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中医入门基础理论课件.ppt
《精气血津液中医入门基础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气血津液中医入门基础理论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录,概述第一节 精第二节 气第三节 血第四节 津液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生理功能血的循行津液的代谢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精、气的概念,概述,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精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基本物质的构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说,第一节 精,一、精的基本概念
2、,精是指人体内最精专的、液态的精微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二、精的生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来源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三、精的贮藏与施泄,(一)精的贮藏先天之精贮藏于肾剩余部分 后天之精经脾气的转运输送至各脏腑组织,化为脏腑之精供给脏腑生理活动需要,(二)精的施泄,形式: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四、精的生理功能,(一)繁衍生命(二)生长发育(三)濡润脏腑(四)生髓化血,先天之精 化生成生殖之精肾精 后天之精 化生肾气
3、以促进生殖,(一)繁衍生命,(二)生长发育,肾精充盈生长发育正常肾精不足生长发育正常迟缓,或未老先衰,(三)濡润脏腑,(四)生髓化血,第二节 气,一、气的基本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二、气的生成,(一)气的来源,先天:源于父母的先天精气是构成生命形体的原始物质,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二)气的生成过程,(三)气生成的基本条件,(一)气机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谓之气机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气通过不息的运动发挥各种功能活动,维持人的生命。气的运动一旦停止,意味着生命活动也将终止,三、气的运动与气化,2
4、.气的运动形式,3.气的运动与脏腑的关系,(1)五脏而言心肺在上,上者宜降肝肾在下,下者宜升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2)六腑而言六腑以降为顺,宜降降中寓升(小肠吸收水谷精微),4.气运动的生理病理表现,生理表现:气机调畅气的运行畅通无阻气的升降出入之间平衡协调病理表现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失调气机不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阻,5.气机失调具体表现,(1)气滞:气机运行不畅,局部或全身阻滞不通 局部表现闷、胀、痛(2)气逆:不顺为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或脏腑之气逆乱,5.气机失调具体表现,(3)气陷:气虚不能上升或下降太过以脾气下陷常见(4)气脱:气不能内守,大量外逸,致全身功能突然
5、衰竭如大汗亡阳引起的气脱大出血引起的气随血脱(5)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又称“气结”,(二)气化,1.含义:是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2.气化的形式,水谷精微(1)饮食物食物残渣 糟粕(2)水谷精微 气 血 津液汗(3)津液尿,气化,气化,气化,(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1.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 2.气的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作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3.气化过程寓有气的运动,气的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得以体现,四、气的生理功能,(一)推动作用1.含义:气具有激发和
6、推动的作用2.作用表现:气以自身的升降出入的运动去推动和激发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活动,(一)推动作用,生理表现: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一)推动作用,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生长发育迟缓、早衰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血行迟缓血瘀津液停滞痰饮、水湿、水肿,(二)温煦作用,1.含义:温暖,指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气是机体产生热量的物质基础,因动而生阳为热,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难经二十二难:“气主煦之”,.生理表现,(1)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恒定(2)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3)维持血液,津
7、液等液态物质正常运行如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病理表现,气不足则寒,气有余则热诸病源候论:“夫脏气虚,内生寒也”素问刺志论:“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丹溪心法:“气有余便是火”,(三)防御作用,1.含义:气具有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维护机体健康的作用,2.生理表现,(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3)自我修复,恢复健康,3.病理表现,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四)固摄作用,1.含义:控制,统摄,约束之意气对于体内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统摄和控
8、制、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2.生理表现,(1)固摄血液,防止溢出于脉外(2)固摄汗液,尿液,使其有节制的排出,防止其异常流失(3)控制唾液、胃肠液的分泌(4)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3.病理表现,景岳全书:“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五)营养作用,1.含义: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2.作用表现: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其生理活动3.病理表现: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功能活动减退,五、气的分类,人体之气是在肺、脾胃、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由先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相抟而成。因此,本质上说人身只有一种气;但由于气具有分布在不同部位常
9、表现不同功用的特点,所以历代医家对气加以进一步的分类,但因分类时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不同名称的“气”有时出现相互交叉重复的情况,如灵枢口问篇所说:“故上气不足,中气不足,下气不足,”是依上、中、下三焦分,有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则是依脉内脉外分,为,脏腑之气与三焦的上、中、下之气有所交叉重复;“中气”又可化生营气、卫气,(一)元气(原气、真气),考“元”与“原”古代相通。故元气又名“原气”。以“真气”,“原气”为元气之异名1.含义: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根于肾的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生成,来源于先天由肾中之精气所化生充养于后天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补充,3.分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气 津液 中医 入门 基础理论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3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