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3地理课件.ppt
《成才之路·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3地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3地理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才之路 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3,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一章,一、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意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水系差异的形成。气候要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河水流速大小。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
2、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等现象。,(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状况和方向。,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三、“3S”技术手段的选取方法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图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
3、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活动。,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途径相对单一(即定位与导航),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在解答从“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
4、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同样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并得出预测结果则是GIS技术的应用。,(2014福建)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
5、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空间信息进行输入、分析、管理和表达,因此选A项。选项B为GPS的作用;选项C不需要GIS提供;选项D为RS的作用。第(2)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3S”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广泛服务于政区、社区、交通、物联等领域,可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在图中没有体现;扩大空间规模、加速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关。【答案】(1)A(2)D,(
6、2014江苏)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及地形的有关知识。第(1)题,影像图一般是由卫星或飞机从高处进行遥感获得的,但快速确定淹没的范围及需要转移的人口则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分析。第(2)题,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并位于堰塞体的上游方向。
7、所以图中丁在堰塞体下游方向,故海拔最低,甲位于堰塞湖尾,其海拔与堰塞体处水位的海拔相当,其海拔高于丁但低于乙和丙。乙、丙为山体的滑坡体,相比较而言,乙处海拔更高。所以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乙丙甲丁。【答案】(1)B(2)D,(2014重庆)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1)(2)题。,(1)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ABCD(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
8、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AA4纸(29.7cm21cm)BB4纸(36.4cm25.7cm)CA3纸(42cm29.7cm)DB3纸(51.5cm36.4cm),【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浏览窗口中选中对象是喷水池,其建筑面积最小,对应地图窗口中的。第(2)题,本题考查地图放缩。根据比例尺,缩小后的用地长为30cm,宽为22cm。对比四个选项,选用纸B4、A3、B3均可,其中选用纸张幅面积最小的是B4。因此本题选B项。【答案】(1)D(2)B,(2014北京)“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与长江三
9、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差异。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中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从位置和土地面积方面对比,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从资源条件分析,川渝地区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结合题干文字说明,有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政策支持;从劳动力分析,川渝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2014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
10、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农业生产。第(1)题,三江平原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该地区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较少,环境污染较轻,因
11、此环境质量优良。第(2)题,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气温方面分析。较低的气温,较高的日温差都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第(3)题,化肥施用量主要与区域的土壤肥力有关,土壤肥力越高,作物生产量越大,施用化肥量越少。同时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也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第(4)题,“中国绿色米都”美誉的获得主要与区域的大米品质、生产规模、单产量、商品率等方面分析,该地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才 地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上下 求索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