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件.ppt
《第6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第二节区际联系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二、梯度推移学说三、中心-外围理论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主要探讨区域之间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即它们建立发展关系的方式和对各自影响的机制。,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1极化效应的主要内容(
2、1)流动性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南方 北方(2)国内贸易中,北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南方不得(高额关税保护北方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国际出品衰退)(3)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初级产品失去国内北方市场)2涓滴效应的内容(1)北方吸收南方劳动力,缓解南方就业压力(2)北方向南方购买互补商品或投资,给南方带来发展机遇,刺激南方经济增长(3)北方先进的社会经济要素向南方涓滴,推动南方经济社会进步3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开始一般是极化大于涓滴,最终,涓滴大于极化4国家干预为了克服不利因素,避免成本过高,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预,强化涓滴效应,促进南北双方的均衡发展,二、梯度推移学说,区域之间经
3、济发展梯度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异。1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2梯度推移学说在我国的发展与梯度推移有关的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反梯度推移论;并存论;主导论。,1、梯度推移学说的基本观点,产品阶段:创新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经济部门:兴旺部门 停滞部门 衰退部门发展梯度:高梯度区域 中梯度区域 低梯度区域梯度推移:高梯度区 低梯度区(创新活动)紧邻推移推移方式:等级推移,2梯度推移学说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1)实践及成效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梯度推移说,探讨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重点转移问题。认为,经济布局的重点选择应该根据区域之间的经济梯度来决定。国家应扶持
4、高梯度区域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后依次向低梯度的区域推移,带动低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区域之间的相对均衡。梯度推移实践效果:改革开放初期,整体经济水平发展低,只能采用由东向西的梯度推移,但由于西部地区对国民经济循环的引力场中占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和区位场的引力强度不够,且引力均为递减函数,从而导致了从东向西的顺序推移效果欠佳,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子跳跃式、多方向、多层次的推移实践,包括由边及中、由西向中的推移,走多向吸收与辐射式、多层次推移道路。,2梯度推移学说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2)与梯度推移有关的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反梯度推移论并存论主导论
5、,三、中心外围理论,(一)发展渊源中心-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为核心-边缘理论或中心-边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中心、外围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后来被引入区域经济的研究之中,融入了明确的空间关系概念,形成了解释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和空间模式的中心-外围理论。,(二)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基本观点:(1)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使得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2)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中心与
6、外围出现发展差异的原因:1中心的发展与创新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心存在着对创新的潜在需求,使创新在中心不断地发生。创新增强了中心的发展能力和活力,并在向外围的扩散中加强了中心的统治地位。,2支持中心成长的机制中心存在着六个自我强化、反馈的效应,支持中心的成长。主导效应:外围的自然、人文和资本资源向中心的净转移。信息效应:中心内部潜在相互作用的增加。心理效应:创新的成功对更多创新的刺激作用。,现代化效应:中心为适应创新而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化。连接效应:一个创新引起新的创新的趋势。生产效应:为创新而提供有吸引力的结构支持,包括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专业化。信息效应和心理效应常常与主导效应相伴随,
7、而现代化效应则与连接效应和生产效应密切相联。在这些效应的作用下,中心不断地成长。相比之下,外围的发展将处于不利地位。,(资料来源:Allen,Unwin Systematic Geography.London:Brian Knapp,1986.423),图9.1弗里德曼的经济发展中心外围模型,(资料来源:Allen,Unwin Systematic GeographyLondon:Brian Knapp,1986.432),图9.2欧洲的中心外围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资料来源:Knox P L,Marston S A Places and Regions in
8、Global context:Human Geography.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98.54),图9.3世界体系 的中心、次外围、外围的动态变化(a)1795年;(b)1895年;(c)1995年,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一)依赖理论依赖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是以另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前提的关系。,依赖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1)中心国家控制作用 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制订游戏规则的优势而对后者产生控制作用,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2)外围国家依附 落后国家由于经济的落后而在贸易和经济
9、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上形成对前者的依赖或称之为依附。特别是那些殖民地国家,这种依赖关系就更为明显,依赖程度就更深。(3)宗主卫星链,(二)相互依赖理论,布鲁克菲尔德的相互依赖观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受依赖关系的影响,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所以,很难区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无法进行下去。,西方学术界对相互依赖的理解: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
10、响,而不是只作用于某一方。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相互依赖,即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包括经济行动和政策)所发生的双向作用、影响的过程或现象。,衡量相互依赖程度的指标:国际贸易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的比值。各种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变化。国家之间资本双向流动(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指标。,对相互依赖的认识:相互依赖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相互依赖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国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某些国家有利的变化,对另一些国家则可能不利。此外,相互依赖的影响并不完全表现为积极或消极,而可能是这两种影响同时存在
11、、交织。,第二节区际联系,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二、区域分工理论三、区域合作理论,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重要性:它对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能够使相关区域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又会引起区域之间对资源、要素、发展机会等的竞争,并有可能对有的区域造成损害。,(一)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1
12、区域之间的互补性概念: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意义:从根本上讲,只有区域之间具有了互补性,才有建立经济联系的必要。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成正比。,2区域之间的可达性概念:区域之间进行商品、资金、人口、技术、信息等传输的可能性。意义: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与可达性是呈正向关联的。,影响因素: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被传输客体的可传输性。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交通联系方便、通畅,则可达性好;否则,可达性差。,3干扰机会概念: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它区域的干扰。由于干扰机会的存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之间 空间 组织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3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