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招生面谈资料招生面谈语文卷.doc
《上外招生面谈资料招生面谈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外招生面谈资料招生面谈语文卷.doc(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 外 招 生 面 谈 资 料2008年招生面谈语文卷卷 一一、 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宿建德江 1. “宿”一读s,还读 和 。 移舟泊烟渚, 2.本诗作者为 名句“春眠不觉晓, 日暮客愁新。 处处闻啼鸟”也出自他笔下。 野旷天低树, 3.“日暮”与上句 两字有联系。 江清月近人。 4.运用修辞手法简单描绘诗中的景色。二、 朗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1.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可以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偏向一边,就在这时,
2、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 “对不起!对不起!” 他一边弯下腰按磨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n)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楞楞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一直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象那位先生肩上的两头担子,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的。2.第、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3.第自然段中“讷讷不知所措”中的“措”解释为 。4
3、.第自然段中“下意识地上前阻挡”中的“下意识”说明了 。5.“我”为什么会有“搁下车子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6.那位先生“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的”,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艰苦?这句话告诉我们他是位 的先生。三、看图说话(5分)1. 用第一人称口述一篇记叙文。2. 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卷 二一、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 1.“隐、尽”都是 鼻音,这首诗押韵的字是 。石矶西畔问渔船, 2.相传“桃花溪”就是晋代 (作者名)的桃桃花尽日随流水, 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地方。洞在清溪何处边? 3.诗的第一、二句,诗人观察景物的视线有什么特点?(注:野烟:野谷云烟) 4.运
4、用修辞手法简要描绘诗中的景色。二、朗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1.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秋去冬来,溪边的一棵树上,还残留着两片树叶。冷风吹过,树叶打着寒颤。 一片树叶用微弱的声音说“残酷的冬天剥夺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早点想个办法找个合适的去处。好兄弟,你打算去哪儿呢?”“我要玩。我要把自己托付给流水,去好好玩一番,这样才不枉我含辛茹苦长了一年。”另一片叶子说。“可是你真舍得丢下养育我们的母亲去到处游逛吗?”先前说话的叶子有些激动了。 “咳,何必激动!人生在世,就是图个痛快嘛,你也太傻了。”顿了一顿,它又问道:“那你准备怎样?” “我总得为来年的伙伴们想想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我舍不得离去
5、。” 一阵风吹过来,无情地把它们从树上赶了下来。 两片树叶飘飘悠悠地踏上了各自的征途,其中一片树叶悄无声息地落到地上,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揉进了泥层之中。另一片树叶一头扎进溪水中,顺水流去。可是没多久,它就沉到溪底,在流水的冲蚀下渐渐腐烂了。2.“剥夺”的“剥”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是 。3. 第节中“含辛茹苦”的解释是 。4. 第节中“养育我们的母亲”指的是 。5. 第节中的划线句通过 描写,体现了这片落叶 的特点。6.这篇文章赞颂了 的精神。三、看图说话(5分)1. 用第一人称口述一篇记叙文。2. 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卷 三一、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早 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 1.用“
6、迥”字组词 ,“销”字意为 。 迥临村路傍溪桥。 2.人们把“梅、 、 、”称为“岁寒三友”。 不知近水花先发, 3.这首诗侧重写梅花 的特点。 疑是经冬雪未销。 4. 运用修辞手法简要描绘诗中的景色。二、朗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1.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我暂住在马约尔加岛。这是要返回日本那天发生的事情。一大早,我把旅行箱放在几乎无人通过的路边,等出租车。马约尔加岛不是城市。出租车不会经常往来,也无法通过电话叫车,只能在路边等着,谁也不知道出租车何时能来。大约过了20分钟,从相反车道过来一辆出租车,我立既起身招手,但看到车内有乘客时就放下了手,出租车缓缓地驰去了。然而那辆车开出30米左右就停
7、住了,那位乘客下了车。“噢,真幸运,那人在这里下车呀。”从车内走出的是一位看起来颇有修养的老绅士。我对这个偶然感到很高兴,并迅速把旅游箱装进车里。坐进车后,我告诉司机:“去机场。”并说,“我真幸运,谢谢你。”司机说:“要谢,你就谢那位老先生吧”。我不解其意,于是司机又解释道:“那位老先生本想去更远的地方,但是看到你后就说:“我下车吧,看他这么早拿着旅行箱站在路边,一定是去机场,肯定有时间限制。我没急事,我下车,等下一辆出租车。所以你要谢那位老先生吧。”2. 改正划线部分的错别字。3. 解释词语:偶然4. “马约尔加岛”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5. 那天“我”幸运在哪里?6. 老人可贵之处表现在哪
8、里?三、看图说话(5分)1. 用第一人称口述一篇记叙文。2. 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卷 四一、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咏 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1.“垂“字第四画是 。此诗押韵的字是 。 万条垂下绿丝绦。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不知细叶谁裁出, 3.诗人把“柳枝”比作 。 二月春风似剪刀。 4. 运用修辞手法简要描绘诗中的景色。二、朗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1.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雕刻家用粘土塑造了一个人形,姿态塑得惟妙惟肖:圆圆的脸,矮胖的身体,浓眉,黑睛,上面盖着一头乌丝,玲珑可爱。这是雕刻家依照了自己的姿态而塑造的,不过略小一些。因此他很怜爱它,把它供在东窗下。 多年之后,
9、泥人在东窗下感受了日月星辰的灵光,忽然生动,宛如活人。雕刻家惊骇之余,亦很欢喜。因为他从此多了一个伴侣,况且这伴侣是他自己所造的。 但泥人究竟是泥土之质,生动之后,野心勃勃。他占据雕刻家的座位和寝床,夺取雕刻家的茶食和粥饭,几乎想驱逐雕刻家而自做主人。最初,雕刻家像父亲对小孩一般宠爱它,原谅它,一切容忍,不予计较。泥人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以为自己强于真人,有一天竟向雕刻家动起武来,雕刻家逃入浴室,悠然地洗浴。泥人追踵而至,跳入浴池,两脚先溶,全身即毁。2. 第节中加点字“强”是个多音字,请说出它的另两个读音。3. 根据划横线句的意思概括成语: 。4. 第节中雕刻家为什么“惊骇”?为什么“欢
10、喜”?5. 文末,“雕刻家逃入浴室,悠然地洗浴”,其中的“悠然”表现了雕刻家机 和 的性格特点。6. 这个寓言式的幽默故事说明了 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三、看图说话(5分)1. 用第一人称口述一篇记叙文。2. 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卷 五一、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 ,人称 。 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诗中“千秋雪”的意思是 。窗含西岭千秋雪, 3.“东吴”是指 地区。门泊东吴万里船。 4. 运用修辞手法简要描绘诗中的景色。二、朗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1.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第节。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
11、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在参议院首次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去逝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衷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 面对讥笑、
12、毁谤,林肯表现得那样 , 。 林肯没有成为伟大的鞋匠,但成了伟大的总统。2.改正划线部分的错别字。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词语:尴尬4.林肯的回答为何使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5.将第段补充完整。6.林肯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 而在于 。三、看图说话(5分)1. 用第一人称口述一篇记叙文。2. 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卷 六一、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 1.“扁舟”的“扁”读音是 。扁舟共济与君同。 2.诗中的“君”是指 。时时引领望天末, 3.诗人对越中景色怀有 的情感。何处青山是越中。 4. 运用修辞手法简要描绘诗中的景色。二、朗读短文,回答问
13、题(10分)1.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第、节。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出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便出手遮挽时,他有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的身上跨过
14、,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自己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有徘徊之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便要白白走这一遭啊?2.第自然段中,“一去不复返”中的“复”解释为 ;为了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作者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3.在第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这一段内容的句子: 。4.在第自然段中,作者
15、通过洗手、吃饭等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日子的匆匆流逝,这几个生活场景的先后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5.第自然段中的划线句是个比喻句,作者把 比作 。6.全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三、看图说话(5分)1. 用第一人称口述一篇记叙文。2. 注意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卷 七一、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1.把诗填写完整。 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 3.划浪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门泊东吴万里船。 4. 运用修辞手法简要描绘诗中的景色。二、朗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1.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手 比 头 高我对生活、对工作都有许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我讨厌日
16、常工作和生活的琐碎小事,对父亲给于我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之类的评价嗤之以鼻。在一次大型演讲会上,我大获成功。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我拥有许多听众,同学、同事和朋友都愿意听我演讲。我眉飞色舞地对家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演讲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拥有听众就拥有成功。”父亲朝我一瞟:“这么说,你的知音很多了?”我愈发得意起来:“那还用说。”我忘情地等着父亲更热烈的赞扬。 可是,我想错了。我抬头看见父亲正一脸怒气地盯着我。他眉头拧起来,脸绷得紧紧的,腾地站起来,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 我无法理解,觉得他非常可笑,他又严厉地说:“叫你举手,不服气?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头高!这意味
17、着什么?”2. 改正划直线部分的错别字。3. 解释词语:嗤之以鼻4. 哪些词反映了我演讲成功后兴奋的心情?5. 你认为划浪线的话有道理吗?6. “手比头高”的含义是什么?三、 口头作文(5分)“不寻常的一次考试” 要求:1.叙事完整。 2.用第一人称,注意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卷 八一、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1.诗题目中的“晓”是 的意思。“碧”是 毕竟西湖六月中, 指 颜色。风光不与四时同。 2. 杨万里和苏轼同是 (朝代)人。 接天莲叶无穷碧,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映日荷花别样红。 4. 运用修辞手法简要描绘诗中的景色。二、朗读短文,回答问题(10
18、分)1.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一天儿子和我在院子里休息。儿子环视着我那15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这地方真美”他说,于是我告诉了他土地的来历。 很久以前我们需要土地造房子。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仅管如此,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说“不卖”。 我一再恳求他,终于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弗盖瑟有什么关系吗?”“是的,他是我爷爷。” 尤尔先生让我坐下,说:“格罗弗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到得早、走得晚,他主动做所有的事。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
19、,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 尤尔先生脸上流露出对往事无限留恋的神情。 “你要什么,盖瑟?”我又将买地的意思说了一遍。“让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一周后他廉价地将地卖给了我们。 “就那么简单?“儿子问。我说:“孩子,你感到简单吗?”2.改正划直线部分的错别字。3.解释词语:留恋4.银行家尤尔先生不愿出卖土地是为什么?后来又同意的原因是什么?5.土地的来历告诉我们 胜过 。6.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三、 口头作文(5分)“不寻常的一次考试” 要求:1.叙事完整。 2.用第一人称,注意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卷 九一、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大林寺桃花 1.“芳”的意思是 。 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招生 面谈 资料 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7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