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第节课件.ppt
《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第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第节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科疾病防治,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 概论,高秀霞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卫生学校闫立安 吉林省四平市医护卫生学校,1.掌握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2.了解 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和诊断原则,学习目标,概述常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原则,主要内容,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包括脑和脊髓,主管分析、综合来自内外环境的信息;后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主管接受信息和传递神经冲动。两者相互配合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因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疾病,概 述,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和致残
2、率高,因此,要把积极挽救病人生命、预防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康复做为主要目标,概 述,解剖生理及功能,分析综合,接收信息传递冲动,(一)运动障碍随意运动:指有意识、能随着自己的意志而完成的动作,由锥体系统及其所支配的下运动神经元来完成不随意运动: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无目的骨骼肌运动,由锥体外系统及小脑来控制,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人的运动,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统小脑,运动系统,(一)运动障碍,1.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1)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鉴别:二者的损害均表现为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即瘫痪瘫痪的程度采用05级分级记录方法,(一)运动障碍,一,肌力的
3、分级记录方法,肌力的分级记录方法,2,一,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2,一,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1.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2)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1)皮质运动区:病变常为局限型,多表现为单瘫,若为刺激性病变则表现为局限性抽搐,称为局限性癫痫,以脑血管病变及肿瘤为常见2)皮质下白质是皮质与内囊之间的投射纤维即放射冠,接近皮质病变,可表现为对侧肢体的单瘫,深部纤维受损可致对侧上下肢不均等性偏瘫,以脑血管病变为常见,(一)运动障碍,1.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2)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3)内囊:表现为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
4、碍和偏盲,称为“三偏征”。以脑血管病变为常见4)脑干:表现为病变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称为交叉性瘫痪,以脑血管病变为常见,(一)运动障碍,1.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2)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5)脊髓:横贯性损害时,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肢体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常见于脊髓炎、脊髓压迫症6)脊髓前角:表现为支配区节段性松弛性瘫痪、肌萎缩,常有肌束颤动,无疼痛和感觉障碍,常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一)运动障碍,1.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2)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7)前根:常合并后根损害,瘫痪呈节段性分布伴有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常见于脊髓外肿瘤压迫8)周围神经:表现为
5、受损神经支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多发性神经炎时,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肌肉瘫痪和萎缩,伴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一)运动障碍,常见瘫痪的类型,常见瘫痪的类型,2.锥体外系统损害 锥体外系统的功能是调节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运动功能,受损后出现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1)苍白球、黑质损害:出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及不自主的静止性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2)尾状核、壳核损害:出现肌张力减低及不自主运动。常见于舞蹈病、偏侧投掷症、手足徐动症,(一)运动障碍,3.小脑损害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肉的运动,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平衡失调,站立时摇晃不稳,肌
6、张力减弱和共济失调。如走路时步态不稳,左右摇摆,指鼻不准,动作性震颤,言语缓慢或是爆发式等常用共济运动检查方法有:指鼻试验、轮替运动试验、跟膝胫试验、罗姆(Romberg)征等,(一)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是指机体对各种形式刺激(如痛、温度、触、压、位置、振动等)无感知、感知减退或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内脏感觉特殊感觉:视、听、嗅和味觉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及部分触觉一般感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复合感觉:实体感觉、图形觉和两点辨别觉,推荐编者,(二)感觉障碍,感觉,1.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1)感觉减退、缺失:感觉通路受到破坏性损害,传导功能部分或完全中断所致(2)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提高,不立
7、即产生疼痛,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难受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3)感觉异常: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异常感觉,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等,(二)感觉障碍,1.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4)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5)感觉分离:同一区域痛温觉丧失而触觉保留(6)疼痛:包括局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及牵涉性疼痛,(二)感觉障碍,2.感觉障碍的类型及临床特点 病变部位不同,感觉障碍也各不相同,(二)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类型,(三)意识障碍,意识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意识的维持依赖大脑皮质的兴奋。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接受各种感觉信息的侧支传入,发放兴奋从脑干向上传
8、至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再由此弥散投射至大脑皮质,使整个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维持觉醒状态,觉醒度下降:嗜睡、昏睡和昏迷意识内容变化:意识模糊和谵妄,分类,(三)意识障碍,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1)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三)意识障碍,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2)昏睡: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三)意识障碍,以觉醒度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神经系统 疾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3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