制氧装置涉及的氧气为助燃物质,属强氧化剂,泄漏后能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可能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氮气、氩属窒息性物质,当空气中氮气、氩含量过高,人吸入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人会因缺氧而窒息,以至死亡,液氮还可引起低温冻伤;制氧装置中大量电气设备的使用还易引发触电事故;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转能产生噪音危害等等。因此,制氧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爆炸、火灾,其次还存在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伤害、低温、噪音等危险有害因素。具体分
13、析如下:1 、火灾、爆炸空分制氧工程以空气为原料,空气在分馏塔 乙炔在上述易爆物质中最为危险。乙炔在液氧中溶解度很低(在上面提到的有机物中为最低),因而易析出、积聚。乙炔的爆炸敏感度很大,最小引燃能只有0.019mj。乙炔的爆炸范围宽、危险性大,是上述物质中危险性最大的。乙炔在液氧中与氧反应能发生爆炸;此外乙炔本身不稳定,易爆炸。这些性质说明了乙炔是分馏塔中最为危险的污染物,因而也不难理解,对于空气分离装置,危险物质的控制指标应以乙炔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另外,在空分制氧装置中,也不应忽视有机粉尘、一氧化碳等进入空分塔引起爆炸的危险。空分制氧装置所在的厂区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一氧化碳等可燃性
14、物质,如果环保处理设施出现故障,产生的粉尘弥漫在空气中以及周围其他工厂产生的有机粉尘和近年来愈来愈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等情况都可能会对空气预处理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空气分馏系统大部分设备为压力容器,为此空分设施设有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如果压力容器以及一些不属压力容器的设备在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失灵或事故状态下不及时泄压,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就可能会发生爆炸。连接这些压力容器的管道为压力管道,属特种设备,也存在超压爆炸的潜在危险。空分装置内的介质为液态空气、液氧、液氮等低温物质,在低温条件下运行,设备材质如果选用不当,会发生“冷脆”现象,导致脆性断裂,引发爆炸事故。 空分装置如果发生液氧泄漏,液氧在设备外与可燃
15、物形成爆炸体系,可发生塔外爆炸。因此,空分装置应严禁油脂等可燃物污染。当空分装置发生氧气泄漏或检修氧气储罐时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作业环境达到富氧状态,遇明火或高温极易发生火灾事故。富氧状态下许多难燃物质会变得可燃,可燃物质会变得易燃,最小点火能下降很多,燃烧速度快且不易扑救。富氧状态下的火灾事故已发生多起,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必须建立安全动火批准和分析检测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空分装置使用的透平油和润滑油及其分解产物的危险性也不小,尤其是氧压缩机,应做好防止油脂和氧气的泄漏工作。液氧通过空分塔阀门时,长时间受到摩擦和气流冲击,在产生的静电作用下,能够使少部分液氧变成液态臭氧(O3),它是一种深
16、蓝色的液体,在通常条件下,液体气化分解,能使氧分压急剧增大,具有爆炸的危险。试验证明,臭氧浓度达到25%(停车后,液氧大部分被蒸发的情况下,可能达到此程度)时会将可爆物质引爆。若臭氧和氮氧化物同时存在时,混合物的爆炸敏感性更高。高压氧气管道一般都采用钢管,如果其内壁、阀门、接头等管件的表面不平滑,有突起;氧气管道弯头多,且残留有锈垢及磨损产生的铁粒子和吸附剂粒子,气流的摩擦、撞击等易引起氧气管道的燃烧事故。氧气管道内氧气流速过大、输送时产生静电、液氧泄漏、绝热压缩(输送过程中,急开或速闭阀门时)易造成氧气管道的着火或爆炸。空气、氧气压缩过程中,如果机件冷却不良或形成积碳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氧压
17、机爆燃事故也是制氧过程的易发事故,当汽缸内温度过高时,活塞环、皮碗或密封易发生分解产生可燃气体,与氧混合而爆炸,当汽缸内进入铁屑时,会因摩擦或碰击而产生火花促使爆炸事故发生,由于装配不良、磨损加快,常常会造成油封漏油,气封漏气,摩擦产生的火星,就会导致燃烧爆炸,在出口管道拐弯处和阀门后如果存在铁锈,在高速氧气吹刷下与钢管摩擦起火,会导致燃烧爆炸。 液氧泵发生爆炸事故的情况有以下两种:泵体内爆炸,即在叶轮和泵壳处爆炸,常常由于泵内落入铁屑、铝末等异物引起;泵体外爆炸,即在密封上半部和电机之间爆炸,主要是液氧泄漏和轴承润滑脂燃爆炸,由于液氧在常温下迅速汽化,易于短时间内在周围形成一定的富氧区域,且
18、液氧的大量蒸发,使储槽内乙炔浓度也可能提高。装置区 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备等也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电气设备本身除可构成引燃源外,也可能成为爆炸性气体或火灾易燃物的危险源。配电装置等着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部分电气设备中充有大量易燃物如油浸变压器、多油开关等,在电弧作用下油可分解为大量可燃性气体油雾;电气设备过载时,发热量往往大大超过允许限度,轻则加速绝缘层老化,重则会使可燃绝缘层燃烧而引起火灾;电气短路时,电源电动势被短接,短路点阻抗变小,造成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在短路处可产生高达700的火花,甚至产生6000以上的电弧;不仅会使金属导线熔化和绝缘材料燃烧,还会引起附近的可燃物
19、着火及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接触电阻过大,当电流通过时,在接触电阻过大的部位,就会吸收很大的电能,产生极大的热量,从而使绝缘层损坏以致燃烧,使金属导线变色甚至熔化,严重时可引起附近的可燃物质着火而造成火灾;电火花和电弧的温度极高,可达5000,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甚至还可能使导体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源。另外,安全生产管理不严格,有关人员的管理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等,同样也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 、中毒窒息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人体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出现胸骨后不适感、咳嗽,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肺水肿,甚至
2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当吸入氧浓度超过80%时,会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空分装置的产品氮、氩均属窒息性物质,它们泄漏后会冲淡大气中的氧含量,使人吸入的空气中氧含量降低,造成人体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冷箱内的珠光砂是松散的,人员掉进去很容易被淹没导致窒息,非常危险,也应加强防范。另外,生产装置正常维修或检修,作业人员如果不进行个体防护、进入塔、罐等限制性空间时无专人监护或长期工作在窒息性物质超标的环境中,也有造成人员窒息甚至死亡的危险。3 、电气伤害空分制氧装置厂区内高、低压电气设备较多,在进行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等的维护、检修时,
21、如果人员违章操作或电气设备(线路)老化、过负荷、敷设不规范、安全用具不合格或长期不鉴定、电压等级不符、使用方法不对等,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同时,也存在触电、烧伤、电击伤等事故的可能。在检修和排除故障中,如果人员违章作业、误操作,以及电器本身缺陷或绝缘损坏、线头外露等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等原因,也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若人体不慎触及带电体或过份靠近带电部分,都有可能发生电击、电灼伤的触电危险。特别是高压设备和线路,因其电压值高,电场强度大,触电的潜在危险更大。变配电装置、生产厂房、高大构筑物若防雷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规范要求,则雷电过电压在雷电波及范围内会严重破坏建
22、筑物及设备设施,并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乃至有致命的危险,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位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4 、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指各种机械设备转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等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1)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管理不善,对操作人员缺乏基本培训。操作人员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未正确佩带防护用具等。2)设备在非最佳状态下运转。机械设备存在缺陷,机械设备的组成部件、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失效和人为损坏等,均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3)工作场地环境不好也是造
23、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如工作场地照明不良、温度、噪声过高、地 面或脚踏板被弄脏、设备布局不合理、零件及半成品堆放不合理等。制氧装置区内使用到许多机械设备,如物料输送泵、各类压缩机等,如果这些设备的防护措施设置不当,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检修或在事故状态时,就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如出现故障不停机处理、检修时无人监护、不挂禁动牌、启动前不全面检查等都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另外,如果靠背轮质量不好、安装不牢、无防护罩或操作失误,可能发生靠背轮破碎飞出伤人事故;当转动部分缺少护栏护罩,操作、擦洗时,操作人员触及还可能发生撞击、衣物或长发被缠绕而造成伤害。5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氧厂空 分工 应知应会 手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7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