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概述课件.ppt
《社会救助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救助概述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社会救助,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概述 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一、社会救助概述,(一)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过程 工业化社会之前的各类救济行为具有下列特性:恩赐性。宗教慈善事业以及民间的互济行为均带有施恩的色彩,我国古代关于“赐田”、“施粥”、“施舍”的记载足以见其居高临下的恩赐性惩罚受救济者。在工业化社会之前的人类历史中,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没有把对贫困者的救济看成是社会的责任和贫困者应享有的权利,也没有将这种责任和权利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实施。中世纪的受救济者在接受救济的同时要受到鞭打、切耳、关进牛栏等惩罚。,年,英国女王伊丽莎
2、白颁布“济贫法”。后经修订称为新济贫法,这部法一直到1948年才被废除。新旧济贫法历时3.5个世纪。设立教区的贫民监督官和教区济贫委员会;建立贫民教养院、贫民习艺所等,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由贫民救济院收养他们,或施以院外救济;从较为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英国新济贫法,一是丧失个人声誉,接受救济被社会看作是一个污点;二是丧失个人自由,必须禁闭在贫民习艺所里劳动;三是丧失政治自由,失去公民权、特别是选举权。,20世纪初,社会工作者针对“济贫”这一类代表旧的伦理思想的旧概念,提出了“公共援助(Public Aid)”这一新概念,后来逐渐为官方所认可。“公共
3、援助”一词最早见于官方文件是1909年英国的“济贫法和济贫事业皇家委员会”的报告,这个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是:废除以惩诫穷人为主要目的的济贫法,代之以合乎人道主义精神的公共援助。“公共援助”一词以后又衍生出“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一词,两者基本上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从“贫民救济”到“社会救助”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替换,是一种观念上的飞跃。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通过新的权利立法,强调贫困现象的社会原因,由此,不仅国家和社会对缓解贫困以及消除贫困根源负有责任;并且贫困者从国家和社会获得救助是一项公民权利,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不必带有任何附加条件
4、。其次,社会救助强调建立被救助者的个案资料,社会救助不但重视应急补救措施,强调积极主动的援助扶持,如开发性扶贫等。,在现代国家,公民因维持不了最低生活水准而获得社会救助,是公民生存权利的体现。中国公民的此项权利已明确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存权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转让、不可交换的权利。社会不仅要求一般购买力的分配,而且要求特殊物品、服务以及权利的分配。如获得最低水平的医疗服务、食品以及住房的权利被看作是一项不可转让、不可交换的权利。,二、社会救助与反贫困,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1996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在1997年制定了联合国19972006年消除贫困十年规划。
5、中国国务院于1994年3月1日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工作。2004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将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一)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1.何谓贫困 作为经济范畴的贫困,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贫困,即缺少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且包括精神上的贫困,即缺少必要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传统理论一直将贫困看作收入低下的结果。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是因为收入低,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受生活的“能力”,或者贫困人口创造收入的能力以及机会贫困。低收入、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
6、会保障无力、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贫困人口丧失收入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生存能力,如获取收入与控制资源的能力,还包括社会生活能力,如“体面地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能力。,2.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1)贫困发生率。又称“人头指数”(Head-count index),它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处于某个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贫困人口比例、贫困人口调查指数、贫困率等。(2)贫困深度。又称“平均贫困距”(Poverty gap),它是指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比例(%)。这一指标可以用来估测贫困人口的收入位于贫困线以下的程度,或曰平均差距。(3)贫困密集度。它等于贫困
7、深度乘以贫困发生率,即用贫困人口的人数乘以他们的收入低于贫困线部分的比例,再将乘积除以总人口。贫困的密集度又称为贫困差距指数。,(4)贫困严重度。它是指不仅贫困的发生率和贫困深度增加,而且穷人之间个人消费的分配也变得更不均等。例如,如果一元钱从一个穷人手里传给另一个更穷的穷人,那么,贫困的严重度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尽管此时贫困的发生率、深度和密集度没有发生变化。贫困严重度用通常的数学算式来表示,贫困严重度等于先把单个贫困人口的收入低于贫困线部分的比例取平方,再把所有贫困人口加总起来,除以总人口。此外,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预期寿命、净小学入学率等社会指标,也被用于对贫困程度的衡量。,(二)贫
8、困的成因及其恶性循环,1.贫困的成因(1)家庭获得生产资料和转移收入的机会少能力低。贫困家庭通常既无资产又无收入,缺乏土地、资源及得到转移收入(如食品券和补贴)的途径。贫困家庭往往还贷能力低,所以不可能利用正规的保险和生产性信贷来改变境况,在收入低谷期,民间借贷,乃至高利贷往往是维持其最低限度消费的惟一手段。人们获得生产资料的途径是由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以及土地、资金(包括贷款)分配制度决定的,而这又受到现存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的影响。,(2)就业机会少。就业机会是由经济运行的组织方式(如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和经济增长率决定的。经济的增长与经济运行的组织方式又受到政府、企业
9、、消费者的消费、储蓄和投资活动以及政府有关政策的影响。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极大地依赖于经济景气程度。,(3)人力资本匮乏,就业能力低下。穷人的人力资本往往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受教育水平低,饥饿、营养不良导致疾病,以及妇女过多的生育,都大大削减了贫困人口劳动能力,使其只能从事低技术、低资本需求和低劳动生产率的无保障的工作,如小商贩、临时工、拾垃圾等。中国2003年重点贫困县的农民文盲率高达22.4%,(4)抚养负担和赡养负担重。家大口阔、土地的人口比率低、人均收入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家庭的人口结构特征。家庭的生育决策是对贫困的一种敏感反应。作用因素有:贫困家庭儿童死亡率高,子女从事劳动的起始
10、年龄低,父母年老时需要子女养老,得到计划生育服务的机会少,故倾向于多生,然而又无力使子女受到应有的教育。在穷人家庭中,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境况更为悲惨。,(5)抗风险能力低,突发事件造成收入下降。穷人缺乏应变能力,一次不利的偶然突发事件,特别是意外事故,就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如再遇上全局性的经济衰退,战争、饥荒和自然灾害,都会使一些人沦为贫困,或者使已经沦为贫困的家庭走向饥饿和死亡。此外,农村的贫困家庭还经常面临季节性的收入变动。,(6)社会地位低。贫困也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有关。贫困人口往往被“边缘化”,其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发言权小。(7)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劣。穷人一般生活在平均收入水平低下、社会服
11、务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非农就业机会缺乏、生态环境退化的地区。根据近期国家对扶贫重点县的调查统计,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户76%生活在山区,46%的农户人均耕地不足1亩,城市化有助于减轻贫困。,2.贫困的恶性循环,导致贫困的诸因素经常是相互叠加、联动和互为因果的,使得贫困者处于一种越陷越深的恶性循环。其循环模式表现为:生活于贫困境况中的人们,由于从小就受到贫困文化的熏陶,他们缺少向上的进取动力,环境也使他们难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低成就动机导致低社会流动性,受教育的机会少,受教育的层次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就业上的竞争力薄弱。低教育水平、较弱的竞争力,自然导致他们只能进入低收入职业,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层
12、次,低收入的职业和低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更为贫困。,(三)反贫困的重要意义与实现途径,1.反贫困的重要意义 首先,消除贫困会使原来处于闲置状态的劳动力变成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其次,消除贫困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再次,各类反贫困举措均强调提高贫困人口谋生的能力和增加谋生的机会,其收入的增长又会扩大市场容量和加速市场发育。,2.消除贫困的途径:能力与机会,(1)政府通过明智的社会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2)增加获得赚钱的机会和提高对机会的反应能力。(3)从产业政策角度实施的反贫困战略。(4)劳动力流动与反贫困。,三、社会救助体系,(一)社会救助体系的分类1.按照社会救助项目支
13、付方式的不同分为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1)现金救助提供给特殊类型的人,如向有未成年孩子家庭提供资助项目,向低收入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辅助保障收入项目等;(2)实物救助则针对特殊目的,如医疗补助项目提供免费医疗服务;食品券则低于市场价格提供食品等。实物救助的支付方式是灵活的。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实物(诸如公共住房、公共卫生院),也可以由被救助者向私人货商购买物品求服务,政府则支付全部或部分成本(诸如医疗补助项目和食品券)。,2.按照社会救助项目的性质与用途相结合的标准,分为救助类项目和预防类项目。救助类项目:低房租的公共住房、医疗补助等。预防类项目:通过改变贫困者的营养、教育和健康条件,来帮助贫困者
14、尽可能脱离教育缺乏、健康不佳和工作能力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二)中国社会救助体系,1.救灾 救灾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进行抢救与援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并使其脱离灾难和危险境。(1)自然灾害类型。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界内在矛盾激化的结果。气象灾害,如水灾、旱灾、风灾、雹灾、冷害、酷热等,这是最普遍且危害程度最广泛、最大的一类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地陷等;地貌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等;水文灾害,如海啸、海侵、风暴、潮水等;生物灾害,如病虫害、鼠疫等;森林火灾等。,(2)救灾的对象与内容。,自然灾害的救助对象是灾区及其灾民。灾区可以划为轻灾区、
15、重灾区、特重灾区和插花灾区。灾民包括:因灾造成的伤病员;因灾造成的无住房、无衣被、无口粮、无耕地、无生产工具或生产资料的人员;因灾导致减产、减收三成及三成以上,以及发生饥荒和因饥荒引起各种疾病的人员。,救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救灾包括报灾、核灾、灾后救助等全过程及其内容;狭义的救灾仅指对灾民的生活与生产中的困难给予救助,如基本口粮救助、衣被救助、房屋救助、现金救助、药品救助、部分生产资料救助等。1998年全国大面积洪水灾害,受灾人口3.5亿人,直接经济损失3007亿元,灾害救助资金投入226.8亿元,救济灾民6684万人次,紧急转移人口2082万人次。救灾具有救急性质,应与常规的贫困援助区
16、别开来。,2.农村扶贫,(1)扶贫的对象。扶贫主要是对那些贫穷落后,特别是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地区给予资金、物资、人力和技术上的帮助,扶持其经济开发,增强其自身经济实力,促使其尽早脱贫。中国的绝对贫困主要是发生在资源贫乏、土地贫瘠的偏僻山区。这些地区的最贫困的家庭由于赡养系数高、健康状况差而更加贫困。少数民族人口在贫困人口中占极不相称的高份额,这主要是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贫困地区分为国家确定的贫困县和各省确定的贫困县两大类。国家确定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地区,这些地区又多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详见表8-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救助 概述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