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
《水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质量评价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天然水质与保护(160),主讲人:许武成,水质,是指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包括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味道、气味、和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的成分与含量等。水质直接决定着水的用途和利用价值。水资源质量评价又称水环境质量评价,简称水质评价,是指根据水体的用途,选定恰当的指标,按照对应用途的质量标准,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水资源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和描述。自然界的水体在水循环过程中,通过降水、蒸发、径流和下渗等,水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形成了天然水质。自然界的水体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自然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一般不会太高。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类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越来越
2、多。当水体自净作用不能使水质得以恢复时,就会形成水体污染,导致水资源的紧缺。因此,水质问题是区域水资源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水质作出评定,以指明水资源质量的优劣和主要问题,为水资源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第一节 天然水质,一、水的性质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是天然水质的具体表现,所以通常把水体中溶存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物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性称为水的性质。水的性质分析是了解水质状况和污染类型的基本途径,也是水质评价和保护的基础。,(一)水的主要物理性质,水的物理性质:指水的力、热、电、光等性质。水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的物理性质,这些异常的物理性质使水在自然界
3、中和生物体内,表现出某些独特的效应与作用。,1.水温,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单位为或。水温是各个水体非常重要物理性质,水体的温度影响到水中生物、水体自净和人类对水的利用。水体的温度取决于各个水体的热量收支状况,其中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主要热源之一。尽管在一定的限度内,适当提高水温会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若水体接纳过多的热量,将会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水质恶化。,水体中多余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工业高温废水,如热电站、核电站、冶金和焦化工业等生产中排出的废水。水温过高可造成2个方面的不良影响:第一,温度升高,水生生物的活性增加,
4、溶解氧减少。由于水温过高,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水中有机物加快分解,增加氧的消耗。当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于某一标准值时,鱼类等水生生物就难以生存。当水与周围空气处于平衡状态时,溶解氧的饱和浓度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而水生生物的代谢速度也随之增强。一般说来,在030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生物代谢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将会提高1倍,影响水中离子的平衡。水温升高的结果,是使得水中溶解氧减少,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第二,水温升高会加大水中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例如,水温每升高10,氰化钾的毒性将提高一倍。,2.嗅味,嗅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属于感官性能指标。洁净的水是没有气味的,水受污染后会产生各
5、种气味,饮用水质标准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都规定水不得有异嗅。人的嗅觉相当灵敏,即使水中某些带气味的物质浓度很低,也能嗅到。所以嗅味是种判断水污染(尤其是有机质污染)的简单方法。用嗅味强度可评定水的污染程度,根据人对水中气味的反应,可将嗅味强度分为无嗅、极弱、微弱、明显、强烈和极强6个等级(表6-1),7-1水体中嗅味强度等级表,3.水色,水色是水的光学性质指标之一。纯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自然界中的水之所以呈现各种颜色,是其中含有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的结果。水的颜色取决于水质点的光学性质和水中所含悬浮物、浮游生物的颜色。例如,黄海之水呈青黄色,是由黄河带来的黄土泥沙决定的;海洋发生“赤潮”时水
6、呈红色,是由海水中含有大量蓝绿藻决定的;含有各种藻类的水体呈绿色、褐色或红色;有造纸、印染废水排入的水体呈深褐色、黑色。因此,根据水的颜色,可以推测水中悬浮杂质的种类和数量。水色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尤其是海水,热带多呈蓝色(12号),温带、寒带多呈青绿色(36号),极地多呈绿色(910号)。水色是水体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结果。自然界的水体对各种光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红、黄光最易被吸收,蓝、绿光吸收能力弱,所以蓝光容易透过表层射入水体深处,其中一部分被反射到水面,因而水体多呈蓝、绿色。,水色通常是将水样和水色计进行比较而测得。水色计是包括各种色度标准溶液的仪器。水色计中的标准溶液
7、由蓝、黄、褐3种基本颜色的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而成,共有21种不同的色级,分别密封在21支无色透明玻璃管内,置于敷有白色衬里的两开盒子中,盒子的左边为111号,右边为1221号,从深蓝色至褐色,依次编号。号码越小,水色越近蓝色,习惯上称水色高;号码越大,水色越近褐色,称水色低。色度的定量指标是色度,单位为度,清洁水的色度一般为1525度,饮用水的色度不得超过15度。,4.透明度,透明度表示水体透光性能的强弱。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洋等地表水体的透明度一般用透明度板来目测确定。透明度板又称“塞克板”,是30直经的白色圆盘,是测量水体透明度的一种仪器。观测时,将其系在有刻度的绳上,沉入水中,以下沉目光
8、刚不能见深度和提起刚能见深度的平均值作为水的透明度。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水的透明度受天气条件和观测者视力影响,精度不高,只有相对意义,它是目力所见深度,而不是光线可透入深度。地下水的透明度一般用十字图形法测定,测定方法是将取得的地下水样装入带刻度的专用透明玻璃管内,透过水层能清晰看到底部3cm粗的十字图形标记,此时的水层厚度即为透明度读数,一般以cm计。地下水的透明度一般分为4级,测定厚度大于60 cm者为透明,3060 cm厚度者为微混浊,30 cm深度以内能看见者为混浊,水很浅也看不见者为极混浊。水色和透明度都是反映水体光学性质的指标,而且都受水中悬浮物浮游生物的影响,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9、表6-2)。水色号码越小,水色越高,透明度也越大。,、其他物理性质,如味道、放射性、电导率等。,(二)水的主要化学性质,1、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天然水经常与大气、土壤、岩石及生物体接触,在运动过程中,把大气、土壤、岩石中的许多物质溶解或挟持,使其共同参与了水分循环,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目前天然水体中已发现80多种元素。天然水中各种物质按性质通常分为三大类:1)悬浮物质(100毫微米(纳米)107米)粒径大于100纳米(10-7米)的物质颗粒,在水中呈悬浮状态,例如泥沙、粘土、藻类、细菌等不溶物质。悬浮物的存在使天然水有颜色、变浑浊或产生异味。有的细菌可致病。2)胶体物质(粒径为1100纳米)粒
10、径为1001纳米(10-7米)的多分子聚合体,为水中的胶体物质。其中无机胶体主要是次生粘土矿物和各种含水氧化物。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酸。3)溶解物质粒径小于1纳米(10-7米)的物质,在水中成分子或离子的溶解状态,包括各种盐类、气体和某些有机化合物。,天然水中形成各种盐类的主要离子是K+、Na+、Ca2+、Mg2+四种阳离子,还有Fe、Mn、Cu、F、Ni、P、I等重金属、稀有金属、卤素和放射性元素等微量元素;水中溶解的气体有O2、CO2、N2,特殊条件下也有H2S、CH4等。总之,无论哪种天然水,八种主要离子的含量都占溶解质总量的9599以上。单位体积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11、或烘干后残余物的重量称为矿化度。各种溶解质在天然水中的累积和转化,是天然水的矿化过程。,、反映水质的主要化学指标,(1)pH值天然水的酸碱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按PH值大小,天然水可分为五级:PH5,强酸性水;PH介于57,弱酸性水;PH7,中性水;PH值介于79,弱碱性水;PH9,强碱性水。,(2)硬度,天然水的硬度是由水中钙、镁离子含量来确定。分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三种。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总含量。暂时硬度:指把水加热煮沸以后,因脱碳酸作用而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总量。Ca2+/Mg2+2HCO3CaCO3(MgCO3)+CO2+H2O永久硬度:指把水加热煮沸以后,仍不发生沉淀的钙镁
12、离子总含量。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硬度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德国度,相当于每升水中含10毫克CaO或7.2毫克MgO;另一种是每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毫克当量数来表示。1毫克当量/升2.8德国度,根据水的硬度,可将水分为5级(表7-2)。若水中Ca+、Mg+的数量过多,水加热后会形成钙、镁的碳酸盐沉淀,即水垢,对工业锅炉极为不利,也会影响洗涤剂的效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水的硬度与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的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这一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表7-2水的硬度分级(P165),(3)矿化度,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
13、主要指标之一.该项指标一般只用于天然水.矿化度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电导法,阳离子加和法,离子交换法,比重计法等.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克/升)。根据矿化度的大小,水可分为以一下五种。类型 矿化度(克/升)淡水 小于1克/升 弱咸水 13克/升 咸水 310克/升 强咸水 1050克/升 卤水 大于50克/升,矿化度大小与主要离子成分存在密切关系。低矿化度水以HCO3为主,中矿化度水以SO42为主,高矿化度水以Cl为主,(三)水的主要生物性质,1.细菌总数以单位体积水中的细菌总量表示。水体中细菌总数反映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细菌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必须结合大肠菌
14、群数来判断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大肠菌及其他相似细菌的总称,其数量一般以每升水中大肠菌群数来表示。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如水体中发现了大肠菌群,说明水体已受到粪便污染,可能伴有病源微生物存在。如果水中没有大肠菌群,病源菌就不可能存在。水是传播肠道疾病的一种重要媒介,而大肠菌群被视为最基本的粪便传染指示菌群。大肠菌群的值可表明水样被粪便污染的程度,间接表明有肠道病菌(伤寒、痢疾、霍乱等)存在的可能性。,二、天然水质的形成与溶质径流,自然界中纯净的水是不存在
15、的,所有水体中均含有来自自然界的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物质。蒸发到达空中的洁净水汽,凝结过程中要求有凝结核的存在;凝成水滴形成降水的过程中,要淋洗大量空气,吸纳一定数量的可溶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降水到达地面沿着地表和地下形成径流的过程中,要氧化、溶解大量物质,改变原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形成了天然水质。水体中的溶解物质以离子、分子和胶体的形式呈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状态随水流的迁移称为溶质径流或化学径流,溶解物质随水流迁移的数量称为溶质径流量。不同学者对全球溶质径流总量的估算结果差异较大,介于2510850108t之间。马克西莫维奇1949年的估计值与FB洛帕金1950年的估计值较为接近,分别为371
16、08t和36108t,一般认为这一数值是较为正确的。我国的年离子径流总量约为4.23108t,其中81.2%流入太平洋。,影响溶质径流量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流域面积、产水率和水的矿化度,影响溶质径流化学组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风化壳产物的种类和性质。这些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时间变化是不稳定的,因而溶质径流的数量和化学组成也存在区域差异和时间变化。就不同自然地带而言,苔原带的面积较小,河流的水量不大,气温较低,河水的矿化度不高,溶质径流量也较小,仅为0.62108t/a;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流的矿化度不高但水量巨大,荒漠带地区的水量不大但河水的矿化度很高,所以溶质径流量均较大,分别为6.21
17、08t/a和7.5108t/a。,三、自然水体的水质特征,大气降水含有多种离子、分子及微生物和灰尘。大气水的化学成分和性质有以下特点:1、在天然水中,雨水的矿化度较低,杂质含量不高雨水矿化度一般为2050毫克/升,在海滨有时超过100毫克/升。在天然条件下,大气降水中的杂质含量一般不高,且随着水汽输送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近海和干燥地区较高。2、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水汽蒸发上升及雨滴在凝结降落过程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O2、N2、CO2 在降水中都近于饱和。3、降水普遍显酸性空气中CO2的含量为0.03,当雨雪中饱和的CO2达到电离平衡时,其pH值为5.6,故显酸性。大气
18、降水的pH值小于5.6即为酸雨。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它是人为排放的SO2和NO、NO2转化而成的。大量燃烧矿物燃料、金属冶炼和化工生产,在无净化的情况排放废气,都可能酿成酸雨危害。,(一)大气降水的水质特征,、大气降水的水质特征基本上能够反映大气层物质组成状况,降水中的杂质含量在降水初期较大大气中的水汽以气溶胶杂质、微尖为凝结凝华核而成为水滴、冰晶,在其降落过程中,又要洗涤近地面大气中的物质,因此大气降水的水质对披露大气污染状况很有帮助。降水中的杂质含量比水汽高,降水初期尤其如此。随着降水过程的进行,其含量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大气降水中的物质来源广降水中的物质
19、来源:海面上汽包崩解和浪花卷起的泡沫飞溅弥散在空中,水滴蒸发成极细的干盐粒。每年从海面溅入大气的盐分估计有1010吨;风从地面吹起的扬尘;火山爆发喷入大气的易溶物质及尘埃;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废气和烟尘。,(二)河流的水质特征,1.矿化度较低,污染后易于恢复河流与其他陆地水体相比,循环更新周期相对较短,水流与地表物质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水面蒸发较弱,因此矿化度较低,遭受污染后易于恢复,有利于水质的保护。一般河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平均只有0.150.35克/升。在各种补给水源中,地下水的矿化度比较高,而且变化大;冰雪融水的矿化度最低,由雨水直接形成的地表径流矿化度也很小。2.化学成分受大气降水
20、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在流域内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下,河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迅速。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其化学成分随着水量的增减和支流或坡面水流的汇入而变化。气象条件影响下的大气降水不仅可以改变河流的水文动态,而且也为河水增补了大气中的溶解物质。河水与大气的良好接触,使河水中经常含有大气的化学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水质。3.微量气体成分受水生生物的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为河水提供了大量有机物质及大气中所没有的微量气体成分,但是生物过程对水中离子和气体成分的作用较弱,气体成分多以分子形态存在。,4.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较大河水化学成分与水流的补给源密切相关。河水不仅与其他地表水之间有着交换过程,而且
21、与地下水有着水力联系,使得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河水化学组成的沿程变化和时间变化均比较大。5.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河流是人类社会的主要水源,也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场所,在许多地区还是废水的排放通道,被污染的机会多,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复杂。河流一旦遭受污染,既会对人类社会的水源安全产生威胁,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破坏,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三)湖泊的水质特征,湖泊是陆地表面天然洼陷中流动缓慢的水体。湖泊的形态和规模、吞吐状况及所处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湖水化学成分及其动态的特殊性。湖水的化学成分和含盐量与海水、河水、地下水有明显差异。湖水与海水的化学成分不同,其主要离子之间并
22、无恒定的比例关系,而是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不同湖泊的离子含量与比例常有很大差别,甚至同一湖泊的不同湖区也有所不同。湖水接受河水补给,但其化学成分与河水也不同。原因是湖泊形态与河流不同,使湖水循环交替缓慢(周期长),水在湖泊中停滞的时间长;湖水面积广,蒸发量大,使矿化度增高;湖水与湖底淤泥之间存在离子交换作用,湖水中生物作用强烈。湖水的化学成分也不同于地下水。,1.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按照矿化度,通常将湖泊分为淡水湖(1克/升)、微咸水湖(124.7克/升)、咸水湖(24.735克/升)、盐湖(35克/升)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湖泊,其地理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在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湖
23、泊多为吞吐湖,水流交替条件好,湖水矿化度低,为淡水湖。在干旱地区,湖面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内陆湖的入湖径流全部耗于蒸发,导致湖水中盐分积累,矿化度增大,形成咸水湖或盐湖。不同地区湖泊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矿化度。湖水与海水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湖水主要离子之间,无一定比例关系。,2.湖中生物作用强烈营养元素(N、P)在湖水、生物体、底质中循环,各地的淡水湖泊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的趋势。3.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随着水深的增加,溶解氧的含量降低,CO2的含量增加。在湖水停滞区域,会形成局部还原环境,以致湖水中游离氧消失,出现H2S、CH4类的气体。、湖泊规模对湖水化学成份有影响
24、 湖泊规模大小会对湖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大湖的水化学成份比小湖稳定。小湖的水质具有强烈的区域特征,大湖的水质接近于所在区域水质的平均状况。,(四)地下水的水质特征,1.含水层地质条件是水质的主要形成因素地下水的水质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地质条件。大气降水和地表物质的影响仅限于接近地表的含水层。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温度和压力的影响随之增大,而生物的作用随之减弱。2.矿化度高,水质成分多样地下水的矿化度高,水质成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下,某种或某些元素含量特别高,甚至使地下水成为有特殊意义的矿水。3.水质动态变化较小大多数深层地下水的水质动态变化较小,化学成分较为稳
25、定。4.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地下水的水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不易被污染,但一旦遭受污染,不易恢复。,(五)海洋的水质特征162,1.化学成分种类较为齐全,时间变化小海洋是地表溶质径流的最终归宿,汇集了风化壳中所有的化学元素。海水盐度的时间变化很小,增加速度较慢,但在以后的地质时代中会进一步提高。2.溶解物质中Cl-和Na+含量最大,主要离子含量间的比例恒定海水中的溶解物质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其中Cl-和Na+的含量最大。由于海水的各种运动,使得海水得以充分混合,同时海水体积巨大,局部条件不会对整个海洋产生大的影响,因此海水中主要离子含量之间的比例几乎是常数,即海水组成的恒定性。3.海水的矿化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资源 质量 评价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