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课件.ppt
《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理论),Outline,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实验:饿猫开迷箱学习的实质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学习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直接的联结而不是由思考或推理为媒介而来。即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二、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桑代克前期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
2、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准备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而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练习率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放弃了练习率对效果律进行重要修正评价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行为及时奖励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成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中要多做有意义的练习,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生理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巴甫洛夫早先致力于研究狗的消化系统。他发现:当把食物置入狗的胃里时,
3、胃壁会分泌胃液以促进消化。胃液分泌的数量和持续的时间,是随放入胃里的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变化的。为了清楚地测定胃里发生的变化,巴甫洛夫以其精湛的外科手术,使狗的胃一部分外露出来。他把狗胃的一部分组织切开,接着在躯体一边切开一个洞口,外面再连接一个囊袋。这样,狗实际上就有了两个胃:一个是原来的胃,其绝大部分组织都仍在起着它的基本功能;另一个是通过手术连接在外面的小胃或称为“巴甫洛夫囊袋(Pavlovian Pouch)”,这个囊的内部是可以观察到的,见下图。,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射,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动物有一种固有的
4、生理反射,它以一种非常精确的方式随胃里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胃液分泌。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唾液分泌,因为狗唾液分泌的情况是与嘴里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完全吻合的。巴甫洛夫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种新的情况:如果把狗的食管切开,从颈部移到外部,这样,食物可以咀、可以咽,但不会到胃里去,而是从颈部流了出去。巴甫洛夫发现,狗的胃液分泌几乎仍然像食物进入胃一样多。这就使他得出结论:引起反射性分泌的刺激,不仅可以是胃里的食物,而且还可以是嘴里的食物。,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后来又发现:引起狗胃液分泌活动的,可以是狗原先吃过食物的盘子,甚至只要看到以前喂过食物的人,也会引起胃液分泌活动。这种情
5、况完全不同于属于生理反射的那种分泌活动。巴甫洛夫由此认为,存在着两种反射:一种是生理反射(physiological reflex),这是一种内在的、任何动物的所有成员都会表现出来的反射,它们是神经系统固有组织的一部分;另外一种是心理反射(psychic reflex),后来他改称为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这种反射是特定动物作为特定经验而产生的。例如,所有狗在胃里有食物时都会分泌胃液,但只有那些具有某种经验的狗才会在听到铃声时产生胃液分泌活动。,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中,巴甫洛夫把狗用一副套具固定住,唾液是用联结在狗颚外侧的管道收
6、集的,管道连结到一个既可以测量以立方厘米计的总量,也可以记录分泌的滴数的装置。(如左图所示),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我们知道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情况称为无条件刺激,简称“UCS”,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简称“UCR”。为了使狗对某一种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即肉)配对。经过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简称“CS”,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简名“CR”。由此可
7、见,条件反射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引起特定的反应是前提条件,即无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有机体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使中性刺激成为物体无条件刺激的信号,从而中性刺激替代无条件刺激,形成原来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这个过程也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建立过程。该理论也可以称为“替代-联结”学说.,郑板桥揖驴,郑板桥早年曾在扬州官学求学。学校里有一势利学官,每见官宦子弟,必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见贫寒士子,则另换一幅面孔,必
8、令其对他作揖行礼,甚是傲慢。学子们都对其敢怒不敢言。郑板桥决心教训一下这个狗官,为贫寒学子们出口恶气。,他发现这个学官总是骑着一头驴来上班,这头驴就拴在学校门前的树上。于是,有一天,郑板桥拿了一根木棍走到驴跟前,先是朝它作了一个揖,接着照准驴屁股狠狠地打了一棍。驴疼得大叫一声,一蹦三丈高。连续数天,郑板桥都是如此,先给驴作个揖,然后照驴屁股狠狠地打一棍。这样一来,这头驴只要看到郑板桥给它作揖,还没等打它,就必定恐慌地撩蹶子蹦跳起来。,一天,郑板桥早早就等在学校门口,恭候学官的到来。等学官骑驴走到他面前时,他走过去对着驴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驴大叫一声,猛地跳了起来。学官没防备,被狠狠地摔下了驴背,
9、跌了个鼻青脸肿。他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气急败坏地大骂:“这头蠢驴!”以后的几天里,郑板桥总是守候在学校门口,对着这个骑着驴的势利学官作揖,每次都让驴把学官摔得鼻青脸肿。学官害怕,以后再也不敢让学子们对他作揖行礼了。,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三、习得阶段(1)消退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逐渐削弱直至消失的过程。(见左图),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但是,条件反射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这一习惯再也没有了。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自发恢复。但这种自发恢复是不完全的,即不可能达到原来的强度。(见左图),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0、,(2)泛化 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就一般而言,刺激与原来的条件刺激越相似,引发条件反射的可能性就越大。泛化:一种条件下习得的行为迁移到其他情境中。(3)分化(辨别)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而不对其它刺激作出反应。在条件作用中,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避免消极情绪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将学习与积极的情绪建立联系。教会学生恰当使用泛化和分化。,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四、华生华生其人,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
1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华生1878年出生在南卡罗莱那州的格林维尔市附近,是位名声极差、性情暴躁的小农场主和一位正直虔诚的浸信会女教友的儿子。沃森处在这两种各不相同的成人模式中倍受折磨,因而是个全无计谋,也很懒惰的孩子。小时候,“很偷懒,不怎么听话,从来没有哪一门课及过格。”跟他的父亲一样,他有暴力倾向:经常与别人打架,直到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人都血乎乎的为止。可是,他慢慢长大了,成为一个特别漂亮的年轻人,棱角分明,下巴坚挺,一头飘扬的黑发,以后就开始了终生不辍的情场生涯。可是,他对理想一类的事情还是很严肃的,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他还特别喜欢哲学系的教程,因为里面包括一些心理学课程。他是位天才的
12、叫卖者,热情洋溢而且极有手腕地向同事们贩卖他自己和他的思想,他一边发动行为主义者运动,一边很快便升至其职业的顶峰;之后,因为桃色事件而被逐出学术圈,他又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充当心理学顾问,获取了第二份收入颇丰的职业。,1912年,首次使用“行为主义者”1913年,“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后来被人称作“行为主义者宣言”,正式揭开了心理学史上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1915年,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1920年9月,被迫离开心理学界(他在心理学上令人炫目的职业生涯突然而且永久地结束了,而他掀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却正在风起云涌。),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华生成为汤普逊广
13、告代理公司的常驻心理学家。为公司设计了最为成功的一些广告策划活动,包括除臭剂、冷霜、骆驼香烟和其它一些产品。成功业绩包括:为旁氏冷霜和雪花膏设计的促销活动,其中使用了来自西班牙女王和罗马尼亚女王的推荐材料;为强生公司说服母亲们,相信婴儿每次换过尿布后换上新的爽身粉很重要;帮助麦氏咖啡,使“咖啡休息”成为美国办公室、工厂和家庭的习惯。,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恐惧形成实验,学习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大学生陈某,男,平常喜欢吃煮熟的海白菜拌制的小菜。一次当他在大学生宿舍用电热杯煮海白菜时,因水烧沸后从杯中溢出,流到电源插口
14、处发生电源短路而产生电弧火。火光喷出一米多远,陈某当时十分惊恐,忙拨掉电源线插头,双手双腿颤抖不止。第二天早餐时,同学们想到他前一天没吃到海白菜,就从食堂买了一份拌海白菜给他早餐用。他一闻到海白菜气味顿时一阵恶心、作呕、心慌,态度很急躁并有些粗暴地拒绝了同学们的好意。以后只要一想到海白菜的气味就心里慌乱、烦躁。他从此再也不想吃海白菜了,但心里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对海白菜气味的恐惧反应,原因分析:当陈某被电热杯弧火惊吓得恐慌万分时,宿舍内正弥漫着很浓的海白菜气味。虽然他本人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种气味是否存在,还是在下意识中作为一种条件刺激物与当时的惊恐情绪相结合而产生条件作用,这两者之间在大脑中自动
15、地建立起了一种条件反射。这就是条件性情绪反射。,评 价 贡献: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的形成局限性: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第二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思考:,对于考试的焦虑问题你如何看待?对于学生惧怕在课堂上被提问你如何看待?假设学生因为生物测验受到了批评,当学生正着手准备化学考试时,由于这两门学科在自然科学中关系密切,他同样感到紧张。为什么?如果学生参加不同学科的考试,如该学生在参加英语或历史的考试,他的紧张程度较轻,因为这些学科的差别很大。为什么?如果考试时感到紧张的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进步,
16、他的焦虑也会逐渐消失,为什么?,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一、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把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在箱子里自由活动,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这时,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所以,操作条件反射又称为工具条件反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的学习,也就是刺激情境(操纵杆S)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固定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斯金纳的实验中,S不是刺激,是情境;有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联结 学习理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4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