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doc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着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与公司的整体战略不一致等致命缺陷。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BSC)和经济增加值(EVA)等理论建立了一套多层次、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股东、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绩效。 关键词:内部审计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指标体系 部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为管理层提供管理咨询建议、健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避免或挽回公司经济损失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够胜任新任务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一、国内外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
2、系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内部审计界和企业管理界出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考虑,较早地关注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1988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资助W.S.Albrecht等人完成了评估内部审计部门的业绩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影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并将其归类为内部审计人员特质、内部审计机构特质和组织环境三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Ziegenfuss(2000)根据全球审计信息网中的84个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并根据参与调查的内部审计部门执行主管的意见,选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25个评价指标,但是其中15项内容是内部审计绩效影响
3、因素指标而非绩效评价指标。Mark L.Frigo(2002)认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结合内部审计部门目标建立,评价体系以增加企业整体价值为目标,并应当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改善和调整企业战略。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取得较大的进展。徐政旦(1997)提出了内部审计评价的定义:认为内部审计评价是对已实施审计活动的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审计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并为将来的审计活动提供借鉴。王光远(2002)认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困难之处在于确定其评价标准,并提出按照内部审计作业分类制定评价指标。王宝庆、张庆龙(20
4、11)以实例分析了EVA原理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但指出了EVA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本是可以单独量化、有据可查的。蒋苏月(2012)借助层次分析法(AHP)从业务流程、客户满意度、审计人员、审计部门定位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评价权重,以具体企业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实证性分析。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目前,对于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有些学者把平衡计分卡(BSC)、层次分析法(AHP)、以及经济增加值(EVA)等模型引入到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中,拓展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本文也将上述三个模型进行了融合和深化。
5、但是目前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指标体系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争议,未能达成较为一致、统一的观点,并且多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没有阐明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足够的系统性。第二,如何设计适合于特定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特点赋予其适当权重,目前并未取得较大进展,虽然已经有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计算过程比较繁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以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为前提和基础的,而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又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企业。 第一,
6、杜邦分析法。在杜邦分析法面世之初受到了许多大企业的欢迎,它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的绩效。然而,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仅仅局限于财务状况,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忽视了内部的企业文化、经营状况、其他利益相关者,缺乏动态性。 第二,经济增加值法(EVA)。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方法也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评价方法。美国斯腾斯特咨询公司于20世纪末提出该方法,为了弥补公司绩效评价主要集中于短期的财务业绩这一缺陷,一些财务专家提倡预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和经济价值增值。经济增加值最大的特征就是站在股东的角度去定义企业的利润,将企业所有投入的资本(包括
7、权益资本)的成本都考虑在内,它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会计利润,而是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 第三,平衡计分卡法(BSC)。BSC的核心思想反映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之间的平衡。BSC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它是从多维度对绩效进行评价,把绩效评价的领域从杜邦分析体系仅有的财务角度扩展开来,融入了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以及学习和成长维度。其次,它是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长期的连续评价,四个维度是以企业总体战略为出发点,这样就使其能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当然,平衡计分卡有其局限性,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员工等的利益,不能很好
8、地处理与该企业所处价值链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利于企业所处的整个价值链或供应链的总体价值增值。还有一个局限性是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中很多定性指标很难去衡量,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比较难实施。 第四,绩效棱柱法。针对平衡计分卡缺乏对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安迪尼利在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一书中提出了绩效棱柱业绩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绩效棱柱是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而非股东角度。绩效棱柱评价认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互相影响,虽然利益相关者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可以有重视和不重视之分,但只重视一部分完全忽视其他是极不成熟的(见表1)。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最新的思想其实来源于平衡计分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部 审计 绩效评价 体系 构建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