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医护理学发展史-课件.ppt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发展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中医护理学发展史-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基础,Know more about nursing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文件书写,整体护理一般护理用药护理经络腧穴,发展简史基本任务与范畴特点与原则,掌握 能叙述中医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各历史阶段的著名医家、著作、观点及有关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熟悉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及中医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学习目标,前 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与中医学的发展史是不可分割的,“三分治,七分养”,调养,包括调理和护理,特点: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原始社会夏-春秋时期,关于中医学的起
2、源,在现今可见的文献中,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中的“三世医学”。,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护理活动,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礼含文嘉:“烧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始有饮食卫生。,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伏羲氏画八卦,制九针,始有针术。-现代注射术雏形,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神农氏教民播种,尝百草,始有药物。,史记补三皇本记:“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样便逐渐有了中草药的内服、外敷及动物的内脏、骨骼、甲壳等的运用。,周礼天官所记载的医事制度中,医师之下设有士、府、史、
3、徒等专职人员,“徒”就兼有护理职能,负责看护患者。医学分科,专职医生的出现,最早的医政制度建立,社会背景,起源夏-春秋时期,起源夏-春秋时期,周礼天官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周礼天官云:“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过则有伤”,“常以两手拭面,令人面有光泽,斑皱不生。”“顺发摩项良久,摩手以以浴面目,久久令人明目,邪气不干。”,1、在个人卫生方面,卫生习惯开始形成2、在环境卫生方面,环境整洁的意识已有所提高3、在饮食卫生方面,有了调养和治疗的意识4、在情志方面,指
4、出太过的情志活动会导致疾病5、在美容按摩保健,民间最常用的医护手段6、在流行病和传染病方面,人们有意识的远离和避开传染病,起源夏-春秋时期,初步形成战国至东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药典籍相继问世,为中医护理学确立了原则规范,黄帝内经,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新阶段内经现存素问、灵枢两部分,各81篇。在护理方面涉及生活起居护理
5、、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及部分护理技术等内容,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护理学基础,难 经,难经 难,即问答的意思。全书共81个问答,称为“八十一难”。该书用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尤其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内容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丰富了中医护理的内容。,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后经王叔和整理后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前书以外感病为主,后书以内伤杂病为主。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成就:开创辨证施护先河。,伤寒论主论伤寒及杂病,首创六经辨证,提出八法护理,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也为辨证施护开创先河。金匮要
6、略专论杂病,以脏腑辨证为纲,涉及内外妇科等病症,专篇论述饮食护理。二书概括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髓,实现了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统一,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地指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伤寒杂病论中医护理技术有关的内容,1、首创灌肠法2、最早开展复苏术3、发展中药用药法,确立了辨证施护原则5、发明药物舌下含服 4、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原则,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汉代,载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方剂中用药七情。它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详细阐述用药护理并
7、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华佗-外科鼻祖,后汉杰出的医家,发明了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世界上首创麻醉术并成功实施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五禽戏”的锻炼,把医疗、护理、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华佗是医疗体育的奠基人,,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外科及康复护理“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逐 渐 发 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二、隋唐五代时期三、宋金元时期四、明清时期五、近代,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脉 经,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
8、十八篇。本书在学术上的主要特点,一是对脉象的系统归纳。二是保存了大量古医籍内容。,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肘后备急方,1.腹水病人饮食护理:“勿食盐,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2.烧灼止血,首创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患者的复苏术3.最早指出用海藻治疗瘿病4.狗脑敷治疯狗咬伤,开创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集中医护理各科之大成,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二、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等人编撰的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对1739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9、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同时论述了各种疾病的护理。,诸病源候论,外科方面:肠吻合术后护理“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妇科方面:养胎乳痈护理“十月养胎法”、“胎之肥瘦、气通于母”“见怀妊月将满,或将产,其胎神识已具,外有劳伤损动,而胎在内惊动也”“手助捻去其汁,并令旁人助嗍引之”,儿科方面:“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二、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备急千金要方,唐 孙思邈被人称为“药王”编撰,可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两书详述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方剂、诊法、治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中医 护理 发展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4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