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个体辅导第五章-行为类问题辅导课件.ppt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个体辅导第五章-行为类问题辅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个体辅导第五章-行为类问题辅导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个体辅导第五章 行为类问题辅导,授课人:史占彪 博士,主要内容,概述:行为问题辅导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说谎行为第二节 攻击行为第三节 吸烟行为第四节 网络成瘾,概述:行为问题辅导的基本思路,一、行为问题的基本概念二、行为问题的心理分析三、行为问题辅导的基本态度四、行为问题辅导的主要方法,一、行为问题的基本概念,1、定义: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常见的青少年不良行为有说谎、偷窃、打人、骂人、抽烟、喝酒、考试作弊、离家出走、逃学、赌博、拉帮结派、网络成瘾等。2、区分:与犯罪
2、行为、品行障碍相区分,与犯罪行为相区分,犯罪行为是指危害社会、触犯刑法,依法应当受到刑法惩处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更确切地讲,犯罪是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一定严重程度,是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分野点。,与品行障碍(心理障碍)相区分,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二、行
3、为问题的心理分析,1、精神分析理论的启发:探讨攻击行为2、行为主义理论的启发:探讨说谎行为3、人本主义理论的启发:探讨网络成瘾4、认知心理理论的启发:探讨吸烟行为,1、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攻击行为,一个躯体残疾的男同学(14岁,初中学生)的攻击行为 童年由于不慎摔伤,右脚有点跛,常被同伴耻笑,由此不合群。父母看着着急,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严,认为脚不方便,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希望儿子好好学习争口气。目前成绩不错,就是不能接受同学和他开玩笑,稍有不慎,他就暴跳如雷,大打出手,平常说话也比较刻薄,弄得同学们很怕他,不敢与他同桌。,1、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攻击行为,早期经验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潜意识的心理动力移情
4、关系投射的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的启发:理解深层动机,透视人际关系注重疏导情感,逐步修复心理结构。,2、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看说谎行为,一个骗钱买吃买穿的“乖”女孩(10岁,小学生)。在父母爷爷奶奶眼里,丽丽一向是个乖孩子,成绩好,人乖巧,很招人喜欢。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毛病,爱吃小零食。长大了,愈演愈烈。零花钱总是不够花。最近半年,父母对学校有了意见,觉得学校在对学生额外消费太多,又是买参考书,又是买本子,还要给边远山区捐款。直到一次家长会,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乖孩子借学校之名把钱都自己花了。爷爷奶奶也一直蒙在鼓里,给的学习专项基金都进了小卖铺了。,2、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看说谎行为,趋利避害的生
5、物机能行为维持的周围环境因素行为主义理论的启发:多余的行为还是缺少的行为行为是“学习”得来的,即习得强化与惩罚的重要作用,3、从人本主义角度看网络成瘾,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三好女生(16岁)。蒙蒙成绩一只不错,只是半年前因父亲出国导致父母离异,这学期的成绩才有所波动。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她,见到母亲其实也不容易。母亲工作很忙,早出晚归。周末才能和孩子说上几句话。因为孩子懂事,就给她钱让她自己到楼下的单位食堂就餐。近一个月来,母亲发现家里网络宽带费用猛涨,同时在周末几乎见不到蒙蒙,有一次花了整个晚上,才在网吧里发现蒙蒙正在与一位异性男子网上聊天。,从人本主义角度看网络成瘾,自我实现的先天机能被人积极
6、关注的需要价值条件化作用人本主义的启发: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坦率地交流共情式地理解,4、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吸烟行为,一个爱上抽烟喝酒的90后生人(男,15岁)。平常比较沉闷的欢欢,近几个月来变得活跃起来。喜欢参加班级活动,也热心助人了。下课时,发现有很多朋友(欢欢说是他“哥们”)在等着他。正当班主任准备开班会表扬一下欢欢的进步时,一次在厕所发现欢欢在悠哉悠哉地吞烟吐雾。后来同学们也告知班主任,欢欢在一个酒吧里因为喝醉了与人打架,被警察带走了。欢欢解释,其实,刚学抽烟,他被呛得直流眼泪,因为怕哥们笑话,就勉强抽了起来,现在感觉抽烟喝酒时,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很有气派,很有成就感。,4、从认知心理的
7、角度看吸烟行为,ABCDE理论信念对行为与情感的重要性关于吸烟危害的相关信念关于吸烟“积极作用”的相关信念认知心理理论的启发:从调整个人非理性信念出发,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以理性信念替代非理性信念。,三、行为问题辅导的基本态度,1、定义明确,界限清楚-不要打击一大片2、态度坚决,方式平和-孩子毕竟是孩子3、发展观点,积极取向-浪子回头金不换4、持久战略,家校合作-坚持信心到最后,四、行为问题辅导的常用方法,1、基本原理2、区别强化3、负惩罚罚时出局4、负惩罚反应代价5、正惩罚厌恶活动和厌恶刺激6、行为契约法,1、基本原理,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强化:在某个行为出现之后,给予积
8、极刺激或去掉消极刺激,使得这个行为未来发生次数增加的过程。惩罚:在某个行为出现之后,给予消极刺激或去掉积极刺激,使得这个行为未来发生次数减少的过程。,1、基本原理,惩罚问题行为,强化良好行为,2、区别强化法,所谓区别强化法,就是针对习惯性不良行为,需要分步骤进行,对积极倾向(低频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对消极倾向(高频不良行为)给予惩罚,渐次促使不良行为的终止。小瑛的脏话:脏话10次以内给予鼓励,脏话10次以上给予批评。然后是3次以内。小强的抢答:抢答6次以内给予鼓励,抢答6次以上给予批评。小明的戒烟:抽烟6根以内给予鼓励,6根以上给予批评。,3、负惩罚隔离法,所谓隔离乃是将孩子从不良行为强化的情
9、境中隔开来的意思。具体而言,隔离是指把行为个体从增强的环境中撤离到一个单纯或无聊的特别房间,而且在时间的限度当中,不准外出。暂时隔离法有两种主要目标,短期目标是立即阻止有问题的行为;长期目标则是帮助孩子达到自我控制。隔离是枯燥无聊的,理想上被隔离的孩子应该被送到隔离区孤立起来,这种措施是一种迅速、简单、容易执行的管教技巧。它不但适用于许多不同情况,而且适用对象几乎涵盖全部年龄层的孩童。让欺负同桌的小军在禁闭室待上10分钟。,4、负惩罚反应代价,如果辅导对象出现不良行为,就拿掉一定数量的强化物作为惩罚,以达到防止不良行为的目的。因为没有直接施行厌恶刺激,不会导致剧烈情绪反应。如对于闯红灯的人给予
10、罚单,对于迟到旷课的人不让看动画片,对于抽烟行为,扣掉本月的零花钱。,5、正惩罚厌恶活动和厌恶刺激,正惩罚就是对每次不良行为发生后给予厌恶活动或厌恶刺激,这会导致问题行为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厌恶活动 枯燥练习、过度补偿、身体限制 厌恶刺激 弹皮筋、斥责、警告、批评、给脸色、体罚,6、行为契约法,(1)用途:帮助个体管理自己的行为(2)构成:契约的有效期目标行为确认目标行为的方法强化与惩罚的措施契约执行者,契约双方签字,行 为 契 约契约日期:7月16日 到 7月26日 我,小强,同意在这周承诺绝对不做出下列行为。(1)扔东西、破坏公物(2)打人、推人、踢人、咬人(3)抢夺别人的玩具或物品(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辅导员 培训 个体 辅导 第五 行为 问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