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头牧场发展经验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头牧场发展经验介绍.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头牧场发展经验介绍 黑龙江农垦*农场有50年的奶牛养殖历史,乳业品牌“*”就是在这里创造的。目前,农场正在实施“115211”工程,即一个文化积淀、一个品牌、五大优势、两个复制、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和一条以奶牛为中心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示范引领,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目前,垦区*农场第三管理区第十一作业站“将军牧业”万头奶牛合作社牧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力争10月全面完工。从2013年开始,*农场全面实施了“创新绿色家庭牧场”发展战略,支持职工群众以家庭或集体为单位,组建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参股股份制牧场,大幅提升奶牛饲养的专业化水平。2014年,在总局、*管理
2、局的大力支持下,*农场采取职工群众入股建立奶牛养殖合作社的方式,投资1.45亿元兴建的占地2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的将军牧业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一期工程,工程完成后,计划从国外引进2500头荷斯坦奶牛,预计2016年实现存栏5000头;二期工程计划2015年动工并投产,工程位于一期工程西侧,规模与一期相同,预计2018年实现存栏1万头,实现年利润5000万元。同时,这个农场还自筹资金6000万元建设沼气生态系统,不但可以实现粪污的零排放,更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奶牛养殖业的循环发展。此外,农场将军牧业万头奶牛养殖合作社已和德国、以色列达成了合作协议,将采用世界最科学、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奶
3、牛养殖“CITTD”管理模式运行,全面实现“五个转变”,争创“五个一流”,即:构建奶业生产及技术研发体系,组建一流的服务团队;构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形成一流的良种母牛输出基地;构建饲料质量安全与检测体系,打造境外一流的牧草种植基地;构建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打造一流的集团化服务流程;构建疫病综合防治体系,实现一流的监控效率。为垦区现代奶牛养殖业未来的发展先行先试,打造出一支本土的高水平的专业奶牛养殖团队和服务团队。现代科技,助推产业升级“手机一扫,就能知道奶粉来自哪群奶牛。”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为*农场人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是农场构建牛奶追溯体系,打造食品安全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
4、2013年,4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这个农场*良种奶牛场应用物联网技术科学化养殖的新闻,农场场长王福与职工们一起观看后感到无比自豪、信心百倍。*农场*良种奶牛牧场,地处*市境内,位于北纬45度黄金奶牛养殖带*脉脚下。牧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居民区和公路,具备天然的防疫屏障,是根据农业部提出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创建高产、高效奶牛示范基地的要求而建设的国有大型养殖企业。*良种奶牛场创建于2002年,建设面积为2.45万平方米,设计有9个养殖区和一个中心电子控制室,可容纳奶牛1700头,是当时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单体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饲养管理方法较为先进的奶牛饲养生态与生理结合的田
5、园式养殖场。牧场牛舍主体采用钢混结构,内部设有风扇、熟胶软垫卧床、喷淋、自动刮粪系统等,最大程度保证奶牛福利和健康环境,工程总造价2250万元。牧场采用散栏饲养、自由采食、计算机管理、全程闭路电视监控等进行标准化管理,现存栏奶牛1245头,泌乳牛单产11吨。为加快建设现代牧场的步伐,今年初,垦区首个“奶牛学校” 正式落户*农场,这所“奶牛学校”是*管理局与以色列SCR众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办,聘请了国内外优秀的畜牧养殖专家为*管理局所有农场的90名畜牧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授课,传授最先进的畜牧养殖理念。农场将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培养出一支奶牛养殖应用型人才队伍。另外,农场现有的奶牛养殖合作社将使用学
6、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养殖实践充分衔接,提高奶牛养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使全场的奶牛合作社牧场提档升级。如今,农场*良种奶牛场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验收,成为了全国奶牛养殖示范场和学生奶奶源基地。牧场先后接待各级领导和业界人士万余人次,荣获了“AAA”级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农业部“全国无公害万头奶牛示范基地”等多项称号。农场人挂在嘴上、放在心里的北大荒精神,成为这里奶源品质的重要保障。在*良种奶牛场,经理胡玉峰向笔者谈起了多年来从事乳业工作的心得。这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怎么看都像是个庄稼人的乳业生产一线管理者,谈起科学养牛来头头是道。他说,牧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的不断创新,在追求可持续发
7、展的道路上,不断地寻求突破,多次到丹麦、瑞典、以色列等国家参观学习,这才有了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两个复制,打造升级版全新牧场*农场将军牧业建成后将采取“两个复制”,打造升级版全新牧场,一是复制农场*良种奶牛场模式,*良种奶牛场是采用散栏饲养、全混日粮、自由采食、集中榨乳、计算机管理、全程监控管理的现代化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引进不但在全国的牧场中开辟了先河,更筑牢了垦区奶牛养殖业的五个“基地”,即奶牛现代化养殖方式示范基地、科研院校研发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高产良种奶牛繁育基地和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这一模式复制后,将引领垦区奶牛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技术外包,通过把核心的奶牛养殖技术复
8、制到全垦区的27个牧场,打造奶牛富民工程。技术复制后,就可以把中以合作嫁接的成果迅速传播到垦区各个牧场,使其成为奶牛饲养的核心技术,再加上借鉴世界现代化牧场建设的经验,把全垦区的27个牧场建设成为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于一体的新型牧业企业,进而实现一产7吨,二产8吨,三产9吨的奶牛生产目标。如今,*农场将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奶牛业的东风,问鼎垦区养牛业。从明年开始,农场将以将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蓝本,新建和扩建一批现代化奶牛养殖场,沿北秀线打造垦区第一个存栏5万头的专业化奶牛养殖基地,实现人均拥有奶牛35头。同时,通过经营境内境外百万亩耕地(种植境内30万亩粮食作物,境外30万亩粮食作
9、物和40万亩牧草),形成粮草牛并重的立体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采用德国斯诺金公司、以色列阿菲金公司科学、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奶牛养殖管理模式,建设国内国际认可的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农场重点打造以奶牛为中心的全产业链。将围绕奶牛饲养这个中心,全力打造七大产业。饲料作物产业,年种植青贮玉米15万亩,年产优质饲料60万吨,收入3亿元,利润1.5亿元;牧草产业,*管理局在俄罗斯种植牧草200万亩,年产牧草50万吨,利润2亿元;良种繁育产业,全*管理局20万头奶牛,年出售良种奶牛5万头,利润10亿元;鲜乳产业,农场5万头奶牛年产鲜乳24万吨,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8亿元;健康产品产业,
10、年产初乳0.3万吨,胎盘3万只,加工初乳粉200吨,牛胎盘粉10吨,加工利润2.5亿元;新能源产业,建设牛粪、秸秆大型沼气工程,年产提纯天然气2700万立方米,收入200亿元,利润60亿元;有机肥产业,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年可处理牛粪50万吨,生产有机肥10万吨,收入2亿元,利润0.8亿元。通过以奶牛为中心的全产业链发展,五年后,农场将通过资本的运作,以将军牧业为中心,组建*管理局牧业集团,实现农业新版上市。规范管理,技术质量与国际接轨在*农场,每天早上都会看到一个老外,与牧场技术人员一起行走在饲料间、犊牛舍、榨乳厅等牧场养殖的各个关键地点,指导奶牛养殖。这个老外叫阿米特,是以色列阿菲金公司驻中
11、国的技术代表。作为技术顾问,他在*农场的牧场里已经工作了三年多,因为高超的技术和悉心的指导,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洋师父”。阿米特告诉笔者:“我去过国内很多大型奶牛牧场,在中国东北高寒地区的牧场里,能够实现奶牛单产11吨,*农场是第一个,突破了中国高纬度寒冷地区奶牛高产的瓶颈,这在黑龙江省乃至全中国也是少见的。”从2011年起,农场*良种奶牛场开始与以色列阿菲金公司展开合作,利用世界最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理念来提升牧场的养殖水平。每天,奶牛饲料的配方都通过网络由以色列专家审核,每头奶牛的饲养情况也通过网络由阿菲金公司实行全面监控。开始时,对于以色列专家的意见,胡玉峰并不能完全接受,因为很多是对传统养
12、牛经验的颠覆,但经过实践后,证明了科学养牛的益处。合作仅一年多,泌乳牛产量就从单产7吨提升到了10吨,每头奶牛日均产奶33公斤,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经过3年的技术磨合,牧场中西合璧了一套适宜北方奶牛养殖的信息系统和精细化管理模式。有了这套管理系统,只要每天把牛群变动、兽医治疗、奶牛繁育等详细数据记录到数据库里,系统就会自动将产量报告、治疗报告、健康报告、繁殖报告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合理安排各个岗位的工作,这套牧场管理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良种奶牛场,散栏饲养、全混日粮、自由采食、集中榨乳、数控管理、全程监控等先进技术和措施得到了普遍应用,实现了从青贮种植、饲料生产、TMR配送、集中榨乳到诊疗
13、繁育的全程专业化服务,奶牛饲养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鲜奶的安全也有了最大限度的保障。胡玉峰自豪地说:“奶牛两只耳朵上不同颜色的耳牌是有讲究的,耳牌就是它们的身份证,它们的家谱、健康状况和产犊、产奶情况都有记录可查。牧场专门设立了电脑控制中心,可以清楚地掌握每头奶牛的生活方式和产奶量,精细化到每头奶牛当天产的奶通过密闭的管道进入奶缸,牛奶的相关信息也传输到了电脑上,相当于给牛奶贴上了标签。”贴了标签的牛奶被封闭着送往加工厂制成各种奶制品。在牛奶输送过程中,信息也跟着流动,并不断地添加新内容,最后合成到包装盒的一个二维码上,只要用手机在二维码上轻轻一扫就能知道这盒乳制品的奶源批次,甚至牛吃
14、了什么都能知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企业文化,铸就产业辉煌*农场地处*、*、*两市一县交界处,辖区总面积546.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万亩,全场总人口1.5万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场。 如今,在*农场场史馆、奶牛文化长廊里,展示了农场的畜牧业及乳业的发展历程。农场是北大荒最早养殖奶牛的地方,1963年6月,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遵照毛主席“让娃娃们长高一寸,让中国人更健康,就要更多地吃牛奶和肉”的指示,亲自部署,调总局畜牧处长、国家著名畜牧专家张源培任*农场场长兼党委书记,并指定*农场作为黑龙江垦区发展奶牛的示范基地,以实现在密、虎沿线建立庞大的“奶牛带”,把北大荒建成中国的乳业基
15、地的宏伟目标。当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协调下,王震将军陆续从北京、上海等地调运了750头优质荷斯坦奶牛,时称“将军牛”,创办了*农场奶牛示范场,从此,“将军牛”的称谓被定格在了*乳业发展的史册上,农场也因此成为了将军创建的寒疆奶都和*乳业的发源地,从而拉开了北大荒奶牛养殖的历史。与此同时,王震将军为农场*乳业选址于*脚下,*品牌亦由此而得名。*农场*乳业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着开国领袖毛泽东“让娃娃们长高一寸,就要多吃牛奶和肉”的厚望。奉行“牛道主义”的张源培带领一批畜牧产业工人为*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从而使*稳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从1974年首创大颗粒速溶奶粉新工艺并被纳入乳品教
16、科书,到1996年卫生部在市场上对全国乳品质量抽查检验全国排名第一,从80年代连续四次获得中国食品质量最高奖国家银质奖章,到连续五年成为全国两会乳品的供应商,从2007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奶粉出口商,到如今面对洋奶粉冲击下的坚守与担当,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始终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为一代又一代国人提供着安全、营养的放心食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农场借助历史文化,战略地位,技术团队,国际合作,品质效益五大优势,正在领跑东北奶牛业发展。如今农场已成为垦区第一奶牛大场,泌乳牛平均单产达到了11吨,跻身于国内一流水平。半个多世纪的养牛史,不仅创造了农场奶牛业的辉煌业绩,也形成了独特的
17、奶牛文化。走在农场的大街小巷,从公园的主题雕塑到楼房墙面的LOGO形象展示,随处可见宣传标语,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奶牛文化,让农场人有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这个地方,爱牛、知牛、懂牛,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氛围。在农场职工心里,养牛,养好奶牛不仅仅是一个致富增收的手段,更是一种责任,可以说,农场特有的奶牛文化为奶牛业发展铸就了牢固的基础。现在农场又以获得“全国农业(畜牧业)先进集体”荣誉为契机,在创新绿色家庭牧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力争把半个多世纪凝炼出来的“将军创建的寒疆奶都”文化理念传承下去,农场通过巧妙地把乳业文化和食品安全、信仰安全结合起来制成了“趣味拼图”,植入了自主开发的“三双”功能食品包装中,让广大消费者在获得物质营养、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更得到了精神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如今,*农场*良种奶牛平均单产已突破11吨,这个成绩的取得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农场的奶牛业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规模化养殖,就是奶牛从散养到圈养;第二个阶段是标准化养殖,规范了养殖的各个流程,做到了养殖规范化;第三个阶段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以牛为本的精细化管理,而这也是农场奶牛实现高产的最大秘密。其实,农场畜牧业的发展也是垦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农场把先进养殖模式和管理经验的大力推广和复制,一大批管理先进、效益良好的牧场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在垦区大地上建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7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