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第3章-产业与物流地理课件.ppt
《物流经济地理第3章-产业与物流地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经济地理第3章-产业与物流地理课件.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产业与物流地理,第3章 产业与物流地理,引导案例,随着高效农业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扬城“伏缺”不缺菜思考与讨论:扬州蔬菜市场供应充足的原因是什么?,第一节 农业物流地理,一、农业概述二、农业生产布局三、物流与农业,一、农业概述,(一)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经济生产活动。,一、农业概述,(二)农业生产1.生产和农业生产生产,指的是人类利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
2、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农业生产,简单地讲,就是利用工具制造农产品的过程。生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社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而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存在的物质前提,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一、农业概述,2.农业生产链的内容(1)种植业:人工种植农作物、林、草等的活动,属第一性生产,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出发点,没有种植业就没有畜牧业,更谈不到农产品加工业。(2)养殖业(畜、禽、鱼):这是农业生产不可分割的部分,属第二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上升。,一、农业概述,(3)农产品加工业:这是农业生产链的延续,严格讲,已不属于农业生产范围,但它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故也常常将它作为农业生
3、产的外延。中国当前农业生产链的特点是:以种植业为本,农牧结合,农林牧渔加工业综合发展。,一、农业概述,3.农业生产的特点 从农业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是三类基本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一是生物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二是自然环境,如土、水、光、热等;三是人类借助劳动手段进行的社会生产劳动。这三类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农业生产具有了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点。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一、农业概述,所谓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
4、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由于农业生产中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且密不可分,由此而派生出农业不同于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若干具体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概述,(1)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2)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3)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4)地域性。(5)综合性。(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一、农业概述,(三)农业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重贡献和多种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人类和社会存在的基础,一、农业概述,人类的发展
5、,首先要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然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不管劳动者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是从事其他生产或服务的,都需要食物来维持其生存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而劳动者需要的食物,除了农业这种利用自然力的生产外,任何其他部门都不能代替。所以,农业是人类和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生产活动的起点。,一、农业概述,2.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所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非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是指农业的性质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农业概述,3.农业有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作用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人类追求物质、精神生活的质量。这就要求农业活动,既要提供农产品种类的丰富、档次的多样、质量的安全
6、和优良,又要提供洁净的环境和优美的景观。4.农业有保障社会安定的作用在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短缺时,尤其是出现突发性短缺时,很容易导致社会动荡,危及社会安全。这就要求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不仅需要品种、数量充足,而且在时间上要做到连续、稳定。,一、农业概述,5.农业有保障广泛就业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充分、广泛就业。农业活动自身需要一批直接生产者和经营者,随着社会进步,它还需要越来越多的涉农二、三产业人员。这些涉农产业,包括了农产品的贮藏加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等。,二、农业生产布局,(一)农业生产布局1.农业生产布局的概念农业生产布局是指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是农业各
7、部门、各生产项目、各种作物和畜禽以及各农业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动态组合与布局。,二、农业生产布局,2.农业生产布局的内容农业生产布局包括相互联系的3个方面。(1)农业生产在地区间的分工,即根据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和社会需要,确定其生产专业化方向、规模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优势农产品连片基地(如玉米带、小麦带、水稻带、柑橘带、奶业带等)。,二、农业生产布局,(2)区内的生产组合和空间分布,包括区内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结构的确定、优势产业或作物、畜禽的选择与开发等。(3)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使各区域的农业生产布局既突出区域特色,又重视区域间的相互联系与交流。,二、农业生产布局,(二)我
8、国农业生产布局概况1.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为主,其中又以水稻、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三者合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二、农业生产布局,(1)水稻 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釉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世界水稻年产量约4亿吨,中国生产1.2亿吨,约占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地方品种达3 500余种。水稻喜温、喜湿,在我国分布较广,北至黑河、西至新疆、东到台湾、南到三亚,基本沿黑河腾冲线南侧大部分分布,北侧零星分布,形成地方品牌的格局。,二、农业生产布局,(2)小麦 小麦分冬小麦、春
9、小麦,我国冬小麦占85。世界小麦产量总计约5.5亿吨,中国小麦产量约为1.1亿吨。华南麦区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54.3%,占全国总产量的62.2%,是我国主要产麦区,并且品质也很好;长江中下游麦区是我国第二大麦区,占全国产量的20左右,是重要的商品粮小麦基地;西南麦区的产量占全国的10,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小麦基地;华南麦区、西北麦区、东北麦区(除黑、蒙外)随产业结构调整,产量极少。,二、农业生产布局,(3)玉米 玉米是我国第三大作物,世界第一大作物,原产于美洲,明代经欧洲传入我国,玉米在粮食作物构成中,仅次于稻、麦,而居杂粮之首。玉米主要集中栽培区是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经辽南、冀北、晋东
10、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0左右.,二、农业生产布局,(4)大豆大豆的世界产量约为2.5亿吨,中国达1 800万吨,居于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巴西;我国每年进口的大豆,已经超过了自有产量,每年达2 000多万吨。东北平原产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大豆产区,产量约为全国的40,即800万吨左右。黄淮平原及晋陕产区的产量占全国的30,有500多万吨,但单产、含油率、商品率均不高;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不成规模。主要用于制作豆浆、豆腐,榨制大豆油。,二、农业生产布局,(5)小杂粮小杂粮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高粱、谷子、黍子、大麦、荞麦、燕麦、豌豆、绿豆、
11、蚕豆、红小豆、黑大豆等。高粱、谷子、马铃薯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甘薯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重庆、安徽、河北;豌豆、蚕豆分布在长江流域;大麦分布在黑龙江、新疆。马铃薯(土豆、山药蛋)年世界产量为2.9亿吨,其中我国年产0.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二、农业生产布局,2.经济作物生产与布局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中的地位仅次于粮食作物,它包括除粮食、饲料、绿肥作物以外的多种农作物。种类繁多的经济作物,按其用途分为纤维作物(棉花、麻类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
12、(橡胶、椰子、油棕、剑麻)。广义上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二、农业生产布局,(1)纤维作物棉花。我国三大棉区的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产量分别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麻类。芝麻、亚麻为纺织工业的精纺纤维,主要用于纺织中高档衣服面料,红麻、黄麻、剑麻、大麻为粗纺纤维,用于包装和水土保持等行业的原料。,二、农业生产布局,(2)油料作物花生。花生是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大豆的油料作物。花生在全国种植很普遍,但高度集中在两片地区:北方环渤海地区的丘陵及沿河沙地;南方闽、粤、桂、琼、台等省区的丘陵及滨海沙地。前一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以山东花生最
13、为著名。油菜。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其中四川省的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二、农业生产布局,芝麻。我国芝麻种植规模不大,相当分散,著名产地有豫、鲁、鄂、皖等省,以河南最为有名。大豆。我国大豆种植广泛,最集中的产区是东北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其他油料作物。一是胡麻,即油用亚麻,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北部,二是向日葵,分布于三北地区各处。,二、农业生产布局,(3)糖料作物我国糖料的生产特点是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植甜菜,其中以甘蔗生产规模较大。甘蔗。甘蔗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有喜温、喜湿、喜肥等特点,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于北纬24以南的台、粤、闽、滇、琼等省区。,二、农业生产布局,甜菜。甜菜喜温
14、凉气候,具耐寒、耐旱、耐碱等品性。主要分布与北纬40以北的黑、吉、新等省区,以黑龙江产量最大。(4)其他经济作物烟草。我国以产烤烟为主,滇、豫、鲁、贵、湘5省为我国烤烟集中产地。茶叶。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于秦淮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带。浙、湘、皖、川、闽为我国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粤、鄂等省。,二、农业生产布局,水果。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果树多达300多种,1 000多个品种,居世界首位。水果生产相对集中于三个区域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近年来,水果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总产量上升为第一位,出口量激增。蔬菜。番茄、白菜、食用菌、胡萝卜 等。,二、农业生产布局,3.林业生产与布局林业是以森
15、林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的生产部门,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森林资源树种丰富,但森林面积小,覆盖率低,木材蓄积量小,森林资源分布不平衡,尤其是防护林、特种林所占比重低,用材林后备资源不足。,二、农业生产布局,(1)东北、内蒙古林区 该区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自然区域,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这里森林集中连片,绵延不断,富有“东北林海”之称。现有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二、农业生产布局,(2)西南林区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森林主要集中在藏南山地、横断山脉、滇南、川西和云贵高原地区,行政区划涉及云、贵、川、渝、藏5省区,是我国树种
16、最丰富的林区。,二、农业生产布局,(3)南方林区南方林区指秦淮两岸、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地、丘陵区。这里林木分散,相对集中成小片林区,各地森林资源差别很大,既有覆盖率占全国各省区之首的福建,也有林木资源相当稀缺的江苏。,二、农业生产布局,4.畜牧业生产与布局畜牧区有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农区有北方畜牧区(猪、黄牛、绵羊、鸡);南方畜牧区(猪、水牛、山羊、鸡、鸭、鹅);城郊畜牧区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工矿区周边。2006年肉类总产量达8 100万吨。,二、农业生产布局,5.水产业生产与布局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无论是淡水水产还是海洋水产,资源条件均属世界一流。我国水产业
17、已发展成为由养殖、捕捞、加工、流通、渔业工业以及科研教育相互配套,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1)海水水产业。渤海海区。黄海海区。东海海区。南海海区。,二、农业生产布局,(2)淡水水产业长江、淮河流域淡水水产区。珠江、闽江流域淡水水产区。黄河、海河流域淡水水产区。黑龙江、辽河流域水产区。,三、物流与农业,(一)农业物流1.农业物流的概念现代农业物流是指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等实体的相关服务及信息,从供应源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三、物流与农业,2.农业物流的特征农业物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农业物流涉及面广。(2)农业
18、物流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3)农业物流质量要求高,物流难度大。(4)保值是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核心。,三、物流与农业,(二)我国农业物流现状1.粮食物流 近几年连续对农业生产进行结构性调整,我国的粮、棉、油生产已经逐渐表现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粮食的品种和质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粮食流通总体上表现出量大、点多、面广、生化特性强的特点,而我国的粮食流通工作仍停留在低水平发展阶段,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很难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发展的必然要求。,三、物流与农业,2.花卉物流中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东西南北差异显著,形成了中国花卉区域化生产的格
19、局。而中国的花卉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这种生产与消费分离的特点和中国地域辽阔的特征,决定了中国花卉的远距离运输。,三、物流与农业,3.果蔬物流 我国幅员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在运输过程中气候变化莫测,运输工具和交通条件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果蔬在运输中的损失是非常大的。由于相关部门治理超载,使得商品物流受阻,运费上涨。运费的上调直接导致生活用品、煤等物品的价格上涨。,三、物流与农业,4.水产品物流在水产品运输方式上,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价低的优势,是海鲜水产品运输的主要方式,一直占据着海鲜运输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公路海鲜运输优势却日益增强。,三、物流与农业
20、,(三)我国农业物流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农业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意识影响广泛,且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作用认识不足,对农业物流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更没有形成农业物流完整的行业体系框架。,三、物流与农业,2.农业物流基础投入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 农业物流缺乏专用运输工具,存储、保鲜技术、物流加工和冷链建设等发展滞后,加工处理水平低。农业物流在基础投入方面的长期不足使得高额物流损耗一时难以得到根本扭转,目前,我国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与豆制品是在
21、自然状态下进行运销的,损耗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三、物流与农业,3.农业物流分散采购与销售,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很难达到经济规模。农业生产资料的分散采购和农产品的分散销售方式也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容易导致利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物流成本高。,三、物流与农业,4.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低尽管涉农部门建立了一些农业信息网络,但网络在乡、村一级断层,农业物流资源信息不集中,发布与更新不及时,导致农业物流信息共享度低,信息流通不畅。,三、物流与农业,5.农业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低,缺少专业物流服务商 无论是农资生产企业还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仍然热衷于自营物流,物流公司基
22、本上都在运作工业物流,农业物流都是靠自己的力量运作,没有形成良性发展的机制。,三、物流与农业,6.农业物流的标准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仍未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工作规范,农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行为相当普遍。,第二节 工业物流地理,一、工业概述二、工业生产与布局三、物流与工业,一、工业概述,(一)工业的类别 工业就其产品性质,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类。重工业是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采矿、冶金、机械、电力、建筑材料、化学工业,以及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等。轻工业是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纺织、食品、皮革、造纸、化学药品、
23、钟表、家用电器、自行车等工业。,一、工业概述,(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工业水平,常常是衡量该国家、该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一、工业概述,(三)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工业生产同农业生产的生物生长过程不同,工业生产主要是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生物作用(如食品工业的发酵)过程。(2)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一、工业概述,(四)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978年以前,中国只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占77.6%,集体企业占22.4%。改革开放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个体和
24、私营工业等其他经济成分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一、工业概述,(五)能源工业 在中国工业门类中,电力工业发展最为迅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投巨资新建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使煤炭产量逐渐提高,1989年后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0亿吨以上。石油和天然气为中国的重要能源。1997年至2006年中国原油连续10年年产量超过1.6亿吨,列世界第五位。,一、工业概述,为了使经济发展摆脱能源供给不足的束缚,中国正在针对不同地域特点加快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潮汐能等新型能源。另一项能源生物质能,也颇具发展潜力。中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农作物秸秆每年产生量超过7亿吨。,一、工业概述,(六)机械工业和汽车工
25、业 中国机械工业可向各行业提供高水平的大型成套设备,包括大型燃气轮机、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核电机组等发电设备,超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大型冶金、化肥和石化成套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新型造纸和纺织机械等。汽车这个中国居民家庭拥有率最低的高档耐用消费品,现已发展成为零售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品。,二、工业生产与布局,(一)我国工业生产与分布概述 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主要成就如下:(1)工业生产以旧中国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2)工业部门比较齐全;(3)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4)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二、工业生产与布局,(二)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1.我国主要工业基地(1)沪宁杭工业基地:以上海为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经济地理 产业 地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