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人体的化学元素课件.ppt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人体的化学元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人体的化学元素课件.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第一节概述,人体的化学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宏量元素)(major element),碳、氢、氧、氮、硫、钾、钠、磷、钙、镁、氯等11种。占人体内化学元素总量的99.95%。,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含量低于人体体重的0.01%,且每日需要量小于100mg的化学元素。锌、铁、铜、锰、钴、铬、钒、锡、硒、氟、碘、钼、锂、铅、镉、汞、铊、镍、锶、锂、硅及多种稀土元素(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15个镧系元素的合称)。,微量元素的分类,必需微量元素非必需微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锌、铁、铜、钼、铬、锰
2、、钴、镍、锡、钒、碘、硒、氟、硅等14种。,非必需微量元素,汞、镉、铅、铝等迄今尚未发现其生理作用的微量元素。,人体元素,常量元素macroelement,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必需微量元素,非必需微量元素,C,H,O,N,P,S,Cl,Na,K,Ca,Mg等11种,Fe,I,Cu,Zn,Mn,Co,F,Cr,Sn,Mo,Ni,Se,Si,V等14 种,图 人体元素的分类,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1.参与酶的构成和激活,影响酶的活性;2.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特殊功能;3.参与激素及其辅助因子的合成,与内分泌功能有关;4.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5.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的化学
3、元素组成,在种类和含量上都与地壳表层的化学元素组成密切相关。,人体血液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一地区水或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为地方病(endemic disease)。,通常可将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分为元素缺乏和元素过多两种类型。常见的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我国地方病分布广、患者多。全国地方性甲状腺肿约有700多万人,地方性克汀病
4、18.7万人,亚临床克汀病1000万人,受威胁人口4.25亿。地方性氟病中氟斑牙患者3950万,氟骨症287万人,受威胁人口1.1亿。大骨节病人约81万,受威胁人口约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1.24亿人,患者近年来已明显减少。,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基本特征,1.地方性,即具有明显的地区性;2.该地区具有该病的发生条件(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3.非病区健康人进入病区,可患病,且属危险人群;4.从地方病区迁出后,病情不会加重,有的可逐渐减轻甚至痊愈;5.某些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6.消除该地区的特异致病因子后,可使该地区变为非病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规律,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
5、流行规律为深山区高于半山区,高原高于平原,内地高于沿海,沟里高于沟口,河流上游高于中下游,农村高于城市。2人群的发病无民族、年龄、性别等的选择性,3老、少、边、穷地区发病严重。,第二节 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这些疾病形式实际上是不同程度碘缺乏在人类不同发育期所造成的损伤,而甲状腺肿和克汀病则是碘缺乏病最典型的表现形式。,碘(iodine,I)在自然界的分布,空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水碘含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在碘缺乏病
6、区多在10g/L以下。陆产食品中的碘,受土壤水溶性碘含量的影响,不同地区所产蔬菜和粮食的碘含量不同,大约为10100g/kg。在碘缺乏地区碘含量较低,一般在10g/kg以下海产品中碘含量较高,可达到100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碘化物溶于水,随水迁移山区水碘低于平原,平原低于沿海海洋生物含碘丰富,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g/kg)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g/kg),碘在人体内的代谢,人体需要的碘有80%-90%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水。食物是人体摄入碘的主要来源,碘以消化道吸收为主,主要是在胃和小肠迅速被吸收。食物中的无机碘溶于水形成离子碘。当空腹时,进入胃肠道的碘,1
7、-2h可完全被吸收。胃内有食物时一般在3h内也可吸收完毕。胃肠道内的钙、氟、镁等能阻碍碘的吸收。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影响胃肠道对碘的吸收。,碘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少部分由粪便排出。碘的最低生理需要量:75gd,供给量为150gd。,碘的生理作用,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素的合成,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氧化形成活性碘;活性碘与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的酪氨酸结合,形成一碘酪氨酸残基()和二碘酪氨酸残基();个偶联形成三碘甲酰原氨酸(),个偶联生成四碘甲酰原氨酸();甲状腺素包括、,以上的、均与血浆蛋白结合,起激素作用的为游离的、。,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 2.维持正常新陈代谢 3.影响蛋
8、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 4.调节水和无机盐 5.促进脑发育 6.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1发病概况全球碘缺乏病流行的国家有118个,全球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约16亿,由于缺碘造成不同程度智力落后的人口约3亿,有6亿多人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由于母亲缺碘每年至少有3万个胎儿流产或死产,约有12万新生儿在出生时即有不同程度的体能和智能损害。,我国碘缺乏病流行广泛,发病人数多,危害严重。我国碘缺乏病区1615个县,受威胁人口4.25亿,累计查出地方性甲状腺肿3500多万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约25万人。,2.地理分布,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国家(瑞士、意大利等);
9、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等);非洲的刚果河流域;亚洲的喜玛拉亚山地区(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国等);大洋州(新几内亚)。,我国的碘缺乏病主要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脉;华北的燕山、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西北的秦岭、六盘山、祁连山和天山南北;西南的云贵高原、大小凉山、喜玛拉亚山山脉;中南的伏牛山、大别山、武当山、大巴山、桐柏山;华南的十万大山等地带。,以上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地形倾斜、洪水冲刷严重、降雨量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碘元素含量极少;由于地理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其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的患病率也不同;一般为山区丘陵平原。,3.人群分布,地方性甲状腺肿
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随年龄增加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发病率增高。在儿童和青少年,女性的最高患病率多在1218岁,男性在915岁。以后随年龄增长,男性至成人后甲状腺肿患病率逐渐下降;而女性由于月经、怀孕、授乳等生理因素,其甲状腺肿的患病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人群发病率:女性男性。但在重病区男女患病率接近。,影响发病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地表冲刷严重、流失的碘得不到补充,土壤的特性(白垩土、沙土、灰化土、泥炭土等)。,2饮水碘含量: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与饮水中碘含量关系密切。有人调查了北京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饮水碘含量与甲状腺肿发病的关系。,饮水碘(g/L)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2
11、26.10 25 18.7 510 8 1030 无,3.膳食因素人体需要的碘80%-90%来自食物,10%-20%来自水。食品中碘含量海产品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低蛋白、低热量的膳食可影响肠道对碘的吸收,以及甲状腺对碘的吸收转化;食物中的钙可阻碍碘的吸收。维生素不足可影响甲状腺素合成中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碘缺乏病多发生于经济落后、营养不良的偏远山区,尤其多见于这些地区内生活贫困的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碘缺乏病是以碘缺乏为主的多营养缺乏症。膳食中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酸盐、硫葡萄糖苷等,一、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症状
12、是甲状腺素肿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原因,缺碘 碘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水,当碘摄入量低于40gd,或水中含碘量低于10gL可发病。,.致甲状腺肿物质,.有机硫化物:如硫氰酸盐(萝卜、杏仁、木薯等含有)和硫葡萄糖苷(芥菜、卷心菜等含有);.某些有机物:黄酮、酚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和有机氯化合物;.某些无机物:水中的钙、氟、镁、锂以及硝酸盐等。.某些药物:如氯丙嗪、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等。,.其它原因,高硬度水含氟化物、硫化物过高的水污染的水维生素缺乏:A、C、B12等高碘,发病机制,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当环境缺碘,机体摄入碘不足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下降,可反馈性地促使垂体前叶分泌TSH增加,
13、使甲状腺组织发生代偿性增生,腺体肿大。由于胶质不断蓄积,压迫滤泡上皮细胞,局部纤维化,使供血不足,细胞坏死,出现退行性变,形成结节。,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 声音嘶哑 瞳孔扩大 上腔静脉综合症 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淤点,2.压迫症状,诊断标准,.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小于拇指末节 而有结节;.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 其它甲状腺疾病;.尿碘低于50g/g肌酐,甲状腺吸碘率呈饥饿曲 线,可作为参考指标。,分型,弥漫型:均匀肿大,质较软,无结节;结节型:有一个或几个结节;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14、。,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度,正常: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度:头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容易看到。由超过本人拇指末节大小到相当于1/3拳头大小,特点是“看得见”。甲状腺不超过本人拇指末节大小,但摸到结节时也算I度。度,由于甲状腺肿大,脖根明显变粗,大于本人1/3个拳头到相当于2/3个拳头,特点是“脖根粗”。度,颈部失去正常形状,甲状腺大于本人2/3个拳头,特点是“颈变形”。度,甲状腺大于本人一个拳头,多带有结节。,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弥漫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弥漫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弥漫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弥漫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结节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结节型度,地方性
15、甲状腺肿患者-结节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混合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混合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混合型度,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混合型度,鉴别诊断,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二、地方性克汀病,指在碘缺乏地区出现的一些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运动神经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案例,某地某山村,是个土地肥沃、水源丰沛、山林茂密的好地方,可是人不美。许多年前,这个地方叫傻子屯。当年的傻子屯,村口路边到处可以看见有大粗脖子的村民,还有很多村民身材矮小,或聋或哑,或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全村
16、1313口人,大粗脖子患者859人,儿童发生率达94%,弱智患者154人,全村因病丧失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口的1/4。而且村子附近方园几百里,也有好几个村落,可只有这个村子,出现了这么多的傻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村子里多少辈的人苦苦思索,一直解不开这个谜。,发病机制,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缺碘,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障碍。由于胚胎期大脑发育分化不良,可引起耳聋、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以及出生后至两岁摄碘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激素缺乏,明显影响身体和骨骼的生长,从而表现出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及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症状。,临床表现,智力低下;聋哑;生
17、长发育落后;神经系统症状;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甲状腺肿。,“呆、小、聋、哑、瘫”,克汀病面容,地方性克汀病粘液水肿,地方性克汀病(18岁患者与同龄女性身长的比较),地方性克汀病分型,1.神经型:精神缺陷、聋哑、神经运动障碍,没有现 症甲状腺功能低下;2.粘液水肿型:粘液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迟 滞,侏儒;3.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特点。,神经型克汀病患者,粘液水肿型克汀病患者,混合型克汀病患者,地方性克汀病的诊断,必备条件:1.出生、居住在碘缺乏地区;2.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辅助条件,神经系统症状:听力、语言、运动神经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身体发育障碍,克汀
18、病形象,粘液性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血清T4降低,TSH升高等。,地方性克汀病的诊断,必备条件+辅助条件(1项或1项以上)即可诊断,克汀病的鉴别诊断,散发性克汀病唐氏综合症脑性瘫痪苯丙酮尿症垂体性侏儒佝偻病,亚克汀病,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伴有神经系统轻微受损和生长发育迟缓。此病因临床异常表现不明显,易被人们所忽视,实际其患病率远高于典型克汀病。我国亚克汀病患者估计为1000万人。我国1017万智力残疾患儿中,有80%归因于碘缺乏。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其中600万在碘缺乏地区,按碘缺乏使智力商数平均丢失13.5万个百分点推算,如不加防治,每年因碘缺乏而丢失约8000多万个潜在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地球化学 性疾病 概述 人体 化学元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