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其动力学研究课件.ppt
《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其动力学研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其动力学研究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研究,研究生:张秀伟导 师:李建新 教授 王 虹 博士,天津工业大学2009级研究生毕业答辩,Contents,研究背景,1,研究目的与内容,2,结果与讨论,3,结论,4,研究背景,含油废水是指一类含有脂(如脂肪酸、皂类、脂肪和蜡等)及各种油类(如矿物油和动植物油等)的废水。,石油工业,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机械制造加工业,运输工业,餐饮业、纺织工业等,含油废水,含油废水中存在着硫化物、有机酚、氰、细菌、固体颗粒和破乳剂、絮凝剂和杀菌剂等化学药剂,甚至还含如砷、铬等对人体有毒的元素,如果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全球性难题:含油废水治理的迫
2、切性,因此,含油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已经成为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油田可持续开发,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 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单位:mg/L),注:1.1标准分级 第一级指所有新建、扩建、改建企业;第二级指所有现有企业。1.2标准分类 全国石油开发企业分为二类:I 油田 II 气田,高含盐油田。,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常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发展趋势:多级处理集成技术,本课题组设计电催化膜,利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强化膜分离过程-两者有机耦合,实现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新型水处理过程,设计思路:将电催化氧化与膜分离技术进行耦合,制备高
3、抗污染电催化膜材料,实现膜材料的多功能化以及无污染操作;电催化膜反应器:以具有导电性的微孔炭膜为基膜,负载纳米催化剂(如TiO2)制备电催化膜。以管式电催化膜作为阳极,辅助电极为阴极,分别经导线与电源相连接,构成电催化膜反应器(如下图);“干净水”通过负压进入管内侧,在低电场下电催化膜产生羟基自由基等氧化剂能够使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或CO2和H2O,实现了该过程的高效分离,同时赋予电催化膜自清洁功能,提升膜抗污染能力,实现膜分离过程的无污染操作。,电催化膜主要技术特点1)催化氧化与分离双功能2)实现过程可控氧化,电催化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探索电催
4、化膜反应器处理油水的最优条件,具体为考察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停留时间、料液pH和温度等参数对处理效果(抗污染性能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的影响,并找出最优条件。根据各因素对膜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对其动力学进行研究,建立电催化膜反应器动力学模型。,研究目的,考察在不同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停留时间、料液pH和温度处理不同浓度的油水时,膜抗污染性能及处理液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情况,结合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找出最优条件,并考察在最优条件下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不同浓度含油废水的效果、能耗和催化效率通过电催化膜反应器在最优条件下处理液COD随着停留时间的变化情况,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研
5、究内容,1稳压电源 2导线 3阴极 4电催化膜 5料液槽 6真空表7蠕动泵 8透过液出口 9 阀门,实验装置,结果与讨论,第一部分 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参数的优化设计,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5g/L、电流密度为0.312mA/cm2、pH=6和温度25,停留时间为3.8min的条件下:分别考察电极间距为20mm、30mm、40mm、50mm、60mm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一、电极间距的影响:,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
6、电极间距为40mm、电流密度为0.312mA/cm2、pH=6和温度25,停留时间为3.8min的条件下:分别考察电解质浓度为1g/L、5g/L、10g/L、15g/L、20 g/L和30 g/L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二、电解质浓度的影响:,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三、电流密度的影响,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极间距为40m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5g/L、pH=6和温度25,停留时间为3.8min的条件下:分别考察电流密度为0.104mA/cm2、0.208mA/cm2、0.312m
7、A/cm2、0.416mA/cm2、0.624mA/cm2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四、停留时间的影响,在选定油水初始浓度为200mg/L、电极间距为40m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5g/L、电流密度为0.312mA/cm2、pH=6和温度25的条件下:分别考察停留时间为0.45min、0.9min、1.8min、2.8min和3.8min时膜反应器的性能。性能通过处理溶液过程中通量随操作时间的变化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来评价。,通量的变化,处理液COD的变化,紫外,在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催化 反应器 处理 含油 废水 过程 参数 优化 设计 及其 动力学 研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