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课件.ppt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本章要点:辨析“文本”与“作品”的不同含义。理解文本层次其及在文本分析中的意义。认识文学属性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的表现,理解文类划分的意义及方法。,第一节 文学文本,“文本”(text),在英文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也译为“本文”,现在流行的是“文本”。对文本的把握,一是文本的结构层次,一是文本的种类。从所指对象看,“文本”与“作品”是两个可以互换的名词,但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看,二者是两个不同意义的概念。,一、文学文本的含义和结构,讲“文本”与“作品”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从作品的依附性、独立性、开放性等不同角度审视作品。要注意不同用法与相关理论背景的关系。从属作者
2、、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论。,资料:,“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文本”概念淡化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作品的独立性,本书对文本的阐述主要立足于作品的独立性,以此为前提引出文本的层次问题。在这个理论视域中,文本与作品还是可以互通的,只是进行文本分析时强调作品的独立性、系统性和自足性而已
3、。在后现代主义文论中,文本与作品才有重要的区别意义。如上述资料显示的论点就是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观念。现在国内教材流行的是把文本分为语言、形象、意蕴三个层面。,(一)语言(言语)层面,言语层面包括语音和语义两个层次。语音在文学文本中具有艺术价值,文学写作有意识地追求文本语音的优美、和谐。如诗歌中谐音、节奏的讲究和衬字的使用即是。语音特性有助于文本意义的表达或强化。,文学文本的语义表达有以下特点:,句子及句群含义具有多义、蕴藉特点。(蕴藉,原义为含蓄宽容;在文论中意为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具有多种理解的可能性)因此,须在特定语境中理解文本语句含义。言语所指的非现实性言语表现的客体不是真正的现实。因
4、此对文学言语的理解与事实报道和科学文本就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资料:,波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陈述句不是真正的判断而只是拟判断,它们的功能在于仅仅赋予再现客体一种现实的外观而又不把它当成真正的现实。”(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11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说明:,“真实的判断”是文本所述在现实中有所指,而“拟判断”则所指为虚拟的世界,不能要求确有其事。“思维方式不同”,在非文学文本中要求理解其直接、真正的意义;而在文学文本中则要求理解其隐喻的意义。所以,我们在理解文学文本的语义时,须充分注意言语所指的虚似性和语义的隐喻性。,(二)形象层,形象层相当于英加登所说的第三
5、、四层次。英加登所说为:“(c)图式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d)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10页)我们总说为“形象层”。从文本的角度说,文本的形象层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本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文本而言,形象只是语言描述的“图式化外观”,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有待读者的想象去填充,由此而产生形象,这是阅读中作品的“具体化”,这个具体化的过程和结果必然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如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6、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描写已堪称具体,但仍须读者想象才能产生“文学形象”。,2.文本形象描述的倾向性,由于文学形象是作者想象之后以语言为媒介物化,再经读者想象再现的。作者可以按其想象的逻辑、表达的意向、追求的效果安排叙述的方式,由此而产生具有倾向性的意向客体。文本形象在不同组合中体现抒情的倾向性。文本形象以特有的叙事方式超越现实类似事件的原始意义。,3.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虚构的、言语描述的形象,尽管有其独特的规则,但在根本上服从自然规律,所以它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或说既是独特的又是普遍的。这个统一性,一方面体现为以个别的形象呈现一般,一方面是个性化表达的可理解性,之
7、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人的共通感。,(三)意蕴层,意蕴,严格说已超出文本的范畴。读者在阅读中想象出文学形象,并形成完整统一的审美客体,又在这一审美客体中领悟某种思想、情感、历史文化等内容,这是意蕴的实质。文本的各个层面构成有机整体,引导读者按一定的向度完成“具体化”过程并领悟意蕴,故也可以认为是文本所有的“意蕴”。,文本意蕴的内容及其特点:,哲学意蕴,蕴而不言。文化精神。气象韵味。不管是什么意蕴,总是在读者的创造性思维中呈现出来的,在一个宽松的语境中,文本可能更具有开放性,读者可以领悟更为丰富、多样的意蕴,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领域。(第七次课,2007/10/19),二、文学文本的体裁分类,
8、在文学活动中,文学文本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特点,人们为了更方便地理解文学便依不同特点对文学文本做出体裁分类。文本体裁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文本结构特点、文学活动惯例等。资料:托多罗夫:“研究体裁必须从结构的特点出发,而不是从它们的名称出发。”(文学体裁,美学文艺学方法论续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206),(一)确定文本体裁的意义,1.体裁观念的中介作用“体裁”这个概念在文本与文学总体中起中介作用。它表示某些形式结构相同或相近作品(文本)的集合,它是接近文本并进一步思考文本的基础。某种文本体裁观念的形成意味着在文学活动中确立了某种规范形式,对文本的接受与研究则在规范形式的基础上展开。,2.体裁
9、观念的规范作用,某种体裁,作为一种规范形式,它以经典作品为范例体现这一体裁对创作和阅读的规范和要求。要求作者按照某种结构规则、言语方式进行写作,同时也要求读者遵从这规则和言语方式接受文本,读者也将依据体裁标志产生对这一文本的阅读期待,并以文本对阅读期待的满足程度评价文本的艺术成就。因为,每一种体裁都包含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并形成相对稳定的规则。,体裁在不同的层次体现,我们也在不同层次上使用体裁这个概念。因此,体裁在不同层次上获得具体的名称。如诗格律诗或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话别、思乡、友情等;又如小说长篇、短篇武侠、言情、批判现实、浪漫现代、后现代等。不同因素的组合构成一个文本的独特结构,每一独特
10、结构隐含某种独特的规则和“语法”。作者和读者对体裁的规范,或遵从或反叛或挑战或破坏,总离不开体裁的规范。体裁的规范作用须辩证看待。,(二)主要的文本分类,为文本分类,可用归纳法或演绎法,一般是兼用。分类原则一般兼顾统摄性和实用性,以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特点为依据,同时考虑文学活动的惯例。文学文本分类主要有:二分法,中国分为韵文、散文,外国分为史诗、戏剧。三分法,在西方长期流行,分叙事类(epic or narrative),采用第一人称和人物叙述两种方式;抒情类(poetic or lyric),全部使用第一人称;戏剧类(drama),全由剧中人物叙述。,四分法,现代中国采取四分法:诗歌、散文、
11、小说和戏剧。四个体裁概念标示文学文本最高层次的体裁特征,往下可以衍生不同层次的体裁,开成各种规范形式结构的变体。我们的文学概论,是在文学体裁的最高层次上分析论述所谓的“体裁”的特点及其结构规则和特点。,第二节 诗歌,本节重点,从论述诗歌体裁特点入手,进而分析、理解抒情性作品在抒情、语言及结构、意境等方面的特点。一、诗歌与抒情表现论的文学观念主要是以抒情性作品为基础提出来的,可与表现论文学观联系起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苏珊朗格的艺术定义:“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1),(一)情感是诗歌表现的基本内容,诗歌是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文体。中国古代对
12、此已有过较多论述。如尚书尧典,陆机的文赋,孔颖达的诗大序正义等。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在中国诗论中“情”“志”是统一的整体。,插入:关于情感,情感与情绪不同,情感具有理性特征,是自我对某一特定内容予以拒绝或接受的价值评价(或态度)。情绪是具有生理性反应的精神过程,往往是非理性的。有的文学理论重视这两者的区别,用感情总称情感与情绪。在诗歌等抒情性作品中,抒情主要是具有理性色彩的情感的表现。,(二)抒情不是感情的宣泄,抒情是对现实生活的评价。情感表达的好恶倾向即是主体对现实的主观评价。抒情是情感释放与情
13、感建构的统一。华兹华斯的说法,“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指明诗歌抒情的重要特点。情感释放与建构的方式主要有:情景交融、情感想象、情感运动等。抒情是个性化的,是一种自我表现。人的个性源自社会,纯个人的抒情也是自我情感与社会情感的统一。,(三)诗歌是抒情性作品的代表形式,抒情与抒情性作品略有区别。抒情是文学艺术最为普遍的表现方式,作品中存在抒情性(具有抒情成分)不等于就是抒情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是指作品以表现作者个人情感为主,即使叙事也是为了抒情,如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科林伍德的艺术定义讲的就是抒情性作品:“通过为自己创造一种想象性
14、经验或想象性活动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56),二、诗歌语言的特点,一谈及诗的语言,普遍关注的是诗歌语言与日常话语的不同和差异。用来描述这种差异的术语有:“语言的精粹”“背离”“凝炼”“反常化”“陌生化”等。本教材将诗歌语特征概括为:“诗歌对日常语言的背离。”其表现:一为奇特的比喻;一为对规范语序、句法的“破坏”。我们还须注意到中国诗歌中许多见怪不怪的语言表达,如词序倒装,对韵律、节奏、字数、句式等的讲究。如“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之类,与日常话语已有极大不同,但读起来已不觉为异。,诗歌对日常语言背离的目的,“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15、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的手法。”(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5)陌生化是为了使人对生活有更真切感觉,这是我们应加以注意的地方。王国维有过相似的论述:“词以境界为最上。”而有境界则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1、193),诗歌语言的特点举要,1、节奏与韵律节奏指声音长短、强弱、快慢有规律的组合;韵律指声音高低、音色(韵)的有规律的运动。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在语音层面上构成诗歌语言的特点,在语音组合上异于日常话语。
16、诗歌的节奏与韵律须在吟诵时才实现其真正效果。,中国的格律诗与自由诗,中国的格律诗是以规范的形式规定了各种类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格式。自由诗并非不讲格律,而是每一首诗自定节奏、韵律格式。2、词语与句式诗句的音节划分、字数限定、分行排列导致诗歌句式的特殊结构。词语活用、隐喻、衍生意义构成诗歌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读诗要特别注意理解在具体诗作中各个词语的特定涵义。,三、意象和意境,“意象”有多种含义。1、心理意象,指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意识中的形象。2、意向性图象,为某种意图而构想的形象。3、泛指文学艺术形象,特别是指文学形象。4、象征性形象,以象征手法表意的形象。5、概念化意象。在不同的
17、语境中我们必须注意把握其不同的涵义。在“诗的意象和意境”这个命题下,“意象”是一种单个、具体、局部的,蕴含思想情感意味的形象,它以“意象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形象”,在抒情性作品中,这个意象群(意象体系)构成的形象被称为意境。“意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意象体系。”(教材,71),(一)意象的结构,1、意象的基本结构是“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意与象组合为意象。如明代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夫意象应曰合,意象离曰乖。”可见“意象”一词是组合词语。,2、立象以尽意的方式,象中含意,如“惊涛拍岸”、夕阳西下
18、、秋风落叶、“枯藤老树昏鸦”之类,读者由象悟意。象征寓意,有些“象”的意是在历史文化中形成的,也有的是作者个性化的创造。然而“象”与“意”的关系是人为建构的。概念化意象,有些象征、比喻型意象为人们熟知之后,成为表达固定的抽象意义的名词而成为“概念化意象”。,(二)意象的表意特点,一象多义并且多义并用。有哲理的含义,同时还有情思、感受等含义。如“枯藤”苍劲、枯竭、历尽劫难、疲惫等,在诗中多义并用。离形得似、得意忘象。离形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表现为夸张、变异的形象描述而脱离原本物形。立象在尽意,得意则可以遗形,这就是所谓“得意忘象”。“变形”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第八次课,2007/10/26),
19、(三)意境,意境的基本结构也是意与境的融合,“意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意象体系”。其实没什么特殊,就是文学意象构成的形象体系就是了。现在多数人认为王国维是中国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理论的核心概念先是“境界”后用“意境”。王国维认为境界是诗词的最高标准,是诗词具有“兴趣”“神韵”“高格”,产生名句的根本。而能否有境界,关键在于能否“写真景物,真感情”,要点在于真,也就是教材所引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的意思。,我们对意境的看法:,1、意境由文学意象按一定的意图构成,呈现真切的景物和情感,这是意境的基本构成形态,这个呈现形态也可以称为境界。2、由于构成境界的意象及其相
20、互关系具有情感、思想的倾向性,因此它会引发读者的想象,产生超出文本的意蕴,构成境界。这个境界会进一步激发读者召唤与这个境界相关的境外之物,从而令人感受到境外之境、象外之意。,3、诗词的境界有不同的形态、种类,由主体情思与景物的关系上看,可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在形象特征上,可分壮阔之境与纤巧之境;在情感色彩上可分雄浑豪迈与凄清婉约之境;好诗词总是创造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境界并使人有独特的感受。,说明:,境界的构成与读者的阅读有极大关系,不是文本现成准备的“形象体系”。而在境界的基础上产生的“意蕴”更是由读者感悟而得,所以每一首诗的“意蕴”总是不能一言以蔽之,总是具有无限生成的可能性。由于文本毕竟
21、还是提供了一些“固定点”其语言、意象还有明显的倾向性,所以有的文本具有更强的启发性和诱导性。意境的形成是主客观的统一,这是常识,不必过分强调。,四、诗歌文本结构概述,文本中的语音图式与情感相应,须细心体会诗歌韵律的情感特征。词语、词组、句子应着重理解其隐喻义、在此文本中的特定含义。意象的外在形态往往是具有鲜明形象性的词语、语句,对诗中的这类语词要特别细心体会。在意识中构成意境,境中意蕴是在定向中的无限衍生。是在特殊中体悟其中的普遍性。对诗歌文本的解读须兼顾各个层次的关系。,作业:按诗歌文本层面解读下列诗作。,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22、。注释:穹庐:毡制的帐篷,此指军队营帐。解道:知道。狼河:河名,即白狼河,今辽宁省大凌河。,第三节 散文,散文,作为“文学”很难确定它的界限。如果说散文就是散文,则又简单得不需要任何限制。我们的教材把散文界定为:“一种以抒发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为内容的文学体裁。”要求理解散文概念、文本特点、内容特点、境界等。,一、散文的类型及其文本结构特点,(一)散文的类型广义的散文(大散文),指诗歌以外的各类文章。狭义的散文(文学散文、艺术散文、纯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写景、叙事、抒情的文章,讲究语言质地的文章。狭义散文是广义散文的一个子集,它的界限是游移不定的。各种文章,只要讲究语言艺术,都有可能成为“艺术散
23、文”。,艺术散文的分类:,从内容上分抒情、叙事、写景、论说等散文。从应用上分日记、笔记、序跋、碑文、通讯、传记、游记、祭悼词、报告等。从格调上分随笔、杂感、小品等。所谓纯散文特指抒情、叙事的文学散文。,(二)散文的文本特点,内容广泛,结构自由。这是散文文本的总体特点。话语,既超越又回归日常话语形态。意象(形象),主要是对日常生活意象的剪取选择,因而表现出与日常生活意象相似的特点。境界,从日常生活中孤离出来的片断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统一的世界。以上这些是散文的外部特征。,二、散文是精神文化、理想人格的独特表现,“大散文”(广义散文)是一个开放性的领域,它汇聚了人类所有的日常言语方式,可以说是人类精神
24、文化的独特表现。从总体上说,有多少种精神活动就有多少类型的散文,即言语方式。精神活动的丰富性,决定了散文语言方式的多样性,因此散文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由的文体。艺术散文对语言表达的讲究、操练,提高了人们的言语技巧和能力。,散文是理想文化人格的表现,散文的叙事,不管是自叙还是叙人,总有两个取向,一是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是我(他)将要或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散文的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作者对人的日常状态的感受,同时更表达了对各种理想文化人格的评价和向往。,理想文化人格在散文中的表现方式,不管作者在文中明说或暗示,但一个作者的理想文化人格总在在他的总体散文中体现出来。因此,散文的阅读最好是对一个作
25、者的散文尽可能全部阅读,由此体悟作者隐含其中的理想文化人格。散文书写的不仅仅是感受,通过个性化的言说表现精神文化、展望理想文化人格。,三、散文的境界 兼论散文的真实,关于散文,最为流行的话语是“真实”与“自由”,这里主要讨论散文的“真实”。(一)散文的真实尽管理论家和作者普遍认为散文应该表现真实事物、真实感受,这看似简单,其实很成问题。散文看似真实,但实际上不一定是真实。,关于散文真实的辨析,与真实感受相匹配(引起真实感受)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事物。在某种感受引导下的叙述会因倾向性而改变事物的本真样态。散文的叙事是“从现实生活或历史生活中撷取的某些侧面和片断”,而如何撷取就带有倾向性,很可能局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理论 教程 第二 文学 文本 文体 种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