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不确定经营环境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析.doc
《电力公司不确定经营环境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公司不确定经营环境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力公司不确定经营环境和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析3.1不确定经营环境和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战略研究者历来重视对环境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安德鲁斯认为战略管理的核心作用是企业环境与能力的匹配,波特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在产业环境的分析上。环境是企业战略变革的第一动力,统计资料表明,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大企业,每隔10年就有1/3死掉。全世界绝大多数企业很难活过30-40年。一项针对国内企业战略成功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企业战略不成功的前三位因素是对行业发展趋势判断错误、战略实施不力和环境突变,共占70%,这三种因素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企业战略环境的研究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应对不确定环境更
2、是企业规避风险,抢占先机的制胜法宝。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发进程不断深化、全球化不断冲击、信息技术不断引向、产业边界模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顾客期望不断变换以及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等,与过去相比,企业经营环境及其变化蕴含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环境改变了竞争的格局与本质,表现为一环境变化速度快,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二环境变化的方向与内容多元化。三环境变化的连锁反应。环境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往往使企业决策者难以把握准确信息,增加了决策难度和风险。其结果往往是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走向了多元化经营之路。其原因如下:由于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张,企业很容易找到新的业务
3、领域,企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很容易形成多元化经营的格局,实践的成功进一步鼓励了企业确立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在政府政策、地方法规和市场变化的不确定环境中,企业从降低经营风险的角度出发,采取分散经营的方法试图分散风险,并通过内部交易的方式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期,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企业转型还不彻底,企业的经营目标受到各种责任制、政府管制和经营者个人目的的影响,经营目标无法持久,客观上造成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实。由于上述种种多元化经营实践不是从企业自身能力出发和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多元化经营业务规模偏小、企业普遍短命的结
4、果。我国企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大规模多元化经营战略扩张后,已普遍存在着过度的多元化经营等问题,企业的发展与其核心使命的实现呈现出严重偏离的状态。因此,我国一些企业自发地逐步向归核化经营战略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又先后提出了“抓大放小”、“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主张,并对部分国有巨型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其中包括已基本完成改造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拆分,中石油、中石化的改制以及国家电力公司的改造。3.2电力公司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电力行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具有明显的网络经济效应,存在巨额固定成本及其沉淀性,生产经营具有极大的范围经济效益,
5、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弹性较小,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关系国计民生。电力公司以输配电和电力销售为主营业务,经营过程受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双重压力,经营风险凸出。以国家为主导的电力体制改革将竞争引入电力行业,试图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投资效率,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的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目前的电力行业环境尚未对市场化的电力公司运行作好准备,电力公司一方面承担着保证社会供用电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必须满足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自身要求,探索发展壮大的经营之道。总之,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电力公司运行风险增大。3.2.1电力行业宏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
6、环境、社会责任几方面,宏观环境将通过诸如竞争者、客户、供应商、股东、政府、行业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电力公司的经营空间和经营优势,因此,电力公司应首先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特别是关键影响因素,关键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程度将考验其战略能力和内部竞争能力。3.2.1.1经济环境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走势对于电力行业意味着电力需求,如在“十五”期间,国家经济走势强劲,电力需求旺盛,电力短缺一度成为老百姓的话题。电力需求指数也是国家经济形势分析的重要指标。电力需要适度超前发展,电力负荷预测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经营发展的数据。按照中国电力规划院所做的电力工业预测发展报告,我国2000年至2020年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
7、和中级阶段,此阶段正是电力消费高速增长时期。“十一五”期间,通过优化结构,提高能效降低能耗, 2010年人均 GDP 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降低20%。未来二十年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态势,为电力工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从地方经济发展看,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政策的出台,为江苏地区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江苏省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江
8、苏地区经济将呈快速发展态势,对电能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实际情况确实证明了专家的预测,如表3-1所示。未来5年,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拉动了电力需求,为江苏省电力公司售电量的逐年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全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拉动,2006年1-6月份全省电力运行态势良好,用电量完成1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发电量完成1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亿元,其中电网投资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61%。在电力增长的良好环境下,仍隐藏着一些不易发现的问题,电源建设的快速增长导致江苏电网2006年度出现江苏历史上第一次供过于求,这种供过于求的局面给电力营销工作带来较大
9、的压力。同时,江苏省内局部地区用电负荷差距也逐步拉大,8月14日13时43分,苏州电网网供最高用电负荷超越1000万千瓦,达到了1012.83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一个用电负荷超千万的地级市。苏州市下属昆山市行政区划9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拥有4000多公里1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其中220千伏和11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分别为520公里和308公里,电网密度已经超过德国鲁尔工业区。而在电网建设相对落后的苏中、苏北局部地区新建了大量的高耗能企业,这些高耗能企业在成为新的售电量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局部地区缺电,有电送不下的问题。经济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衡给电网规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电
10、力公司的投资收益。江苏地区多年高速增长的用电负荷需要庞大的电网投资作为支撑,而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负债率也逐年提高,经营压力增大,经营风险增大。随着经济发展,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敏感用户在供用电合同中对连续供电、电能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有些还尝试增加未能按合同要求连续供电时应赔偿经济损失的相关条款。表3-1 GDP与电力生产及电力消费的增长率年份GDP增长率(%)电力消费增长率(%)电力生产增长率(%)19807.86.66.619815.23.02.919829.15.96.0198310.97.37.2198415.27.47.3198513.59.08.919868.89.
11、59.5198711.610.610.6198811.39.79.619894.17.37.319903.86.26.219919.29.29.0199214.211.511.3199313.511.015.3199412.69.910.7199510.58.28.619969.67.47.219978.84.85.019987.82.82.919997.16.16.320008.09.59.420017.58.68.620028.311.611.520039.116.516.53.2.1.2政治法律电力作为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商品,必然和国家政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政企分开、主辅分离”,“
1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城、农网改造”等国家的能源政策调整对电力行业的经营空间形成重大影响,同时也牵动着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甚至国外的利益相关者的神经,同时这些利益相关方也通过需求、投资和价格等方式极大地影响着电力公司的生存空间。同时,国家的政策也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进一步影响着电力公司的经营行为,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以宪法为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四个层次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其中的法律主体为电力法,包括了电力开发、建设、生产、运营、经营、管理活动,其构成如图3-1所示。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电力公司所处的国内法律环境越来越复杂,电力法同其他法律法规
13、的衔接性、一致性还存在较大问题,总的来讲,电力法律法规由于缺位或不适应环境而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对电力公司的远近期发展构成障碍。电力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价管理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农村电力管理条例电力市场运营条例电力市场监管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窃电处罚办法电源投资与建设条例电网联网与电厂并网许可办法并网备用电源办法电力供应与使用规则电力营销许可证管理办法电力市场规则实施办法电厂竞价上网售电办法电力监管实施办法违法行为的监管与处罚电力实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电网投资与建设条例图3-1 电力法体系构成图表首先,电力法确定的政监合一模式,以及不同主管部门分散行使管电职能的管理体制,与当前世界上政
14、监分离、集中监管的电力改革模式不一致,我国行政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中关于电力监管的主要内容如电力规划、许可、电价、运行、执法等尚未明确,电费收缴困难和窃电现象比较严重是电力公司生产经营中最为突出和具体的现实法律问题,使电力交易风险莫测,严重影响电力公司的经营目标。电力行政执法权行使有法律依据,但执法力量不够,特别是随着电力市场的形成,电力公司没有电力执法权,电力公司的权利仅限于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制止电力违法行为,由于电力公司具有较为明显的公益性特征,为维护电力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些危害安全的行为又需要电力公司及时查处和有效制止,现行法律规定不能满足这种客观要求。目前电力体制
15、改革遇到的问题主要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文件操作,亟需通过立法程序把成熟的政策和正确的改革方向上升为法律条文,形成改革法令,依法推进和保障改革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现行电价机制和法律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电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构成复杂,种类复杂,现行电力法对电价实行的是政府核准制和定价制,电力公司没有根据市场定价的自主权,既不符合价值规律,又不符合供求规律,也不符合竞价上网的改革要求。目前,电力市场正紧锣密鼓地实施当中,作为市场调节关键手段的竞价上网缺乏法律依据,阻碍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价格法律障碍表现为:一厂一价、一机一价,老厂老价、新厂新价,政府核定上网电价制度已经明显不符合建立竞争性
16、电力市场的需要。一方面造成不平等竞争,另一方面某些厂、机上网电价过高,加重电网和消费者负担。现行电力法只规定了发电电价和销售电价模式,输配电价模式尚无政策依据,也无法律依据,厂网分开后电力公司的经营收入从何而来,没有法律保障。同时,过高的上网电价和政府制定的低销售电价(目录电价)都要电网消化,电价风险实际上主要由电网承担。在输配电价的核定上,既要使电网直接从市场取得经营收入,又要解决区域性成本差异而导致的收支失衡问题。销售电价屡次下调,分时电价、峰谷电价、丰枯电价未在电力法中明确,不利于依法规范和引导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调节电力需求。大用户直供是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目前尚未在电力法中
17、确立,直接购电需要发电商、大用户和电力公司三方签订两个关联合同,方可实施,一是发电商或用户同电网签订输电合同,二是发电商同用户签订购电合同。输电合同是一种新类型的电力合同,由于没有过网费的法律规定,直接妨碍此项改革。现行电力法规定的供电营业区专营制度,也是需要突破的法律障碍。构筑电力市场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一是技术支持系统,二是竞争规则,三是市场监管,三者缺一不可。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及运行相对比较容易做到,而竞争规则和市场监管机制的建立则难度较大,是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基础,是需要纳入电力法调整范围的两大法律问题。在投资法规方面,“多家办电厂”在现行电力法第三条有法律依据,发电环节投资主体多元化
18、,极大地促进电力发展。但是,电网投资主体目前是单一化,造成投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不足,是电网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所以,现行电力法规定的投资原则不适应厂网分开和社会公众对电网建设的需求变化。随着政企分开深入,政府和电力公司间的权责边界需要电力法进一步界定。突出表现就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没有全部到位,企业应当享有的权利没有全部落实。电力公司受到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政府责任的双重目标牵制,难以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一方面,电力公司要和其他经营性企业一样,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利润目标;另一方面,电力公司又要承担许多低于成本的公益性支出。客观上造成自身职能和社会职能无法彻底剥离分清,公益性
19、负担不能量化,电力公司商业化运营的机制很难建立起来。电力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对生态保护、水土保护、大气保护的法律要求日趋严格,标准逐步提高,直接加大电力投资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电力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3.2.1.3技术环境二十世纪人类的最大系统工程无疑是电力网络,电的产生、运输、分配、销售各环节几乎是瞬间完成,采用的技术也是较先进的。二十一世纪,电能仍将面临着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老竞争对手挑战,出于环境因素考虑,风能、太阳能等新出现竞争对手技术也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政府、百姓的宠儿,对电力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正成为舆论焦点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也将对电网运行的格局产生重大影
20、响,它的成功与否以至于影响到电力改革的思路。分散供电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现有大电网供电模式造成颠覆性的冲击。3.2.1.4社会文化对电力公司来讲,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用户使用能源的方式上,30年前,几乎所有的家庭是用电的方式是照明,现在照明所占的负荷仅为总使用负荷的10%左右,居民用电的主要用途为空调、热水和其他电气化设备。而居民在炊事用能源的习惯上仍采用煤气或天然气等明火。其次,社会文化的影响又表现在居民对环保健康的认识上,如今,环保健康的概念深入人心,在城市空间进行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受到很大的阻力,电磁辐射对健康可能的影响是人们的主要忧虑,电力公司的建设、生产甚至经营战略都受到
21、了很大的影响。3.2.1.5企业的社会责任根据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所有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以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电力公司开始把社会责任上升为公司战略,视其为电力公司核心业务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公共事业企业,电力公司肩负着十分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电力公司的前身是电力局,作为国家的派出机关行使电力建设、运行和供应的职能,其服务社会的职能责无旁贷,“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口号是集中体现。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力公司
22、的政府职能逐步剥离,作为企业,电力公司的追求目标是价值的最大化,但由于其社会责任边界模糊,没有有效明确的法律约定,电力公司承担了很多经营之外的责任,增加了负担,影响了其从电网发展、经营效益、社会资源优化、客户服务、员工发展等几方面的责任落实。3.2.2电力行业竞争结构不确定性分析3.2.2.1潜在进入者的不确定性分析如江苏省电力公司是法定的江苏地区唯一的电力购销企业,理论上不存在潜在进入者。但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用户直供政策的出台,发电企业将成为电力公司在电力供应方面的竞争者,与电力公司直接争夺市场份额。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五期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开
23、展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2004年4月,国家电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2004年9月,吉林炭素向龙华热电直接购电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国家电监会、国家发改委审议并原则通过,成为中国第一个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直购电试点实施方案。2005年3月8日,该方案正式启动。江苏省电力公司地处沿海发达地区,跨国公司、国家特大型、大型企业众多,其中配置自备电厂的众多,其富裕电力转供、直供的可能性很大,对江苏电力公司电量的潜在影响非常巨大。截至6月底,全社会重工业用电量为69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59。05%,若采用直接购电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 公司 不确定 经营 环境 多元化 战略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3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