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冰川地貌课件.ppt
《第五章-冰川地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冰川地貌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冰川地貌在高纬和高山等气候寒冷地区,如果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积雪将逐年加厚。在一系列物理过程影响下,积雪就变为冰川。冰川本身就是一种地貌,也是寒冷地区重要的地貌营力,可塑造一系列冰川地貌。,第一节 冰川和冰川作用 一、冰川的形成 1.冰川:指极地或高山地区由积雪变质而成沿着地面自行流动的冰体。现代冰川的总面积约1627.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0.9,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一部分高山上。,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之一。现代冰川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总储量约5万亿立方米,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内部山区亦有散布。是许多江河水源的
2、重要补给来源。,2.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称为雪线,雪线是纯物质的平衡线,在雪线上雪的积累量与消耗量相等,所以有人又称雪线为零物质平衡线。只有在雪线以上,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耗量,雪才能积累形成冰川,因此雪线是冰川的生命线。,(1)季节雪线: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这种临时现象叫做季节雪线。(2)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温度 降雪量 地形条件,3.成冰作用(成冰过程):(1)粒雪:刚从空气中降下的雪称为新雪,具棱角状。新雪降到地面以后在自动圆化作用下,由棱角状转变为圆球状,这种圆球状的雪我们称为粒雪。粒雪密度小,孔隙度大,导热率低。,(2)冰川冰:一种具有塑性的、透明的浅蓝色多晶冰体。由粒雪
3、经成冰作用而成。冰川冰的密度一般为0.830.92克/厘米3,富含气泡。成冰作用分为冷型和暖型两种。,冷型成冰作用是在低温干燥环境下,粒雪在粒雪层静压力下进行重结晶作用而逐渐变成冰。这种重结晶冰密度较小,晶粒较细,气泡多而压力大,成冰过程很慢。,暖型成冰作用:是在温湿环境下,冰雪融水沿粒雪层内的孔隙渗浸,降温时以粒雪为核心再结晶或冻结成冰。视融水数量多寡可分别形成渗浸重结晶冰、渗浸冰或渗浸冻结冰,统称冻结冰。其密度较大,晶粒较粗,气泡少,成冰过程较快。,具有塑性状态的冰川冰形成后,受到很大的压力便缓慢变形和流动,并越过雪线流到消融区,成为冰川。,二、冰川的运动 指冰川的移动。在压力作用下,冰的
4、晶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就可以发生变动,从而产生塑性形变,这是冰川运动的前提条件。导致冰川运动的主要因素是重力和压力。此外,还有冰川厚度、坡度等。,1.冰川的运动是控制冰川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能量的来源。运动的形式一般分为重力流和挤压流、拉张流。2.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很慢(但有的冰川有时运动也很快,速度可达110公里/年)。,冰川的不同部位运动速度不同,边缘运动速度慢,中间快;表面运动速度快,底部运动速度慢。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冰川运动速度也不相同。冰川运动使积累区的冰量得以输出,并对冰川温度有很大影响。,3.冰川运动速度:单位时间内冰川移动的距离。由于冰川运动速度很慢,单位常以厘米/昼夜或公里/年计。冰
5、川运动速度随季节有变化。冰川运动速度具有日变周期性,且昼间速度大于夜间。冰川运动速度与冰川冰的补给量和消融量的多少有关。,三、冰川类型 按照一定的形态特征、性质等所进行的冰川分类。方案很多,但不统一。1.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两种。,2.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山岳冰川。呈线状,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又可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或山地冰川。山麓冰川。由山谷冰川超越山地范围,流出山口,在山前平地汇合而成。,大陆冰川。规模最大的一类冰川,面积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主要在两极发育。又可分为冰盖和冰盾。高原冰川。又称平顶冰川。一般发育在中低
6、纬地区的高原上,是大陆冰川和山地冰川的过渡类型。冰帽。,四、冰川作用 冰川对陆地表面的塑造和建设作用。冰川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1.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冰蚀作用包括挖蚀(刨蚀或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1)冰川的挖蚀作用,主要因冰川自身的重量和冰体的运动,致使底床基岩破碎,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从而使裂隙扩大,岩体不断破碎,冰川就像铁犁铲土一样,把松动的石块挖起带走。在基岩凸起的背流面和裂隙发育的地方,挖蚀作用表现明显。,(2)冰川的磨蚀作用,是由冰川对冰床产生的巨大压力所引起的。通过冰川的运动,就可促使底部石块压碎;压碎了的岩屑冻结于冰川
7、的底部,成为冰川对冰床进行刮削、锉磨的工具,从而造成一些粒级较细的冰碛物,以粉砂、粘土为主。常见冰川擦痕。,2.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其搬运的岩屑即冰碛物。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尾)碛,3.冰川的堆积作用冰川消融后,不同形式的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相应的堆积物和堆积地貌。如基碛、侧碛、终碛。,冰碛物的特征归纳成八点:(1)大小混杂,缺乏分选。经常是巨大的石块和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2)无成层现象。即结构趋向于块体状,没有平整的纹理或均匀的层理。(3)冰碛物中有擦痕石和具有微弱擦痕的颗粒;其上有磨光面
8、和冰川擦痕。,(4)皆由碎屑物组成,其成分为各种矿物和岩石的混合物,其中有些曾经长途搬运而成多面体岩块,亦有未经长途搬运而成磨圆卵石(冰下冰碛物中);(5)由于沉积期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可能比周围其他沉积物更为坚实;,(6)碎屑物多数无定向排列,砾石少定量排列,长条形碎屑物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7)一般磨圆度差,绝大部分棱角鲜明。由于破裂和局部磨蚀,部分岩屑形状以次棱角占优势。(8)冰碛层可能位于具有擦痕的基岩或沉积底床上。,第二节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类。一、冰蚀地貌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羊背石等。,1.冰斗、刃脊、角峰 冰斗:由山
9、地冰川侵蚀而成的三面环山的围状凹地。冰斗由冰斗壁、盆底和冰斗出口处的冰槛所组成。围谷或冰窖:当谷地源头有数个冰斗汇合或冰斗进一步扩展时,冰槛往往不明显或消失,这种地貌称围谷或冰窖。,冰斗湖:当冰川消退后,冰斗底部往往积水产生冰斗湖。刃脊:当山岭两坡发育了冰斗,随着冰斗的进一步扩大,斗壁后退,岭脊不断变窄,最后形成刀刃状的锯齿形山脊,称为刃脊。角峰:由三个以上的冰斗发展所夹峙的尖锐山峰,叫做角峰。如珠穆朗玛峰,外形呈巨大的金字塔形。,2.冰川谷、悬谷、峡湾冰川谷:是冰川下蚀和展宽形成的槽谷,谷底自上游向下游变窄,谷地两侧常有谷肩和冰川切削山嘴而成的三角面,横剖面呈U形或槽形,故又称U形谷或槽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冰川 地貌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3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