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复习《论语》-优秀ppt课件.ppt
《文化经典复习《论语》-优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经典复习《论语》-优秀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经典复习,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如果从自身道德修养的角度来讲,孔子所说的“仁”是指什么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理解:选段中孔子所说的“仁”意味着克服一己之私,遵守礼的规定,即克己复礼,人们通过自身道德修养自觉维护礼的规定。,如果从处世的角度看,孔子所认为的“仁”又是指什么呢?,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理解:该选段谈到了“仁”的两方面的内容,即事君使民要严肃认真,要宽以待人,做到这两点,就向仁德迈
2、进了一大步。,启发:以恭敬地心做事,以宽容心待人,以“无怨”的心工作。,那么,要实践“仁”的 方法是什么呢?,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理解:要实践“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立足也希望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希望别人能通达。,那么,“仁”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中的地位又是怎样的?,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理解与启发:由语段可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把实现仁、成就
3、仁当做最高的生存价值和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影响了我国历史上很多的仁人志士。,“仁”像一尊神,立在孔子和弟子的心中,不可侵犯。那么,是不是说,孔子所说的这种“仁”是高不可攀,是不可追求的?,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理解与启发:语段中,孔子认为,仁是可以追求的,关键是你要有一颗“仁心”。对于每个人而言,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备仁德,而是他丧失了仁德的愿望。,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原创题)A、
4、要成就孔子眼中的“仁”并不是不可能的,孔子认为做到了“恭、宽、信、敏、惠”,就可以是仁人了。B、孔子认为,要成为仁人,就要刚强、果断、说话木讷。C、孔子认为,只要做到恭敬就不会受侮辱,做到宽厚就会得到众人拥护。D、选段中的内容是孔子提出的判断仁德的标准,对其弟子及后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原创题)A、曾子认为,要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B、孔子认为,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好的,如果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那就得不
5、到知识学问。C、从曾子和孔子的话可知,儒家十分注重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D、由材料可知,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理解与启发: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就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原创题)A、材料1说如果立志于仁,那么就不
6、会厌恶人,这和“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是矛盾的。B、材料3是从恪守个人的道德操守角度对仁人提出了要求。C、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一味地“爱人”,而且还要能明辨是非地“恨人”。D、孔子认为,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恨观念。,作业布置:复习论语中孔子的“仁”的思想。,君子之道,论语里谈及的“君子”,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君子要有一定的言行标准和道德修养要求。,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认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要以道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君
7、子和小人的区别,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总体评价: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区别点之一:不同为人处世方式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胸怀广阔,与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区别点之二:不同胸怀和抱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篇),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小人只知道思
8、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区别点之三:不同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义利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君子重义轻利,利服从义,重视追求道义,体现君子的精神;小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区别点之四: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逆境)的不同反应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卫灵公篇),面对逆境,君子勇敢面对,坚持到最后;小人则逃避畏缩,无所作为。,区别点之五:不同的待人态度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9、。(子路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君子要重视自我道德修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1、君子要重视仁德修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一个前提),理解:选段不仅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即富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而且也是孔子对君子自我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2、君子对物质与精神的抉择(两个中心),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10、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篇),选段是对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3、君子仁德修养的三规范。(三个规范),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理解与启发:君子严肃自己的容貌远离粗暴、放肆得到敬重君子端正自己的脸色接近于诚信得到信任君子注意自
11、己的言辞和语气避免粗野和背理显得温和 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篇),4、君子人格塑造的四个基本原则。(四个原则),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5、君子个人修养的五个基本点,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子路篇)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2、”(卫灵公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篇)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篇),强调君子谦逊礼让 强调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强调君子要心境安宁不傲慢强调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强调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君子道德修养的标准,三戒、三畏、九思,1、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篇)2、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篇)3、孔子曰:“君子有九
13、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篇),理解:孔子从不同角度对君子提出了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1、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2、在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像小人那样肆无忌惮;3、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君子的言与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子曰:“君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篇),孔子希望君子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君子之道与为政之道,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
14、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篇),理解与启发:孔子讲的是君子之道,其实就是为政之道。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作业布置:复习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中庸思想,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1、中庸与德行,质(1)胜文(2)则野(3),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雍
15、也),(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5)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这段话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修养,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子曰:“不得中行(1)而与之,必也狂狷(2)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
16、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1)中行:行为合乎中庸(2)狷:拘谨,有所不为,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篇),“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2、孔子的弟子与中庸,知识小卡片: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愈:超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篇),愚:愚直,耿直鲁:迟钝辟:音,偏,偏激,邪。喭:音,鲁莽,粗鲁,刚猛。,孔子认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
17、必须加以纠正。这一段同样表达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雍也),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知识小卡片简:简要,不繁琐居敬:为人恭敬严肃无乃:岂不是大:同“太”,名言摘抄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
18、誉不知大多少倍。达芬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雨果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任何问题都有解决
19、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爱迪生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歌德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牛顿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门捷列夫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
20、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罗曼罗兰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裴多菲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卓别林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文化 经典 复习 优秀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