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实施.doc
《城市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实施.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读:转型换档是大背景,去库存是新形势,未料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行业层面,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资过亿,总共拉动投资有望超过1.2万亿元,开放式小区讨论的余音还在绕梁,住建部发文要求综合管廊建设采取周报制度。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事件(还有PPP、垂直园林建筑等)背后,有着怎样深刻的联系,中央布的是怎样一个大局?企业层面,按照行业的一般特征,将海绵城市业务内容分为规划、设计、设备、材料(建材)、施工、运营、模拟、投融资和综合类(参与三项以上),对初步调研的企业进行分类统计,超一半省份没有专门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这背后有多大的企业机会和个人机会?本文将逐一给出观点。一、海绵城市建设之建设内容什么是
2、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比喻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核心理念是“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核心理念是“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或低影响设计(Low Impact Design,LID),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简单来说,海绵城
3、市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模拟原有的自然生态水循环模式,削峰补枯,从传统“人定胜天”开发模式转向新型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开发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并不存在技术障碍,以目前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实现。海绵城市雨水生态循环图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海绵城市”核心在“海绵孔”和“海绵孔”之间通道,还原到城市建设中就是城市中的各个调蓄水设施和给排水系统。海绵城市核心调蓄水方式包括入渗、蒸发、滞留、蓄集等,采用的基本设施有生物滞留带、
4、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水池等。”海绵城市“开发建设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水的考虑主要围绕着“给水”和“排水”两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其设计规划是线性和平面的,但正如海绵是三维立体的,“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自然也是立体工程。虽然“海绵城市”概念提出针对的是城市的“水”问题,但由于水本身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注定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水系、绿地系统、排水防涝、道路交通等多领域规划,同时需要政府规划、排水、道路、园林、交通等部门与地产项目业主之间协调合作,以及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等多专业领
5、域协作。城市改造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般周期又相对较长,这就决定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详尽合理的顶层设计。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途径示意图海绵城市示范区总体建设技术路线框架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互为补充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互相补充,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地下综合管廊是重要市政管线(供水、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排水等)的公共隧道,旨在提高城市在供排水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综合负载能力。海绵城市建设重在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通过源头分散、储存的方式,降低地下管廊排水负担。二者互相补充,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负载能力。海绵城市建设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均涉及对地
6、下排水系统的改建,均属稳增长、惠民生的“有效投资”,未来有望常态化,成为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最重要方向。海绵城市设计趋势一:弹性城市和垂直园林建筑建筑是城市最基础的细胞,如果建筑对雨水能呈现海绵特性,那么城市离“海绵”也就不远了。这里需要引进弹性城市和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一是引入弹性城市的设计理念。弹性城市(Resilientcity)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概念。所谓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准备、响应特定的多重威胁并从中恢复,并将其对公共安全健康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联合国建议打造“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必须在制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的能力。二是结合园林设计的
7、理念。如果把中水和雨水在建筑中的充分综合利用,就可以把整个园林搬到建筑上去,即垂直园林建筑。这种建筑整体上呈现出海绵状态,能将雨水充分收集利用,实现中水回用,排到自然界中的水体污染物几乎等于零,所有的营养素都能在建筑内循环利用,并且绿色植物还能够固定二氧化碳。如果城市广泛推广垂直园林建筑,不仅可显著减少地表水径流量,而且会营造出一个非常美妙而且可以四季变化的城市景观。海绵城市设计趋势二:海绵社区结合水景观再造海绵建筑推而广之就是海绵社区。快速城镇化到来之前,我国许多地方曾经有过良好的城市水景观被称之为“山水城市”,当代城市规划师应该传承历史文化,回归社区魅力,增加社区的凝聚力。通过由下而上的再
8、设计,将社区水的循环利用和景观化、人性化相融和,并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开展海绵社区建设。海绵城市设计趋势三: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国家正在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相结合,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领域,以及灾害应对领域。智慧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原来非常困难的监控参量,变得容易实现。未来,我们将实现智慧排水和雨水收集,对管网堵塞采用在线监测并实时反应;通过智慧水循环利用,可以达到减少碳排放、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通过遥感技术对城市地表水污染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慧反应,及时了解分路段积水情
9、况,实现对地表径流量的实时监测,并快速做出反应;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现雨水及再生水的循环利用等等。此外,建筑智慧化方面,可以通过公共建筑水耗在线监测,显示公共建筑水耗、能耗的排名情况。根据试点城市调查,建筑单位面积水耗最高和最低相差十倍之多,有的建筑由于设计和运维问题,水管出现了严重的漏损,这些缺陷都可以通过公共建筑水耗在线监测系统诊断出来。将水耗情况在媒体进行公开排名,有助于建筑管理和产权单位清楚的认识水耗情况,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对水耗最高的建筑进行强制性改造,明确控制性指标性和针对性措施,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水循环利用和用水效率得到提升。在这方面,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做的
10、非常好,低影响雨水设计系统通过数字模型和信息化技术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把GIS、云计算这些技术落实到位,并将其作为一种手段,使海绵城市智慧起来。二、海绵城市建设之市场规模海绵城市全国性市场形成才刚开始海绵城市建设效益突出,具备全国推广潜力。海绵城市对于北方城市将主要起到“止涝济旱”,防止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的作用。对于降水量较大的南方城市,则主要起到防灾减害,分化利用的作用。预计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城市(涵盖我国城市数量90%以上)将作建设海绵城市的强制性要求。当前全国658个城市中仅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全国性市场形成才刚开始!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资过亿据测算,建设下凹
11、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绿色投资”每平方公里投资需求约在30005000万元。新城建设将加入管线建设等基建内容,整体投资需求每平方公里在1亿元以上。按照国务院设定目标,海绵城市不仅在新城建设中将起到吸纳雨水,综合利用的作用,还将在旧城改造,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旧城改造难度大,与原系统兼容性要求高,设计复杂。单位投资将超过新城建设。整体而言,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资将超过1亿元,达到1.5亿左右。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一:据国泰君安预测,根据国家近期提出海绵城市75号文要求,657 个城市在2020 年全面完成任务即不低于20%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海绵城市每
12、平方公里建设投资成本在1.5-1.9 亿元之间,全国657 个城市如果都要在2020 年完成任务,整体投资接近10 万亿元。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二:据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估算,海绵城市总的建设成本大概在1.6亿-1.8亿元/平方公里。2013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7855.28平方公里,近5年来一直保持约5%的增长率,依据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由此可得,2020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规模至少需达2万亿(47855.28*(1+5%)7*20%*1.6)。据悉,首批16个城市的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已公开的数据显示,16个城市公开计划投资已达1359.
13、23亿元。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面,中央财政对16个试点城市的专项资金补助目前在200亿元左右,未来有望扩大试点并加大补助预算。仅16个试点城市,已披露的未来三年投资额已近1200亿元。其中,湖南常德未来三年计划投资高达266亿元,山东济南计划投资148.75亿元。16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投资额71.6亿元。试点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额高达2.8亿元。我国共有332个地级行政区,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铺开,保守假设每个地级市未来投资60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则未来3-5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总额将至少高达2万亿。市场规模测算二:16个试点海绵城市投资规划统计市场规模测算二:16个试点城
14、市试点面积和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市场规模测算三:根据公布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按照“一定3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的补贴政策,仅试点城市未来三年的补贴约为(6*1+5*4+4*11)*3=210亿元,如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最高可至231亿元。从现有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目前16个试点城市2015年到2017年拟投资金额将达到1300亿元左右,每个城市平均投资约83亿元。2013年开始,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并重。即使不考虑新城镇建设的增量投资,一旦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推广到全面铺开,假定过去
15、三年中出现内涝的300多个城市中一半需要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按照每个海绵城市83亿元投资额估算,总共拉动投资有望超过1.2万亿元。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既是补旧债,又是启新程,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尤其被政府重视。海绵城市的投资构成以安徽省池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为例,未来三年规划相关项目共117个,总投资约221.6亿元,包括道路交通海绵城市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建筑小区系统、水生态及水安全系统、能力保障系统5大类,全方位打造城市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从投资金额看,建筑小区系统投资金额最多。海绵城市投资带动作用(一)除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投资之外,海绵城市所必
16、需配合的传统排水管网的改造、水体生态修复等都是动辄数亿级别的投入。有城市曾做过测算,仅现有排水管网改造,每平方公里大致需要1亿元投资。水体生态修复也耗资巨大。例如,江苏宜兴对城区西氿湖进行的生态修复,计划投资10亿元。此外,在中央政策扶持和地方政府政绩驱动之下,海绵城市建设与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危房改造有机结合,将掀起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投资带动作用(二)海绵城市建设将带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我国工程设计界长期以来沿用灰色排水方案,造成城乡社区大量的硬化地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实施海绵城市技术以后,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体系将逐步建立。社会资本被引导到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大量的
17、企业创新转型,相应的产业技术装备也会跟进,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链,带动就业及经济增长。另外,海绵城市建设也将在我国节能减排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并带动产业转型,绿色生态产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现有2万多个社区,假设每个社区投资500万元进行生态修复,仅北京市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专家估计,我国城乡生态修复领域的投资,将从最初的几千亿元发展到成熟期的数万亿元,市场规模庞大,生态工业体系将得到完善。三、海绵城市建设之掘金方向海绵城市涉及上下游多个行业海绵城市要求构建低影响开发的先进雨水系统,包括从前端的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恢复,中端的低影响开发建造多种雨水系统组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海绵 城市园林 景观 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9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