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
《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书法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隋唐五代书法,一、隋唐五代书法概况,隋代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化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一为平正淳和,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一为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一为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砖塔铭等,一为秀朗细挺,如龙藏寺碑等。,唐初,国力强盛,气象宏大。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蜕而出。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钟绍京,在李世民倡导下,掀起崇王热潮,继承传统,力创楷书新规范。初唐以欧、虞、褚、薛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是结构严谨整饬。故后代论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
2、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溯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二、兼容南北书风的 隋代书法,(一)平正淳和的风格特征 丁道护的启法寺碑 丁道护,隋文帝时书家。官襄州祭酒从事。擅长真书,溢妍华致。北宋
3、黄伯思东观余论称“道护不古不今,遒媚有法。”有刻本启法兴国寺碑,传世有剪裱拓本,为传世仅存唯一拓本孤本,已流日本。此碑楷书,其书法工整典雅,笔法精熟,为丁道护的代表作。,宋蔡襄评启法寺碑语:“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护所得最多。”阮元北碑南帖论以为丁道护与房彦谦并出北派,有“方严遒劲,不类世南”之评。是碑正书,书法平正和美,与智永同一法嗣,当从“二王”而来,故蔡襄有“丁真永草”之称。,(二)峻严方饬的风格特征 董美人墓志铭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
4、丽。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三)深厚圆劲的风格特征 信行禅师砖塔铭 信行禅师碑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劲,骨气洞达,有褚遂良伊阙神龛碑遗意。同时其瘦劲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和宋代的徽宗皇帝。此碑立于唐神龙二年(706)八月。原石久已亡佚,现仅存清代何绍墓剪裱孤本传世,册后残缺。据传已流入日本。,信行禅师碑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劲,骨气洞达。,(四)秀朗细挺的风格特征 龙藏寺碑 隋龙藏寺碑,楷书,开
5、皇六年(公元五八六年)刻,碑在河北省正定县。有人说它“整密瘦健,为隋碑第一”,有人说它是爽整精能,为隋碑之极则。”隋建国只有三十七年,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当然不及两汉,唐宋那样百花争妍,蔚然大观,但是,它在书法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功绩,还是值得一书的。这正是今天珍视和研究龙藏寺碑的原因所在。康有为曾说:“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闿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惟有龙藏。”,龙藏寺碑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方整有致,已是成熟的楷书形象。杨守敬说:“细玩此碑,正平冲和处似永兴(虞世南),婉丽遒媚处似河南(褚遂良),亦无信本(欧阳询)险峭之态。”可见初唐诸家大多从此萌芽。其中受其影响最大
6、的应是褚遂良。褚的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与它似乎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三、法度与气势并重的 唐代书法,(一)初唐书法 初唐四家 1、欧阳询 2、虞世南 3、褚遂良 4、薛稷,1、欧阳询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主要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
7、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正书,刻于唐贞观五年(631)。原石久佚,翁方纲考为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頫评论云:“唐贞观间
8、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 25.533.6CM,七十八字,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
9、诚属稀世之珍。,2、虞世南 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虞世南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书法传统。代表作品有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虞世南小楷书,日本三井高坚收藏,全文收入虞秘监集及历代书法论著中。此小楷之
10、清逸,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中曾这样论述,“世南书迹本自稀,而楷法尤不易得,不者唯破邪论序,稍大者孔子庙堂碑而已,破邪积能之极,几夺天巧,所以不入二王室,犹似不能忘情于蹊迳耳。”此帖历来转辗翻刻者不少,如玉烟堂帖、停云帖、清鉴堂等诸法帖,尤以越州石氏本为最佳。,3、褚遂良 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褚遂良书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
11、力。传世作品有雁塔圣教序、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雁塔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唐褚遂良书。此碑最有褚家之法,结字较欧、虞舒展,笔法变化亦多。包世臣:河南圣教序记其书右行,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噫!知此斯可与言书矣。(艺舟双楫),“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世传褚遂良楷书有“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等,其中“倪宽赞”为墨迹本,余者为碑刻。“大字阴符经”略近“雁塔圣教序”,行笔极为灵活,点画、转折、行笔有行书的笔意,部分重捺笔画还有隶书意味,轻重与虚实结合的很好。此
12、卷尾款为“起居郎臣遂良奉敕书”,专家认为褚任起居郎时,书法面目应是“伊阙佛龛碑”那样,而现在的“大字阴符经”却是褚晚年的风格。专家分析不无道理。不过此书就是伪作,也是当时学褚高手所为,书法具有极高的水准,是学习楷书的一个重要范本。,4、薛稷 字嗣通,善画,尤以画鹤著名,号称一绝,杜甫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有称:“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佳此志气远,岂惟粉墨新。万里不以力,群游森会神。威迟白凤态,非是仓鹒邻赤霄有真骨,耻饮污池律。冥冥任所往,脱略谁能驯。”,信行禅师碑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劲,骨气洞达,有褚遂良伊阙神龛碑遗意。同时其瘦劲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和宋代的徽宗
13、皇帝。此碑立于唐神龙二年(706)八月。原石久已亡佚,现仅存清代何绍墓剪裱孤本传世,册后残缺。据传已流入日本。,(二)盛唐书法 1、孙过庭 2、李邕 3、张旭 4、怀素 5、颜真卿 6、李阳冰,1、孙过庭 孙过庭书法用笔的特点,唐吕总说他“丹崖绝壑”可谓一语道出精髓,他的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孙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正如他自己所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他的代表作有自撰书法理论书谱及草书千字文。书谱书风浓润圆熟,有涡猊游龙之势。此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
14、时,今不同弊”之说。两汉以来论书之作甚多,而此篇文思缜密,言简意赅,于“执、使转、用”之际,多真知灼见,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2、李邕 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他的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书
15、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麓山寺碑亦称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书,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碑高2.7米,宽1.35米,行楷书28行,满行56字,共1413字。该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如五岳之不可撼。运笔博采魏晋及北朝诸家之长,结体纵横相宜,笔法刚柔并施,章法参差错落,行云流水,化柔为刚之美。北宋黄庭坚评其:“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务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3、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隋唐 五代 书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29126.html