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ppt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1.2.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4.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唯物辩证法,7.8.9.10.,社会历史观,11.,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世界,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价值观(人生价值观,12,人的存在及价值,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二、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考点概览,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
3、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和归宿,真理,概念:标志主观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特点:客观性、具体的、,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唯一,目的,来源,动力,客观,有条件,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1,)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2,)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考点一、实践,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
4、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点,p4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实践具有能动性。,人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历史发
5、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提示】,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3,、实践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2,)变革社会的实践;,(,3,)科学实验活动。,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社会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
6、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B,C,D,【典例,2,】,训练,解析,答案,(2013,四川文综,),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B,、,C,、,D,、,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
7、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示】,“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而且是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
8、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科学理论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9、和归宿。,(,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即改造世界,),。,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
10、,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例:,(,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B.,c,D,(,B,),【典例】(2011山东文综,),为进一步
11、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目的,来源,动力,实践与认识关系,合理性,【参考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2,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推进转
12、方式调结构。,(2,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谬,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考点三,真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的,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属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什么?,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绝对性),(,2,)如何理解:
13、,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会受到权利、地位、金钱的影响。如黑板是黑,的,它不会说胡锦涛来了,黑板就会变成红色的了。,这里所讲客观性,主要是从真理的内容,也就是其所映,的对象角度来讲的。因此,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正是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例如:“万有引力”是规律。对“万有引力”,的正确认识即“万有引力定律”是真理。,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
14、属性,(,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变化,照搬,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2,、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属性,(,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求索 真理 历程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3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