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暖通培训讲义----建筑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基础图文讲解绝对干货课件.ppt
《建筑工程暖通培训讲义----建筑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基础图文讲解绝对干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暖通培训讲义----建筑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基础图文讲解绝对干货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7.1 概述,7.2 防烟通风设计,7.3 排烟通风设计,7.4 防排烟系统设施与控制,7.5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2,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3,7.1.1 作用与功能7.1.2 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 7.1.3 防火和防烟分区 7.1.4 安全疏散 7.1.5 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 7.1.6 防排烟设计程序,7.1 概 述,4,火灾时产生的烟气的主要
2、成分为一氧化碳,人在这种气体的窒息作用下,死亡率很高,约达50%70%。烟气遮挡人的视线,使人们在疏散时难以辨别方向。据统计资料表明,由于CO中毒窒息死亡或其他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最高达65%以上;而被人烧死的人当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再被火烧死。美国消防局的统计,在火灾死亡人数的80%的人由于吸入毒气而致死。主要作用:窒息作用、刺激作用、高温作用,7.1 概 述,7.1.1 作用与功能,5,尤其是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烟囱效应”,使烟上升速率极快,如不及时排除,很快会垂直扩散到各处。因此,当发生火灾后,应立即使防排烟系统投入工作,将烟气迅速排出,并防止烟气
3、窜入防烟楼梯、消防电梯及非火灾区内。,防排烟的作用:(1)便于安全疏散(2)便于灭火(3)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7.1 概 述,6,建筑中的防排烟防烟 1、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 2、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 1、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2、机械排烟方式,7.1 概 述,7,我国现行的防排烟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这些规范进行防排烟设计的依据,在设计、审核和检查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严格执行。
4、,7.1 概 述,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5、厂房;6、仓库;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9、可燃材料堆场;10、城市交通隧道。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铁道、炼油厂和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
5、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2、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3、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10,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设计,不适用于消防站的车库防火设计。,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11,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
6、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12,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防工程:1)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和其他使用的民用场所等;2)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丙、丁、戊类的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13,1 排烟设施的形式及设置要求,(1)自然排烟,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对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然排烟。内走道,房间,中庭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自然排烟。,7.1.2 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7.1 概 述,14
7、,2 防烟设施的设置,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要求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2)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封闭避难层(间)。人防工程要求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部位有:(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2)避难走道及其前室。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车停车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7.1 概 述,15,对于面积小,且其墙体、楼体耐火性能较好、密闭性好并采用防火门的房间,可以采取关闭房门使火灾房间与周围隔绝,让火势由于缺氧而熄灭的防烟方式。,3 密闭防烟,7.1 概 述,7.1.3
8、 防火和防烟分区,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各种防火分隔设施,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分成若干个分区,称为防火分区。划分防火分区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火灾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向统一建筑物的其他空间蔓延;减少火灾损失,同时能够为人员安全疏散、灭火扑救提供有利条件。防火分区式控制耐火建筑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1 防火分区,16,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上述面积可增加1倍。竖向防火分隔设施主要有楼板、避难层、防火挑檐、功能转换层等。水平防火分隔设施主要有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幕和防火水幕等,建筑墙体客观上也发挥防火分隔作用。,7.1 概 述,17,为了将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防烟隔断将一
9、个防火分区划分成多个小区,称为防烟分区。防烟分区是对防火分区的细分,防烟分区的作用是有效的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它无法防止火灾的扩散。根据高规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及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要求划分防烟分区。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可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来划分。挡烟垂壁是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挡烟设施。活动挡烟垂壁在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他控制设备的作用,能自动下垂。一般每个防烟分区采用独立的排烟系统或垂直排烟道(竖井)进行排烟。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10、。,2 防烟分区,7.1 概 述,18,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通道,根据防火要求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室外楼梯等几种型式。,建筑发生火灾后,受灾人员需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疏散路线一般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室内任一点到房间门口;第2阶段为从房间门口至进入楼梯间的路程,即走廊内的疏散;第3阶段为楼梯间内疏散;第4阶段为出楼梯间进入安全区。沿着疏散路线,各个阶段的安全性应当依次提高。,7.1 概 述,7.1.4 安全疏散,19,1.敞开楼梯间,图7-1,2.封闭楼梯间,图7-2,3.防烟楼梯间,图7-3 防烟楼梯间形式示意图(a)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b)带凹廊的防烟楼
11、梯间(c)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20,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形式示意图(a)防烟楼梯间前室(b)电梯前室(c)合用前室,7.1 概 述,21,烟气的扩散机理,7.1 概 述,7.1.5 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22,烟气的扩散速度:(1)水平方向:火灾初期为自然扩散,速度为0.1m/s左右。起火阶段为对流扩散,速度为0.3m/s左右。火灾中期,高温火灾为对流扩散,速度为0.5-0.8m/s。,(2)楼梯等垂直部分流动速度:34m/s。意味着只需半分钟左右,烟气就可以从大楼的底层扩散到一栋超高层建筑的楼顶。可见火灾时,大楼内烟气的扩散速度是非常之快的。,7.1 概 述,23,烟气速度在走廊流动过程
12、中的下降,图7-4 在走廊流动过程中烟气的下降状态,图7-5 烟气在走廊流动中的下降,7.1 概 述,24,熟练掌握: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施。掌握:防排烟系统适用范围;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汽车库的机械排烟设计;防排烟系统组成。理解:安全疏散;建筑物烟气流动特性;防排烟设计程序;防排烟电气控制;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第7章 防烟排烟通风,25,建筑物内烟气的流动状态与压力分布,Effect of smoke and its Control,7.1 概 述,26,Effect of smoke and its Control,7.1 概 述,27,图7-6 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 图7-
13、7 建筑物内的气流,图7-8 建筑物内压力分布,图7-9 有火灾层时建筑物内压力,28,设计程序可依下列步骤进行:(1)分析建筑方案,了解防火分区(2)确定防排烟对象场所(3)研究确定防排烟方式(4)划分防烟分区,计算防烟区面积(5)确定补风方式,计算补风量 对于自然排烟方式,需要校核有效排烟孔口面积;对于机械排烟,还需完成以下步骤:(1)计算排烟量(2)布置管道、排烟口(3)选定管道、排烟口尺寸(4)绘制管道系统布置图(5)计算管路阻力,选择排烟风机,7.1 概 述,7.1.6 防排烟设计程序,29,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
14、,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m2。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线路和避难场所。因此,加压部位必须使关闭的门对着火楼层保持一定的压力差,同时应保证在打开加压部位的门时,在门洞断面处有足够大的气流速度,能有效地阻止烟气的入侵,保证人员疏散与避难。,7.2 防烟系统设计,30,1.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如图7-10所示。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
15、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7.2 防烟系统设计,7.2.1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部位的确定,31,图7-10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梯间及其前室示意图,7.2 防烟系统设计,32,4)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能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措施时,其裙房以内部分如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由于各部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与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这两种方式的组合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组合情况,确定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施的部位。2.人防工程需要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防
16、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2)避难走道的前室;,7.2 防烟系统设计,33,机械防烟是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造成房间与疏散走道之间一定的压力差,防止烟气入侵。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的方案及压力控制见表1、表2。,7.2.2 机械防烟系统方式选择,7.2 防烟系统设计,34,机 械 加 压 送 风 部 位 表1,7.2 防烟系统设计,35,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加压送风方式 表2,7.2 防烟系统设计,36,1.压差法: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按门关闭时保持一定正压值计算。式中
17、正压送风量,m3/h;门窗两侧压差值。疏散楼梯间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25-30Pa。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窗缝取1.6;0.827漏风系数(常数);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面积,m2。四种类型标准门的漏风面积见表3。,(7.1),7.2.3 加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量的计算方法,7.2 防烟系统设计,37,四种类型标准门的漏风面积 表3,7.2 防烟系统设计,38,如防烟楼梯间有外窗仍采用正压送风时,其单位长度可开启窗缝的最大漏风量(=50Pa)根据窗户类型确定如下:单层木窗15.3m3/(mh);双层木窗10.3m3/(mh);单层钢窗
18、10.9 m3/(mh);双层钢窗7.6m3/(mh)。注:如设计的门与标准门尺寸不符时,楼风面积应按实际尺寸计算。门缝宽度:疏散门为0.0020.004m,电梯门为0.0050.006m。,7.2 防烟系统设计,39,2.风速法(流速法)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当门开启时,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的风速。式中 正压送风量,m3/h;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备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0.61.0;漏风附加率,取0.10.2;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取2,当建筑物为20层及其以上时取3。,(7.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暖通 培训 讲义 建筑 防烟排烟 通风 系统 基础 图文 讲解 绝对 干货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