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内分泌课件.ppt
《第十章-内分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内分泌课件.ppt(2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侏儒症,呆小症,甲状腺肿,甲亢,他们怎么了?,他们的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Whats this?,第十章 内分泌(Endocrine),王春阳,内分泌与外分泌外分泌:通过导管将分泌物排放至体腔(如口腔、肠腔)或体表(皮肤、眼睛)的腺体。如唾腺、胃腺,内分泌:腺体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等。,内分泌系统:,机体的内分泌腺和散布于全身的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无导管,分泌物由腺细胞透入血管或淋巴管.,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功能:常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内
2、分泌系统:,第一节 概 述,激素的概念与分类:,由体内某些细胞产生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被释放到细胞外,通过组织液或血液循环输送到另一类细胞,从而调节这些细胞的代谢活动,这类化学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激素的传递方式,内分泌(endocrine)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神经分泌(neurocrine)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外激素(信息素)(ectohormone),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类,水溶性强,水溶性强,分子量大,脂溶性,分子量小,竞争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允许作用,激素只是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节其固有的生理生化反应,所
3、以将激素称为“第一信使”。调节细胞内生理反应的速度,不能发动新的反应,特异作用信使作用高效作用相互作用,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一般都在nm/L甚至pm/L 数量级。当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分泌速率不均一,间断性或周期性分泌;激素的半衰期很短。,激素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组织特异性与效应特异性。只能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器官和组织细胞,被激素作用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分别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这是由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或细胞核内具有该激素的受体。,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高效生物放大作用,激素间的相互作用,ENE,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E/NE,允
4、许作用: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某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允许作用。,激素的生理作用,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和代谢:,1、激素的合成,2、激素的分泌,3、激素的转运,4、激素的代谢,激素的合成:,b、甾体激素的合成,模板DNA,前激素原(信号肽),a、肽类和蛋白质激素的合成,胆固醇、酪氨酸在胞浆中酶促反应下合成。,mRNA,核糖体翻译,激素原,激素的分泌:,含氮激素:合成后一般在囊泡内储存,经胞吐作用释放(受Ca2+内流和cAMP或cGMP刺激)。,类固醇激素:合成后一般不储存,通过单纯扩散的形式释放。,激素的转运:,游 离,结 合(与
5、载体蛋白结合),储 存,发挥作用,4、激素的代谢:,内分泌,激素从释放出来直到失活并被消除的过程,称为激素的代谢。代谢的速度通常以半衰期(half-life period),即激素的浓度或活性在血液中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激素的作用机制:,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信使学说,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 基因表达学说,第二信使学说,激素为第一信使,cAMP为第二信使。此外cGMP、Ca2+、IP3、DG及NO也可以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介导激素的生理作用。,第二信使学说,第二信使学说-IP3/DG第二信使模式,激素(第一信使),结合G蛋白偶联 受体,兴奋性G蛋白(GS),激活磷脂酶C(PLC)
6、,PIP2,(第二信使)IP3 和 DG,激 活蛋白激酶C,内质网释放Ca2+,激活G蛋白,细胞内生物效应,生长因子、胰岛素,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细胞内生物效应,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膜内C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第二信使学说-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模式,激素穿过细胞膜,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变构进入细胞核,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作用于基因组DNA,转录-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学说,生物效应,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穿过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核,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作用于基因组DNA,转录-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学说(2),激素分泌及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激素对受体的调节,4、激素间
7、的相互作用(协同、允许、拮抗),激素分泌的神经调节(直接、间接):,直 接,激素分泌的体液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后者多见;根据反馈路线的长短,有长反馈、短反馈和超短反馈三种。,激素的反馈调节,正反馈,负反馈,雌激素,卵巢,排卵前,排卵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黄体生成素,激素分泌的体液调节:,代谢产物的反馈调节,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调节。,激素对受体的调节,(激素受体的)下调,(激素受体的)上调,受体的数量可随生理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些激素(如TSH,LH,FSH等)可使其特异性受体数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减衰调节,简称下调(down regulation)。,有些激素(多在剂
8、量较小时,如PRL,FSH,血管紧张素等)可使其特异性受体数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上增调节,简称上调(up regulation)。,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激素),中枢,躯体运动内脏活动,感觉,反射弧,感受内外环境变化,感受内外环境变化,代谢调控生长发育调控生殖调控,调节内分泌,调节兴奋性,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多种激素同时存在使调节作用增强。,颉抗作用:多种激素同时存在使调节作用减弱。,允许作用:某一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无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是其他激素发挥作用的条件,这种使气体激素作用增加的作用称为允许作用。,激素分泌的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有日节律、月节律、季节律、年节律,
9、ACTH分泌的日节律,激素分泌的周期性,一、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二、下丘脑神经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三、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分泌,四、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Hypothalamus and Hypophyseal),下丘脑解剖位置及神经核团,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位于间脑的腹面,是双侧对称的结构,被第三脑室分为左右两半,与内分泌有关的核团大多集中在下丘脑的内侧部,可分为三个区:,前区(视上区)中区(结节区)后区(乳头区),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主要核团和分区,TC:灰结节;ME:正中隆起;INF:漏斗,下丘脑内有一些神经元能分泌肽
10、类激素,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在功能上它们与脑垂体有着密切联系,大致上有两种类型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的视上核(鱼类的视前核)、室旁核的神经元轴突延生到神经垂体。下丘脑促垂体区:下丘脑另一些区域的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终止于垂体门脉系统的初级毛细血管网,其分泌的激素可直接释放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人类脑垂体解剖位置,人类脑垂体外部形态构造,鱼脑和垂体位置,1、大细胞性的神经细胞系统:,视上核血管升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室旁核催产素,2、小细胞性的神经细胞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集中分布于正中隆起、弓状核、腹内侧核、视交叉上核、室周核。此系统产生促垂体激素(下丘脑调节肽)
11、,促进或抑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构成这些核团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有两种:肽能神经元,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下丘脑-垂体束,2、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神经联系,体液联系,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垂体束起始于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终止于神经垂体。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分泌产生的激素经轴浆运输到达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起始于正中隆起,终止于腺垂体,是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的体液联系通道。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的激素都在正中隆起进入毛细血管,经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
12、,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下丘脑腺垂体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是贮存和释放激素的部位。,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视上核、室旁核N元兴奋,兴奋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中的N末梢,引起Ca2+内流,激素与载体蛋白释放入血。,神经垂体激素,催产素,血管升压素,两者为互为结构相似的9肽(分泌调节)。,1、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分娩);,3、排 乳;,2、使输卵管收缩频率增加。,1、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2、升高和维持血压(机体脱水或失血时)。,(Oxytocin),(Vasopressi
13、n),下丘脑神经垂体激素,神经垂体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肽的分泌:,下丘脑促垂体区内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分泌的激素都是肽类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送到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现已确定的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腺垂体释放或抑制激素共有九种(分泌调节)。,下丘脑调节肽的分泌,一方面受到脑高级部位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受到体液因素的调节,特别是靶腺激素的反馈调控。,神经调节神经递质,体液调节,长反馈(long feedback),短反馈(short feedback),超短反馈(ultrashort feedback),单胺类(DA、NE和5-HT等),肽类(阿片肽、P物质和CCK等),下丘脑调节肽的分泌:,长
14、反馈(long feedback),外周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短反馈(short feedback),腺垂体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相应激素的分泌。,超短反馈(ultrashort feedback),下丘脑激素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调控它本身的分泌。,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功能:,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控,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激素),中枢,躯体运动内脏活动,感觉,反射弧,感受内外环境变化,感受内外环境变化,调节内分泌,调节兴奋性,调节下游激素的分泌,调节泌乳和内环境稳态,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控,腺垂体激素
15、-生长激素,1.促进生长 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但对脑的发育无影响。,生长激素(GH)的生理作用,幼年时期缺乏侏儒症;幼年时期过多巨人症;成年以后过多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和侏儒症,生长激素(GH)的生理作用,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生长激素(GH)的生理作用,生长激素(GH)的生理作用,2.调节代谢,GH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垂体性糖尿病,生长激素(GH)的作用机制,生长激素(GH)的作用机制,-生长介素的介导作用,GH,生长激素(GH)分泌的调节,促进抑制,GH分泌的睡眠周期,生长激素(GH)分泌的调节,睡眠的调节,受下丘脑双重激素调节自身及IGF反馈调节内环境营养物质和激素调
16、节,调节,生长激素(GH)的生理作用及调节,1.调节乳腺活动:促进乳腺发育,发动并维持乳腺泌乳,腺垂体激素(PRL)的生理作用,妊娠期乳腺的发育是催乳素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共同作用,促进乳腺进一步发育,泌乳条件逐渐成熟,但不泌乳.因此,只有分娩后雌激素催乳素才具有生乳作用,对鱼主要起维持水盐和渗透压平衡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肾小管、膀胱对水的通透性和鳃与肾上Na+-K+-ATP酶的活性来控制Na+的进出。,3.对催乳素对鱼类的作用:,下丘脑,PRF,PIF,腺垂体,PRL,腺垂体激素(PRL)分泌的调节,吸吮乳头应激刺激,多巴胺 5-羟色胺,应激刺激:PRL与ACTH,GH同时分泌增
17、加.,促黑激素(MSH)MSH能促使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促甲状腺素(TSH)TSH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素;促进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发育,腺体增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并合成、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腺垂体激素,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FSH: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与LH协同促使卵泡分泌雌激素。在男性促进精子成熟。LH:少量LH与FSH协同促使卵泡分泌雌激素;大量LH与FSH共同促使排卵与黄体的生成,并促使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男性促进雄激素分泌。,腺垂体激素,催乳素和催产素的区别,一、甲状腺结构特点,二、甲状腺激素,三、甲状腺激素的
18、生理功能,四、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甲 状 腺:,内分泌,第三节 甲状腺,甲状腺的结构特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及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结构特点,哺乳动物的甲状腺位于喉的后方,甲状软骨附近,分左右两叶,由峡相连。周围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甲状腺由腺泡组成;腺泡壁是一层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腺泡腔中充满胶体物质(是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主要是甲状腺球蛋白(TG)。,(1)甲状腺滤泡(2)胶体(3)上皮细胞(4)旁腺滤泡或C细胞,在机能活动增强时,细胞呈柱状,腔内胶质减少;活动减弱时细胞呈扁平状,胶质增加。,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为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主要有两种:T
19、4和T3。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碘和酪氨酸。,在腺体或血液中T4的含量占绝大多数,但T3的活性比T4强约5-10倍。,1、聚碘作用:继发性主动转运2、碘的活化:过氧化酶催化3、酪氨酸碘化和碘化酪氨酸的偶联。,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腺泡细胞内合成的。,“碘泵”摄碘实际是Na+-K+-ATP酶活动提供能量完成的,是继发性主功转运。,1、甲状腺腺泡聚碘:说明其有很强的聚碘能力。,甲状腺素的合成,甲亢:甲状腺聚碘能力超过正常,摄入碘量。甲减:甲状腺聚碘能力摄入碘量。临床上131碘来检查甲状腺摄取放射碘的能力,来判断甲状腺的功能。,2、I-活化:,摄入甲状腺腺泡上皮的I-,
20、过氧化酶,3、酪氨酸碘化与甲状腺素合成:,活化I2,碘化酶,甲状腺球蛋白中酪氨酸残基碘化成,一碘酪氨酸(MIT)二碘酪氨酸(DIT),缩合酶,活化I2,缩合成T3或T4,聚碘机制:继发主动转运,I0,I2,TPO-I2,碘的活化,2Na+,1 I,TPO,甲状腺激素(T3或T4)生成后,以甲状腺球蛋白的形式存于细胞外(甲状腺的滤泡腔中)。当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腺上皮顶端的微绒毛通过胞饮作用将甲状腺球蛋白吞饮入腺细胞内,经溶酶体酶水解后,T3、T4被释放进入血液,而MIT和DIT被脱碘酶脱碘,脱下的大部分可重新利用。,甲状腺素的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贮存,“TH的仓库”,甲状腺激素
21、的贮存,甲状腺素的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TH与TG共同储存在甲状腺的腺泡腔中。甲状腺是唯一能够把合成的激素储存在细胞外的内分泌腺。,T3、T4释放入血后,99的T4与蛋白质结合,T3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只有游离型才有生物活性,T3的生物活性比T4约大5倍。结合型与游离型可以互相转换,使游离型的T4与T3在血中保持一定浓度。,甲状腺素的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运输,T4的半衰期大约67d,T3大约为13d。20的T3与T4在肝脏、80在靶组织中被脱碘酶脱碘降解。,甲状腺素的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代谢,甲状腺素的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当甲状腺受到TS
22、H刺激后,腺泡细胞将腺泡腔内的甲状腺球蛋白吞饮摄入细胞内,甲状腺球蛋白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离出T3和T4,释放入血,MIT和DIT在脱碘酶作用下而脱碘,脱下的碘供重新合成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没有特异的靶细胞,几乎影响机体内的每一个器官,其生理作用十分广泛。,1、代 谢,2、生长发育,3、神经兴奋、心血管及其他,1.促进生长发育,T4、T3具有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尤其对脑、生殖器官及长骨。缺乏甲状腺素腺垂体分泌GH不能发挥作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机制:诱导某些生长因子的合成,促进N元轴突和树突的形成,促进髓鞘及胶质细胞的生长;
23、促进长骨的生长发育;促进腺垂体分泌GH和对GH有允许作用。,在胚胎期出生后的前4个月内,影响最大。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将患呆小病(克汀病)。,一代肿二代傻三代断根芽,为什么要积极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产热效应,加速物质氧化使基础代谢率(BMR)升高,甲亢喜凉怕热,甲低喜热恶寒,2.调节新陈代谢: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其产热作用主要是甲状腺素增加细胞膜上Na+-K+泵活性,甲亢:肌肉消瘦无力,骨质疏松。甲低:蛋白质合成,但粘液蛋白(粘液性水肿)。,1)糖代谢促进吸收;加强利用,2.调节新陈代谢-物质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2)脂类代谢促进脂肪酸氧
24、化供能;胆固醇降解合成。,甲亢血糖,伴有糖尿。,甲低血中胆固醇,易患动脉硬化。甲亢消瘦,血中胆固醇。,甲低:蛋白质合成,但粘液蛋白(粘液性水肿)。,3)蛋白质代谢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时促进蛋白质的分解。,T3与T4对三大物质的代谢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分解作用。剂量大时主要是分解作用,小剂量时促进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1)T4、T3具有促进CN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T3、T4使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甲亢:心动过速心肌肥大心力衰竭心跳加强加快收缩压,(但组织耗氧量而相对缺氧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舒张压稍)脉压。,甲亢:烦躁,焦虑,多疑,失眠,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内分泌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5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