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生理学课件.ppt
《呼吸系统生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生理学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 吸 生 理,概 述,1.概念:机体与环境间气体交换的过程2.生理意义:稳定O2和CO2,平衡酸碱3.两大系统参与,三个基本环节,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原动力,吸气(Inspiration)呼气(Expiration)呼吸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辅助呼吸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平静呼吸、用力呼吸 胸式、腹式、混合式呼吸 呼吸频率:1218次/分;小儿快,老人慢。,肺泡内压力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 A:周期性变化;B:变化与呼吸的缓急、深浅及呼吸道是否通畅相关。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
2、动力。,肺内压,1、胸膜腔内压测定:直接、间接2、负压形成的三个决定因素:密闭潜在腔隙:胸膜脏、壁层,没有气体,少量浆液:润滑,内聚力。胸廓自然容积远大于肺自然容积 肺和胸廓都有弹性,胸膜腔内压,3、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4、负压的生理意义: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在呼吸运动和肺通气之间起偶联作用;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 于血液、淋巴液回流和 心室充盈。5、气胸,肺通气过程全图,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倾向。顺应性(compliance):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顺应性=1/弹性阻力=容积的变化/压力的变化,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肺的弹
3、性阻力和肺顺应性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肺顺应性=肺容积变化/跨肺压的变化肺静态顺应性曲线比顺应性:顺应性/肺总容量,意义:斜率大,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 病理状态下,顺应性下降(如肺充血),吸气困难;反之(如肺气肿),呼气困难,肺弹性阻力的来源肺组织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1/3肺泡内侧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来源:肺泡型细胞B.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C.特性:排列于液-气界面,随肺泡张缩而改变密度D.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降低吸气阻力;减少肺组织液的生成;防肺泡破裂或萎缩;E.影响因素:肺炎、肺血栓、早产儿,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肺容量小于肺总量的67%时是吸气的
4、动力,反之,则为阻力。胸廓的顺应性=胸腔容积的变化/跨壁压的变化 影响因素: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和腹内占位性病变等弹性阻力(顺应性)3、总弹性阻力:肺与胸廓相加 总顺应性:两者倒数相加,(1)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80-90%)。(2)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计算:气道阻力=推动气体流动的压力/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 影响因素:气流速度、气流形式、气道口径,非弹性阻力,气道口径的影响因素:A:跨壁压(呼吸道内外的压力差);B: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C:自主神经系统对气道管壁平滑肌的调节:副交感:收缩气管(M受体);交 感:舒张气管(2受体);NANC
5、:调节递质释放量或效应器的反应;D:化学因素的影响:儿茶酚胺、前列腺素E2舒张;前列腺素F2、组胺、白三烯、吸入CO2含量增加、内皮素收缩;,肺容积,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深吸气量:衡量最大通气潜力,潮气量+补吸气量功能余气量:2000-2500ml,稳定肺泡内气体比例,缓冲作用。余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受体位、身材、胸廓和肺的弹性、年龄、性别等影响 男:3500ml;女:2500ml 意义: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严重降低时,提示有限制性肺病。,肺容量,时间(用力)肺活量:正常值:1S:83%;2S:96%;3S:99%。可反映呼吸阻力变化;降低时提示有阻塞性肺病
6、。,肺总量,肺所能容纳最大气体的量与性别(男:5000ml;女:3500ml)、年龄、身材、运动锻炼情况和体位改变有关限制性通气不足时降低,肺通气量,概念: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计算: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值:68L/min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速度最大深度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70120L。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正常大于等于93,它反映通气功能的贮备力。,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鼻或口至终末细支气管未能参加气体交换的呼吸道。约150ml 肺泡无效腔:因血流分布不均匀而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量。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每分
7、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意义:浅快呼吸对气体交换不利,肺泡通气量,1、概念:在呼吸过程中,呼吸肌为克服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而实现肺通气所作的功。2、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变化X容积的变化3、呼吸耗能占全身总耗能的35%,呼吸功,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原理,1、原理:扩散。2、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3、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 气体分压差温度扩散面积溶解度D 距离 分子量,扩散系数:溶解度与分子量平方根之比 CO2的扩散系数约为O2的20倍;A,V血中,O2分压差是CO2 分压差的10倍肺功能衰竭患者往往缺O2显著,CO2潴留不明显。,气体在肺的交换
8、过程,0.3s达到平衡,相当于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长约1/3时已基本完成交换过程。,1、呼吸膜的厚度(70m2,安静状态下约40 m2,减少因素: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或肺毛细管关闭或阻塞,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3、通气/血流比值的影响(VA/Q)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值:4.2/5=0.84VA/Q肺通气或肺血流增大生理无效腔换气效率(如心衰、肺动脉栓塞)VA/Q肺通气增大功能性A-V短路换气效率(如支哮、肺气肿、支气管栓塞),肺扩散容量,概念:气体在单位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计算:DL=V/(PA-PC)V是每分钟通过呼吸膜的气体容积(ml
9、/min)PA是肺泡气中的平均分压(mmHg);PC是肺毛细血管血液内的平均分压(mmHg)。意义:测定呼吸气通过呼吸膜的能力;运动时增加,疾病时降低,组织换气,1、交换机制、影响因素与肺泡处相似;2、发生于液相之间;3、扩散两侧的O2和CO2的分压差随细胞内氧化代谢的强度和组织血流量而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次要,与分压、溶解度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化学结合:主要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O2的运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1gHb可结合1.34-1.39ml O2。Hb的氧容量:最大结合量,与Hb浓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系统 生理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