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典型实例课件.ppt
《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典型实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典型实例课件.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家好,主要内容,一、当前山区公路建设中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现状二、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三、典型实例,3,第一部分当前山区公路建设中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现状,4,近20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后,高等级公路大规模地向山区延伸(1995前后),边坡稳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第一阶段:山区公路大发展,边坡失稳频发阶段(1995年2005年),地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山区公路建设中发生了大量的边坡失稳变形和滑坡复活,主要特点:数量多、变形多、危害严重增加投资、延误工期、破坏已有工程,严重影响安全运营。(深汕高速路K101、京珠粤境北段、
2、二郎山东西引道滑坡治理),5,边坡失稳的原因:(1)对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认识不足;(2)没有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未能避开地质不良地段;(3)高边坡数量多,高度大;(4)缺少相应的加固和防护措施;(5)施工不规范,坡坏了岩体的完整性。,6,第二阶段:从被动治理变为预防灾害阶段(近十年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大量引进外部技术力量,强化地质工作;(2)对已建工程进行认真的技术总结;(3)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加强对边坡病害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设立了西部交通科研基金,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4)修订了公路勘测设计规范和相应的技术政策,有效
3、地减少了高边坡变形和古滑坡的复活。,1.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7,2.从被动治理转为预防为主,1、勘察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如航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模糊评判、突变理论、神经网络等评价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2、贯彻“地质选线”原则,尽最大可能路线避开严重地质不良地段(采用大量的桥隧,避免大填大挖);3、采取“预加固”措施,避免开挖后边坡因大变形而失稳;4、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梁、锚墩)、微型桩、锚杆和土钉等整体加固和坡面防护技术大量应用于高边坡加固;5、土工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边坡表面防护、高填土加筋稳定路基工程;6、加强边坡的地表及地下排水已形成一种理念;7、采用了
4、保护环境和美化路容相结合的多种边坡防护技术。,8,近年来参加主要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9,注:合计2788处工点,课题研究10项,获奖6项。,10,当前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西南山区仍然是高速公路建设滑坡与高边坡病害主要发育区。2、该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地形地质条件异常复杂;3、滑坡的类型、规模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之最;4、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短;5、施工方法不当;6、地质工作深入程度不够,没有贯穿到整个建设期。,11,第二部分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12,一、滑坡防治方面(七项关键技术),滑坡正确判识与定性是滑坡防治技术的核心与基础,必须借助
5、综合勘察技术查清滑坡的性质、规模、成因和稳定性,滑坡的产生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预测等,以满足滑坡治理工程各个不同阶段设计的需要。采用的手段根据滑坡形成时代、不同类型滑坡的特征,采用野外调查、调绘等手段确定。,(一)正确认识滑坡的性质是滑坡治理的基础,13,(1)现代滑坡判识现代滑坡由于产生时间不长,滑坡要素和特有的外貌特征 保存较好。(2)古老滑坡古老滑坡外貌模糊不清,具有一定特征(3)潜在滑坡坡体具有产生滑动的地质条件,在外界因素变化下可能引起变形滑动。(4)复杂滑坡黏性土滑坡、黄土滑坡以及沿大断裂带发育的破碎岩石滑坡大多成群出现。,对大型复杂滑坡进行分条、分级和
6、分块。查明各块、各级间的空间关系,评价它们各自的稳定性,尤其是分析其相互间的影响,对确定整治方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龙穆尔沟6#滑坡,奉云路朱依河两岸古滑坡,14,14,复杂滑坡判识滑坡要素和外貌特征,龙穆尔沟6#滑坡,15,(二)、滑坡勘察中的技术问题,1.滑坡的调查与识别大型滑坡的条块、级、层划分分而治之2.综合物探趋势性滑动面3.滑坡的钻探方法无泵反循环法 所用仪器,无泵反循环钻具示意图,1.岩芯管;2.钢球;3.短钻杆;4.短钻杆上孔眼5.反循环水流,16,(三)、滑动带的监测,滑坡(滑动带)的监测所示,滑动带监测图,17,滑带土应力应变关系,(四)、选择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是关键,试
7、验法经验法反算法需要注意的是全断面取同一指实际标不符合,三段式滑动模式及其应力场示意图,王恭先等 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 P340P343列举了52个滑坡的滑带土指标。,18,(五)、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1、工程地质比拟法(1).斜坡地貌形态演变;(2).斜坡地质条件;(3).作用因素及其变化趋势;(4).滑动迹象分析。静力平衡计算 滑面为圆弧、直线、折线型采用不同的方法,19,蠕动阶段,稳定系数1.151.05挤压阶段,稳定系数1.051.00滑动阶段,稳定系数1.000.95剧滑阶段,稳定系数0.90.95趋稳阶段,稳定系数由0.95逐渐增至1.15,2、根据滑坡变形迹象判断滑坡
8、的发育阶段与稳定性,20,(六)、选择合理的滑坡治理原则,1.预防为主的原则;2.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3.全面规划、分期治理的原则;4.综合治理的原则;5.治早治小的原则;6.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7.科学施工的原则;8.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9.加强防滑工程维修保养的原则。,21,(七)、合理选择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核心针对滑坡性质、滑动原因、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常见滑坡的治理方法,22,二、高边坡病害治理(5项关键技术),1.高边坡一般将人工开挖形成的、高度大于30m的岩质边坡和高 度大于20m的土质边坡。2.高边坡病害是对高边坡中存在的不同类型失稳破坏的统称。如滑动、崩塌
9、、坍塌、倾倒和错落等;规模上可 分为坡体变形、边坡变形、坡面变形(复杂性)。3.高边坡病害的空间预测方法:(1)坡体结构预测法;(2)极限稳定斜坡比拟法;(3)开挖松动区的数值分析法;,(一)高边坡病害的空间预测理论与方法,23,(二)坡体结构预测高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坡体结构”控制了边坡的破坏类型、部位、规模和破坏模式,1.坡体结构 以山坡中各种结构面(包括原生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特别是、级结构面(结构面分级仅指规模大小)的空间组合,以及与临空面的关系为基础,以不同性质的工程岩组为主体的结构体。三 要 素:结构面、工程地质岩组、临空面,坡体结构确立高边坡结构面地质力学调查分析方法,24,2
10、.坡体结构与边坡破坏模式,总结易产生变形破坏的类 12种坡体结构,类均质结构,基座式结构,层状结构,松散破碎体结构,块状结构,1似层状结构2眼球状结构3较完整结构,1上软下硬结构2上硬下软结构,1顺倾层状结构2反倾层状结构3陡倾层状结构4斜交层状结构,1断层破碎带结构2松散堆积体结构,滑坡结构类型,25,基本特征:粘性土、黄土状土、堆积土、堆填土等类均质土,侵蚀面或开挖面以上的较均质岩土体无前期不利结构面。,破坏模式:沿弧形面旋转滑动、坍塌,、类均质坡体结构,、基座式结构 上软下硬坡体结构(1),基本特征:上部为土层或软弱岩层,下伏硬岩,岩层近水平或反倾。破坏模式:上部土层或软岩沿下伏硬岩滑动
11、或坍塌,26,基本特征:上部为厚层或巨厚层硬岩,下伏一定厚度软弱岩层,岩层产状近水平。破坏模式:硬岩崩塌、错落,软岩挤出性滑坡。,、基座式结构 上硬下软坡体结构(2),基本特征:软硬相间、互层或间层状的砂泥岩或其它岩类,岩层倾向临空,岩层倾角一般在1030之间。破坏模式:多层多级的顺层岩石滑坡。,、层状结构 顺倾层状坡体结构(1),27,基本特征:软硬相间、互层或间层状的砂泥岩或其它岩类组成,岩层倾向坡内,岩层倾角一般在1030之间。破坏模式:错落、切层滑坡或崩塌。,、层状结构 反倾层状坡体结构(2),28,基本特征:软硬相间、互层或间层状的砂泥岩或其它岩类,岩层面倾向坡内或倾向临空,岩层倾角
12、一般40。破坏模式:倾倒、倾倒式崩塌、倾倒式滑坡、V形节理崩塌或顺层滑动崩塌。,、层状结构 陡倾层状坡体结构(3),青海隆务河峡谷中倾倒变形体,29,基本特征:软硬相间,互层或间层砂泥岩或其它岩类,岩层走向与临空面走向夹角大于30。破坏模式:层面与节理面组合滑动,V形节理崩塌。(图14 图15所示),图15 2010年7月发生在渝武路 K930+700斜倾岩石滑坡,、层状结构 斜交层状坡体结构(4),图14,30,基本特征:岩体破碎呈碎石土状,次级构造面(带)发育。破坏模式:沿弧形面或构造面滑动、坍塌。(如图16所示),、松散破碎体结构 断层破碎带坡体结构(1),图16,31,基本特征:碎块石
13、堆积或老滑坡堆积体。破坏模式:崩塌、坍塌,沿接触面或老滑面滑动。(如图17所示),、块状结构 似层状坡体结构(1),基本特征:花岗岩、玄武岩等块状岩体,有贯通性似层状节理面,倾向临空。破坏模式:沿似层面滑动或崩塌。(如图18所示),、松散破碎体结构 松散堆积体坡体结构(2),图17,图18,32,基本特征:受构造作用岩体中形成眼球状结构体。破坏模式:错落、坍塌、滑动。(如图19所示),2、眼球状坡体结构,3、较完整坡体结构,基本特征:岩体完整,但发育倾向临空的小断层或节理面。破坏模式:V形节理崩塌,沿小断层滑落等。(如图20所示),图 19,图 20,33,极限状态下的稳定斜坡斜坡在主要条件和
14、作用因素作用下,在一定年限内能维持坡形、坡高和最陡坡率的稳定斜坡。主要条件和作用因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变化、自然环境(气候和地震)和营力等。(如图21 图22所示),3.极限稳定斜坡比拟法,图 21,图 22,野外识别极限稳定坡、外貌特征与坡体结构,提出坡高、坡型与坡率等参数。,34,4.高边坡开挖松弛区的确定,(1)建立高边坡地质力学分析模型;(2)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有限元法、边界元离散元法以及相互间的组合方法。(3)确定松弛区、松动区(如图23的曲线所示),图23 坡体开挖后的位移与应力曲线,(1)松弛区、松动区量值的划分问 题;(2)用数值分析方法确定
15、边坡松弛区理论上可行,并应用于个别重大边坡工程上,不同类型坡结构、高大复杂边坡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存在的问题,35,5.高边坡病害的空间预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工程地质调查,地形地貌,构造形迹,地下水的埋藏、排泄和补给的关系,地层岩性,极限稳定斜坡的特征、类型,主控制构造数、顺序和构造格局,鉴定所有的结构面的力学特性、配套分析,极限稳定斜坡的易发地段,确定稳定高边坡的坡形、坡率和坡高,比拟设计高边坡,确定结构面的分析规律、主控制结构面、山坡的构造格局,数值模拟计算,地质力学分析模型,变形体立体形态和变形带确定,坡体结构(5类12种),确定损伤演化系数,静力学计算模型,高边坡病害类型,预可和工可阶
16、段的病害预测,考虑施工方法,评价坡体病害范围和程度,高边坡病害预测和稳定性评价方法,设计和施工工期的病害预测,36,高边坡防治的工作方法,调查分析评估,工程地质分类,破坏模式预测,重点病害勘察,地质全程跟踪,加强动态监测,科学施工保证,工程方案优化,坡体结构划分,1、地质综合分析法为主,数 值分析、模型试验为辅;2、快速而正确认识病害性质是关键;3、地质贯穿全程。,37,(三)高边坡病害防治工程的设计,正确认识高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是 基础。高边坡设计是预测性设计。高边坡设计是风险设计。高边坡设计是动态设计。高边坡设计应对施工提出严格要求。,(1)特殊性,(2)基本原则,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原则;
17、控制变形、强化排水、综合治理原则;固脚强腰原则;保护环境、建立绿色通道原则;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38,(3)基本思路 高度低于30m的边坡,以设计稳定的坡形和坡率为主,做好边坡防护工程。高度大于30m的边坡,则应加强支挡工程,设置较陡的坡率,减小边坡高度。支挡工程要桩、锚组合使用。,(4)多层滑面边坡设计具有多层潜在滑动面的高边坡加固设计,如岩石顺层高边坡、应特别注意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局部和整体稳定问题。,39,(四)高边坡的预加固技术,高边坡病害的防治始终围绕“如何减小施工期产生的大变形”而展开,提出“控制变形”设计理念。(1)工程设计考虑边坡开挖后出现的变形破坏模式采取工程措施(2)选
18、择施工方法控制坡体的变形松弛。,预加固技术特点(1)全新的、合理的设计思路;(2)适应了机械化的施工要求,提高了施工工效;(3)减小了开挖影响区范围,控制了边坡的开挖大变形;(4)确保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边坡的长期稳定。,40,表2 常见预加固方法,41,41,(五)桩锚组合结构治理高边坡失稳破坏,(f)锚杆、锚索加固,(d)锚索和锚杆分层加固,(e)减载-抗滑桩加固,(c)两排桩加固,(a)预应力锚索加固,(b)桩与锚索联合加固,42,小结近20年我们得益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实践机遇,在理论、技术水平上有了较大进步,科研、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了上述滑坡与高边坡病害
19、防治工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滑坡防治方面7项,高边坡病害防治5项;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地质与设计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的特色。,43,第三部分 典 型 实 例,44,实例一重庆奉节巫溪高速公路大坪滑坡,45,第一部分 大坪滑坡工程地质特征与性质,1、大坪滑坡位于拟建的重庆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路线里程RK0+543+934段,路线在该处以孙家崖隧道及黄果树大桥由滑坡中后部横向穿过。2、勘察设计中已意识到为老滑坡,采用了3排2432m抗滑桩进行了预加固;3、估计滑面埋深1517m。,已建成的巫奉高速公路,46,一、工点概况,孙家崖隧道左洞进口,孙家崖隧道右洞进口,三峡175m水位线,梅溪河,S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滑坡 高边坡 病害 防治 关键技术 典型 实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