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络总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经络总论-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经络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2.熟悉经络学说的形成。3.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4.掌握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2.经络系统的组成。3.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经”,即路径、主干,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即网络、分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经络系统和经气,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包括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
2、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在针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 1).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 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经络学说的发展,1).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 2).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 3).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4)内经、难经以后经络学说的发展,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部分组成,概括为“四十二,一十五
3、,奇经八脉浮孙数”。“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络脉。,(一)十二经脉,1、概念 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称为“正经”。,经脉的命名,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手太阴肺经)。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C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命名,A脏腑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概括。B手足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手经”“足经”。C阴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十二经脉的命名,“阴阳”再分为“三阴”、“三阳”
4、,即“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三阴”“三阳”之间有对应关系,即太阴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3、十二经脉的在体表的分布规律,A 在四肢的分布与脏腑的位置有关 B 在头部的分布规律 C 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里)手阳明大肠经(表)足阳明胃经(表)足太阴脾经(里)手少阴心经(里)手太阳小肠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足少阴肾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手少阳三焦(表)足少阳胆经(表)足厥阴肝经(里),5、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头 胸 手 足,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中焦手太阴肺经(食指端交接)手阳明大肠经(鼻旁交接)足阳明胃经(足大趾内端交接)足太阴脾经(心中交接)手少阴心经(手小指端交接)手太阳小肠经(目内眦交接)足太阳膀胱经(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阴肾经(胸中交接)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端交接)手少阳三焦经(目外眦交接)足少阳胆经(足大趾外端交接)足厥阴肝经(肺内交接)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4、有五行属性。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6、与脏腑的联络关系,特点,1、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2、与胃有关的经脉有胃经(属胃)、脾经(络脾)、肺经(还循胃口)、小肠经(抵胃)、肝经(夹胃)共五条。3、与肺有关的经脉有肺经(属肺)、大肠经(络肺)、心经(上肺)、肾经(入肺中)、肝经(注肺)共五条。4、与心有关的经脉有心经(属心)、小肠经(络心)、脾经(流注心中)、肾经(络心)共四条。,经脉与五官的联络关系,到达眼部的经脉有6条: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胆经、肝经。到达舌部的经脉有2条:脾经、肾经。到达耳部的经脉有3条:膀胱经、三焦经、胆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3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