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标准课件.ppt
《环境质量标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 境 监 测,授课教师:秦文淑授课对象:环保专业授课时间:2008年,第1章 绪论,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和类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环境标准,1.1 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关于环境监测:涵义:监视 测定 监控 性质:综合性 连续性 追踪性,环境监测的概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的对象:气象条件,污染源,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的手段: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环境监测(environmen
2、tal monitoring),环境监测的内容,内容:大气污染监测 水质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固废污染监测 噪声污染监测 放射性及其它能量污染监测,(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环境监测类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 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
3、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
4、评价要求进行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科研监测:,(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此外,又可分为:
5、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环境监测的分类,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和原则,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特点:,3.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就其对象、手段、时间和空间的
6、多变性;污染物繁杂和变异性;污染无毒性大、含量低以及环境监测的特殊使命,其特点如下。(1)生产性(2)综合性(3)追踪性(4)持续性(5)执法性,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原则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环境监测应遵循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原则就是对下列污染物实行优先监测。,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1、环境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物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大或潜在危害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2、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美国最早开
7、展优先监测:水体中129种,空气中43种。前苏联:水体中664种,空气中1122种。“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见表1-1。,环境监测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1、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2)70年代: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3)80年代: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发展:,第三节 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2、发展趋势,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3)微量分析(0、01%1%)向痕
8、量(0、01%)、超痕量发展;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监测技术概述(污染物测试技术概述),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测试技术为例:(一)化学、物理技术(Chemical and Physical Monitoring)重量法;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法等。,利用植物和动物(indicator plant)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二)生物技术(Biotest),(三)中国环境监测技
9、术的发展,从过去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监测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四)我国监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1、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2、采样技术仍然是一大难题,环境标准物质缺口很大。3、现有监测技术配套性很差,仪器设备条件急需改善。4、监测信息管理和开发尚存在诸多问题。,实施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空白实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定期标定、平行样和加标样分析;外部(现场评价、标准样品测试比较、分析方法比较、人员比较等),第四节 环境标准与监测质量保证,环境标准(enviro
10、nmental standards)的概念:对环境中的有害成分的含量及排放源排放所规定的限量值和技术规范。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分类:“两级四类”标准。,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四类两级”。四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两级: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影响分析准确度的因素:分析人员、分析方法、标准试样、试剂、样品、采样容器和实验场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就是为了保证监测数据质量,而实施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措施。,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质量 标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