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物业管理法规教案.doc
《旅游与物业管理法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与物业管理法规教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物业管理法规 第一章 物业管理法概述一、物业管理法律规范 1、物业管理条例我国首次明确定义“物业”概念的立法是1994年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名词、新事物。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物业管理正日益成为民生的一个议题。随着物业管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企业不断涌现,物业管理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物业管理法律规范,使得物业管理工作缺乏依据,业主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极大地阻碍了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2003年6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七章,70条,200
2、3年9月1日起实施。2007年10月1日实施修订版。(對苐、條进行了修改)2、制定条例的目的该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制定本条例。” 制定条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物业管理属于国家产业结构分类中的第三产业,是房地产业的分支行业。物业管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导致物业管理行业的出现,早在1993年成立的“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就反映了这一趋向。到1999年底,物业管理行业已初具规模,就业人数与日俱增,整体素质相对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已经引进和推
3、广了物业管理新体制。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已经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00万人;全国实行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已经占物业总量的30%,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达到50%以上,深圳等城市已经超过95%。物业管理是房地产综合开发过程的最后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业主和使用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没有良好的物业管理,开发建造的房屋品质再好也可能出现销售问题,因此,物业管理的有无和好坏,是直接关系到住宅与房地产业能否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大问题。 目前,尽管有的省、市已出台了有关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如广东、上海、北京等地都发布了物业管理条例和办法,但全国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众多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行为千差万别,楼宇买
4、卖纠纷中,因“物业管理”引发的案件日渐上升。这就必须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明确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义务,规范其管理行为,使其置于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的监督之下。 (二)明确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和物业开发建设单位的权利、义务,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3、物业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物业管理条例建立了十项基本制度;明令六项禁止行为;规范两项书面合同;法规授权四项规定。 (一)十项基本制度: 1告知制度。“住宅小区的业主大会会议,应当同时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着街道办事处,乡镇人
5、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 “住宅小区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并认真听取居民委员会的建议”(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 “业主依法确需改变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应当在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后告知物业管理企业”(本条例第五十条第二款)。 “业主需要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房屋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本条例第五十三条)。 2业主委员会备案制度。“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
6、)。 3 招标投标制度。“国家提倡建设单位按照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相分离的原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 4承接验收制度。“物业管理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本条例第二十八条)。 “物业管理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与业主委员会办理物业验收手续”(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 5保修责任制度。“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本条例第三十一条)。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依法
7、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的责任”(本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物业存在安全隐患,危及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时,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有关业主应当给予配合。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经业主大会同意,可以由物业管理企业维修养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本条例第五十六条) 6资质管理制度。“国家对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 7人员资格制度。“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本条例第三十三条)。 8交接制度。“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物业管理用房和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交还给业主委员会。
8、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业主大会选聘了新的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应当做好交接工作”(本条例第三十九条)。 9报告制度。“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物业装饰装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制止,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款)。“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发生安全事故时,物业管理企业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协助做好救助工作”(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 10专项维修资金制度,“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
9、维修资金(本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一款)。(二)六项禁止行为: 1、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 “物业使用人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由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业主公约的有关规定”(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 2。“业主依法享有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处分”(本条例第二十七条)。 3“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管理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本条例第二十八条。 4“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专项服务业务
10、委托给专业性服务企业,但不得将该区城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一并委托给他人”(本条例第四十条)。 5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不得改变用途(本条例第五十条第一款) 6“业主、物业管理企业不得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道路、场地,损害业主的共同利益”(本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一款) (三)两项书面合同 1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在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物业之前,建设单位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应当签订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本条例第二十一条)。 2物业服务合同。“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 (四)授权四项规定: 1“物业
11、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考虑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杜区建设等因素。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 2“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根据业主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住宅套数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 3“国家对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 4“专项维修资金收取、使用售管理的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本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三款)。二、物业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1、概念(第二条) 物业管理的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 1)”从
12、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 2)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依法实施物业管理和服务。 3)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业,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物业管理是一种有偿的劳动。 4)物业管理是一种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韵管理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综合的经营性管理服务,融管理、服务、经营于一体,在服务中完善经营与管理,在管理与经营中为人服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同步增长。 2、物业管理的法律关系。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是一种具体的法律关系”,是指物业管理关系中的当事人在物业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体的权利
13、和义务关系。其“权利”,是指物业管理关系中,当事人享有实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其“义务”,是指物业管理关系中,当事人所负有的职责。 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依法而形成的,是法律调整物业管理关系的结果。任何一方所履行的义务,也恰恰是另一方所享有的权利,反之亦然。 3、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按照其服务性质和提供的方式一般分为三大类,即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一)常规性的公共服务 “常规性的公共服务”,是指物业管理中公共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物业管理企业面向所有业主、物业使用人提供的最基本的管理和服务,其目的是确保物业的完好与正常使用,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工
14、作秩序和良好的环境。 下面仅以住宅小区管理为例,介绍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1)房屋共用部位的维护与管理。房屋的维修管理包括:房 屋外观完好、整洁;小区内组团及栋号有明显标志及引路方向平面图;房屋完好率达98以上;无违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房屋零修及时率达98以上,零修合格率达100,并建立回访制度和回访记录;房屋资料档案齐全、管理完善,并建立住户档案等。 (2)房屋共用设施设备及其运行的维护和管理。设备管理包 括:小区内所有公共设备图纸、资料档案齐全,管理完善;设备良好,运行正常,无事故隐患,保养、检修制度完备;有每日运行记录,运行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保养规范;电梯按照规定时间运行;居民生
15、活用水、高压水泵、水池、水箱有严密的管理措施;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水质化验单、操作人员健康合格证齐全;消防系统设备完好无损,可以随时启用;锅炉供暖、煤气、燃气运行正常,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低于16度。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包括:小区内所有公共配套设施完好,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供水、供电、通讯、照明设备齐全,工作正常;道路畅通,路面平坦;污水排放通畅等o (3)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服务。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小区内环 境卫生设施完备,设有垃圾箱、果皮葙、垃圾中转站等保洁设备;实行标准化的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消;不得违反规定饲养家禽、家畜及宠物;房屋的公共楼梯、扶栏、走道、地下室等部位保持清洁,不得堆放
16、杂物和占用;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商业网点管理有序,无乱设摊点、广告牌,乱贴、乱画现象等。绿化管理包括:小区公共绿地、庭院绿地和道路两侧绿地合理分布,花坛、树木、建筑小品配置得当;新建小区、旧区改造小区的公共绿地人均绿地面积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绿地管理及养护措施落实,无破坏、践踏和随意占用现象等。(4)小区内交通、消防和公共秩序等协助管理事项的服务。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保证小区内道路通畅,交通车辆管理、运行有序,无乱停、乱放机动车、非机动车;小区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24小时保安制度;保安人员有明显标志,工作规范,作风严谨;危及住户安全处有明显标志和防范措施;小区内无重大火灾、刑事犯罪
17、和交通事故等。搞好小区内的公共秩序,还要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如,小区订有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公约,居民能自觉遵守小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居民邻里团结互助,文明居住,关心孤寡老人、残疾人;管理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等。 (5)物业管理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包括房屋装饰装修的申请 与批准,以及对房屋装饰装修的设计、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 (6)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 “专项维修资金”)的代管服务占即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委托,对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工作。 (7)物业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8)代收代缴收费服务。 (二)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针对性的专项服务”,是
18、指物业管理企业面向广大业主、物业使用人,为满足其中部分住户、群体和单位的一定需要而提供的各项服务工作。其特点是,物业管理企业事先设立服务项目,并将服务内容、质量与收费标准公布于众,当业主、物业使用人需要这种服务时,可以自行选择。专项服务实质上是一种代理业务服务,专为业主、物业使用人提供生活、工作的方便。专项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多种经营的主要渠道之一。专项服务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商业服务、文教卫生、社会福利以及各类中介服务五大类。其中,各类中介服务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委托,开展代办各类保险,代理市场营销、租赁,进行房地产评估及其他中介代理工作。当然,从事各类中介代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
19、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资格。(三)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委托性的特约服务”,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为了满足业主、物业使用人的个别需求受其委托而提供的服务。通常是指在物业服务合同中未约定、物业管理企业在专项服务中也未设立,而业主、物业使用人又提出该方面需求的服务项目。特约服务实际上是专项服务的补充和完善。而当有较多的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有某种需求时,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将此项特约服务纳入专项服务。 综上所述,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构成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物业管理企业首先要做好常规性的公共服务,同时确定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中的具体服务项目与内容,采
20、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和服务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业主至上的原则,努力做好物业管理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并不断地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第二章 业主及业主大会一、业主的概念及其分类二、业主的权利与义务三、业主大会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责四、业主大会的设立及其机构设置五、业主大会的职责课题讨论问题:关于业主自治的有关问题一、什么是业主自治:众所周知,业主自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业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物业管理事物进行自我管理、自行决策、自我服务。业主自治主要包括组建业主大会和决策及执行运作两部分。而狭义的概念是大家目前主要认为的物业管理行业必须是企业服务的产业,业主自治不可能,也不
21、现实。目前人们对业主自治的理解已经进入了误区,即把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行为排除在业主自治的概念之外,狭义地认为只有排除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自己牢牢地掌握了财务权、人事权、事务权等所有权力后才是业主自治。实际上,一个社区往往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业主,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不可能在短期内真正做到业主自治,所谓的业主目前争取的业主自治,往往也是被业主委员会的几个委员把持和操纵。同时,从目前中国大陆的法律体系来看,业主委员会不是法人团体,没有民事权、财产权、经营权,不能对自己的管理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假设业主委员会之业主委员会成员实施业主自治,事实上社区的具体管理运作就掌握在业主委员会正副主任及几个委员手
22、中。但是新的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必须持有物业管理从业资格,而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业主委员会成员有从业资格,可谓是这些委员既没有从业资格,也没有从业经验,更没有风险保障,由其实施“业主自治”的物业管理所带来的管理风险、服务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决策风险根本无法化解。一个社区,每年收入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管理维修资金,掌握在少数几名委员手中,以目前情况来看根本不现实,但是物业管理服务型企业就不同了,一家国家一级物业管理企业注册资金就几百万,最低的正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注册资金也上百万了,可以说企业有良好的制约监督体系和机制、风险保障,而几名委员不可能有这种实力承担风险
23、责任的,特别是目前看来没有任何上级单位和机构来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有效制约,一旦出现贪污、重大经济责任风险,甚至出现业主委员会委员转移资金后潜逃,谁来买单?因此,假如不按正规渠道现实地实施业主自治最终还是业主的利益受损,而不是物业管理企业。二、业主自治责任:谁来为小区业主自治管理承担最终的责任?这是在业主自治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业主是房屋产权的所有者,他们通过委托物业公司来管理自己的产业,因此业主是物业管理的重要责任主体,这种观念应引入到业主公约及相关的政策规定中。如何明确业主自治责任呢:1、强化合同意识:业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双方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有约定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物业管理 法规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4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