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工程学第四章-养殖废水成分与性质课件.ppt
《水产养殖环境工程学第四章-养殖废水成分与性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环境工程学第四章-养殖废水成分与性质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养殖废水成分与性质,4.1 养殖废水的成分 养殖废水的成分较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粪便、残饵、微生物聚合体等形成的有机固体颗粒,水体中溶解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以及其它无机物等,其它包括重金属以及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等等。,无机无毒物:如砂、土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和有机颗粒性污染物混合在一起,统称为悬浮固体,使水变浑浊。还有酸、碱、无机盐类物质,特别是含有较为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无机有毒物:非金属无机毒性物质如氰化物(CN)、砷(As);金属毒性物质如汞(Hg)、铅(
2、Pb)、铬(Cr)、镉(Cd)、铜(Cu)、镍(Ni)等。有机无毒物:各种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有机有毒物:多属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一些水产药品,有机含氯化合物、醛、酮和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对养殖对象具有较大危害,同时也是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的养殖废水成分主要包括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固体颗粒和磷等。,4.1.1毒性参数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与LD50概念相同的剂量单位还有半致死浓度(LC50)和半数抑制浓度或半数失能浓度(IC50)。LC50 是指能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
3、%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IC50是指一种毒物能将某种酶活力抑制50%所需的浓度。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指某试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MLC或LD01)指某试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亚慢性毒性:指机体在相当于1/20左右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慢性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长时间少量反复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4.1.2 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1)温度 一般认为,水温升高,有
4、毒物质的毒性增强。当毒物的浓度一定时,温度每升高10,受害生物的存活时间减少一半。(2)溶解氧 温度及毒物浓度一定时,溶解氧减少,有毒物质的毒性往往增强。其原因是:溶氧不足时,生物为了获得足够氧气,呼吸及循环系统加速运行,流过鳃丝的水量增加,进入体内的毒物增多,并被血液迅速带至各敏感部位,产生毒害。,(3)pH值 pH值超出5-10的范围时,其本身就对水生生物不利。即使pH在适宜范围内变动,也会改变某些毒物的毒性。如pH升高,氨的毒性增强,而氰化物、硫化物的毒性降低,多数金属盐类也会由于析出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等的沉淀或络合物,导致金属离子浓度的降低,从而使毒性降低。(4)硬度 许多金属离子的毒性
5、,在软水中要比硬水中强得多。(5)联合作用 当一种或数种物质同时存在于养殖水体中时,其中的某些成分之间可能发生相加、拮抗、协同等联合作用,从而影响各自的毒性。,部分金属离子在软水与硬水中的毒性比,4.2 养殖废水的性质4.2.1氨氮的毒性 氨氮来源:外源;内源:尿液和粪便、残饵、动物尸体养殖对象氮的排泄途径:主要是通过鳃的渗透和离子交换作用等。影响养殖对象氨氮排泄率的主要因素:饲料的组成、投喂措施、养殖对象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水温、溶解氧以及一些其它因素。养殖对象的氨氮排泄量可以表示为:Kg TAN=WTRFNDNMNE 其中:WT,鱼体重 RF,每日投喂量 ND,饲料中氮的含量 NM,蛋白质
6、的代谢率 NE,代谢的氮中氨氮的比例,摄食后鱼类的氨氮代谢变化规律,鱼类一般在摄食4小时后,氨氮代谢达到高峰,大概在8个小时后,代谢量逐步下降。不同的鱼类氨氮的排泄率相差很大,约为鱼类摄食量的30%左右。,鱼类的氨氮排泄率,关于氨氮对鱼类的慢性和急性毒性浓度问题,迄今为止还存在着很多争议,特别是各种毒性试验数据报道,即使是对同种鱼类,也可能相差几倍。但是不管怎样,较高浓度的氨氮会对养殖对象产生一定的毒性,还是一个共识。氨氮的毒性表现主要包括:引起渗透压失衡;肾脏坏死;内源性氨氮代谢困难引起的生理和神经问题;鳃丝损伤;生长缓慢和引起死亡。氨氮的96h-LC50致死浓度报道范围为:0.32-3.1
7、0 mg/L NH3-N。,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1、pH的影响 通常认为NH3的毒性大,所以pH越高,NH3的比例越高,TAN的毒性越大。2、溶解氧的影响 氨氮的毒性与溶解氧的浓度成反比。3、温度 一般认为,温度越高氨氮的毒性越强。4、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引起窒息的概率越大。5、盐度、钙,钠粒子等(海水、硬水毒性小)6、鱼类自身的影响 幼鱼对氨氮浓度更加敏感,大鱼对氨氮的抵抗力更强。,水生环境中氨氮的安全标准欧洲内陆渔业咨询委员会:在0.021mgL;美国环境保护署:0.016mgL。我国渔业水质标准0.02mg/L,不同氨氮浓度的影响和安全浓度,4.2.2亚硝酸盐的毒性 亚硝酸盐通常
8、被养殖对象以NO2-形式透过鳃吸收到血液中,血液中亚硝酸盐的浓度可以达到周围环境的10倍以上,或者直接以HNO2的形式,溶解于脂类中进入鱼体。亚硝酸毒性原理:亚硝酸从血浆进入血红细胞,氧化铁到三价铁,形成氧化血红素,氧化血红素不能运输氧,从而引起缺氧和机理损伤等一系列反应。亚硝酸毒性表现:引起组织机理的改变,肝功能损伤;增加血液中氧化血红素含量,引起氧运输困难;使鱼类生长速度减慢和引起窒息死亡等。,亚硝酸盐的96h-LC50致死浓度,影响亚硝酸毒性的因素1)氯离子:氯离子的浓度越高,亚硝酸的毒性越低。1 mg/L的氯离子可以补偿0.37 mg/L的NO2-N.2)其它阴离子:溴粒子,碳酸氢根离
9、子,硝酸根离子等两价和三价离子的影响较小。3)阳离子:钙、钾、钠和镁离子等可以降低毒性,它们 可以阻止氯离子的流失,从而阻止吸收亚硝酸。4)酸度:在正常pH 范围,酸度对亚硝酸毒性的影响很小。5)溶解氧:低溶解氧浓度可以增加毒性。6)温度:一般来讲,低温可以降低毒性。7)鱼的规格:鱼的规格越小,抵抗力越强,但是差异不明显。8)鱼种差异:不同鱼种对亚硝酸的抵抗力差异很大。,4.2.3 硝酸盐的毒性 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硝化反应的产物;其它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毒性表现:降低免疫功能、引起生化和病理反应以及可能引起死亡等。对硝酸盐毒性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有报道称,鲈鱼在低于38 mg/L的养殖水中的
10、生长速度大于在高硝酸盐的水体中的生长速度,也有报道称硝酸盐的影响浓度为200 mg/L。一般认为,几百个PPM浓度硝酸盐的影响甚微。4.2.4 固体颗粒的危害直接损害鱼鳃;对生物过滤器的堵塞;腐化产生氨、腐烂而增加氧的需求;限制循环水系统的容量等等。,第五章 养殖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1 养殖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1)系统适用性:满足养殖对象的生物学要求,包括池体、水质、光照、增氧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养殖生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工艺要求简单,操作方便;立足国情,适应从业者的管理水平和知识结构;适应多品种及养殖品种不同生产阶段的要求;易损设备和器件更换方便、容易购置。,(2)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应
11、满足长期、稳定、不间断运行,少用易损部件并准备备用件,确保养殖物的正常生长;系统设备能够耐潮、耐腐蚀、耐低温;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装置应安装报警和自动控制装置。如紧急增氧装置、水泵报警装置、水质水位自动检测报警装置等。,(3)系统的经济性:设备造价低、投资小,适应不同养殖生产者的需要;系统运行费用低;尽量一水多用,采用重复用水和循环用水系统。,(4)养殖废水的后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质,都是在生产过程中进入水中的残饵以及粪便等固体有机物和氮磷等。如果能将这些物质加以回收,便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防止了污染危害,又创造了财富,同样有广阔的前景。如利用养殖废水灌溉农田,可以降低肥料的用量,目前发
12、展起来的鱼、藻(菜)、贝共生系统等,都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5)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采用新技术。,5.2 处理程度的确定 废水排放之前需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是选择废水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在确定处理程度时,首先应考虑如何防止水体受到污染,保障水环境质量,同时也要适当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程度直接关系到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通常采用有害物质、悬浮固体、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这几个水质指标来确定水体的容许负荷,或废水排入水体时的容许浓度,然后再确定废水排放前所需要处理的程度,并选择必要的处理方法。,(1)按水体的水质要求: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或其他用水标准对水体水质目标的要求
13、,将废水处理到出水符合要求的程度。(2)按处理厂所能达到的处理程度:对于城市污水来说,目前发达国家多普及以沉淀和生物处理为主的二级处理。我国要求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悬浮固体和BOD,均不超过30 mg/L(即所谓“双30“标准)、甚至20 mg/L(双“20”标准),以此来确定应有的处理程度。对于工厂化养殖污水的处理要求达到二类水质指标。(3)考虑水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当水体的环境容量潜力很大时,利用水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能减少处理程度,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需慎重考虑。,养殖水处理的最基本过程 循环水养殖最关注的是氮循环。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氮元素从有机到无机,以氨氮的形
14、式存在,然后氧化成为NO2-N,进一步氧化成为NO3-N。其中氨氮和NO2-N对鱼类的毒性很大,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对此有严格的规定。水产养殖的日常水质控制也主要是针对溶解氧、温度、pH、氨氮和NO2-N等指标。在自然界中,一旦局部水域氨氮和NO2-N浓度偏高,鱼类就会逃离该水域,降低局部的生物密度,保持生物链的结构合理。但对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由于水体的限制必须通过人为调控措施来控制水体中氨氮和NO2-N的浓度。完整的脱氮过程如下:含氮有机物质NH4+-NNO2-NNO3-N氮气,氮的转化过程1.含氮有机物质NH4+-N)转化 氨化过程微生物特别多,不需要人为控制就可以完成。2.(NH4+-
15、NNO2-NNO3-N)的转化 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养殖水体中亚硝化细菌的最大浓度为2.50106个/L,硝化细菌为2.00106个/L。理论,能够完全转化的NH4+-N浓度在0.2mg/L以内。以目前的养殖密度和投饲量,如果不进行水处理,NH4+-N浓度很快会上升到1.0mg/L,单依靠水体中自有微生物,不能完全将NH4+-N、NO2-N转化为NO3-N。3.NO3-N氮气的转化 需要严格的厌氧环境,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很难在水体中形成厌氧环境,如果不换水,NO3-N浓度会持续增高。NO3-N对于鱼类的毒性作用不是特别大,但长期积累,达到6070mg/L以上时,也会对于鱼类造成危害。,在从N
16、H4+-N转化为NO2-N,再转化为NO3-N的过程,需要消耗氧气,pH也相应产生变化。因此养殖水处理实际上是利用生物滤池聚集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促进水体中NH4+-N转化为NO2-N,再转化为NO3-N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节pH和溶解氧,使之同时适合养殖需要和氮的转化。,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COD,常高出溶解氧饱和值的几倍、十几倍。所以污水处理的整个流程,始终伴随厌氧环境,可以实现完全的脱氮。,5.3.2养殖水处理的方法,养殖水处理和工业污水处理、泳池水处理之间的差别:1.污水成分不同养殖水污物种类少,污物含量变化小,生化过程耗氧量低。工业污水氨-氮、亚硝酸氮含量3070m
17、gL;泳池污水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均在1020mgL;养殖污水,氨-氮、亚硝酸氮含量约在0.010.20mgL。2.处理水质的要求不同 养殖处理的污水属微污染水,水质范围、标准,要细致、狭窄的多。,3.处理目的不同 工业污水处理是把工业、农业等各个行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变成可排放水的过程;泳池水处理最重要的是对人体不产生危害,主要是水体的消毒、清洁,强调物理过滤、消毒作用;养殖水处理中更重视生化过滤,必须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氨氮、NO2-N转化。工业污水水质处理目标氨-氮含量15mg/L;泳池污水处理目标氨-氮含量2mg/;养殖污水氨-氮含量0.02mg/L,亚硝酸-氮0.02mg/L。,循环水
18、养殖的特殊性 伴随着微生物对于氨氮、NO2-N的降解转化,出现循环水养殖与大水面养殖完全不同的变化规律,导致鱼类生长出现一些不适状况:1.pH降低 采用循环水养殖后,pH会下降,并且不稳定。这对于海水鱼类来说,十分有害。天然海水稳定性极强,导致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海洋鱼类对于pH变化的适应力很低。2.鱼病治疗时,施药量不同 循环水养殖由于使用滤床,水体中导入大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以及其它各种微生物,产生新的用药禁忌、用药量也和以往不同。3.长期使用循环水养鱼,NO3-N积累,鱼类出现罕见的情况。,设计适合我国情况的,造价低、运行成本低的养殖水处理模式 1、养殖动物的代谢规律、生物膜的附着规
19、律研究;2、对养殖水处理的原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3、突破技术,而不是照搬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养殖单 位能够承受的设备、材料,土洋结合;4、重视后期的水质管理 认识到循环水养鱼不是装备设备就可以睡觉了,许多规律需要所有的生产、科研人员一起共同探索和完善。,第六章 养殖环境中固体颗粒的控制,6.1 综述 固体颗粒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影响:(1)直接损害鱼鳃(2)对生物过滤器的堵塞(3)腐化产生氨(4)腐烂而增加氧的需求等。(5)固体颗粒的累积会限制循环水系统的容量。在鳟鱼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发现,限制容量和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悬浮颗粒。即便在一个放养密度适度的循环系统中,固体颗粒的浓度也经常超过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产 养殖 环境 工程学 第四 废水 成分 性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6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