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课件.pptx
《第01章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1章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课件.ppt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效益审计,授课教师:徐波联系方式:,美国会计学会(AAA)在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中,把审计概念描述为“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与这种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人的有系统的过程。”,教材选用,指定教材:21世纪财经类大学基本用书:经济效益审计(第二版),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震编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参考用书:1、蔡春、刘学华等著,绩效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2、彭华彰等著,政府绩效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3、蔡春、刘学华等著,环境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4、李三
2、喜、李春胜、徐荣才编著,经济效益审计精要与案例分析,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5、高岩芳、周冉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基本内容简介,经济效益审计理论部分:1、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总论)2、经济效益审计程序3、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4、宏观(中观)经济效益审计5、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基本内容简介,经济效益审计实务部分:1、企业资本营运效益审计2、资源利用效益审计3、经营审计4、管理审计5、非经营性组织济效审计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审计7、开发和理财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第一章 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总论),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它在目的、内容、
3、职能和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财政财务审计,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本章内容:1、经济效益的构成2、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3、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和特征4、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基础,第一节 经济效益的构成,一、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益是指人类行为的效率和效果,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分。经济效益指经济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关系。产出指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成果,包括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投入指为了取得所需要的有用成果而消耗或占用的全部资源(劳动消耗与资金占用),其中包括为取得有用成果而正常发生的不合格产出所消耗或占用的资源。社会效益是指人类行为对社会进步与健康发展的影响,它通常体现为精神或社会责任方面
4、的作用,往往难以用货币计量。生态效益是指人类行为对保持和恢复生态平衡,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也多难以用货币计量。,二、经济效益的构成(一)经济活动中的投入可以有两种方式1消耗,即经济活动中实际耗费的资源,包括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物化劳动和活劳动。2占用,即在经济活动中并不被实际耗费掉,却必须具备的某些条件和要素,如资金的占用,固定资产的占用等。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为例,各类经济资源的消耗和占用情况如下表:,(二)经济活动的产出,指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或效果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表现为某种劳动成果,如产品、劳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则表现为某种效果,如培养人才、提高卫生和健康水
5、平、改善生态环境等。为了便于经济效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经济活动的产出分为两种:1有形成果,包括实物形态的和价值形态的,实物形态的有形成果如产量、质量、品种、销售量等,它们一般用实物计量,而不用货币计量;价值形态的有形成果如产值、销售收入、外汇收入、现金净流量等,它们一般都用货币计量。2无形效果,如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健康水平等,它们一般没有具体的实物或价值形态,难以用定量方法进行较精确的反映。,(三)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方法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方法,也就是经济效益指标的构成方法,对于学习经济效益审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1相减比较例如:收入成本费用利税(企业)现金净流量原投资额
6、净现值(项目NPV)2相除比较例如:成本费用/收入收入费用率 现金净流量现值/原投资额现值系数(PVI)产值/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销售收入/存货余额存货周转率3相减、相除结合比较例如:(收入成本费用)/资金占用总资产报酬率 原投资额/(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投资回收期,(四)效率、效果和经济性,2007年5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经济性审计,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据该准则解释,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
7、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经济性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5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据该准则解释,效果性是指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时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果性主要关注的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效果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效果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效果性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5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效率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
8、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率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效率性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的观点:1效率,是指投入量变动与产出量变动之比,综合反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合理、有效的程度。效率=产出量变动投入量变动2效果,是指在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产出的比较。它是产出的有用成果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产出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效果=(产出2产出1)投入13经济,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与投入的比较。它主要反映经济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程度,或单位产出所投入资源的变化方向和程度。经济=(投入2投入1)产出1效率、效果和经济性的概念,不仅
9、在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中应用,而且在宏观效益的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成为现代政府效绩审计的主要审计目的。,三、正确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一)不同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在社会经济不同部门,由于各自经济活动的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具有不同的特点物质生产部门:(1)产出成果和消耗、资源占用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可以用线性代数计算其期望值;(2)产出成果一般可以用货币计量;(3)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再生产价值总量的增加。非物质生产部门:(1)产出成果和消耗、资源占用之间关系模糊,难以确定其期望值;(2)产出成果一般难以用货币计量;(3)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
10、为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的节约,或服务数量的增加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二)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关系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利润是成果与消耗相比之差,在评价经济效益时,可以将利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考察;但利润是按照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方法确定的,其内涵与计算经济效益的消耗和成果并不一样。将利润与经济效益等同起来,会产生以下的问题:1企业利润不能体现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益,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拼设备,拼消耗,以增加眼前的利润,丧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企业利润不能反映经济活动带来的不直接属于企业的经济效益。3利润受价格的影响,在价格体系尚未理顺前,利润甚至不能
11、真正反映企业得到的经济利益。,(三)经济效益应注意几个统一1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2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统一3当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统一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四)提高经济效益的理论途径1、所费不变,提高所得(包括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和缩短经济活动周期)2、所得不变,减少所费(节约)3、所得增加,减少所费(最理想的方式,需以较大的技术变革为前提)4、所得减少,在更大程度上减少所费(比如淘汰老产品)5、所费增加,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所得(以追加效益递增为前提),四、经济效益的层次划分,(一)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是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较大范围的经济效益,也称整体效益,一般可理解为
12、整个社会范围的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单个企业、产品、项目的经济效益。(二)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长远效益是指能持久发生作用或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的经济效益。眼前效益是指暂时发生作用或短期内可以见效的经济效益。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应得到合理兼顾。审计评价时应注意,过分强调眼前效益可能丧失长远效益。(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能够直接得到并能以货币进行较精确计量的效益,一般属于经济效益。间接效益是指不能直接得到,并不能用货币进行较精确计量的效益,这种效益有时体现为经济效益,有时体现为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对经济活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不仅要计算和评价它的直接
13、经济效益,也应关注评价其间接效益。对直接经济效益暂时不理想,但具有良好的间接效益的经济活动,首先应给予肯定的审计评价,再对改善其直接经济效益提出建议。,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美国会计学会(AAA)在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中,把审计概念描述为“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与这种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人的有系统的过程。”经济效益审计在国外叫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的统一定义源自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的文件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的经
14、济活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这个定义突出了绩效审计是以3E为核心的。后来有学者认为应该增加环境性(environment),即4E审计。一、我国关于经济效益审计概念的几种提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有关审计学术文献和教科书中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有多种提法,如:1、经济效益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对照选定的标准,以评价、衡量和证实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所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活动。2、经济效益审计是有
15、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一定标准,对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鉴证,确定其合理性、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3、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者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鉴证,以促进其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4、三泰集团审计部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人员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经营战略的长远性、正确性进行监督、评价、鉴证,
16、以促进其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即:经济效益审计=真实合法审计+管理制度(法规)5、我们认为下面的概念适应性更强、更科学: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机构和人员。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是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具体化。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和资产、负债、损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项目和投资项目。经
17、济效益审计的职能包括:监督、评价和鉴证。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是衡量经济效益优劣的尺度。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中大量运用经济活动分析、现代管理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一)审计主体及其分工经济效益审计主体是指由谁执行审计的问题,独立的、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机构和人员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一般地说,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主体包括:1审计机关及审计干部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和政府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体现在两方面:(1)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利益;(2)社会管理者的利益。2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是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内部建立的审计机构对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 经济效益 审计 基本理论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