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课件.ppt
《第228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8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朱 琳,1.解剖学特点:外阴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掩盖阴道口;阴道前、后壁紧贴,防止外界污染。2.阴道自净作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使阴道上皮增生变厚并富含糖原,增加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糖原在阴道乳杆菌作用下分解为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pH4.5,多在3.84.4),使适应于弱碱性环境中的病原体受到抑制。3.阴道生态平衡正常阴道内有病原体寄居形成阴道正常菌群,其中以乳杆菌占优势,它对维持阴道正常菌群起关键作用。其他细菌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支原体和念珠菌,一旦生态平衡破坏,即可导致炎症发生。4.宫颈的防御功能宫颈阴道部表面为复层鳞
2、状上皮,抗感染能力强;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内有黏液栓,内含抗体。5.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子宫内膜分泌液中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等,有助于消除宫腔感染。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及输卵管蠕动有助于阻止病原体逆行性侵入。7生殖道免疫系统生殖道黏膜聚集有不同数量的淋巴组织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补体及一些细胞因子均在局部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多为混合感染,月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的刺激,糖尿病患者糖尿的刺激、粪瘘患者粪便的刺激尿瘘患者尿液的长期浸渍化纤内裤局部潮湿卫生巾的刺激。(一)诊断: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及排便时加重。
3、检查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癣样变。(二)处理 1.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休息,避免性生活。2.病因治疗3.局部治疗 0.1%聚维酮碘液(碘伏)或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坐浴后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此外,可选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部,每日12次。(三)预防注意卫生,保持外阴干燥,避免穿紧身裤,及时治疗原发病。,第一节非特异性外阴炎(non-specific vulvitis),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的炎症。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1/3深部,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性交、分娩等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
4、,病原体侵入而引起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已成为常见病原体。急性炎症发作时,腺管开口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abscess of Bartholin gland)。(一)诊断:1.症状:患处肿胀、疼痛,可有排尿痛及行走困难。严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第二节前庭大腺炎(Bartholinitis),2.体征:患侧外阴红肿,压痛明显。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脓肿可自行破溃;破孔大可自行引流,破孔小,引流不畅,反复发作。必要时可取分泌物作病原体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二)处理
5、 急性期卧床休息,根据病原体选用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局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并作造口术。,本病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以加德纳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混合。10%50%的患者无症状和体征。妊娠期可致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后子宫内膜炎等。(一)诊断1.症状及体征(1)10%5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2)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伴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3)分泌物稀薄,呈灰白色,阴道粘膜无充血的炎症表现。2.辅助检查(1)阴道酸碱度检查阴道Ph4.5(2)胺臭味试验(whiff test),第三节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
6、aginosis),(3)线索细胞(clue cell)检查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表面贴附各种厌氧菌尤其是加德纳菌形成的颗粒状物,致使细胞边缘不清称线索细胞。(4)脯氨酸氨肽酶活性测定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分泌物可变为桔黄色或红色。3.诊断标准下列项中有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匀质、稀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阴道Ph4.5。胺臭味试验(whiff test)阳性。线索细胞(clue cell)阳性。(二)鉴别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与其他阴道炎的鉴别诊断,(三)处理 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全身和局部同时用药,有效率80%90%。1.全身用药甲硝唑200mg,每日3次,口服,共7日;或
7、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口服,共7日;或甲硝唑2g,单次口服;或克林霉素300mg,每日2次,连服7日。2.局部用药0.75%甲硝唑软膏阴道用药,每次5g,每日2次,共7日;或甲硝唑泡腾片200mg,每晚阴道用药,连用710天;或2%克林霉素软膏阴道用药,每次5g,每晚1次,连用7日。3.性伴侣的治疗不需常规治疗,但反复发作者应对性伴侣进行治疗。4.妊娠期处理多选择口服用药,克林霉素300mg,每日2次,连服7日;或甲硝唑200mg,每日3次,连服7日;或甲硝唑2g,单次口服。,是由念珠菌侵犯外阴和/或阴道浅表上皮细胞所导致的炎症。8090病原体为白念珠菌,1020为非白念珠菌。白念珠菌是
8、一种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抗生素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如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通过肠道自身感染。(一)传染途径 主要为内源性传染。来自肠道自身感染是该病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或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第四节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二)分类1.单纯性VVC:非孕宿主的、散发的、白念珠菌引起的轻、中度病变。VVC评分7分2.复杂性VVC:可以为非白念珠菌感染。多为孕妇、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3.复发性VVC:患VVC后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病原体检查转阴后,又出现
9、症状,且复查真菌为阴性;或一年内发作4次或4次以上。4.妊娠期VVC:原因雌激素大量增加,阴道黏膜充血、水肿、细胞通透性增加,高雌激素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积聚,为白念珠菌生长、出芽、黏附提供丰富营养;雌激素增加阴道上皮对念珠菌亲和力。雌激素不仅与白念珠菌结合,还促使其转变为菌丝相,提高感染力妊娠期宫颈黏液栓对真菌抵抗力降低。,(三)诊断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阴道分泌物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妇科检查外阴可见地图样红斑,外阴水肿,常伴有抓痕。阴道炎阴道粘膜可见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粘膜
10、面。2.辅助检查(1)悬滴法 10%氢氧化钾镜检,检出率达70%80%。(2)染色法 直接涂片干燥后革兰氏染色,检出率达70%80%。(3)培养法 镜检阴性而有症状或难治性病例,可同时做药敏。(4)阴道PH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若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4.5,并且涂片中有多量白细胞,可能存在混合感染。,(四)处 理 治疗原则:积极消除VVC诱因;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性伴侣无须常规治疗,但RVVC患者例外;避免常规阴道冲洗;VVC急性期避免性生活;同时治疗合并的其他性传播疾病;个体化治疗;长期口服抗真菌药物应监测毒副反应的发生。.消除
11、诱因.单纯性VVC的治疗,首选局部阴道用药:(1)阴道用药 硝酸咪康唑栓、克霉唑栓、制霉菌素片(2)口服用药 伊曲康唑、氟康唑 3.重度VVC的治疗 应以全身用药为主,症状严重者可配合局部治疗。(1)口服用药 伊曲康唑200mg bid 共2日;氟康唑150mg(2)阴道用药 在单纯性VVC的治疗的基础上,延长疗程。,4.复发性VVC的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应根据分泌物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药物,强化治疗达到病源学治愈后,巩固治疗6个月。5.妊娠期VVC的治疗 以局部治疗为主,选择对胎儿无害的抗真菌药物阴道局部治疗。制霉菌素(B类药)、克霉菌素(B类药)、硝酸咪康唑栓(CM类
12、药)。6.治愈标准 VVC治疗结束后714天和下次月经干净后进行随访,两次随访病原体检查均为阴性为治愈。RVVC的治疗结束后714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应各随访一次。,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患者阴道的PH值一般为56.5,月经前后滴虫得以繁殖,导致炎症发作。(一)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间接传播(二)诊断1.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分泌物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检查见阴道粘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斑点,甚至宫颈有出血点,形成“草莓样”宫颈后穹隆有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2.辅助检查 生理盐水悬滴法直接镜检,第五
13、节 滴虫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三)处理 应进行全身治疗1.常规治疗2.特殊情况治疗(1)性伴侣的治疗(2)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治疗(3)顽固病例的治疗3.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且连续3次月经后复查均阴性,方可称为治愈。,老年性阴道炎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降低引起,也可见于长期哺乳和卵巢去势后的女性。(一)诊 断 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可有尿频尿痛等症状。检查见阴道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有时见浅表溃疡。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但应排除其他疾病才能诊断。(二)处 理补充雌激素抑制细菌生长,第六节 老年性阴道炎(senile vagin
14、itis),第七节 宫颈炎症(cervicitis),宫颈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约50已婚妇女经历此病。一、急性宫颈炎(acute cervicitis)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引起的急性宫颈炎较少见。临床常见急性宫颈炎为粘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其特点是于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擦拭宫颈管容易诱发出血。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一)病 理(二)诊 断 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粘液脓性,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伴有腰酸及下腹部坠痛,也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8 女性 生殖系统 炎症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