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管理办法.doc
《生产技术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技术管理办法.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政策,提高千秋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化及管理程序化水平,实现矿井本质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条 为了使千秋煤矿各项工程保质、保量有序地进行,使各项工程做到科学、合理、长久地服务于我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凡我矿所有的开掘、采煤等专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均适用本管理制度。第三条 千秋煤矿所有采煤、掘进、开拓等区队的队长、支书、副队长、技术员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本办法的贯彻执行。第四条 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解
2、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集中生产,建设安全高效矿井,走科技兴矿之路。第五条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制度,特成立千秋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张 寅 曹振华副组长:吴保成 王延国 赵 帅 别小飞 张慧敏 刘景书 王海林 魏向志 成 员:张 帅 张占民 张振配 赵英州 焦小建 杨 帆 李金宝 张福伟 方玉翔下设生产技术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第六条 职责划分1、各项技术工作必须在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进行。2、生产技术科负责全矿的工程技术工作,包括:生产经营计划编制、工程设计、采煤、开拓、掘进、巷修等技术管理工作。工程设计中采区设计超前时间不少于46个月,工作面设计超前时
3、间不少于半个月,其它零星工程设计超前时间不少于13天。负责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管理工作,监督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实施情况。上报的作业规程编制完毕后,提前一天进行登记,由生产科牵头,总工程师主持,在第二天调度会上安排时间进行会审。每季度组织一次各单位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每半年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评比。负责在采区、工作面及其它工程方案设计完成后,三天内向机电、通风等部门提供方案设计资料。机电、通风等部门应按照提供的方案设计,及时进行机电、通风方面的设计,在35天内向生产技术科提供相关资料,以便生产技术科进行整体工程设计。单项工程开工前生产技术科必须设计出
4、合理的施工方案,经矿总工程师同意后下发开工通知单。无通知单的工程均视为无效工程,并追究施工单位及当事人责任。开工通知单必须下发到施工单位及安检、地测等有关单位,开工通知单必须写明施工地点、支护形式等详细技术要求。负责监督地测科放线、内业计算、控煤厚、回采等各项工作,生产技术科应根据地测科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时落图,并掌握施工进度,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3、地测科在接到开工通知单后,要及时进行内业计算,并严格按要求向施工单位挂设中、腰线,并将所挂中、腰线提供给施工单位、生产技术科及安检科质量标准化办公室。地测科每旬必须向生产科提供开掘工作面的实测线点、坐标方位、坡度及巷道顶底板岩性,以便生产技术科掌握
5、准确的地质资料,及时做出指导性设计。地测科每次探煤厚资料及区队日探煤厚资料必须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和生产技术科。地测科必须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进行巷道测量,确保巷道中腰线准确,不超限。4、区队技术员各区队技术员负责本队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本队生产区域作业规程、安全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写按千秋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发放等规定执行。认真贯彻、落实主管科室及各级领导安排的安全技术措施,发现问题立即向有关领导及科室汇报。作业规程提前15天编写完成,提前10天提出申请,由生产技术科提前7天负责组织会审,向职工贯彻学习。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贯彻的十个环节执行
6、,并作好记录。补充措施及安全技术措施在班前会贯彻,履行签字手续,贯彻学习由安检科监督落实。对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保证工程符合技术标准和要求。5、其它(1)施工单位在接到开工通知单后,必须严格按开工通知单的规定进行施工,任何单位未经生产技术科同意,不得擅自改变支护形式、长度、中腰线等施工技术要求参数。(2)企管科未见生产技术科开工通知单不得发放施工材料。(3)质量标准化办公室严格按生产技术科开工通知单及地测科“中、腰线”及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和地面长(处)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要求,对各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第二章 开拓掘进管理第七条 总工程师负责矿井年度开拓中、长期规划,回采工作面及
7、采区接替安排,由开掘矿长、负责组织安排落实;确保采区和工作面正常接替。第八条 大力发展掘进机械化,积极开展支护改革工作,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根据矿井生产条件,积极推广应用“空帮让压”、“松帮卸压”、“壁后注浆”等新工艺、新技术,开、掘工程做到一次成巷,提高巷道支护效果。第九条 所有开拓、掘进巷道,都必须有科学可靠的巷道支护设计。加强巷道支护管理工作,保证巷道支架不变形,现有开拓巷道断面应扩修到18m2,新掘回采巷道断面不低于24m2。第十条 加强掘进贯通管理。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和贯通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严格落实责任制。第十一条 加强掘进顶板管理。过断层、应力集
8、中区、冒落区等事故多发区,生产技术科必须提前通知施工单位制定专项安全技术组织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第十二条 巷道开口前,必须有经过批准的施工设计或作业规程。修护巷道必须制定巷修措施。开口5m内施工,坚持小循环放小炮爆破,爆破参数应在措施中具体规定。并在放炮前加固好抬棚,使用前探梁、防倒棚装置,防止冒顶,各项支护必须按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做到一次成巷。第十三条 冲击地压区域掘进巷道,掘进工作面要制定专项的加强支护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加强巷道底板支护,积极推广应用底板锚杆、底梁、36U马蹄形全封闭支架等进行底板支护。第十四条 生产技术科对各区队的开掘进尺完成情况按月进行考核,每月欠标准煤
9、巷进尺1米,处罚1500元;对完成开掘进尺计划的区队,每超折算标准煤巷1米,奖励100元。第三章 回采与顶板管理第十五条 回采工作面设计依据批准的采区设计和矿总工程师批准的地质说明书进行,设计内容以采煤方法为核心,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地质水文条件、顶底板岩性、煤层厚度、瓦斯和煤尘危害及临近采掘情况等),选择能实现高产高效、安全可靠的采煤工艺(包括主要设备选型)和巷道布置,制定合适的通风、运煤、运料、供水、供电系统和设备安装与回撤路线,以及开采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第十六条 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应以相邻采区、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为依据,阶段煤柱布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尽量留设小煤柱。第十七条 冲击地压危险
10、区域工作面上下巷必须使用锚网索+36U可缩性拱形支架或36U马蹄形全封闭支架,其断面不低于24m2,上、下巷超前加强支护长度不低于100m;非冲击地压危害区上、下巷支护使用锚网索支护,其断面不低于15m2。第十八条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结合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章节要求标准化,内容齐全有针对性,图表格式化,严格按照秋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发放等规定贯彻执行。第十九条 生产技术科要在回采前20天,编制完成开采设计,并报集团公司及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批。第二十条 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经生产技术科牵头,组织通风区、机运科、安检科(质量标准化办公室)、防冲科、地
11、测科、机械化科等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对工作面进行初验收,初验收达到要求后上报集团公司来我矿进行验收,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生产。第二十一条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前,生产技术科和防冲科都要提前通知区队,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初次放顶期间,要成立以生产矿长为组长,各业务科室生产技术科、调度室、安检科及施工区队参加的放顶领导小组,深入现场检查监督各项放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二十二条 工作面安装、拆除必须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措施经总工程师组织各有关业务科室会审后,由采煤副矿长组织实施。安装、拆除措施必须在工程实施前7天审批贯彻结束。第二十三条 加强回采工作面事故多发区如上下端头、超
12、前支护区、构造带、顶板周期压力集中区、破碎带、淋水区等管理,采煤队技术人员要根据现场实际及时编制补充措施,经总工程师审批后,现场严格落实,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第二十四条 提高采煤机械化,本着减少炮采,提高综采,充分发挥综放,提高工作面单产水平的目标,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第二十五条 回采工作面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和地面长(处)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执行,切实做到设备达标、操作达标、动态达标。切实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日常管理。第二十六条 工作面顶板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千秋煤矿顶板管理实施细则执行,杜绝各类顶板事故的发生。各生产单位切实做好顶板管理工作,并且
13、每月向生产技术科汇报一次顶板管理工作详细情况。第二十七条 根据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2009】6号文件精神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如下补充:1、工作面初次放顶,结束回撤等特殊时期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措施中必须明确规定工作面特殊支护方式,期间每班必须有矿领导跟班。2、直接顶为2类及以上的炮采工作面切眼必须沿顶布置,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范围内工作面必须沿顶回采,待垮落的岩石超过梁头后再决定工作面是否下扎。3、直接顶为2类及以上的炮采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要制定强制放顶措施,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进行强制放顶工作。4、炮采工作面切眼若沿底布置时,顶、帮必须背严背实,初采期间不能放顶煤。5、工作面地质变
14、化段、顶煤变薄段、上下端头等特殊地段必须有针对性的支护措施。6、工作面支护必须做到支与护并重,支柱初撑力要达到规定要求,支柱必须进行二次补液,支架棚距不超过0.4米,顶、帮、老塘要背严背实。7、坡度大于25的工作面必须护底,工作面使用连锁棚支护。8、必须开展工作面支柱初撑力监测和支护质量班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报有关矿领导签阅。9、扎实进行工作面煤层注水工作,以上下巷深孔注水为主,工作面煤壁浅孔注水为辅,注水后煤层含水量达到增加1以上为标准。10、掘进巷道必须制定预防巷道正头片帮、冒顶措施并认真落实执行。11、工作面煤层倾角超过300严禁放顶煤。12、工作面超前替棚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落实
15、执行。第四章 生产技术管理第二十八条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446号令、国发201023号文件、煤矿安全规程、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和地面长(处)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等行业法规和技术政策,规范生产技术管理。第二十九条 建立健全下列生产技术管理制度:采、掘作业规程及各项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义煤发【2004】256号文和千秋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发放等规定进行管理。第三十条 矿井采区设计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必须至少有3个以上,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报集团公司审批。矿按集团公司审批意见进行采区
16、设计。第五章 奖罚管理第三十一条 各区队当月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无因技术管理方面造成的失误,队长奖200300元,技术员奖200元,有关副总奖300元,有关领导奖500元,有关科长奖150200元。对因技术工作失误,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返工、经济损失3000元以上的对队长罚款200元,技术员罚款150元,施工单位罚款10005000元。损失巨大的加倍处罚,生产技术科、安检科分管科长罚款300500元,主管技术员罚款5001000元。第三十二条 地测科地质组在其职责范围内每项次达不到规定要求,对分管科长罚款50元,因地质工作因素造成经济损失3000元以上的技术事故,对分管科长罚款100元,
17、罚科室1000元。每月各项工作达到要求或消除因工作失误造成3000元以上事故的,对科室奖励1000元,对科长奖励200元,对主管技术员奖100元,地质人员奖励80元。地测科测量组每项次达不到要求,对责任测工每人罚款50元,因巷道跑线、贯通误差造成废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元的,对责任测工每人罚款100200元,对科室罚款1000元。每月因测量资料错误、放线不及时、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经济损失2000元以上的技术事故罚测工每人100元,对科室罚款1000元。每月工作消灭因测量资料错误、放线不及时、信息反馈不及时等技术事故,挽回经济损失2000元以上的,每人奖100元,科室奖励1000元。贯通巷
18、道测贯通时,开拓贯通岩巷导线在500米以上1000米以内,回采巷道或煤巷导线在1000米以上2000米以内贯通误差不超限者,一次性奖励3000元;开拓贯通岩巷导线在1000米以上,回采巷道或煤巷导线在2000米以上,贯通误差不超限者,一次性奖励5000元。第三十三条 各区队技术员未能及时发现现场技术情况及问题,对区队技术要求落实监管不到位,又未及时反映到主管单位,造成工程报废或经济损失3000元以上的,罚技术员每人200元,能及时反馈各种信息,技术要求落实监管好,消灭技术失误,挽回经济损失2000元以上者,每人奖励200元。第六章 其 它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第二篇 千
19、秋煤矿顶板管理办法顶板事故为煤矿多发事故,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改善顶板管理状况、防止顶板事故发生、保障职工人身安全、促进科技兴矿、加速煤炭生产,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矿长对本矿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生产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落实)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负责技术责任,安全矿长负监督检查责任,各分管矿长对自己分管领域负直接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科、区队技术员负责制定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生产矿长、区队长、班组长负责落实各项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矿长、安检部门负责监督安全措
20、施的执行落实。第二条 矿井每周由矿长主持召开的安全专题会议中必须有顶板管理方面的内容,完善顶板管理技术措施,检查落实情况,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有会议纪要。集团公司负责检查矿井顶板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措施落实情况,指导帮助矿井提高顶板管理的技术水平。第三条 采掘工作面支护应积极推广,优先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积极研究探索有效的掘进工作面超前临时支护形式和巷道围岩加固方法。第四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初采、初放期间每班必须有矿领导跟班,跟班名单报集团公司总调度室。工作面初采、初放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巷道开口专项
21、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查,由集团公司生产处、调度室、安康部提出审查意见。第五条 掘进巷道开口前,必须有经过批准的施工设计或作业规程,修护巷道必须制定巷修措施。过断层、应力集中区、冒落区等事故多发区,施工单位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第六条 积极开展矿压观测、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顶板管理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第七条 矿井相关技术部门要详细收集本矿不同区域顶底板岩性、煤岩强度、煤岩分层厚度等基础技术数据,确定顶底板分类、巷道松动圈、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等顶板管理的基础技术资料。矿井必须设置矿压观测专职人员,要形成矿压观测报告,加强工作面的矿压观测,总结矿井采煤工
22、作面矿压的显现规律。第八条 生产技术科要充实技术管理力量,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强科室、区队技术人员及区队工人的顶板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顶板管理的技术水平。生产技术科加强工作面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工作面设计要科学、合理,上、下巷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局部改造的联络巷设计,要求保证最小间距和避开应力集中区。第九条 执行本办法的同时,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顶板管理的文件规定,本办法如有与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抵触之处,按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规定执行。第二章 技术管理措施第十条 采掘工作面在投产前,必须编制符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各种支护参数选择科学的作业规程,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23、及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作业规程内必须有顶板管理说明书,顶板管理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煤层的围岩柱状和煤岩产状、性质;2、顶板管理方法及选择依据;3、支护形式(包括初次放顶、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的特种支护)、支柱、支架选型、支护参数的选择及选择依据;4、控顶距离、面积和支护的密度设计;5、坚硬和复合顶板条件下防止大面积冒顶的安全措施;6、破碎顶板和采用分层开采的人工假顶铺设或再生顶板的形成法(注浆注水);第一分层顶板冒落情况记录;7、特殊情况的应变安全措施;8、综采工作面设备拆装和上、下安全出口支护的安全措施;9、工作面上、下巷超前支护的设置;10、顶板动态监测。第十一条 作业规程编制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技术 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4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