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学——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经济学——绪论.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经济学,课程性质,安全经济学是安全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安全经济学是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重要且具有现实价值的子学科 安全经济学是公共安全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目的,讲授安全经济的基本理论体系与基本框架目的在于使安全工程与安全管理专业的学生树立现代安全经济理念,掌握安全经济学理论和事故损失的基本分析方法,学会控制安全成本和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学时30(授课)+2(辅导)考试方式待定教材罗云:安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替代教材罗云:安全经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安排与要求,学习方法,听讲笔记思考提问讨论写作业阅读参考资料,课程内容,第一章:
2、绪论(2学时)第二章:安全经济学概述(2学时)第三章: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学时)第四章:安全经济统计(2学时)第五章:安全价值工程方法(2学时)第六章:安全投资理论与技术(4学时),课程内容,第七章:事故经济损失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4学时)第八章:事故非价值因素损失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4学时)第九章:安全经济贡献率分析与评价(2学时)第十章:安全经济效益分析(2学时)第十一章:安全经济管理(4学时),可以延伸阅读的文献,姚庆国:“安全经济学基本问题综述”,山东社会科学,2004/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兵工安全技术,1999/03于维英:“论安全里的经济学”,劳动
3、保护科学技术,1999/06李红霞:“安全之经济学分析”,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7/03左东红:“关于安全经济学的分析与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03,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第一节: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节: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节:安全经济学哲学辩证思考方法和原则,第一节: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的意义(1)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条件;(2)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3)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节: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一、安全生产与社会安全安全生产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安全生产状况是一个
4、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安全生产,劳动者权益得到保证,对社会制度满意,社会安定团结,非安全生产,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证,对社会制度不满意,罢工、游行,社会秩序混乱,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例如,宪法明确规定了劳动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共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二、安全生产与国家和政府形象如果特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职业病发病率过高,将有损国家和政府形象。前苏联1986年4月26日凌晨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直到5月6日,真理报才刊登了第一份有关这一事故的详细报道。但是这份报道没有说出大火所产生的放射量以及伤亡人
5、数。5月14日,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第一次公开谈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前苏联政府在处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上不透明的做法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国家的严厉批评。东欧国家和邻国因前苏联未及时通报灾情,使得原本紧张的关系加剧。国际社会对前苏联核技术的信任大大降低,加之西方媒体大量夸大的报道,使前苏联的声誉受到空前打击。是前苏联解体的一个间接因素;,二、安全生产与国家和政府形象,我国各类可控制和预防的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导致民众对地方政府的质疑和不信任;如河南登封“9.21新丰事故”,造成37人死亡政府应急救援不力,公众对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官员产生了愤恨情绪,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二、安
6、全生产与国家和政府形象,发达国家对中国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的投入不够采取指责、抵制和批评的态度。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之所以有竞争力,是因为它们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不足,节省了成本,这种“不公平”是不能接受的,要对这些国家施加压力,限制他们的产品出口如北美和欧洲都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劳动安全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才有资格参在贸易区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是对一个国家和政府国际形象的否定和打击,二、安全生产与国家和政府形象,奴役童工的武汉黑心棉工厂,工人们的身体是不能承受如此恶劣环境的摧残!,三、安全生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努力实现惠及
7、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民众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也是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的主体。安全生产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众对生产的热情、劳动投入和生产绩效,进而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水平和进度。,三、安全生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反映在经济和消费指标上,“全面”的内涵还包括社会协调安定、人民生活安康、企业安全生产、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等。树立“大安全观”,包括社会公共安全、社区消防安全、交通运输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家庭生活安定和睦等。,震惊中外的山西黑砖窑案,拷问着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利益分配中的“潜规则”腐蚀着本来善良的人性,也使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中工作成为
8、底层劳动者的奢望!,人贩子:介绍一个未成年黑工,可得介绍费400500元。窑主:每出1万块砖,窑厂主支付包工头360元。,三、安全生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把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百万吨煤炭死亡率四项指标纳入了国家统计指标体系,第二节: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一、基于“成本收益”理念的安全投入工业化早期,人们对安全与健康问题的认识大多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对遭受伤害的企业和个人仅仅持同情态度。并认为工人伤亡仅仅是赔偿医疗费用和浪费工作时间而已。企业家最希望的结果是,在改善劳动条件的同时,必
9、须有更大的利润产生。安全收益安全投入在安全投入过程中,企业家一般只考虑企业本身显性的、内部的经济收益。,一、基于“成本收益”理念的安全投入,企业安全投入的收益是多元的:(1)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并存;(2)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并存;(3)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并存。,发生安全事故时,企业承担的安全费用也是多元的:(1)人身伤亡所支付费用(医疗护理费、补助救济费、丧葬抚恤费、工人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清理现场费、事故罚款)(3)财产损失费(固定资产损失、流动资产损失)(4)停产减产损失价值(5)工作损失价值(6)资源损失价值(7)处理环境污染费用(排污费、治理费、赔偿费)(
10、8)补充新工人培训费(9)工人怠工或罢工可能带来的损失,对于事故受害者来说,事故所造成的永久性伤害,诸如肢体残缺、失明、丑陋的疤痕或毁容、智力衰退等,会带来精神折磨、焦虑不安等,这些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对政府的不信任、环境污染、社会动荡等,也很难用安全投入的有价格的费用数量来衡量。在进行安全投入时,必须树立全面的“成本收益”理念,综合衡量安全投入的整体收益。,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伤亡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其严重程度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是一致的:(1)经济萧条时期(2)充分就业时期,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职业伤害事故
11、呈稳步下降趋势。如日本在1975-1985年间,职业伤害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50%;美国在1970年实施职业安全健康法后的15年,事故伤亡人数降低了18.8%;英国在1972年实施职业安全健康法后的15年,死亡人数下降40%。目前,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已由职业安全转变为职业健康保健。但发展中国家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还集中在职业安全方面。,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在总体上,我国的安全生产还比较落后,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比较严重。2001年ILO公布的20余个国家的工伤事故10万人死亡率,我国的数据是8.1,美、英、法、德、日五国平均水平3.18,我国相对发达国家是255原因在于(1)我国处于经济
12、快速发展期;(2)农民工构成了当代中国工业生产的主体力量,安全意识缺乏、安全培训不足;(3)管理者安全意识不足,法制不健全,安全制度体系不完备。,三、安全生产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安全生产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安全投入的能力和力度;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安全的技术水平和保障标准。表1.1和表1.2表明:工伤事故死亡率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人均GDP增加,事故率呈下降趋势。,表1.1:部分国家人均GDP、10万人死亡率和亿元GDP死亡率统计(2001),表1.2:我国2002年各省市各类事故亿元GDP死亡率和人均GDP数据统计
13、,我国2002年各省市各类事故亿元GDP死亡率和人均GDP趋势,四、安全生产与企业商誉商誉(Goodwill)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不能独立存在,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
14、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具备良好商誉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安全状况良好、生产稳定的企业。,“三鹿”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了安全生产和企业商誉之间的内在联系。,五、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事故的显性损失: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损坏、材料和产品的损失、雇员的流失等;事故的隐性损失:恢复生产时期,生产操作可能处于停滞状态;其他雇员的心理波动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节奏和效率;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事故的调查、报告、赔偿以及替换和培训受伤人员等方面,对正常的管理效率造成负面影响;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雇员而造成损失。事故的显性损失和隐性损失都会导致生产水平的下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五、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当企业
15、进行安全投入,安全生产得以保证,事故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会大幅度减少。工人的心理波动不大,生产热情高涨,生产就能满负荷运转,生产力能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经费用来对安全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安全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避免污染物的排放,节约了国家或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效益。对企业的商誉价值带来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五、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据世界劳工局数据,许多国家的事故善后处理费估计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3%,事故预防费用至少等于善后费用的两倍。即事故的总损失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2%6%.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减少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16、方面,同时,安全对经济具有“贡献率”,安全也是生产力。,五、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增长速度叠加法”就是把若干年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全部叠加起来“生产函数法”通过研究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国民产出之间的关系,测定各种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进而对各种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增长中的作用做出综合评价。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Y=f(X1,X2,Xn)其中,Y表示产出量,而X1,X2,Xn表示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的研究,在通过“增长速度叠加法”和“生产函数法”模型计算之后,得出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平均综合贡献率是2.4%,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5.8,表1.3:职
17、业事故和职业病损失占GDP的比例,一系列数据的警示,(1)目前,我国事故的平均直接损失占GDP的1.01%;按此比例,2008年我国的GDP超过30万亿,事故直接损失超过3000亿元,至少可以重建150座河南理工大学,目前,我们新校区的东西长1.8公里,150座河南理工大学长达270公里,而焦作离驻马店的距离是270公里左右,因此,重建的校园可以从焦作到我的驻马店老家;,一系列数据的警示,(2)由于事故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比例系数一般在1:2至1:10之间,即使采取1:2,2008年我国的事故总损失也在9000亿元,这个损失可以使今年600万大学生不用花家里的一分钱而从大一读到博士毕业。,一
18、系列数据的警示,(3)如果按照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1:5.8进行安全投入,那么,2010年如果多投入1000亿元,将会带来5800亿元的剩余产出,扣除1000亿元的成本,净剩余4800亿元,这个钱可以使全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提高将近20%;可以建造480万套70平米的经济适用房,解决1500万人的住房问题;可以给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年底发4.8万元的补助;可以使农村的贫困老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可以使我们公共管理系的600名教职工和学生都能成为亿万富翁。,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健全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整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
19、发展来说,意义非凡。,我们的结论是什么?,(1)安全生产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安全也是生产力,可以为人类带来正的经济收益;(3)需要完善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4)我们需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第三节:安全经济学的辩证哲学,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极具挑战性的灾害和事故;安全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构成要素包括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只有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推动安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其科学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要获得最大的安全经济效益,安全活动必须与之相适应;必须在哲学高度上,明确安全决策的指导思想,一、
20、安全投入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的原则,安全投入,宏观的、综合的、长久的、整体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经济发展水平,安全的投入水平安全科技的发展水平安全的总体效果,协调和统一,一、安全投入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的原则,过度的安全投入是一种浪费;短缺的安全投入是一种白费;适度的安全投入最为理性,需要与可能的统一;安全发展与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统一,一、安全投入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的原则,最适安全理念:安全系统的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与科技发展水平相统一,在有限的经济和科技能力状况下,获得最大化的安全性区别于:“最佳安全”、“最大安全”、“绝对安全”,二、安全发展与经济发展比例协调的原则,安全是一
21、种功能产品保障生命和健康,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的效能如何测算出安全的效能(价值)至关重要安全的非价值收益的价值量化安全的间接效益的测算问题,包括对生产和建设的促进、安定团结的维护、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伦理和心理的保护综合测算安全投入的总体收益,做好按比例对安全进行协调投入,三、安全发展的超前性原则,宏观上,安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安全活动的效果不是一开始就能体现的,而是贯穿于生产的整个过程,最终才能体现价值,微观上,安全活动往往是“预防型”的,预防作用大于抢救作用,四、宏观协调与微观协调相统一的原则,安全收益的层次,人类与全球的利益(生态环境协调,资源可持续利用,伦理与道德得以保护),国家或地区的利益(社会安定、民族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保护),局部或集体利益(生产发展、经营良好,财产得以保护),个人利益,生命安全与健康、家庭幸福心理健康、物权得以保住,空间层次,时间层次,表现形式,内部效益,外部效益,安全效益形式,当前效益,长期效益,直接(显性)效益,间接(隐性)效益,各种效益有时候是相互矛盾的!如何协调?,课后作业,(1)思考安全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安全的效益有几种形式?能否依据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实地分析?,如果第一道题是期末的考试题,并且这道题是15分的论述题,你能得到多少分?,Thank You!,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