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课件.ppt
《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3.1 自感式传感器,3.1.1 基本自感式传感器 1.工作原理 基本变间隙自感式传感器由线圈、铁芯和衔铁组成,结构如图3.1所示。电感式传感器又可分为变气隙长度的传感器和变气隙面积的传感器。前者常用于测量直线位移,后者常用于测量角位移。2灵敏度 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用于测量微小位移时是比较准确的。为了减小非线性误差,实际测量中广泛采用差动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灵敏度K为,图3.1 变间隙自感式传感器,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3.1.2 差动变间隙式传感器 差动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采用两个相同的传感器共用一个衔铁组成。电感相对变化量的灵敏度K为 单线圈
2、式和差动式两种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的特性比较:差动式比单线圈式的灵敏度高一倍;差动式的非线性项等于单线圈非线性项乘以因子,因为,所以,差动式的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3.1.3 螺管型电感式传感器 螺管型电感传感器的衔铁随被测对象移动,线圈磁力线路径上的磁阻发生变化,线圈电感量也因此而变化,线圈电感量的大小与衔铁位置有关。,图3.3 螺管型电感式传感器,图3.2 差动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3.1.4 测量电路 1电阻平衡臂电桥 当衔铁偏离中间位置时,电桥失去平衡。K 称为差动电感传感器连成四臂电桥的灵敏度。K的物理意义是:衔铁单位移动量引起的电桥输出电压。K值越大,灵敏度越高。
3、2交流变压器式电桥 衔铁上移时,衔铁下移时,由于输出Uo是交流电压,输出指示无法判断位移方向,必须配合相敏检波电路来解决。,图3.4 电阻平衡臂电桥电路,图3.5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测量电路,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3调幅电路 当传感器线圈电量变化时,谐振曲线将左右移动,工作点就在同一频率的纵坐标直线上移动(如移至B点),于是输出电压的幅值就发生相应的变化。4调频电路 调频电路的基本原理是传感器电感L变化将引起输出电压频率的变化。,图3.7 调频电路,图3.6 谐振电路,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3.2 变压器式传感器,3.2.1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由一个初级线圈、两个次级线圈
4、和插入线圈中央的圆柱形铁芯等组成。等效电路如图3.9所示,其中U1、I1为初级线圈激励电压与电流(频率为w);L1、R1为初级线圈电感与电阻;M1、M2分别为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1、2间的互感;L21、L22和R21、R22分别为两个次级线圈的电感和电阻。在负载开路情况下,输出电压为 由于在一定的范围内,互感的变化D M与位移x成正比,所以的变化与位移的变化成正比。,图3.8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图3.9 等效电路,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实际上,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并不等于零,通常把差动变压器在零位移时的输出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它的存在使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曲线不过零点,造
5、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特性曲线如图3.10所示。,图3.10 零点残余电动势,零点残余电动势使得传感器在零点附近的输出特性不灵敏,为测量带来误差。为了减小零点残余电动势,可采用以下方法:尽可能保证传感器尺寸、线圈电气参数和磁路对称。选用合适的测量电路。采用补偿线路减小零点残余电动势。,第3章 变磁阻式传感器,3.2.2 变间隙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 由差动变压器的特性可知,差动变压器的输出与初级线圈对两个次级线圈的互感之差有关。结构形式不同,互感的计算方法就有所不同。P型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特性为 输出电压Uo与衔铁位移Dd 成比例。式中负号表明Dd 向上为正时,输出电压与电源电压反相;D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测 技术 基础知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