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探矿(1重力勘探)资料课件.ppt
《地球物理探矿(1重力勘探)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物理探矿(1重力勘探)资料课件.ppt(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用地球物理学概论重力勘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第一节 重力勘探理论基础,一、重力场(gravity field)(一)重力(gravity),地球质量对物体m的引力,惯性离心力,,重力,G万有引力常数 G=6.6710-11m3/(kgs2)质量为m的质点在自转的地球上所受的惯性离心力C=m2r,方向垂直自转轴向外。若将地球的质量当成M=5.9761024kg,半径R=6371km的正球体,可以估算其引力值9.8m/s2.赤道上的惯性离心力最大,约为C=0.0339m/s2,约为地球引力9.8m/s2的1/300.,而引力 F 服从万有引力定律,即:,r,F,F,(二
2、)重力场,1、重力场强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量为m的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受的力,称为重力场强度P P=m g g=P/m上式左边为重力场强度,右边为重力加速度由上式可见: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上,还是量纲上都等于重力加速度,而且两者的方向也一致。在重力勘探中,凡是提到重力都是指重力加速度(或重力场强度)。,2、重力的单位(gravity unit),有时也用Gal(伽)作为重力单位,与其它单位关系如下:,在SI制中:g(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1m/s2,规定1m/s2的百万分之一为国际通用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即:,重力场的性质除了用矢量g来描述外,还可以用重力位这一
3、标量函数来描述,对该标量函数沿不同方向求导数,恰好等于重力场强度(g)在相应方向上的分量,这个标量函数就叫做重力位函数,简称重力位,即:,二、重力位,dW/dS=g.cos(g.s)=gs,2、当s方向与g的方向平行时,dW/dS=g.cos(g.s)=g,由此可见,重力g是重力位沿重力方向的导数,1、当s方向与g的方向垂直时,dW/dS=g.cos(g.s)=0,则 W(x,y,z)=c c常数,上式表示一个空间的曲面,该曲面上重力位处处都等于常数 c,故称此曲面为“重力等位面”,重力等位面处处与重力(g)正交,故又将重力等位面称为“水准面”;当 c 取某一定值的水准面与平均海平面重合时,则
4、这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又称为参考椭球体)、表面光滑;,假定:,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或者是呈同心层状分布,每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并且椭球面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的偏差最小,三、地球的重力场,(一)正常重力场,在重力勘探和大地测量学中,一般把大地水准面的形状作为地球的基本形状。测量结果表明,大地水准面的形状不规则,它在南北两半球并不对称,北极略为突出,南极略平,呈“梨”型,见下图。,为计算点的纬度;ge为赤道重力值;gp为两极重力值;g0大地水准面上纬度为处的正常重力值;a为赤道半径;c为极半径,2、常用公式(1909年的赫尔默公式:),1、计算正常重力值的基本公式:,式中,
5、3、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场的基本特征,(1)正常重力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根据需要而提出来的;(2)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9780300g.u.),两极处最大(9832087g.u.),相差约51787 g.u.;(3)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和两极处为零;(4)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3.086 g.u./m。,(二)重力随时间的变化,1、长期变化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板块运动有关。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2、短期变化(日变化)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
6、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与天体运动有关)。特点:周期短(24小时)、变化幅度较大,可达23g.u.概念:固体潮,1976年7月9日10日北京重力日变曲线,(三)重力异常,测点的重力观测值,测点的正常重力值,重力异常,1、定义:在重力勘探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广义的讲:,2、造成 g观 与 g0 之间差别的原因,(1)重力观测是在地球的自然表面上而不是在大地水准面上进行的(自然表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物质及测点与大地水准面间的高差会引起重力的变化)(2)地壳内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3)重力日变化,地表(观测面),大地水准面,h,3、重力异常的物理意义,A,V,
7、大地水准面,g,0,=0,m=V,g0,F,g,g=g观 g0 Fcos,F,观,4、引起重力异常的条件,1 2 3,0,10 20 3=0,g,0,-,+,(例如,m=50万吨的球形矿体,当中心埋深为100米,可产生355Gal 的异常,当中心埋深为1000米;则只能产生3.4Gal的异常,该强度的异常仪器不能观测到。),(5)干扰场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1)探测对象与围岩要有一定的密度差。(2)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3)剩余质量不能太小(即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4)探测对象不能埋藏过深,4、引起重力异常的条件,第二
8、节 岩矿石密度、重力仪,三大岩类物质循环,三大岩类物质循环,岩石密度测量原理,岩石密度通常是在实验室用天平或密度计测定的。重力测井资料或地震勘查的层速度资料也可以用于估计岩石的密度值。,在空气中称出标本质量m1;在水中称出标本质量m2;根据阿基米德定律计算标本的体积:V=(m1m2)/4.计算标本密度=m1/V,一、岩(矿)石的密度及地球密度分布,(一)岩(矿)石的密度的一般规律,1、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2、火成岩(2.5
9、3.6 g/cm),(1)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百分比,由酸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大的铁镁暗色矿物含量增多密度逐渐加大。(2)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用也会造成同一岩体不同岩相带,由边缘相到中心相,密度逐渐增大;(3)不同成岩环境(如侵入与喷发)也会造成同一岩类的密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密度,喷出岩小于侵入岩。(4)年代老的岩体的密度小于新岩体的密度。,喷出岩 2.52.6 g/cm,侵入岩 2.72.9 g/cm,基性、超基性岩 3.0,火成岩成分和密度的关系,3、沉积岩(1.62.7 g/cm),沉积作用与沉积岩,3、沉积岩(1.62.7 g/cm),沉积岩的密度主要取
10、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及岩石所处的构造部位:,1、沉积岩一般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如灰岩、页岩、砂岩等,这类岩石密度值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干燥的岩石随孔隙度减少密度呈线性增大;2、孔隙中如有充填物,充填物的成分(如水、油、气等)及充填孔隙的百分比也明显地影响着密度值;3、随着成岩时代的久远及埋深加大,上覆岩层对下伏岩层的压力加大,这种压实作用也会使密度值变大。,4、变质岩(2.62.8 g/cm),变质岩的密度一般大于原岩的密度;变质程度越深,密度越大;动力变质而使岩石破碎,则密度减小。,变质岩的密度与矿物成分、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这主要由变质的性质和变质程度来决定;通常,由于重结晶等作用,区域变质作
11、用将使变质岩比原岩密度值加大;经过变质的沉积岩,如大理岩、板岩和石英岩比原生石灰岩、页岩和砂岩更致密些。由于变质作用的复杂性,所以这类岩石的密度变化显得很不稳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变质作用与变质岩,5、矿石,金属矿:很大,一般大于岩石的平均密度(2.7 g/cm)非金属矿:其 小于岩石的平均密度(2.7 g/cm),(二)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软流圈,核幔边界,岩石圈,由于地震学等的发展,发现了地球内部一系列的物理界面。有了这个基础才能了解固体地球的各种过程。1914年-地球内部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布;1940年-地震波走时表、地球分层模型、上地幔低速层;50年代-分层结构模型。,根据有关地球物理
12、资料,推测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二、重力仪,机械式(弹簧、振弦)电子式(超导、激光)应用:地面、海洋、卫星、井下,The Gravity of the Situation!,In gravity prospecting,we measurevery small variations in the force ofgravity from rocks within the earth.Different types of rocks havedifferent densities,and the denserocks have the greater gravitationalatt
13、raction.To the left is a“gravimeter”which measures the force ofgravity in the earth.,(一)重力仪分类:,按结构分,机械式重力仪,电子式重力仪,石英弹簧重力仪,振弦重力仪(海上),超导重力仪,金属弹簧重力仪,激光重力仪,按测量原理分,相对重力测量仪,绝对重力测量仪,(实验室),从原理上说,凡是与重力磁力有关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于设计制造重力仪与磁力仪,并用它们来测定重力值和磁力值。但是重力勘查要求能测量重力场和磁场的微弱变化,在重力测量中要求能测量出重力全值10-710-9量级变化,在磁力测量中,要求能测量出0.
14、11nT的磁场变化,它相当于平均地磁场值的1/50万1/5万。因此要求重力仪与磁力仪要有高灵敏度、高精度等良好的性能。,重磁勘查的仪器及野外工作方法,仪器及野外工作方法,mg,m,h,测定重力绝对值,测定重力相对值,(二)重力测量原理,绝对重力测量仪器,绝对重力测量的简单原理是利用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在固定或移动点上测量时,有单程下落和上抛下落两种行程。自由落体为一光学棱镜,利用稳定的氦氖激光束的波长作为迈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的光学尺,直接测量空间距离;时间标准是采用高稳定的石英振荡器与天文台原子频率指标对比。观测时,仍然还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重力值的精确测定,如大地脉动、真空度、
15、落体下落偏摆等等,对此必须加以分析、控制和校正。,1、自由下落单程观测 自由落体在真空中的下落,其质心在时刻t、t、t相应经过的位置分别为h、h2、h3,时间间隔为T、T2,经过距离为S、S2,则由自由落体运动方程式最后可导出重力值的公式为,精确测定S、S是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当落体光心在光线方向上移动半波长(/2)时,干涉条纹就产生一次明暗变化,显示干涉条纹,下落行程所产生的干涉条纹数目直接代表下落距离(即S=N/,N为干涉条纹数)。这些干涉信号由光电倍增管接收,转换成电信号,放大后与来自石英振荡器的标准频率信号同时送入高精度的电子系统,以便计算时间间隔与干涉条纹数目,从而精确得到S、
16、S2、S3、S4。,绝对重力测量仪器,2、上抛下落双程观测 上抛下落对称观测可避免残存空气阻力、时间测定、电磁等影响带来的误差,物体被铅垂上抛后,其质量中心所走的路程先铅垂向上而后下,其时间与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C和C、B和B、A和A在空间都是一点。从运动学公式可以导出,式中T-,B,绝对重力测量仪器,工作原理,相对重力测量仪器,系数C称为格值,因此测得重物的位移量就可以换算出重力差。现代重力仪的测读都是采用补偿法进行的,也称零点读数法,一个恒定的质量 m 在重力场内的重量随 g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用另外一种力(弹力、电磁力等)来平衡这种重量或重力矩的变化,则通过对该物体平衡状态的观测,就
17、有可能测量出两点间的重力差值。,工作原理,o,o,o,o,摆杆,mg,摆杆的水平(零点)位置,主弹簧,测量弹簧,测程弹簧,重荷,扭丝,“零点读数法”,LCR重力仪弹性系统结构原理图1.平衡体2.减震弹簧3.主弹簧4、6.水平杠杆7、9.垂直杠杆5.测微器8.气压补偿器10.重荷11.电容板12.指示丝13.外壳,减震弹簧连接示意图,电容放大装置,1、温度影响采用电热恒温2、气压影响真空封闭和气压补偿3、电磁力影响消磁和定向测量4、安置状态不一致的影响调平5、零点漂移影响零漂校正6、震动的影响减震材料,轻拿轻放,影响重力仪精度的因素,地面重力仪石英弹簧金属弹簧超导重力仪 井中重力仪 海洋重力仪
18、航空重力仪 卫星重力仪,重力仪,金属弹簧重力仪,海底重力仪,绝对测量重力仪,绝对测量重力仪,新一代绝对重力仪采用了几项重要的新技术:一是将自由下落法改为上抛下落的对称法,除增加行程这个优点外,对称法还能降低仪器对真空度的要求;二是采用数字采样技术,使仪器向数字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三是采用反馈长周期地震摆消除地面振动干扰。,相对测量重力仪,CG-5型重力仪,几种石英弹簧重力仪的主要技术指标,LCR重力仪的主要技术指标(美国Lacoste&Romberg Gravity Meters Inc.生产),第三节 重力勘探工作方法,三、重力勘探工作方法,1、重力预查在重力测量的“空白区”中进行的大范围、
19、小比例尺的重力测量目的:大地构造的基本轮廓(如断裂带、岩体的分布等)的资料2、重力普查在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地区开展的重力测量目的:划分区域地质构造、圈定岩体及储油构造,比较确切地指示成矿远景区,(一)工作任务,3、重力详查在成矿远景区(或成矿有利地段)进行重力测量目的:详细地研究工区重力异常的规律和特点,寻找局部构造或岩、矿体4、重力细测在已发现的储油、气构造、煤盆地,以及成矿有利的岩、矿体上进行的重力测量目的:构造、岩体、矿体的形态及产状,(一)工作任务,(二)工作比例尺、测网及测量精度,三、重力勘探工作方法,1、工作比例尺,工作比例尺反映了重力测量工作的详细程度;比例尺取决于相邻测线间的距
20、离。比例尺愈大,单位面积内的测点数就愈多,对重力异常的研究也就愈详细比例尺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航空重力测量示意图,重力勘探工作比例尺、测点间距及测网密度,2、测网测网一般是由相互平行的等间距的测线和在测线上分布的等间距的测点所组成,如下图所示:,测量精度是衡量野外观测质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决定技术措施、工作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指标。精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成度精度应根据地质任务和工作比例尺来确定例如:金属矿普查,取探测对象产生的最小有意义异常的1/31/4作为测量精度,3、测量精度,(三)重力野外观测,重力基点的作用:,(1)工区内重力异常的起算点(2)检查仪器的零点漂移,确定零点漂移校正系数
21、,2、野外观测,1、重力基点建立,3、资料整理,三、重力勘探工作方法,第四节 重力资料的整理与图示,一、重力资料的整理,野外观测结束后,应将各测点相对于基点的重力差值确定出来,即但这些差值还不能称为重力异常。差值中包含了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如地形不水平、日变化、测点空间位置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地面上任一点的重力值都由四种因素决定:,一、重力资料的整理,为了获得单纯由地下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重力异常,则必须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通常要进行如下校正:(1)地形校正(2)中间层校正消除自然地形起伏干扰(3)高度校正(4)正常场校正 消除地球正常重力场影响,1、地形校正(g地),重力资料的整理,校正原
22、因:地形起伏往往使得测点周围的物质不能处于同一水准面内,对实测重力异常造成干扰,必须通过地形校正予以消除,又称为地改。,地形平坦无需地改,地形起伏需要地改,基点,测点,基点,测点,1、地形校正(g地),重力资料的整理,校正办法:除去测点所在水准面以上的多余物质,并将水准面以下空缺的部分用物质填补起来,按测网划分扇形小块分别计算校正值并相加,就获得该点的重力校正值。根据距测点的距离,分为近区地改,中区地改和远区地改,,基点,测点,基点,测点,1、地形校正(g地),重力资料的整理,dm,-dm,注意:地形改正值恒为正,基点,测点,2、中间层改正(g中),重力资料的整理,校正原因:经地形校正后,测点
23、周围的地形变成水准面,但测点所在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总基点所在水准面)间还存在着一个水平物质层,消除这一物质层的影响就是中间层校正。,h,h,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总基点,测点,2、中间层改正(g中),重力资料的整理,h,校正办法:中间层可当作一个厚度为h,密度为的无限大水平均匀物质面,其校正公式为:测点高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时,h取正,反之取负。中间层密度通常取为2.67g/cm3。,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总基点,测点,3、高度改正(g高),重力资料的整理,校正原因:若把地球当作密度均匀同心层分布的旋转椭球体时,地球正常重力场地面每升高1m减小约3.086g.u.。经地形、中间层校正后,
24、测点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间还存在一个高度差h,要消除这一高度差对实测的影响,就要进行高度校正,h,校正办法:测点高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时,h取正,反之取负,重力资料的整理,布格校正: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都与测点高程h有关,将这两项合并起来,统称为布格校正(g布),注意:地表实测重力值是地下密度均匀体和密度不均匀地质体(如地质构造、岩矿体等)的综合影响。上述校正消除了起伏地形上各测点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密度均匀体对实测重力值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密度不均匀体的影响。因此,对于校正后仅由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异常而言,上述各项校正后,各测点仍在起伏的自然表面上。,4、正常场校正(g地),重力资料的整理,校
25、正原因:当测点与总基点不在同一纬度时,测点重力值包含了总基点与测点间的正常重力场的差值,这一差值需要消除。,校正办法:(1)在大面积测量时,按1909赫尔默特公式计算正常重力值,再从观测值中减掉它;(2)在小面积重力测量中按下式计算:为总基点纬度或测区的平均纬度;D为测点到总基点的纬向(南北向)距离,在北半球,当测点位于总基点以北时D取正号,反之取负号,单位km。,三、重力异常的图示,1、重力异常剖面图2、重力异常平面剖面图3、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图按测线实际位置和方向展布在同一平面上,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海底地形,构造区划分布图,第五节 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物理 探矿 重力 勘探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7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