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ppt
《基础生物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物化学.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酶Enzyme,酶的概念、命名、分类、化学本质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的专一性和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分离纯化和活力测定,第一节 酶的概念、命名、分类,P88,人们对酶的认识起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夏禹时代,人们掌握了酿酒技术。公元前12世纪周朝,人们酿酒,制作饴糖和酱。春秋战国时期已知用麴(曲)治疗消化不良的疾病。“酶者,酒母也”,神的馈赠古埃及制作面包的传说,尼罗河流域盛产小麦,古埃及人将小麦磨成粉,加入水、马铃薯及盐拌在一起,摆在温热的地方,空气中的酵母落入一块未被烤过的面团中,面团竟慢慢地涨大起來,这种面团烤出来后非常松软,从此人们便故意留一块面团,让酵母慢慢使它发大、变酸,再
2、取一团作“面种”留待下次发面包。,古埃及人只知道制作面包的方法,却不懂得原理,一直认为这是神在暗中帮忙,而认定面包是“神的馈赠”,一、酶的概念,由细胞产生的、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酶具有复杂空间构象,包括蛋白质和核酸(核酶),二、酶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根据酶所催化的底物、酶的来源、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或pH、催化反应的性质来命名。举例: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2.系统命名法。底物1:底物2+反应类型+酶。举例:转氨酶的系统名称为 丙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三、酶的分类,国际酶委员会(Enzyme Commission,EC)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把酶分为六大类,分别以1、
3、2、3、4、5、6的编号表示,各大类根据更具体的酶反应性质分为若干亚类、亚亚类。,酶的分类编号由EC和四个数字组成,如胰蛋白酶(EC 3.4.17.1);6-磷酸葡萄糖酶(EC 3.1.3.9)。,四、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或核酸(目前为止),1926年J.B.Sumner首次从刀豆制备出脲酶结晶,证明其为蛋白质,并提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的观点。他因此获得了194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82年T.Cech发现了第1个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ribozyme(核酶),以后Altman和Pace等又陆续发现了真正的RNA催化剂。核酶的发现不仅表明生物催化剂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还促进了有关生命起源、生物进化
4、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四、酶的组成,酶,单纯酶:单纯由蛋白质组成,结合酶,(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非蛋白质成分),辅助因子,与酶蛋白结合得不牢固,可用透析法分开的辅因子,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不能用透析的方法去除,辅酶:,辅基:,辅助因子可以是有机小分子,也可以是金属离子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酶蛋白部分辅因子通常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举例:苹果酸脱氢酶的辅酶NAD+,举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辅基铁卟啉,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P103,一、酶的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必需基团: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活性部位(活性中心):酶分子
5、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的催化作用有直接关系的部位。,必需基团,活性基团,维持酶的空间结构的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专一性,催化能力,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相结合,二、酶原的激活,细胞中许多酶(特别是一些水解酶)是以无活性的前体(酶原)的形式被合成的,随着细胞催化功能的需要,这些前体被某些蛋白酶有限的水解,切除部分肽段后,就转变成有活性的酶。这个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活性中心,三、同工酶(isozyme),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生物为了调节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往往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发育阶段表达不同的同工酶。,脊椎动物中 乳酸脱氢酶的各种同工酶,
6、第三节 酶的专一性和催化机制,P99,一、酶的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当底物存在两种立体异构体时,酶只能作用于其中的一种。,结构专一性:指酶对底物结构的要求,有些酶对底物的整体结构有要求,有些酶只对底物的局部结构有要求。,结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举例:脲酶只能催化尿素水解为氨和碳酸,举例:己糖激酶能催化多种己糖(六碳糖)在C6为上的磷酸化,举例:胰蛋白酶只能断裂L-氨基酸构成的肽键,对D-氨基酸构成的肽键则不起作用,二、关于酶专一性的假说,1、锁钥学说(1894年提出),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一样。,不足之
7、处:锁钥学说很难解释在可逆反应中,酶既能和底物结合,又能和产物结合的现象,2、诱导契合学说(1958年提出),认为整个酶分子是高柔性的动态构象分子,酶和底物结合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当酶分子与底物接近时,酶蛋白受底物分子的诱导,构象发生有利于结合底物的变化,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都支持这种假说,活性部位,E+S,ES,EP,TS1,TS2,TS3,E+P,TS(无酶),G(无酶),G(有酶),G(S P),三、酶的催化机制改变反应历程的过渡态理论,S P的化学反应中,只有底物S的自由能高于产物P,即G(S P)0,平衡才有利于向产物方向进行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需要达到一个特定的高能状
8、态后才能发生反应,这一个高能状态叫过渡态(Transition state,TS)。要达到过渡态,反应物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来克服势能障碍G,E+S,ES,EP,E+P,TS1,TS2,TS3,反应进程,自由能G,酶促反应的中间物ES的生成,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自由能,使酶促反应高效快速进行,四、酶实现高效催化的因素,1、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邻近效应:指底物和酶的靠近,使要发生反应的底物在酶活性部位的有效浓度大大地提高。例如,某些酶促反应,在酶活性中心的底物浓度比溶液中高出10万倍。定向效应:酶与各个底物发生特异、定向结合,使底物中需要发生反应的基团靠在一起。,2、诱导契合,根据诱导契合学说,底
9、物和酶活性部位的构象不是完全互补吻合,酶促反应中,酶和底物分子会相互诱导,发生扭曲变形而契合在一起,使其几何和静电结构更接近过渡态,从而大大加快反应速度。,3、酸碱催化,酶分子的某些功能基团能作为酸或碱,瞬时向底物提供质子或者从底物中抽去质子,使过渡态得到稳定,从而加速反应进行。,Glu,Asp,Lys,Arg,Cys,Tyr,His,氨基酸残基 质子供体基团 质子受体基团,注意:His既能作为质子酸,又能作为质子碱,4、共价催化,酶作为亲核基团或者亲电基团,与底物形成共价中间物的过渡态,能使反应活化能大大降低,从而加速反应。,(1)亲核催化:亲核基团对底物进行亲核攻击而产生的催化作用,(2)
10、亲电催化:亲电基团对底物进行亲电攻击而产生的催化作用.这些亲电基团往往是酶的一些辅因子,如金属离子Mg2+,Mn2+,Fe2+,5、金属离子催化,金属离子(比如Mg2+)是许多酶的辅因子,往往通过以下方式参与酶的催化作用:结合底物为反应定向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传递电子静电屏蔽或屏蔽负电荷,6、酶活性中心的疏水微环境,许多酶的活性中心位于疏水凹穴中,催化基团被低介电环境包围。在疏水的环境中,电荷间作用力显著增强,有利于酶分子催化基团和底物发生作用。,酶催化作用实例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制,球状蛋白,活性中心位于酶分子凹陷处的疏水口袋中,主要由Ser195,His57,Asp102组成,胰凝乳蛋白酶及其
11、活性中心,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电荷转移系统,胰凝乳蛋白酶对底物的水解过程,胰凝乳蛋白酶作用原理动画演示,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P91,酶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的一门学科。,一、酶促反应速率和酶活力,1、酶促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底物浓度的减少量 或者 产物浓度的增加量酶促反应速率以初速率0为准,2、酶的活力单位 U(activity unit)或者 IU(international unit),1 U=1 IU=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温度25,最适pH和最适底物浓度下),一分钟内转化1 mol底物所需的酶量,3、酶的比活力,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生物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