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 扶持和规范化管理.doc
《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 扶持和规范化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 扶持和规范化管理.doc(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扶持和规范化管理实用手册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二一年七月目 录前言一、扶贫助残基地1、扶贫助残基地的定义2、扶贫助残基地的作用3、扶贫助残基地的建设目标4、扶贫助残基地的建设原则5、扶贫助残基地的申报单位6、扶贫助残基地的申报项目7、扶贫助残基地的基本条件8、扶贫助残基地的扶持方式9、扶贫助残基地的服务内容10、被扶持对象的收入二、扶持资金1、扶持资金性质及来源2、扶持资金使用范围3、扶持资金的扶持方式及标准4、扶持资金拨付程序5、扶持资金的监督检查三、管理机构及职责1、市级管理机构及职责2、区县级管理机构及职责3、乡镇(街道)级管理机构及职责四、资格认定1、扶贫助残基地申
2、请审批流程图2、扶贫助残基地的申请程序3、扶贫助残基地的审核程序4、扶贫助残基地的评估程序5、扶贫助残基地的审批程序五、日常管理1、扶贫助残基地的档案管理2、扶贫助残基地的安全生产管理3、扶贫助残基地的财务管理4、扶贫助残基地提供各项服务管理5、扶贫助残基地发放各种实物管理6、扶贫助残基地日常监督管理7、扶贫助残基地的培训的管理8、被扶持对象收入的管理9、扶贫助残基地的考核制度10、扶贫助残基地变更程序11、扶贫助残基地退出程序六、常用范本七、参考文件与其他政策1、关于印发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扶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残发2009119号)2、关于印发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扶持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3、试行)的通知(京残发201056号)3、关于印发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残发201057号)4、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关于建立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方案(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发200727号)前 言我市扶贫助残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对帮助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扶持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式。自2000年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全市基地数量大幅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扶贫助残基地90个,辐射带动7000多名农村残疾人。基地累计栽植林杂果 3.7 万亩,种植露地菜 3万亩,发展日光温室 2576 栋,有千
4、只以上养禽基地6个,奶牛示范基地4个,奶山羊示范基地2个,生猪示范基地2个。各基地销售收入从2000年底的 26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近亿元,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为保证我市基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9年12月,市农委、市财政、市残联联合下发了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扶持管理暂行办法,解决了基地扶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规范了基地管理,提升了基地发展水平和规模,推动了扶贫解困工作深入开展,为更好地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提供了政策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办法出台后,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财政把关、残联主管的工作格局。新政策改过去的一次性扶持为持续性扶持,并增加了贷款贴息扶持方式,促进了
5、扶贫基地持续发展;由过去的单一资金来源,扩展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农委支农性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共同扶持,实现了扶持资金来源多元化;制定扶贫基地项目评估程序,完善了评估机制;大幅提高了扶持标准,扶持资金总额不设上限,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设置了基地扶持残疾人数量门槛,扩大了基地扶持规模;提出了被扶持残疾人年增加收入不低于低收入标准要求,明确了扶持目标效果;建立了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强了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此外,市残联还制定了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扶持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绩效考评办法等配套管理文件。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扶贫助残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扶贫助残基地长效运行
6、机制,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制订了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扶持和规范化管理实用手册,以供全市扶贫管理人员及各扶贫助残基地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和使用。一、扶贫助残基地1、扶贫助残基地的定义扶贫助残基地是指由政府部门支持,集体组织、企业兴办,通过集中组织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或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以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为目的,由市残联认定的扶贫载体。2、扶贫助残基地的作用(1)扶贫助残基地建设作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服务农村残疾人的载体,基层残联组织也在开展扶贫助残基地工作中得以逐步发展。(2)提高
7、农村残疾人的家庭收入,集中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保障他们的生存权益。(3)帮助残疾人有效解决了自身难以克服的经营、管理、销售、技术等问题,扩大残疾人的生产经营范围。扶贫助残基地通过有效的市场调查、有针对性的组织生产和销售,为远离市场的残疾人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克服小农经济的盲目性,稳定残疾人的收入;扶贫助残基地与残疾人之间建立抗风险共同体,利益同享,风险共担,极大地减少了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压力。(4)扶贫助残基地使农村残疾人从过去的接收救济型逐渐向自我劳动型转变,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3、扶贫助残基地的建设目标扶贫助残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行
8、开发式扶贫,突出科技扶贫,并通过扶贫助残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力争把全市农村低收入、有一定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可扶持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到扶贫助残基地中,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4、扶贫助残基地的建设原则对扶贫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遵循使残疾人受益、让基地获利、促残疾人事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提高基地经济效益;坚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保持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扶贫到人到户,切实维护残疾人利益。对扶贫基地项目的选择,我们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扶持当地政府重点扶持项目,优先扶持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优先扶持
9、市场充分竞争力强的项目,优先扶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的绿色、特色农业。5、扶贫助残基地的申报单位扶贫助残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申请单位为集体组织和企业。集体组织是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是指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司企业及福利企业不在申请单位范围。6、扶贫助残基地的申报项目申报的项目为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手工产品加工和民俗旅游。7、扶贫助残基地的基本条件(1)属于当地主导产业或政府支持的项目。基地项目在当地乡镇以上行政区域内,属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范畴或得到当地区县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2)具
10、有较好市场前景和一定生产经营规模。(3)扶持具有本市农业户籍、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残疾人30人以上(不含已就业和参加职业康复劳动的残疾人)。(4)与被扶持对象一次签订三年以上扶持协议,并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劳动示范、信息咨询等服务。8、扶贫助残基地的扶持方式扶贫助残基地采取扶持类型是分散辐射和集中组织劳动或二者都有。具体扶持方式目前有5种:(1)基地加农户:一种形式是基地通过向残疾人户提供种子、种雏、苗木、农药、农肥、技术等,残疾人户在自己土地或家中进行生产,与基地签订购销协议。一种是以基地统一经营管理为主导,基地与残疾人户签订生产承包协议,承包基地的土地,每个残疾人户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
11、经营主体,自主决定承包面积,并自主进行田间管理,费用自理,定额上缴,超收全留。(2)订单式农业:一种是由乡镇政府为订单农业提供组织和协调服务,组建供销合作社(乡镇政府不能与企业直接签订合同,而企业一般又不愿意直接与农民签订合同,供销合作社起到中介组织的作用)与企业签订供销协议,供销合作社与被扶持残疾人户签订供销协议,残疾人户生产指定产品。另一种是基地直接与单个残疾人户签订供销合同,生产指定产品。(3)滚动扶持:基地将生产资料发放到被扶持残疾人手中,第二年,残疾人再返还基地一定比例数量的生产资料,其余都归残疾人自己所有。返还的生产资料,基地再发放给第二批需要扶持的残疾人贫困户,如此滚动扶贫。(4
12、)入股托养分红:这种模式是通过基地建立“托养所”、“土地托管场”,由残疾人户在乡镇、村委会的引导下将基地扶持发放的生产原料或自己的土地,以入股形式投资,由基地进行托养、托管,根据股份分配收益。(5)集中组织劳动:基地拿出一部分适合残疾人的岗位,组织残疾人直接在基地从事劳动,以资金补贴形式使残疾人脱贫。9、扶贫助残基地的服务内容扶贫助残基地要与被扶持对象一次签订三年以上扶持协议,并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劳动示范、信息咨询等服务。10、被扶持对象的收入被扶持残疾人的收入是指被扶持残疾人通过基地扶持当年新增加的收入。被扶持残疾人当年新增加的收入,不能低于市民政局公布当年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并逐年增加
13、。二、扶持资金1、扶持资金性质及来源对扶贫助残基地进行的资金扶持属于生产性资金。扶持资金的来源为市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市农委支农性资金及社会捐赠资金等。市残联按照当年资金总量和申报基地数量协调分配各种扶持资金的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项目按照北京市市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市农委支农性资金的审批、拨付等程序,按照市农委支农性资金的相关规定执行。社会捐助资金的审批、拨付等程序,按照市残疾人福利基金的相关规定执行。2、扶持资金使用范围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提供培训、咨询、技术等服务;改造无障碍设施;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直接用于被扶持残疾人的其他开支。3、扶持资金的扶持
14、方式及标准对基地的扶持采取直接拨付资金方式或贷款贴息方式。鼓励基地申请贷款贴息,并在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直接拨付资金或贷款贴息方式不能同时申请,且只能申请一次。以市民政局公布的当年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来计算扶持资金总额。(1)直接拨付资金扶持标准对于申请直接拨付资金方式的基地扶持期为三年,资金总额按下列公式计算:扶持资金总额=当年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扶持对象人数3年。(三)贷款贴息扶持标准对于申请贷款贴息方式的基地按下列公式计算:扶持资金总额=当年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的120%扶持对象人数贷款年限。贷款期限3年以上的基地,与被扶持对象签订扶持协议期限不低于贷款年限。贷款利息总金额低于贴息
15、资金总金额的按实际利息总金额贴息。4、扶持资金拨付程序(1)直接拨付资金方式按照扶持期分三年平均拨付。(2)贷款利息低于补助标准时,按照实际贷款利息拨付。申请贷款贴息且贷款期限在三年(含三年)以下的基地,分三年平均拨付。申请贷款贴息且贷款期限三年以上的基地,按照批准的贷款期限平均拨付。(3)对通过评估审批或年度绩效考核为合格以上的基地,每年三季度前拨付扶持资金。(4)区(县)残联在收到市级拨付的扶持资金后,与基地签订扶贫助残基地扶持资金使用协议书(见常用范本),并于一个月内将扶持资金一次性拨付基地。以后每年款项,也应在收到市级拨付的扶持资金一个月内拨付到位。5、扶持资金的监督检查市残联会同农委
16、、财政、审计部门对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管理机构及职责1、市级管理机构及职责市级管理机构是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具体职责为:(1)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工作调研和总结;(2)对区县、乡镇(街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区县、乡镇(街道)进行工作指导和组织经验交流;(3)组织专家对新申报的扶贫助残基地进行评估、审批、发放统一标识;(4)下拨扶持资金并组织有关部门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5)对扶贫助残基地进行年度考核和表彰;(6)落实市残联交办的其他任务。2、区县级管理机构及职责区县级管理机构由各区县残联指定。具体职责为:(1)对乡镇(
17、街道)申报的扶贫助残基地进行审核;(2)对乡镇(街道)残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并组织辖域内扶贫助残基地进行经验交流;(3)对扶贫助残基地定期进行监督检查;(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3、乡镇(街道)级管理机构及职责乡镇(街道)级管理机构为乡镇(街道)残联。具体职责为:(1)对新申报的扶贫助残基地进行审核,同时为其推荐被扶持对象及提供有关政策材料等服务;(2)对属地扶贫助残基地实施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3)以入户调查等方式对被扶持对象进行走访,调查核实有关扶持协议的落实情况;(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4、市区扶贫助残基地管理机构地址及联系电话市区县地 址邮编电话、传真市残
18、联西革新里112号院1号楼10007787892487门头沟区门头沟区新桥大街58号10230069842909房山区房山区良乡长虹西路63号10248889360204大兴区大兴区兴政大街20号10260069295962通州区通州区新华西街3号10110069543811顺义区顺义区石园北区乙56号10130081482810昌平区昌平区政府街府学路17号10220089746960平谷区平谷区北二环西路贾各庄南街4号10120013466360166怀柔区怀柔区北大街10号10140089691863密云县密云县京密路101国道南侧10150069087098延庆县延庆县东顺城街26号1
19、0210069147214四、资格认定1、扶贫助残基地申报审批流程图符合条件的经济实体于每年第一季度前到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区县将市拨资金拨付基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乡镇(街道)残联初审通过并经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批准后报区县残联。 报所在地乡镇政府审核 通过后返乡镇残联区县财政部门审核区县残联复审通过并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报市残联主管部门审核。 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通过后返乡镇残联专家组进行评估市残联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 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将评估报告报市残联市残联根据专家评估报告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下拨扶持资金2、扶贫助残基地的申请程序符合条件的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扶贫助残基地 扶持和规范化管理 北京市 扶贫 助残 基地 扶持 规范化 管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3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