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心理学培训资料课件.pptx
《教师招聘心理学培训资料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心理学培训资料课件.pptx(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1、普通心理学知识在教师招考试题中占有一定份量,一般在5%左右。2、考试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二是心理现象的表现和理解三是心理规律的应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3、考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4、复习要求:掌握最基本的概念、理论知识;理解典型的心理活动现象;重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概述一、基本概念知识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2、心理现象的组成: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性、个性心理特征)3、有的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人格)三个方面心理的实质:4、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
2、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5、(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神经系统)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6、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7、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就是反射。最早提出反射概念的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脑的反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8、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9、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人脑的反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0、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最早的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年
3、,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哲学、生理学。11、心理学流派: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内省法)、机能主义心理学(安吉尔、杜威,意识流)、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第一势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完形整体、顿悟)、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无意识)、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奈瑟、信息加工)12、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二、心理现象理解1、“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是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2、“望梅生津”是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3、“仁者见仁智
4、者见智”体现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说人存在着个性差异5、人的生命中枢在延髓6、人脑左右两大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7、狼孩现象说明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8、人的习惯、技能、生活方式从神经系统活动的角度看是动力定型。,典型试题1、1、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主观活动2、下列正确表达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A、心理过程及规律B、情绪人格及规律C、生理现象及规律D、心理现象及规律3、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后产生的第一个心理学派是()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精神分析4、研究强化和惩罚规律的心理学流派是()A.人本主义B.机能主义
5、C.精神分析D.行为主义5、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1B 2D 3A 4D 5A,6、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的()A、心理发生B、心理发展C、心理变化D、心理发展条件E、心理发展动力7、心理过程它包括()A、认识过程B、记忆过程C、行为过程D、意志过程E、情绪情感过程8、属于个性心理的是()A能力B气质C思维D注意E兴趣F性格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A情绪B生命意义C动机D欲望E思维10、心理的实质是()A是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D是客观现实的
6、能动反映 6ABCDE 7ADE 8ABEF 9BC 10ABCD,认知过程,一、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控监督功能4、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5、品质:广度(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6、应用: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7、注意几处知识点: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起伏现象一般不会影响注意的稳定,但注意的分散(分心)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表现,注意的转移则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注意变换8、引起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
7、的特点(组合律运动律对比律新异性)主观条件:需要、兴趣、经验、任务理解、合理组织活动、排除干扰,注意的动摇,内涵:不同于持续性注意,它是指注意在短暫时间内的起伏波动。注意动摇的原因: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下降;注意的动摇是由机体的节律性活动所引起的。,9、“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广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映了注意的集中性“心不在焉,则黑白拓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注意的起伏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
8、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性是注意的分配“一心二用”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一心不能二用”体现的是注意的集中性,二、感知觉1、感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属性)的反映2、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的大小用感受阈限来表示,二者成反比关系。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受阈限和差别感受阈限两种。3、韦伯定律:产生最不差别感觉,刺激物的变化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常数:K=I/I如一个合唱队有50人组成,为了有音量的差别,最少得增加或减少5人。若有一个合唱队有队员60人,那么要有音量上让人感觉到差别,问得
9、增加或减少多少队员?,4、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从感觉器官的角度外部感觉可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可分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5、感觉的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条件:持续作用,结果:感受性变化(提高、降低)。现象:明适应、暗适应、味觉适应、肤觉适应等。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其规律是;一种感觉受到
10、微弱刺激时可以提高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反之,一种感觉受到强烈刺激时则能降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二是不同感觉的补偿与协作。4)感觉后象。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余音袅袅,绕梁三日”就是听觉后象,电影就是利用了视觉后象的原理。5)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6、感受 性的发展。经过专门训练和长期的实践活动,人的感受性是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的。7、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区别:反映内容不同。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整体属性。2)联系: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的发展,二者密不可分。,8、知觉的分类:1)物体知觉: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
11、用的分析器划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划分: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深度)、时间知觉(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识,它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和人际知觉三部分。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四种主要偏差: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9、知觉的特性(知觉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之间常常是相互转换的。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从客观方面来说有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位置
12、等,从主观方面说有经验、情绪、兴趣、动机等。规律有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等。,看看她是什么人,你看到了一位樂器演奏家或是一位女孩的臉呢?,10、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总是把它们知觉为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 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如:“窥一斑而知全豹”规律: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封闭性,11、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总是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对该对象进行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如疑人偷斧。影响因素:一是原有的知识经验,二是语言提示,12、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形状恒常、大小恒常、亮度恒常。
13、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是经验所致:人总是借助过去的经验来知觉当前的对象;因此,过去的经验越丰富,越容易产生恒常性。,13、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14、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调动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制定观察计划,提出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条理性。3)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观察结果,进行总结交流,不断提高观察能力。15、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遵循感知规律运用直观原则。灵活选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感性知识。2)运用知觉规律,突出直
14、观对象特点。比如运用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等,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三、记忆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所谓经历过的事物,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也可以是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2、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根据记忆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3、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
15、取的过程。,4、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用暂时神经联系解释记忆,现代则有记忆机能定位说、记忆机能整体说、记忆分子学说等理论解释5、识记:是个体对信息的编码,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6、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的性质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7、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巩固过程。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其次保持的内容在质上也是有变化的。表现出来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各类:(一)简略、概括(二)完整、
16、合理(三)详细、具体(四)夸张、突出。8、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就是信息提取困难或错误提取。9、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艾宾豪斯及其遗忘曲线,10、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50%)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识记者的态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情绪动机等)11、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12、复
17、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掌握复习的量。13、再认和回忆: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识别它这种现象叫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够在脑海中浮现这种现象叫回忆。回忆可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如触景生情、苦思冥想。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回忆,14、记忆的三个系统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斯波林用部分报告法证明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0。251秒。编码方式是图像、声像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时间1分钟内。编码方式
18、主要是听觉、视觉编码长时记忆:容量无限,时间1分钟以上。由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条件是复述,长时记忆有两种: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编码方式是意义编码(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部分报告法,视觉呈现,音调指示,反应,M Q T Z,高音,R F G A,中音,N S L C,低音,N,S,L,C,四、想象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表象的特征:形象性(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像的目的性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分为幻想、空想、理想。
19、根据内容新颖性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有的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4、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5、想象的加工方式:粘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想象的综合过程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6、再造想象:是依据语言的描述和图表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产生的条件:1)必须具备丰富的表象储备2)对词语和图表的正确理解3)为再造想象提供的刺激物必须鲜明生动4)丰富的知识经验7、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和知识经验3)原型启发4)积极的思维活动5)灵感的作用8、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20、和方法9、灵感:创造想象过程中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五、思维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特征:间接性、概括性。2、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水平和凭借物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划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划分为:常规思维(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抽象思维具有抽象性、程序性特点,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5、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形
21、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6、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7、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概念掌握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主要有抽象化、类化、辨别三个阶段。概念同化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方式,8、概念的掌握: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概念体系。9、变式: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变换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突出本质属性的过程,其作用在于分化概念10、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
22、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它的特点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11、思维品质:一、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二、思维的独创性与批判性。三、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四、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15、言语: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言语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外部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内部言语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言语不是一回事。,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2、修理钟表主要需要(动作)思维。3、创造思维一般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4、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是指思
23、维的(广阔)性。5、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是思维的(批判)性。6、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是(再造想象)。7、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8、思维的过程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9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10、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的现象叫(灵感)。11、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2、作家构思小说人物为(创造想象)13、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14、不但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
24、关的其他条件,这是思维的(广阔性)15、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是思维的(深刻性),16、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批判性)17、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缺乏思维的(灵活性)18、当机立断,不徘徊犹豫,是指思维的(敏捷性19、听到“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头脑中出现的图景属于(再造想象)2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灵活性)品质21、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定势)2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再造想象)23、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新形象的过程是(创造想象)24、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
25、幻想25、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灵感26、不随意想象的特殊表现是(梦)27、“机智”是指思维的(灵活性),例题:1.为了易于辨认,地图上的相邻省份要涂上对比色,其心理学依据是感觉的(D)规律。A.适应B.理解性C.先后对比D.对比2.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教具时,总是要有目的地用语言启发学生,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根据知觉的(C)。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3.当收音机里播出时,无论是男声唱,还是女声唱,你都能辨认出来,这因为人的知觉有(B)。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4.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利用知觉的(B)。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招聘 心理学 培训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